從心理學探究竹林七賢中的"疏離"關係

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一個頗具盛名的名士團體‚是魏晉風度的典型代表。竹林七賢的特殊地位‚導致學界對他們的研究不斷走向深入。但不可否認‚也還存在著一些有待拓展的空間。首先‚關於竹林七賢名稱的來源和竹林之遊的真相問題‚可謂眾說紛紜‚但由於史料的錯雜和辨偽的力度不夠‚許多說法仍有待商榷。其次‚對七賢的綜合研究主要著眼於他們的共性‚對相異性研究關注不夠。由於年齡、政治立場、社會經歷、成長環境、先天秉賦、性格氣質、興趣愛好、親屬關係和同源關係的差別‚七賢中的人物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親疏關係‚使看似統一的七賢內部分裂成多重關係複雜的次團體。再次‚由於七賢秉賦各異‚其文學作品在美學特徵上體現出鮮明的差異性.

從心理學探究竹林七賢中的

竹林七賢中的"疏離"關係

一、劉伶與山濤、王戎

前面我們也論述過‚劉伶是個沉默少言且眼高於頂的人‚在七賢當中‚他恐怕只瞧得起和自己氣質察賦較接近的阮籍和秘康‚他與山濤、王戎的關係都比較疏遠‚在史料上也未曾見到他們之間直接交往的材料‚這種疏離關係集中體現在前者走到困境時‚後者卻袖手旁觀‚並未伸出援手。

據記載‚劉伶一生中曾擔任的官職只有建威參軍‚既然出來做官‚說明他還是一個有意仕途的人。但可惜的是‚他的仕途非常不順利‚在泰始初就被罷免了‚此後他就沒有再做過官。《晉書·劉伶傳》雲

"嘗為建威參軍。泰始初對策‚盛言無為之化。時輩皆以高第得調‚伶獨以無用罷。"

劉伶為建威參軍應是在泰始初前的事‚在泰始初‚劉伶被罷免時‚正是山濤和王戎在朝中日益得勢之時。

泰始元年‚山濤擁立的長子司馬炎被立為太子‚十二月‚司馬炎順利登基‚是為晉武帝。晉王司馬昭原想要立次子齊王故為太子‚山濤以"廢長立少‚違禮不祥"的言論力勸司馬昭‚保住了司馬炎的太子地位。由於山濤為司馬炎稱帝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本年山濤加官進爵‚封新沓子‚轉相國左長史‚典統別營。十二月‚授命守大鴻腫‚護送陳留王詣鄴詳見年譜泰始元年。由於山濤的威望‚晉武帝還命令太子親自前往拜見‚是個連皇帝都要禮讓三分的朝中重臣。以山濤

的地位和權勢‚保住劉伶的小官是輕而易舉的‚對比一下向秀和劉伶截然不同的命運‚二者的關係親疏不難見分曉。

王戎在仕途上雖然也經歷過許多挫折‚但比劉伶順利得多‚在西晉時期‚高門士族弟子入仕的途徑除了吏部栓選外‚更主要的途徑是公府辟召。王戎的父親王渾是晉時名士‚曾擔任過曹魏時的涼州刺史。泰始初年‚王戎在父喪之後‚直接承襲父親的貞陵亭侯爵位‚在鍾會的力薦下‚被司馬昭闢為相國椽詳見年譜正元二年。後來‚大約在王戎二十四歲時轉任吏部郎‚見《太平御覽》卷第二百一十六職官部十四"王戎少穎悟‚二十四為吏部郎。"'由於良好的家族出生和朝中重臣鍾會的提拔和賞識‚王戎在晉武帝時曾擔任過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荊州刺史、豫州刺史、吏部尚書、建威將軍‚在晉惠帝時更是官運亨通‚先後擔任過太子太傅、侍中、尚書令、光祿大夫、司徒。以家族的盛名及顯位‚王戎不難幫助劉伶過關‚可他卻冷漠視之‚若說二者有親密的關係‚確實令人懷疑。

從心理學探究竹林七賢中的

有學者認為王戎為建威將軍時‚建威參軍為劉伶‚也就是說‚王戎曾聘用劉伶為建威將軍。王戎的確做過建威將軍‚但據歷史資料記載來看‚是在咸寧四年'卿‚應當是平吳時加封的。咸寧五年即東吳天紀三年十一月‚王戎就以建威將軍職‚率軍出擊武昌‚參加伐吳戰爭。見《三國志·吳書》

"冬‚晉命鎮東大將軍司馬仙向塗中‚安東將軍王渾‚揚州刺史周浚向牛堵‚建威將軍王戎向武昌‚平南將軍胡奮向夏口‚鎮南將軍杜預向江陵‚龍壤將軍王浚‚廣武將軍唐彬浮江東下‚太尉賈充為大都督‚量宜處要‚盡軍勢之中。"

然而‚劉伶擔任建威參軍是在泰始以前的事‚泰始初期就己經被罷免‚二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被王戎招為建威參軍的另有其人‚見《晉書·劉喬傳》

"劉喬‚字仲彥‚南陽人也。其先漢宗室‚封安眾侯‚傳襲歷三代……喬少為秘書郎‚建威將軍王戎引為參軍。伐吳之役‚戎使喬與參軍羅尚濟江‚破武昌‚還授榮陽令‚遷太子洗馬‚《晉書羅憲傳》:

"尚字敬之‚一名仲父式‚樣柯太守。尚少孤‚依叔父憲善屬文。荊州刺史王戎以尚及劉喬為參軍‚並委任之。太康末‚為梁州刺史。"

從這兩條記載來看‚在王戎作建威將軍時‚在他手下擔任參軍的只有兩人‚劉喬和羅尚‚認為劉伶擔任王戎建威參軍的說法‚只是某些學者一廂情願的想象和附會。

二、袖康與王戎

從《世說新語》和其他史籍中可知‚在"竹林七賢"中和王戎關係最好、交往最多的是阮籍‚但奇怪的是王戎偏偏很少談到阮籍‚卻屢屢提及秘康。從史料上看‚王戎和裕康關係一般‚反倒是和構陷秘康的鐘會關係不錯。司馬昭輔政後‚王戎與裴楷一起被鍾會推薦給司馬昭‚結果俱被徵召為椽。見《世說新語·德行第一》注引《晉諸公贊》曰

"文皇帝輔政‚鍾會薦之日'裴楷清通‚王戎簡要。'即俱闢為椽"

在西晉時期‚朝中大臣結黨爭鬥愈演愈烈‚裴秀與鍾會曾同為司馬昭幕僚‚在鎮壓諸葛誕時‚均出了大力‚和鍾會一樣為司馬昭的心腹謀臣。後來‚本是同僚的兩人居勢爭權‚明爭暗鬥。在複雜的黨爭形勢下‚處在不同黨派的人勢同水火‚甚至六親不認‚如裴楷與裴秀雖是一族的從兄弟‚卻聽命於鍾會‚與裴秀、賈充一黨針鋒相對‚他還曾對晉武帝進言

"楷對日"陛下受命‚四海承風‚所以未比德於堯舜者‚之徒尚在朝耳。方宜引天下賢人‚與弘正道‚不宜示人以私。"

從心理學探究竹林七賢中的

荀助是鍾家所養的外甥‚卻因派系上與鍾會不合‚勸言司馬昭要提防鍾會‚早下手為強,《晉書·荀助傳》雲:

"會雖受恩‚然其性未可許以見得思義‚不可不速為之備。"

鍾會在朝中身居要位多年‚自然會招兵買馬‚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以應付朝中險惡的黨派之爭‚而王戎、裴楷等名士都是鍾會親手扶持的‚在利益上有休慼與共的關係。在稽康被殺的景元四年‚鍾會率軍進攻蜀漢前‚還特意到王戎處詢問"計將安出"‚見《晉書王戎傳》

"鍾會伐蜀‚過與戎別‚問計將安出。戎日'道家有言‚為而不恃‚非成功難‚保之難也'及會敗‚議者以為知言"

無疑王戎對鍾會伐蜀並不看好‚他在暗示鍾會‚即使伐蜀成功‚亦要小心謹慎‚預防賈充等人的暗算‚不要在黨爭中掉以輕心‚萬劫不復。

景元元年‚鍾會遷任司隸校尉。權傾一時‚除了和刺史一樣監督朝中百官外‚還負責督察三輔京兆、左馮詡、右扶風和河東、河南、河內、弘農七郡的京師地區‚甚至有權勃奏三公貴戚等尊官‚為百僚所畏憚‚據《三國志鍾會傳》載

"雖在外司‚時政損益‚當世與奪‚無不綜典。"

稽康與鍾會之間早有恩怨‚秘康的被殺‚完全是鍾會一手策劃的傑作。《晉書·稽康傳》記載了呂安事件發生‚秘康牽連下獄後鍾會對司馬昭說的話

"秘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致以康為慮耳。"

然而在鍾會構陷秘康時‚王戎不但沒有勸阻‚而且沒有任何表示。憑王戎與第二章竹林七賢關係的親疏鍾會的關係‚要救秘康的性命並非無計可施。如果說劉伶的罷免他還可以冷漠視之

‚而秘康的被殺他還袖手旁觀就說不過去了。

王戎大肆鼓吹他與秘康的關係‚疑點甚多‚王戎對秘康的評價‚多是敬而遠之‚沒有親近感。據他所說的"與秘康居二十年"‚就很不可信‚以稽康"剛腸疾惡"的個性‚能像王戎所說居二十年而"未嘗見其喜懾之色"嗎或許王戎確實曾經與秘、阮同作"竹林之遊"‚令他時時追念那段美好時光。但他與秘康的關係確實有被誇大的成分‚和阮籍比起來‚王戎與秘康的關係要疏遠得多。

秘康在世時就有很高的聲譽‚世人對他的遭遇憤憤不平‚但敢怒不敢言‚肆意談論其軼事的人並不多‚連秘康的好友向秀在《思舊賦》中談及他與康、安往日的點滴回憶都是含糊其辭。直到東晉時期‚政治環境較為寬鬆‚士人們才敢在言談中提及七賢的軼事。《世說新語·言語第二》載

周僕射雍容好儀形‚詣王公‚初下車‚隱救人‚王公王導含笑看之。既坐‚傲然嘯詠。王公日"卿欲希糟、阮邪"答日"何敢近舍明公‚遠希袖、阮"

到了元康以後‚七賢的故事廣泛流傳。七賢的作派更是成為了元康放達派的模仿對象‚見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注引《竹林七賢論》雲

"是時竹林諸賢之風雖高‚而禮教尚峻‚追元康中‚遂至放蕩越禮。"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雲

"王平子、胡毋彥國諸人‚皆以放任為達‚或有裸體者。"

從心理學探究竹林七賢中的

王戎為尚書令‚經黃公酒滬談及稽、阮‚己是永熙元年之後的事了詳見年譜永熙元年。隨著時間的流逝‚稽康的聲望越來越高‚王戎所做的一切就是極力竹林七賢研究要和"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秘康拉近關係‚即心理學上所說的趨望心理在起作用‚與有名望的人結識、相交‚標誌著受人尊重程度的提高‚這對於自尊心是一種滿足。在穎川庚氏與琅娜王氏的"江州之爭"愈演愈烈的的政治背景下‚王戎以秘康和七賢的故事為標榜‚也確實帶來了許多實際的利益。王曉毅先生認為‚王導等人在閒談時經常提起秘康、阮籍等"竹林七賢"故事‚就是琅娜王氏家族欲借"竹林七賢"之名號和故事提升和鞏固其在士族中清流地位之明證此言至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