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中國名樓有哪些?在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名樓文化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珍貴財富,是厚重的歷史文化的象徵,它承載了古代文人與士大夫的極高文學造詣,和主流社會文化的價值取向。下面小編給大家盤點了中國十大名樓,有滕王閣、岳陽樓、蓬萊閣、鸛雀樓、鐘鼓樓、南京閱江樓、越王樓、煙雨樓、黃鶴樓等,一起來看看這些中國亭臺樓閣吧。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1、滕王閣——“江南第一樓”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歷經29次興廢之後,她依然保留著古樸的風格,瀰漫著一股人文氣息。滕王閣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後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2018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岳陽樓——“岳陽天下樓”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簷、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這句被中國曆代士人奉為立世格言的名句,也使得岳陽樓聞名於天下。岳陽樓聳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緊靠洞庭湖畔,三國東吳所建。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登古樓,觀洞庭,覓前人足跡,賞名聯詩話,興致勃勃。是日陽光燦爛,微風吹拂,湖波盪漾,極目北望,水壯樓勢,樓添水威,憑欄處,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古往今來,多少遷客騷人登樓感懷,望湖興嘆......

3、蓬萊閣——“蓬萊仙境”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蓬萊閣道教名勝,位於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城北一公里處的丹崖山巔。坐北面南,系雙層木結構建築,閣上四周環以明廊,可供遊人登臨遠眺,是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最佳處所。位於蓬萊閣下的仙人橋,結構精美,造型奇特,傳說為“八仙”過海的地方。閣下面臨大海,建築凌空,海霧四季飄繞,素有“仙境”之稱。“八仙過海”、海外三仙山、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藥,這些流傳甚廣的傳說無不與蓬萊閣息息相關。自古相傳蓬萊是仙山,而山上的蓬萊閣則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蓬萊閣歷稱“蓬萊仙境”。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蓬萊閣風景區,位於山東省蓬萊市區西北的丹崖山上,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面積1萬8千5百平方米。蓬萊閣始建於北宋嘉佑6年,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蓬萊現存有馳名中外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蓬萊水城及蓬萊閣、戚繼光故里等名勝古蹟,被國務院定為國家級風景旅遊區,2000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蓬萊閣景區被評為國家A級景區,蓬萊素有人間仙境之稱,傳說蓬萊、瀛州、方丈是海中的三座神仙,為神仙居住的地方。

4、鸛雀樓——“中原第一樓”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位於永濟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黃河東岸、蒲州古城城南,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鸛雀樓為四簷三層的仿唐式建築,樓體況高73.9米,座南朝北,本依黃河水,南枕中條山,遠可眺舜都遺址,近可瞰黃河之水天上而來。鸛雀樓是黃河文化的標誌和象徵。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堪稱千古絕唱。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鸛雀樓位於永濟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黃河東岸、蒲州古城城南。因其氣勢宏偉,高大眼闊,登上層樓則有騰空欲飛之感,故名“雲棲樓”。

5、西安鐘鼓樓——“天下第一鼓樓”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西安鐘鼓樓位於陝西西安市中心,鐘樓與鼓樓東西對峙。西安鐘樓是古城西安的標誌建築,是一座重簷三滴水四角攢尖木結構建築,面積1377平方米。建築基座為正方形,高8.6米,寬35.5米,用青磚、白灰砌築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寬6米的券形門洞,與四條大街相互貫穿。鐘樓從地面至金頂通高36米,基座上面有四面空透的圓柱迴廊,樓分兩層,重簷三層,屋頂覆以綠琉璃瓦,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著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鍾邊鑄有八卦圖案,建造於明成化年間,鐘樓的門扇槁窗雕樓精美繁複,表現出明清盛行的裝飾藝術。樓頂端琉璃蓮花寶座上置有6米高的圓形鎏金寶頂,更顯莊嚴和富麗堂皇。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西安鼓樓東與鐘樓相望,是全國最大的鼓樓,鼓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三年,清康熙38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後兩次重修。樓上原有一面巨鼓,每日擊鼓報時,所以稱作“鼓樓”。它的建築形式是歇山式重簷三滴,1996年西安市重製鼓樓大鼓,它高1.8米,系用整張優質牛皮蒙制而成,這面鼓聲音宏亮、渾厚,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鼓。在鐘樓和鼓樓之間,為美麗的鐘鼓樓廣場,是人們休閒娛樂的絕好去處。

6、閱江樓——“有記無樓”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南京閱江樓與武漢黃鶴樓、岳陽岳陽樓、南昌滕王閣合稱江南四大名樓。位於南京城西北,瀕臨長江。樓高五十二米,共七層,碧瓦朱楹、簷牙摩空、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明代風格,古典的皇家氣派,為江南四大名樓之一。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閱江樓坐落在南京城西北的獅子山巔,瀕臨長江。獅子山原名盧龍山,高78.2米,周長2公里,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六朝古都南京的江防要塞,有“獅嶺雄觀”之美譽,在清代列入金陵48景。閱江樓歷史淵源流長,文化底蘊深厚。閱江樓濱江而居,放眼遠望,浩瀚的大江風光一覽無餘,背江而望,金陵全景盡收眼底。

7、天一閣——“天下第一藏書樓”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天一閣博物館是以天一閣為主體、以藏書文化為特色的專題性博物館,佔地2.6萬平方米,由藏書文化區、園林休閒區、陳列展覽區三大功能區組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級人文旅遊勝地。1994年寧波博物館與天一閣文保所合併,建立天一閣博物館。該館毗鄰風光秀美的月湖,天一閣藏書樓是我國現存歷史最久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三個私家藏書樓之一。以其悠久精深的藏書文化、宛如天開的園林藝術、古樸典雅的古建風格及便捷優越的地理位置,每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休閒。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天一閣之名,取義於漢鄭玄《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之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閣”。書閣是硬山頂重樓式,面闊、進深各有六間,前後有長廊相互溝通。樓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天一閣集藏書的研究、保護、管理、陳列、社會教育、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專題性博物館。現藏古籍達30餘萬卷,其中,珍槧善本8萬餘卷,除此,還收藏大量的字畫、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藝品。

8、越王樓——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越王樓,位於四川省綿陽市龜山之巔,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貞任綿州刺史時所建,始建於唐高宗顯慶年間,其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樓高十丈(即百尺),時居四大名樓之首(滕王閣高九丈,黃鶴樓高六丈,岳陽樓高三丈)。恢復重建後的越王樓,氣勢與當年相比毫不遜色。99米的高度目前仍為全國仿古建築之最(現今滕王閣高57.2米,黃鶴樓高52.6米,鸛鵲樓高72米,岳陽樓高32米),故有“越王樓霸氣、黃鶴樓大氣、滕王閣才氣、岳陽樓秀氣”之說。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越王樓是天下詩文收錄豐富的名樓,李白、杜甫、陸游、王勃等歷代的大詩人在越王樓題詠詩文達154篇,四大名樓中的黃鶴樓僅存112篇,滕王閣86篇。“一座越王樓,半部中國文學史”,這樣的評價一點也不過分,雖然略帶炫耀之嫌,可名副其實。存文幾乎涵蓋了唐代以後著名的詩壇泰斗,令人稱讚。

9、煙雨樓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煙雨樓是嘉興南湖湖心島上的主要建築,現已成為島上整個園林的泛稱。煙雨樓正樓,樓兩層,高約20米,建築面積640餘平方米,重簷畫棟,朱柱明窗,在綠樹掩映下,更顯雄偉。樓前簷懸董必武所書“煙雨樓”匾額。建國後,黨和人民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園林煥發新貌。才形成現在的格局。煙雨樓--- “臺築鴛湖之畔,以館賓客”為遊觀登眺之所。登煙雨樓望南湖景色,別有情趣。夏日倚欄遠眺,湖中接天蓮葉無窮碧;春天細雨霏霏,湖面上下煙雨朦朧,景色全在煙霧之中。

10、黃鶴樓——“天下絕景”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該建築也與湖南嶽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它與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登樓遠眺,武漢三鎮的風光盡收眼底。中秋節時在黃鶴樓賞月,享受最美意境。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唐代詩人崔顥的一首七律使得黃鶴樓名聲大噪,享譽海外,從此黃鶴樓成為中國名樓中名氣最大的樓閣。黃鶴樓位於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面對鸚鵡洲。黃鶴樓一共有五層。高50.4米,相當於16層樓房,攢尖頂,層層飛簷,四望如一。

11、光嶽樓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光嶽樓,位於聊城舊城中央,其主體結構建於1374年(明洪武七年),光嶽樓由樓基和主樓兩部分組成,總高33米。樓基為磚石砌成的方形高臺,佔地面積1236平方米,邊長34.5米,向上漸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個半圓拱門和直通主樓的50多級臺階組成。光嶽樓主樓為木結構,4層5間,歇山十字脊頂,四面斗拱飛簷,且有迴廊相通。全樓有112個臺階、192根金柱、200餘斗拱。樓內匾、聯、題、刻琳琅滿目,塊塊題詠刻石精工鑲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筆‘神光鍾瑛’碑,乾隆帝詩刻,清狀元傅以漸、鄧鍾嶽手跡,郭沫若、豐子愷匾額、楹聯至為珍貴。

12、潯陽樓——"世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潯陽樓位於江西九江市區九華門外的長江之濱,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初為民間酒樓,至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潯陽樓是一座具有典型宋代建築風格的樓宇,又是一個集遊覽參觀、品茗聽書、飲酒用餐於一體的旅遊景點。由全國佛教協會會長、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潯陽樓”匾額赫然高懸,“世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這幅古老的楹聯則吸引著無數遊客駐足。愛好書畫的朋友還可以在樓內欣賞到多幅出自名家之手的書畫作品和詩詞楹聯。

13、天心閣——“鹹有一德,克享天心”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天心閣位於長沙市中心地區東南角上,城南路與天心路交會之處的古城牆上。是長沙古城的一座城樓。為長沙重要名勝,也是長沙僅存的古城標誌。建築有樓閣三層,建築面積846平方米,碧瓦飛簷,朱梁畫棟,閣與古城牆及天心公園其它建築巧妙融為一體。基址佔著城區最高地勢,加之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近有妙高峰為伴。整個閣體呈弧狀分佈,主閣由60根木柱支撐,上有32個高啄鰲頭,32只風馬銅鈴,10條吻龍。閣前後石欄杆上雕有62頭石獅,還有車、馬、龍、梅、竹、芙蓉等石雕,體現了長沙楚漢名城的風貌。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天心閣"其名始見於明末俞儀《天心閣眺望》一詩中,至清乾隆年間重修天心閣。"極城南之盛概萃於斯閣",盛名於世且成為文人墨客雅集吟詠之所。

14、大觀樓——“天下第一長聯”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大觀樓,位於雲南昆明市近華浦南面,三重簷琉璃戧角木結構建築。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巡撫王繼文興建。乾隆年間,孫髯翁為其撰寫一百八十字長聯,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由名士陸樹堂書寫刊刻。毛澤東評價其"從古未有,別創一格"。大觀樓因長聯而成為與黃鶴樓、岳陽樓、鸛雀樓齊名的中國四大名樓。道光八年(1828)修葺大觀樓,增建為三層。咸豐三年(1853)咸豐帝題"拔浪千層"匾,咸豐七年(1857)長聯與樓毀於兵燹。同治五年(1866)重建,復遭大水,光緒九年(1883)再修。光緒十四年(1888)趙藩重以楷書刊刻長聯。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園中樓閣聳峙,綠樹成蔭,有攬勝閣、湧月亭、觀稼堂及“蓬萊別境”等勝景,現為遊覽公園。大觀樓坐落在滇池北濱,隔水與太華山相望。 站在大觀樓上,滇池在腳下盪漾,西山的秀麗景色遠望既得,山水交融,令人心曠神怡。

15、廣州鎮海樓——"嶺南第一勝覽"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鎮海樓,又名望海樓,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園)小蟠龍岡上,為廣州市標誌性建築之一,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樓高25米,呈長方形,闊31米,深16米。下面兩層圍牆用紅砂岩條石砌造,三層以上為磚牆,外牆逐層收減,有復簷5層,綠琉璃瓦覆蓋,飾有石灣彩釉鰲魚花脊,硃紅牆綠瓦砌成,巍峨壯觀,被譽為"嶺南第一勝覽"。鎮海樓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龍岡上。登至樓頂,憑欄遠眺,花木蔥榮,落霞飛鳥的自然風光與群樓高聳、車水馬龍的珠江新景無縫相接,羊城秀色盡收眼底。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該樓又名"望海樓",因當時珠海河道甚寬,故將"望江"變為"望海"。又因樓高5層,故又俗稱"五層樓"。樓前碑廊有歷代碑刻,右側陳列有12門古炮。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擴建廣州城時,把北城牆擴展到越秀山上,同時在山上修築了一座五層樓以壯觀瞻。鎮海樓歷史上曾五毀五建,現建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是1928年重修時由木構架改建成。1929年成為廣州市市立博物館。1950年改名廣州博物館,分朝代陳列廣州城2000多年發展的文物史料。2013年3月,鎮海樓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樓。

16、太白樓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太白樓在中國一共有四處,分別是濟寧太白樓、馬鞍山太白樓、歙縣太白樓、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李白故居太白樓。四處各具風格,濟寧太白樓肅穆沉靜,馬鞍山太白樓莊嚴輝煌,歙縣太白樓古樸素雅。其中李白在濟寧生活二十餘年,日日在太白樓上飲酒賦詩,李白在此得到玄宗皇帝的徵召,受到玄宗皇帝的賜還後又歸於此。所以濟寧太白樓與李白最為密切。

17、甲秀樓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甲秀樓在貴州省貴陽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塊巨石為基而建。始建於明,後樓毀重建,改名"來鳳閣"。清代甲秀樓多次重修,並恢復原名。現存建築是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的。樓上下三層,白石為欄,層層收進,由橋面至樓頂高約20米。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為涵碧潭。樓側由石拱"浮玉橋"連接兩岸,橋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

18、南京鼓樓

中國18座歷史文化名樓,承載民族文化厚重,折射華夏文明輝煌

鼓樓位於南京城中心鼓樓崗上, 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其建築規模之大國內少見,分上下兩層,下層為拱形無樑城闕狀,上層為重簷四坡頂,龍飛鳳舞,雕樑畫棟,十分壯觀。樓上原為明代迎王迎妃、接詔報時之所,原有報時和儀仗用的大鼓兩面,小鼓二十四面,雲板一面,點鐘一面,牙杖四根,壺房銅缸一座,以及其他樂器。明亡後這些陳設均已散失。現樓基是明代原建,樓上建築為晚清重修。康熙在1684年南巡時曾來鼓樓,次年在樓上建一巨碑,改鼓樓為碑樓,但當地人仍習稱其為鼓樓。

千百年來,民族文化之精髓浸潤著名樓、光耀了名樓。欣逢盛世,從長江到黃河,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樓保護專業委員會始終在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加強名樓保護,增進文化交流,探討名樓文化、保護之道,經營之道、發展之道、擴大名樓效應,促進事業發展。

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鑄造了不朽的歷史文化名樓。爭雄競秀的千古名樓,承載了民族文化的厚重,折射出華夏文明的輝煌。瓊樓玉宇輝映著偉大的人文精神,飛簷翹角揭示著歷代仁人志士的廣博胸襟、高尚情操。同名樓相依相伴的雄文絕唱,以黃鐘大呂鏘鏘於耳,與時俱進的名樓文化似江濤海潮,奔湧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