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基金?什麼時候買入最合適?

西天蝸牛


基金是一種組合投資的形式,是把零散的資金彙集到專業的投資機構手中,然後再通過多元化的經營,藉助資金量龐大的優勢和分散投資的組合,利用不同投資標的之間的互補性,達到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

基金按投資標的來分,可以分為四類:

貨幣基金:以國債、央行票據、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企業債券(信用等級較高)、同業存款等短期有價證券為主,安全性上基本與銀行持平,利息比銀行略高,最讓人喜歡的地方是高流動性。

如果做貨幣基金的話沒什麼好選的,各家貨幣基金之間差別不大,如果以投資為目的的話,可以在錢荒時買入,這時貨幣基金的利息會高不少。

債券基金:是以國債、準國債(國家政策性銀行發行的債券,如國開債、農發債、進出債)、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央企債券、地方國企債券等為主,與貨幣基金一樣,安全性上基本與銀行持平,但債券基金一般為定期基金,流動性比貨幣基金低,收益率總體來看與貨幣基金持平。如果做為投資品種的話,市場流動性越好,債券基金的利率越高,與貨幣基金恰好相反。

指數基金,是以跟蹤特定指數運行的基金,比如上證50,滬深300,創50等,這類基金波動比股票要小,但遠高於貨幣基金和債基。做這類基金,主要看大勢,大趨勢走好,這類基金就有盈利,大趨勢不好,就會虧損。

偏股基金和股票基金:投資標的中有國債、銀行存單、股票等組合的基金,收益風險波動比股票小,比貨基和債基、指數類基金大。這類基金的波動主要就是股票波動引起的,這要看配置股票的行業,行業走勢好,收益就高,行業走勢不好,還有可能產生虧損。如果買入的話,主要看配置股票的走勢。

總結:基金分很多種,不同基金的選擇方式不同,貨基和債基收益率上相差不大,只要選擇可靠的平臺就行,平臺沒問題,安全上一般不會有問題,買入上,貨幣基金大家看中的是流動性,很少有人以貨基為投資方式的,債基也一樣,如果非要從理財角度說的話,貨幣在錢荒時收益大,債基在流動性高時收益大。指數基金追蹤的指數走勢,收益風險明顯比貨基和債基要大,安全性也沒有問題,畢竟中國股市關門的概率太低了,買入的話,就要看指數的走勢了,大趨勢向上就盈利,向下就虧損。股票性基金,標的是股票組合,風險收益都很高,買入的話,除了看平臺如何,還要看看基金經理的水平,以及選擇股票的行業,最好是在行業上升期時買入。


我是禪風,點贊關注,後面的內容會更精彩。


淡淡禪風


我從07年開始投資基金,踩過不少坑,走過不少彎路。

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最終選定價值投資法,投資指數基金,低估定期買入,高估分批賣出。



上圖是我買入的一隻指數基金,不到半個月,收益率達到9%。

這裡說的價值投資適合指數基金,因為指數基金追蹤的是相應指數,比如滬深300指數基金,複製跟蹤滬深300指數。而且指數持倉是透明的,可以算出它的估值。



而主動型基金持倉不透明,只公佈前10的持倉明細,無法算出估值。

格雷厄姆曾這樣形容價值投資:股票的價格和價值,就像小狗和主人。狗忽遠忽近到處跑,但總是會跑回人的身邊。

股市變化多端,牛熊市不斷更替,我們無法判斷行情走勢,無法抓住最低點。但我們可以在基金估值低的時候買入。

下圖是中證500的估值,目前處於低估狀態,當前估值比86%時間低,適合買入。



買入也是有技巧的,因為誰都無法準確判斷市場,所以可以採取定期投資的方式,分攤成本和風險。比如每月或每週固定時間買入。


懶人基金定投


買賣基金的目的是什麼?


簡單講,就是賺取差價,獲得收益!


但是,什麼時機買入基金,什麼時機賣出基金都是一門學問,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闡述清楚。如果真的想要弄明白這裡面的事情,還需要查閱專門的書籍才能學明白。


不過,今天講講我自己對買入基金上的認識和實際操作吧,從時間和技術要求上來說,短線操作都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需要會分析什麼位置買入,什麼位置賣出,什麼位置又是可以加倉等等技術要領。同時,需要充足的時間觀察盤面,及時關注各種可能的消息面。


總之,短線操作不適合我,因為我平時需要上班,加班什麼的也是常態化,所以不考慮短線,我的目標也簡單,跑贏通貨,並且作為錦上添花的效果就好,基金在整體的理財中佔比不超出30%。


在投資基金的過程中,也不太講究時間買入點,因為我執行的是定投。定投最大的好處就是對於買入的時間點沒有太嚴格的要求,不怕高位站崗。後期不斷的投入過程中,會持續拉低總體的持有成本,分攤風險。所以比較適合沒有太多時間看盤人群的投資方式。


當然,如果買入的時間選好了,投資的功效也是直觀可見,比如現在整體市場的點位比較低,如果在此時開始定投基金,等到牛市賣出可以想象收益情況。


有打算投資基金的朋友可以開始執行定投計劃了,現在總體市場處於低位哦。


選擇定投,最大的付出就是時間問題,一般情況下,從熊市開始定投,一直到牛市才開始止盈,這個過程少說也要3-5年,過程漫長而且難熬。其中很長時間內,你都會發現自己買的基金都是浮虧的狀態,這種心理落差需要自己克服,調整好心態。


在不出手的情況下,賬面上顯示的不過都是數字而已,一旦出手才是真正的虧損。


我自己最近的一次定投是從2018年年初開始的計劃,如果現在想要加入定投行列也不晚,剛開始定投可以選擇指數類的基金,優先像滬深300、中證500等這些寬基指數基金。


定投,最好的投資時間就是熊市,最好止盈時間就是牛市啦!


最後,祝好運!

注:該基金是我自己定投中的一支,大家可以參考選擇適合自己的定投策略哦


城惜水樹


大家好!我是阿虎。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



我投資基金大約有3年的時間了,對於基金買入也積累了自己的一些經驗,下面給大家講解一下。

經驗



首先選擇一隻自己認為優質的基金,然後看看自己除了生活費,還有多少資金可以投資基金,確定好基金和資金後開始投資吧!

比如:我有10000元可以用於投資基金,我選擇了一隻優質的股票型基金,然後通過分析:

第一:我發現這隻基金未來趨勢很好,波動幅度也很小,我會一次性投資10000元,達到一定盈利率時贖回。

第二:我發現這隻基金未來趨勢不確定,但是整體趨勢很好,波動幅度很大,我會選擇定投,10000元分批投入。曲線上升時少投點比如500元,曲線下降時多投點比如1000。達到一定盈利率贖回。

總結



以上是我買入基金的經驗總結,投資基金有風險,我們能做的就是減小風險,提高收益。

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學習投資基金的知識,並且不斷實踐,我相信大家會有很多收穫的。


虎奧


擇基炒基5大法則,基金賺錢無壓力:

市面上的基金品種非常豐富,即便是基金也按風險偏好,可以分成偏股偏債型。我就偏股型基金選擇與操作,總結 5大法則供大家參考:

1看業績排行:業績排行聽起來很簡單,不就是排名順序麼,其實大有講究。

要將排行框定的時間週期拉長,排行裡有三年、一年、半年的時間選項,最好是一年以上經歷過牛、熊市轉換考驗,仍表現穩定高增長的基金。否則有些基金看起來短期內漲幅驚人,但可能是正好重倉了某個週期股或爆發股,等你進去後表現就一路下滑。

2.看操盤經理:

每個基金都有操盤手就是基金經理,基金的表現和基金經理的操作手法和理念息息相關,在基金檔案欄裡,有對基金經理的背景履歷、以往操盤業績的詳細介紹。

例如曾經的“公募一哥”王亞偉,其市場傳奇就是,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6年12倍回報,收益驚人,之後被轉投私募,仍然戰果卓著。

要注意每個基金的經理是會經常更換的,所以在選基選人時,一定要關注其操盤手的更替。

3.看基金行業配置:

2019年,凡是購進重倉白酒、高科技、白馬類型基金的基民,收益率可能跑過大多數股民,那就是踩準節奏的結果。各個基金的主投行業很多從基金名稱就可以看個端倪,例如中證白酒、消費指數、高成長科技、中小盤等等。目前從總體上市公司行業成長而言,以5G、人工智能、芯片、導航等等新興高科技公司將進入成長快車道;酒類、家電

快銷品、調味品等歷來增長穩定,屬於基金市場裡可以輕鬆掙錢的品種。

4.研究基金報告:

在基金購買平臺上,一般都會有對基金操作的季、年報告,其中的基金投資策略和運作分析、機構認可度兩項內容尤其值得關注。一個是反映基金的整體思路,另一個是通過機構投資者反映專業買家對基金的評價,很有參考價值。

5.定投與波段組合:

在基金的具體操作上,定投派和波段派一直爭鋒相對,然而經過個人實踐,感覺兩者相結合是基金操作的最佳實踐路線。具體方法就是:挑選好自己心儀的基金,隨時可以展開定投,因為定投本身就有平抑峰谷,平均成本的作用,待到感覺股市已到高位或某行業的波段炒作已經充分,將累計的定投資金全部或部分贖回,仍繼續定投,待到週期風險有所釋放,基金價值已低於贖回價格,再將之前贖回基金全部買入,這樣進可攻退可守,即守得住利潤也抗的了風險,比單純定投和波段操作要更有優勢。


玄同商道


我做的是股票型基金,往往都是大盤跌的時候才開始建倉,最高盈利百分之二十出,通常九個點就跑,大盤漲的時候反而不敢建新倉,我也不知道這方法對還是不對?但是從2013年開始炒基到現在基金沒虧損過,自己炒股票反而虧了不少,索性就交給基金經理去打理吧!




投條玩家


讓我們先從歷史說起吧。

共同基金,在國內也叫公募基金,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774年。當時一個名叫Adriaan van Ketwich的荷蘭商人創建了一個世界上第一個封閉式基金,名叫Eendragt Maakt Magt,意思是“團結創造力量”。當時該商人創造這個共同基金的想法是他想參與的某些投資,比如贊助一個船隊從歐洲前往亞洲進行國際貿易,其中包含的風險太大,任何一個個體商戶都難以承受船毀人亡的風險。因此,Adriaan非常具有想象力的發明了這個共同基金的概念,將多名商戶的資金放在一起,大家一起分擔風險,並且在商船安全回到歐洲以後按照比例分享貿易的利潤。

現代概念上的共同基金,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那一年在美國的波士頓,Massachusetts Investors’ Trust被髮起建立。該基金於1928年上市,並最終成為著名的MFS Investment Management。State Street被指定為該基金的託管人。

但共同基金行業的真正繁榮一直要等到20世紀80年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80年代和90年代美國迎來了其歷史上一個少見的大牛市。在此期間,一些優秀的基金經理,如Peter Lynch和Max Heine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同時大量資金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湧入該行業。


Source: 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 and Strategic Insight Simfund


上圖顯示了共同基金管理的資金規模在美國最近幾年的增長幅度。到2014年底,該行業管理的總資產已發展到近16萬億美元,大約相當於美國2014年的國內生產總值。


Sources: 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Funds Association


上面的圖表顯示,到2014年底,全球共同基金和ETF資產佔約33萬億美元,其中有54%是在美國。為什麼我們那麼在乎共同基金?其原因是,共同基金已日益成為一個普通家庭退休賬戶裡持有的核心金融資產之一。


Sources: 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 Federal Reserve Board, Department of Labor,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overnment Defined Contribution Administrators, American Council of Life Insurers, and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Statistics of Income Division


上圖顯示,在美國家庭所有的 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和個人退休賬戶中,約有一半人持有共同基金資產。從本質上說,共同基金已成為每一個人生活和退休的必要組成部分。當然,我們會好奇地問以下問題:既然共同基金如此重要,那麼他們真正給投資者們提供價值了麼?在我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對共同基金的商業模式有一定的瞭解。


上面的圖表是這樣的商業模式的一個簡單例子。共同基金被設置為一個合法的持有資本的投資者池。其註冊地通常在一個免稅地,比如開曼群島或Delaware,或愛爾蘭,這主要取決於投資者的來源地。當然稅率並不是唯一的考量,但確實是大部分情況下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基金經理,如Fidelity,JP Morgan,或Templeton,會和基金簽署投資協議。該協議定義了基金經理的職責和服務範圍,以及投資目標。根據不同的投資目標,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資範圍可以涵蓋很多資產,比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等。作為回報,基金經理會向其管理的基金收取一定的費用。

收費結構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如果讀者想深入瞭解,可以參考我這裡的另外一篇文章:投資過程中你有哪些忽然開悟的經歷? - 伍治堅的回答。

在這裡我們長話短說,大多數基金經理會收取以下費用之一:


申購費(在購買基金之前收取的一次性費用),

管理費(不管基金業績如何,基金經理每年收取的費用),

以及分紅(如果基金經理獲得了超過某些標準的回報可以分到的獎金)。有一些臭名昭著的基金還會收取贖回費(就是投資者在賣出該基金時支付的一次性費用)。


你如果仔細想想就可以認識到,基金投資者和基金經理人之間,是典型的僱傭關係。基金投資人看重基金經理的投資技巧,通過僱傭關係來租借基金經理的投資技能,幫助投資者獲得更好的回報。

但是,就像任何僱傭關係一樣,這裡面有一個潛在的代理人問題,即基金經理和投資人的本質利益並不是完全趨同的。投資人想要低風險,高回報,希望付給基金經理的報酬越低越好。但是,基金經理要收費養家餬口。由於基金管理費是基金經理管理的資產規模的百分比,因此對於基金經理來說,關鍵是要管理更多的資金,而不是給予投資人更好的回報。

這是潛在的問題核心,一個典型的代理人問題(Agency problem)。當然你可能會說,這不是一個問題,因為管理人員將為投資人提供豐厚的投資回報。而如果基金經理為投資人帶來高回報,那麼他們的收費再高,我作為投資人也不在乎,只要我自己賺到錢就行。那麼就讓我們來順著證據主義的思路,仔細檢驗一下基金經理們是否給投資人帶來了他們自稱的那些價值?


在上面的Woodsford Meta Analysis圖表中,我彙總了最近幾十年關於基金經理能否跑贏股票指數的絕大部分主流研究(即發表在一流期刊上的相關研究)。

對於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問題,我們大致將研究結果歸入三大陣營:


1.共同基金經理在收取其費用以後提供高於市場回報的收益:由零線以上的氣泡表示;

2.共同基金經理在收取其費用以後無法提供高於市場回報的收益:由零線上的氣泡表示;

3.共同基金經理在收取其費用提供低於市場回報的收益,也就是說他們向投資人提供的價值為負:由零線下方的氣泡表示。


上圖表明:大多數研究(只有少數例外)發現,共同基金經理人向投資人提供的價值要麼為零(上圖中的零線),要麼為負(零線以下的氣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這裡就相關問題做過的一個更為詳細的解說:聰明的投資人應該怎麼看待投資明星基金經理人這個問題?

我覺得這些發現對於中國的投資者也很有價值。中國的資本市場相對於美國來說還是非常年輕的,但是由於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很快,很多行業主體,比如基金規模,其發展的速度也相當驚人。我向大家分享上面的研究,是希望大家可以從美國投資者曾經走過的彎路中學到一些經驗教訓,這樣就可以希望避免重複他們曾經犯過的錯誤,用更理性的方法來管理自己辛辛苦苦積累下來的家庭財富。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伍治堅


對於一個在基金上吃過虧的我來說,基金的選擇買進時機,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學好這方面的知識,於是我就開始買書籍學習,甚至花錢聽課學習,現在對基金的選擇和買進時機有自己的理解和心得。

要說買進的最佳時機,我覺得對於小白來說,還是定額不定期的買進比較好一些,因為這樣可以抵衝風險。如果你的資金充足還是要準備長期作戰,這樣勝的概率要大很多,比如你買的股票基金或者指數基金,在市場最低迷的時期買進,要是市場繼續低迷下跌,這也是個機會,因為你可以補倉降低成本,市場並不會一直低迷,然後就可以坐等收益了。再者就是查看基金的歷史淨值和看歷史收益,在達到淨值歷史新低(並不一定非要比歷史最低點低,接近的時候就是個機會),這時候看準時機準備入場。


娛樂的煩惱


確定基金的買進時機,我個人覺得要確定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了解基金的分類,基金分為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

貨幣型基金的買入時機。我個人認為,什麼時候買基本上都可以,收益不高,風險不大,目前收益一般是4%到6%之間。

債券型基金的買入時機。要選擇經濟形勢不太好,銀行利率下調的時候,債券型基金收益相對較好。

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的買入時機。要研究兩方面內容,一是要了解基金投資股票標地方向。比如該只基金主要投資的是白馬藍籌、中小創、醫藥等方向,結合當前的投資主線和熱點,選擇相應的基金。二是要了解基金經理的業績和投資風格。看看這隻基金的基金經理,以前曾經操作過什麼基金,取得了哪些業績,是穩健型的還是激進型的。三是要判斷目前大盤所處的階段是上升階段,震盪階段還是下跌階段。

比如去年投資基金的話,選擇投資大白馬藍籌、白酒、醫藥等消費類的基金,就會取得相對較好的收益,如果是投資中小創的基金,收益就會差很多。

綜上所述,投資基金,關鍵是大局觀,對整個經濟形勢的判斷和股市大體走勢方向的判斷。


清池皓月


基金什麼時候買都是合適的,問題難在選擇基金上。大的方向上,在股市行情不好時,買入貨幣型基金避險;股市行情好時,買入股票型基金,讓收益大幅增長。像去年的這波藍籌股行情,買入與滬深300指數相關的指數型基金,能取得很好的收益。心中首先要有這個選雞的輪廓。

其次,選擇股票型基金是有較大風險的,那就有必要多加以研究,看這隻基金的經理過往的成績,雖然輝煌的過去不代表將來,但起碼有一定的說服力,再看他選的股票是否合你的口味。

最後,持有基金時間要儘量長一些,大多數賺錢的基民持有時間都在兩三個月以上。還有就是遇到基金淨值下跌,不要驚慌,相信自己的選擇。當然也不可盲目抄底,認為基金跌到很便宜的價位了,一把梭哈掉,把錢全部砸向股票型基金。總之,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將資金合理安排到不同類型的基金中。



(一天之中買基金的最佳時間是14:00―15:00)

祝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