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戰“疫”打響,石首人民警察、地方幹部、醫生、白衣天使、甚至是普通民眾紛紛請纓,奔赴戰“疫”,他們是最美的守衛者,致敬奮戰在石首抗疫一線的人們!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的劉兆明

劉兆明,湖北銘城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帶上家人和員工毅然走上疫情防控這場“阻擊戰”的戰場,在黨旗的引領下成為一名阻擊疫情的頑強戰士。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公司老總變身抗疫戰士

劉兆明家住石首市園丁路小區,年前滯留在石首金色港灣小區。疫情發生後,他第一時間向所屬的界山口社區黨委請戰,要求立即投入防疫工作,社區黨委將其編入金色港灣小區擔負防控工作。受領任務後,工作怎麼幹?怎樣才能搶佔先機,把握主動,決勝這場疫情阻擊戰?為此,他主動與同樣剛受領任務的共產黨員劉世文、謝臨江等同志碰頭,學習把握上級防疫政策和疫情動態,瞭解掌握任務區域小區狀況,研判可能出現的疫情態勢,討論嚴密穩妥的防控措施,形成了設卡隔絕、消殺清潔、入戶摸排、服務保障、勸導宣傳、重點跟蹤的統一的意見和防控措施。在初期人員少,任務重的情況下,他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無人輪換,全天輪軸轉,一天接著一天干。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每天早上6點多金色港灣小區防控卡口處總能看到劉兆明的身影,直到深夜12點他消瘦的身影還沒有離去。經過劉兆明等同志的堅持堅守和經驗的積累,防控措施更加科學嚴密,更加科學縝密,小區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劉兆明受到大家的充分肯定,被任命為臨時黨支部副書記。

兩個兒子成了他的兵

劉兆明朝出夜歸,奮戰疫情的堅毅行為在兒子眼裡就是最深情的不言之教,兩個兒子緊跟父親的步伐來到金色港灣小區防控辦公室,找到臨時黨支部書記劉世文:“劉書記,我們要像爸爸一樣為防控疫情做點事。”這兩名年輕兄弟一個叫劉歡,一個叫劉俊。此後,小區內經常看到父子三人並肩作戰的身影。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小區裡少數居民對防控工作不理解,有情緒,工作不配合,經過防疫工作人員的政策宣講,疫情分析,對立情緒不斷消融。看到防疫人員不顧安危,不辭辛苦,真心實意為住戶幫困解難時,住戶開始積極主動遵守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當看到劉家三父子組團上一線時,被他們無私胸懷和無畏勇氣深深感動。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整個公司成了他的大後方

劉兆明上了疫情戰場,動員兩個兒子上了疫情戰場,還把他的公司力量也動員起來了。防控人員基本生活沒有保障,基本物資不能滿足防控需要。針對這些情況,2月2日,劉兆明與公司支部書記郭毅形成一致意見,劉兆明帶著捐款3萬,黨支部書記郭毅同志捐款3萬,各級員工捐款2萬多,共籌善款81000元,自己通過各種渠道籌集1300只口罩捐贈給社會。還免費保障疫情防控人員志願者的中餐和晚餐。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在劉兆明影響下,湖北銘城建設有限公司員工劉乾、陳奇兩名同志向黨組織寫下了抗疫請戰書,他們對著黨旗宣誓在他們接下來的人生中他們將為黨為人民奉獻他們一生,無怨無悔。他們立下堅定的誓言:“疫情不退我不退”!


石首城管:異地戰場上的忠誠與擔當

抗“疫”不分地域、不分你我。因疫情防控交通阻隔,對於很多在外地與家人團聚的石首人來說,返崗成了一件“遙遙無期”的事。石首市城管綜合執法大隊有那麼一群特殊的群體,即使身在異地,但戰“疫”心切,“異地上崗”,成為當地抗“疫”一線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一張特殊的工作申請

“各位領導好,我是石首市城管綜合執法大隊的一名工作人員,中共黨員,我申請加入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懇請批准。”2月15日上午,潛江市同心社區收到了這樣一份特殊的申請,遞交這份申請書的正是尹合毅。年前他回到潛江老家與家人團聚,因疫情肆掠道路封閉,無法按時返崗上班。他覺得自己不能就這麼呆在家裡無所事事,應該為當地疫情防控出把力,這才有了開頭的那一幕。“太好了,我們這邊正愁人手不夠用呢。非常感謝,我代表社區歡迎你的加入!” 同心社區的一名幹部激動的說道。“潛江是我的老家,能在這個非常時期為自己的家鄉做點事情,深感榮幸。請各位領導放心,我一定堅守崗位,不辱使命。”尹合毅堅定地回答。就這樣,在簡單的工作對接後,他便和新同事們一起奔赴一線戰場,開始了疫情防控的抗擊之旅。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尹合毅到潛江市同心社區報到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尹合毅開展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一份如磐的初心擔當

楊清,中共黨員,石首市城管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年前回妻子恩施孃家過年,本打算初六就返崗上班,但因返程通道關閉無法成行,他心裡始終憋著一股子勁,既然沒辦法回去,那乾脆申請參與本地的疫情防控,為“第二故鄉”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我終於也能和你們並肩作戰了,我向所在辦事處申請參加了防控志願者隊伍,現在值守恩施六角亭辦事處松樹坪村首府一品小區,整個小區有1396個住戶,每天負責人員信息摸排、小區門崗值守巡邏和生活物資登記分發。在這危難時刻,自己身為一名共產黨員能參與疫情防控,與你們一道守護萬家平安,雖然辛苦但很值得、很充實。”與大隊同事交流的電話裡他顯得格外興奮和激動。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楊清在首府一品小區門崗進行值班值守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楊清為首府一品小區住戶配送生活物資


一種堅定的防疫情懷

“我叫黎峰,中共黨員,是石首市城管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前來社區報道,申請參加疫情防控工作!”鏗將有力的陳詞贏得了社區工作人員的讚許。黎峰是年前回的荊州與妻兒團聚,隨著疫情形勢越發嚴重,荊州不久便發佈了封城通告。在家自我隔離期間,通過電視新聞得知所在社區的黨員幹部為抗擊疫情不眠不休、天天堅守在一線陣地,尤其是社區黨員幹部頂風冒雪、走街串巷開展防疫防控工作的畫面,令他深受感動。第二天一大早,他便來到沙市王板橋社區申請加入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難起歸程的他每天穿梭在小區之間,入戶宣傳、監測登記,開展心理疏導、答疑解惑,幫助住戶代購配送生活物資,在異地戰場上不退縮,爭當先鋒,用行動書寫著石首城管人特有的責任擔當。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黎峰在沙市王板橋社區報道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黎峰為小區住戶配送生活物資

“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無論身在何方,變換的是地域、不變的是初心。在這場新冠肺炎防控的戰場上,他們心懷戰“疫”之責,以堅定的個人信念和無私的擔當奉獻,為阻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值得被稱讚,他們無愧於共產黨員這一光榮稱號。(城管局 張娟)


誓死堅守先鋒崗 不破疫情終不還

眼下,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緊的階段,堅守在“疫”線大後方的先鋒隊員們,他們不懼風險、負重前行、誓死堅守,甘當黑夜裡的螢火之光,在“疫”線散發出奪目光芒,發揚“無我”的奉獻精神和“有我”責任意識,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滿腔熱忱,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書寫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篇章。

——守謹慎之心,織密疫情“防護網”

“千里之底,潰於蟻穴。”唯以“謹而又謹,嚴而又嚴”的態度,嚴格落實“八個到底”“41N5”包保、“2.5工作法”、24小時值班值守,方能築牢加密疫情防護網。為決勝疫情防控“殲滅戰”,市政園林服務中心迅速調整戰時工作機制,建立起中樞有力、組織統一、運轉高效的防控指揮體系,把疫情防控作為黨員幹部踐行“守初心、擔使命”的大戰場、大考場,組建黨員先鋒隊和黨員先鋒崗,投入到疫情防控和維護安全穩定戰鬥中,形成了組織陣地駐在一線,工作落實放在一線,精兵強將戰在一線的全方位、多角度防疫防控態勢。為嚴明“五要”“七禁”規定,根據市安委會《關於開展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的緊急通知》要求,再次對點位帳篷牢固性、用電安全及是否有使用碳火取暖等安全隱患進行了自查。為確保市政排水安全,中心組織黨員志願者,主動出擊、全力奮戰,每天安排專班專人分兩組兩次對城區3家定點醫療機構(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市雙創中心集中隔離醫療機構)、36家隔離留觀徵用酒店與城區市政管網接口處的80多處檢查井開展二次消毒消殺,做到不留死角盲區,用謹慎之心,為全市人民構築疫情“防護網”,阻斷病毒傳播途徑,遏制疫情發展勢頭,贏取疫情阻擊的最終勝利。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市政園林服務中心黨員先鋒隊員在結對共建小區值守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市政園林服務中心志願者對城區市政管網接口處進行消殺

——守責任之心,匯聚戰“疫”向心力

“讓我去,請別拒絕”“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無數黨員幹部在抗“疫”路上爭先鋒、做表率,以“最美逆行”擦亮了盡責擔當的政治底色萬正華同志就是其中一員,作為市政園林服務中心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在接到黨員幹部下沉社區的緊急通知後,便按照“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工作要求,逆風前行,冒著隨時而來的風險,每天與同事在薴麻廠宿舍、原港務局辦公大樓兩個結對共建三無小區排查、值守,逐一上門詢問每名住民的健康狀況,測體溫、做登記、建臺賬。主動學習消毒知識和操作規程,對小區樓道、公共通道等開展全方位的消殺。嚴格執行封閉式管理,主動承擔起小區生活藥品物資的採購任務,認真整理採買清單,落實上門配送。對於小區住戶的讚譽,萬正華同志總是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衝鋒在前,不怕犧牲。”這彷彿成為了一種信仰根植於他體內,日復一日,用默默的付出與無私的奉獻,彰顯著共產黨員特有的素質和擔當。正因有他這般胸懷責任之心的“逆行戰士”,才能喊出“我是黨員,我先上”,才能叫響“我是黨員,跟我上”,才能匯聚戰“疫”向心力,為疫情防控注入“催化劑”。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為小區住戶採購生活物資並配送上門

——守必勝之心,決勝抗疫“殲滅戰”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病毒正肆虐,此時,“信心比黃金重要”。在中心“結對共建”小區的先鋒崗位上,有一抹身影始終忙碌著、不停歇,他就是劉希金,今年58歲的他身患有高血壓,每天都需要服藥來控制,但他並未退縮,無論是白天值班,還是深夜值守,挺身在前。隨著戰時管制時間的延長,我市封閉式管理的加強,部分小區住戶開始不理解,認為疫情並沒有那麼嚴重,不能出門豈不是失去了自由。得知這種情況的他逐一上門反覆做群眾思想工作,宣傳疫情防控政策,耐心勸導大家支持抗疫,不出門、不聚集、不信謠傳謠,做好自我防護,共同為疫情防控做貢獻。前段時間天氣突變,他的肩頸腰痛老毛病又開始發作,可為了能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務,他只是簡單的貼了副膏藥便忍痛繼續堅持,未曾叫苦、未曾喊累,始終堅守身後的萬家燈火。他積極樂觀、向上的戰“疫”心態,振奮了其他同事的必勝決心,換來了群眾信任和感謝,為打贏疫情阻擊戰裝上了“加速器”。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上門為住戶房屋周邊進行消毒

相信有他們的負重前行,陽光定會來臨,歲月定會靜好。

(城管局張娟)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依靠群眾是硬核


危難時刻,才顯責任擔當,越遇艱難險阻,越顯人間真情。疫情當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裡,莊家鋪村委幹部和志願者們用他們的行動詮釋著責任和擔當。

豎起每一面“紅旗”

從防疫工作開始的第一天起,宣傳發動工作是莊家鋪村打響戰鬥的第一槍,村頭村尾隨處可見“不聚餐是為了以後還能吃飯,不串門是為了以後還有親人”“今天到處串門,明天肺炎上門”......諸如此類生動又嚴肅的宣傳標語。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資料、張貼宣傳畫、海報、通知等方式,努力營造聯防聯控防疫氛圍,使村民知曉疫情嚴重性,做好防控的關鍵第一步。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守好每一座“城門”

為做到疫情防控不留死角,全力保障村民健康安全。進村主幹道設立了活動卡口,並嚴格做好對入村的人員、車輛登記工作。卡口執勤中有許多村民自願加入,其中,鄒華平同志作為童人橋卡口的執勤人員,是一位六七十歲的老黨員了,和他一起堅守的還有陳大紅,他們選擇站在前線,不管是風雨交加的雨天,還是寒風刺骨的深夜都堅守在自己的營地,為莊家鋪村的防疫戰鬥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吹響每一聲“衝鋒號”

“為確保做到篩查甄別全覆蓋,堅決打贏新冠肺炎防控殲滅戰,經市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繼續...... ”

莊家鋪村的村民每天都是在這些廣播和喇叭聲中開始一天的生活,同時村裡安排了巡邏小組每天兩次的繞村巡邏,一邊用大喇叭輪播宣傳當前疫情防控知識,告知防疫注意事項,提高村民防控意識;一邊勸導村民扎堆聊天或打牌等行為。通過念好“緊箍咒”,切實避免交叉風險,阻斷疫情擴散,向這場防疫阻擊戰吹響“衝鋒號”。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拿好每一杆“槍”

“今天又來量體溫啦,謝謝您的配合!”

“您身體情況都還好吧,有發熱症狀一定要及時反映,不要害怕...”

孟子鈺和婷芳是兩名教師,2月10日,受學校要求正式加入了莊家鋪村的前線防疫工作,分別開展兩個小組的體溫測量,每天至少一次,挨家挨戶地為村民測量體溫,及時掌握村民體溫情況和在家人口基數,做到不落一戶不落一人。面對測量體溫時村民的無奈和焦慮,她們及時安撫勸導,撫平大家煩躁的情緒。因為兩位老師的耐心宣傳,村民的態度由剛開始的不耐煩與牴觸,漸漸地轉為配合與支持。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送好每一次“快遞”

隨著村組之間被隔斷,村民們的物資生活需求就成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孟子鈺一家作為黨員家庭,爸爸被委託成為村裡的代購員,孟子鈺和媽媽則在做完體溫監測之後,就回到家打包由聯防長收集的村民物資需求清單。小到一塊生薑,大到一袋大米,有一戶2口人的物資,也有一戶18口人的生活需求,她們都會細緻分好,經常忙到晚上十一二點,身體也有扛不住的時候,她說:“每次累的時候想起站在最前線的醫護人員和警務工作者,他們都是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用自己的生命為肺炎患者搶來生的希望。我們更應該在後勤工作上做到萬無一失,不給國家添麻煩,保障好群眾的生活需求就是給國家撐起一座後盾。”她說,要做最全能的“快遞員”。

帶著家人和員工奔赴抗“疫”一線

“疫情不退,我們不撤。”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全體莊家鋪村委始終堅守在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站的出來,衝的上去、迎難而上、勇挑重擔”的諾言,他們堅信,勝利就在前方...

記者 高蕾 通訊員 敖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