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間企業減薪裁員能做何反擊?

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樣,原計劃回家開心過完年,就該回歸崗位為新一年的宏偉目標努力奮鬥了。

不曾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所有的計劃,本該在辦公室裡忙碌,奔波於市場之中的三月,自己正在陪孩子上網課,和老媽研究電飯鍋蛋糕,看著只出不進的錢包焦躁不安。

原本計劃著年後大幹一場的企業也因疫情受阻,為了給疫情讓步,大多數企業至今未能復工,活動方針無處施展,季度目標無法實現,沒有盈利不說,光每月房租水電都是一筆巨大的資金壓力,資金鍊斷裂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 恆大75折揮淚甩賣大量房源
  • 海底撈停業9天損失超過7億
  • 西貝春節期間營業額環比19年下降87%,七八個億生意變0
面對疫情間企業減薪裁員能做何反擊?


面對疫情間企業減薪裁員能做何反擊?


疫情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已在微觀層面日益顯現,許多無力承受現金流壓力的企業已經開始倒閉。

2月6日,成立13年,營收破億,掛牌新三板的兄弟連IT機構最後還是沒能抵抗住疫情帶來的資金鍊斷裂,宣告破產倒閉。

面對疫情間企業減薪裁員能做何反擊?


面對疫情間企業減薪裁員能做何反擊?


北京K歌之王總經理發內部信稱,疫情影響下持續閉店的狀態讓公司現有的財務承受巨大壓力,經公司管理層研究後決定,於2020年2月9日與全體員工200多人解除勞動合同,如若不應,公司將進行破產清算。

面對疫情間企業減薪裁員能做何反擊?


疫情重壓之下,許多企業紛紛叫苦,近期很多企業開始減薪裁員,這對停工了一個多月的職場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面臨巨大的經濟負擔,上有老下有小,車貸房貸要還,孩子學費要交,零收入,大支出,一場疫情,吃光家底。

無論是企業危在旦夕的無奈之舉,還是趁機變相裁員,對於大多數成年人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驗,跟疫情抗爭,卻無還手之力已成了不爭的事實,我們該如何面對?如何克服焦慮,如何做好疫情後的職業規劃呢?

大家換個角度思考,就算沒有這次疫情,你又能在現在的崗位待多久?

  • 2019年華為裁員7000人
  • 西門子重大調整一萬人
  • 化工巨頭3M公司裁員2000人
  • 滴滴2019年初就裁員15%
  • 京東末位就裁員10%的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

打工所承載的風險不比創業的小

一方面社會飛速發展的同時動盪不定,起伏波動大,無論是基層員工還是企業高管,都沒有絕對的穩定。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普遍化,逐漸取代許多人力崗位,未來很多企業會向智能化運營轉型,人的崗位需求越來越少,工作機會也越來越少。

面對疫情間企業減薪裁員能做何反擊?


一輩子打工是不可能的,靠打工領死工資也發不了財。

所以,不要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手中,要學會自己掌握人生。平凡的人聽從命運,只有強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應對失業最好的辦法就是要自己創業,創業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這麼難,投資的成本也不一定很高,低成本創業也許是個不錯的出路。

樊登老師在《低成本創業》裡說過,創業不是一勝九敗,也不是長期在焦慮中度過,創業可以先勝而後求戰。

與其領死工資勉為其難地活著,倒不如破釜沉舟殺出一條財路!

什麼是絕對的穩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有能力,終將會出頭!

所以,面臨疫情中企業減薪裁員,作為被裁人員雖然很被動,但可以化被動為主動。

“身處波峰,可以修煉耐力和謙遜;身處低谷,可以修煉耐力和毅力。無時無刻都在獲益,這就是反脆弱的特質和核心。”

所以面對疫情中企業減薪裁員,我們應該理性對待,積極應對,把這次裁員當成一個人生的轉折點,當成提升自我的契機。

面對疫情間企業減薪裁員能做何反擊?


趁著疫情待業家中的機會,好好規劃確立疫情後自己的發展方向,有計劃地做足準備,順應時代發展,掌握學習新技能,提升自身價值。

同時,疫情減薪裁員也在提醒著我們每一個人,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真本領經得起考驗!

這是個糟糕的年代,也會是個大有作為的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