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电视剧中,雍正登基后为什么不用高毋庸,而继续用李德全呢?

谦哥的快乐时光


正如电视剧中,邬先生跟十三爷说的那样,替四爷秘密办差的人都被四爷处理了。要不是自己足够聪明也被他处理了。

按照电视剧中的解释就是,雍正登基后就是皇上,应该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就应该远离那些阴谋,那些上不了台面的自然不能让他存在。

其次,这些秘密办差的人比如高毋庸知道雍正太多上不了台面的事情,他要是还活着万一泄露出去,对他这个皇帝是有很大影响的。

最后,也是因为李德全会办事,会来事,服侍康熙的时候康熙就很喜欢他,再加上他对一些事也非常熟悉,所以等到他登基的时候也就继续用了李德全。


老湖侃历史


导读: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称帝后确实留用了康熙时代的大内总管李德全,而没有用王府的太监头子高毋庸。造成这样的结果是两方面的,主要是高毋庸自身的原因;其次才是李德全的原因。正是高毋庸因为自身的原因没有彻底混成类似李卫那种程度的心腹(也许是内臣外臣的有别吧),平时专门为胤禛做秘密差事,所以当雍正称帝后打算跟之前做个切割的时候高毋庸就悲剧了。正因为高毋庸不可用,所以用李德全才是被动之选。当然李德全的口风紧、会来事也是留用他的原因之一,否则即使不用高毋庸也会用王德全、高德全之类。



《雍正王朝》是一部情节非常紧凑的历史题材的剧集,雍亲王胤禛最后成功夺得皇位称雍正皇帝。从康熙四十六年赈灾筹款开始,太子胤礽的位置就岌岌可危。四阿哥、八阿哥在各自立场下各凭手段展开了对皇位的争夺。


高毋庸的危险系数是在太高决定了自己被弃用


高毋庸被弃用,重点在高毋庸身上。四王爷的幕僚执行体系如下:邬思道的谋划;四爷府太监总管高毋庸及粘杆处执行;李卫和高福等敲边鼓;十三爷胤祥和年羹尧掌控兵权并镇守地方(当然后来李卫也加入其中);最后由雍亲王胤禛最终拍板定夺。


封建社会的夺嫡的过程不光是为国为民,更多的是血腥和黑暗手段。而执行这些的是都是以高毋庸为首的粘杆处的那批人。算计年羹尧、查抄任伯安的百官行述、太子给任伯安的信、以及处死高福等都是由高毋庸亲自出手,所以洗都洗不白。况且尤其是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直接导致太子被废和十三阿哥的圈禁(信就是太子给任伯安打算拿拿到百官行述威慑百官)。而高毋庸太监的身份决定了他并不能向李卫那样为老四胤禛出镇地方,所以如果雍正不想让人知道他那些黑历史就必须对过去做切割。再加上雍正的刻薄寡恩,注定了高毋庸被弃用的结局。

即使雍正称帝前期八爷党势力依然非常强大,雍正的皇位还没有彻底稳固。在这种情况下高毋庸的存在就是个极度危险的炸弹,随时有可能被八爷党用各种手段引爆。所以不是高毋庸不忠诚,而是雍正为消除风险对以前做切割。再加上雍正自身就刻薄寡恩所以别说用高毋庸做皇宫的大内总管了,让他活着都困难。

所以在胤禛遵从遗诏登基的当夜返回雍王府的时候,高毋庸还带领大家参拜皇帝。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在剧中出现,而结局可以从十三阿哥送别邬先生时邬先生说的话中看出来。

“常言道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啊...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啊,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查实的人恐怕就要......”

而雍正虽然也刻薄寡恩,但是也不是随便就会执行鸟尽弓藏的政策。因为八爷党也保持着相当的规模和实力,依然对皇位保持的觊觎和威压。本身皇位都不稳固的雍正这才痛下杀手,所以推测最后高毋庸的下场估计和高福一样被秘裁。


李德全基本功过硬,从临时过渡变成了正式编制

既然不用高毋庸,那么原来占据职位的李德全就成为了备选。因为登基的需要,大内总管必须有一个人。而除了高毋庸雍正就剩李德全一个备用人选了,也许在李德全的使用上雍正原来打算先用着再换自己的心腹。但是一来没有合适的人,二来李德全确实会来事并且最严,很符合大内总管的角色。所性就一直使用了下来。那么李德全的哪些品质值得留用呢?

清朝的太监由于制度的约束,远没有汉、唐、明朝时代同行的特权。但是作为大内总管的李德全经历过和了解过的皇室秘闻甚至比大内侍卫头子图里琛知道的还多。他和图里琛都能对皇家机密做到守口如瓶,并且待人接物如皇子皇孙、王侯将相都能做到不卑不亢受到大家的尊重。可以说李德全是出于对皇帝和国家的尊重,不是对哪个人的尊重。所以当雍正继位后就成了李德全效忠的对象。


尤其是经历过夺嫡过程,李德全的表现不偏不向总的来说让人还满意。随着雍正和李德全工作上的磨合越来越默契,这个临时的大内总管就算是转正了。雍正在很多涉及隐私的国家大事和诸位大臣商量的时候都不在避讳李德全。李德全完成了两代帝王的大内总管的顺利交接。



小结:

高无庸不够聪明,或者说是情商没有达到乌先生的高度。所以一味的忠诚和办差后最后并没有享受到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待遇,被雍正带到大内继续为雍正掌管家事。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对于许多看过《雍正王朝》的观众来说,都应该记得其中一集,胤禛登基后,十三爷胤祥给邬先生送行的一段,在两人对话的内容,邬思道就说过一句:“先前在潜邸暗地里帮四爷执行过秘密任务的那些人,恐怕现在…邬思道的话并没有说下去,而是在不远处传来了几声乌鸦的叫声,在大冷天没有阳光的情景下,再配上这乌鸦的叫声,不觉得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让观众在感受的同时,也让观众有更多的臆想,也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处理,也是剧中通过这种场景向观众表达了原来在潜邸时秘密为雍亲王办差的那帮奴才最后的下场。在胤禛登上皇位后,高毋庸等人已经都秘密消失了,所以也就再也没有高毋庸的戏了。


用户历史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按照一般人的逻辑,既然雍正当了皇帝就应该大量启用他在雍王府的旧人,不是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么?

高毋庸作为雍王府的太监总管,整天跟在雍正皇帝屁股后面晃悠,理应是第一批受到重用的人,可是实际上在“雍正王朝”里,雍正当上皇帝后继续使用李德全,高毋庸就好像消失了一样,那么高毋庸到底去哪了呢?



首先,小编并不同意,许多人认为的高毋庸被秘密处决的说法,实际上,当权者为了维护自己高大形象,杀一些为自己做秘密事情的人,这个事情很正常,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被清除的那些人实际上都是核心圈子以外的人,十三爷也曾为雍正帝做过秘密的事,而且应该知道大部分的秘密事,不但没有被清除,反而被重用了,李卫也做过所谓的秘密事,也没有被清除,反而被重用,包括年羹尧,为了给雍正帝泄私愤血洗了江夏镇,这是多大的秘密事件,也没有被清除。




十三爷,李卫,年羹尧包括高毋庸都可以算作雍正地的核心心腹成员,对于这一批人,只要皇帝不怀疑他们忠心,都不会动他们的。另一方面,作为皇帝如果不断的清洗身边的近臣,就会使身边的近臣生二心,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汉武帝由于不断责罚身边近臣,导致近臣谋反,甚至想刺杀年老的汉武帝。

其次,高毋庸去哪里了呢?像李德全,高毋庸这样的高级太监也是要讲资历,拼能力的,李德全作为康熙宠信的太监总管,自然是太监中的“战斗机”,其资历,能力,对皇宫的熟悉肯定要强于高毋庸,高毋庸不可能一下子就超过李德全。他有可能作为太监副总管或者是皇宫某部门,某个宫殿的主事太监而存在,甚至于继续担任某些情报秘密部门的管事。这点就像李卫,雍正培养他也是一步一步来的,先是县令,知府,布政使,江苏巡抚,最后才做两江总督。


最后,李德全以他的能力,以及在雍正继位之夜的忠心表现,迅速得到了雍正的信任,雍正继位那一夜,李德全毫不动摇的执行遗诏,坚定的站在雍正这一边,作为太监总管,他帮助雍正迅速的控制了紫禁城。估计后来在使用过程中雍正发现李德全非常好用,就好比你原先开了一部中档车,你可能很喜欢,但是有一天你突然得到了一辆兰博基尼,你发现开起来更爽,你也不会再回头开原来的中档车了。


醉美木渎


我不这样认为,高是从小跟着四爷的太监,说是心腹不为过,剧中没有提到高后来去出,应该正如邬先生说的那些办秘密差事的人……或死或生他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也许在四爷成功的那一刻他也随着那些办秘密差事的人一同去了,做了一个心腹奴才的本分


焊工bog


我们知道有一句话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多皇帝登基后都会选择使用自己人,因为,这些人跟自己久可以要自己更信任,这样自己用起来也放心,看过《雍正王朝》的人会有个疑问为什么雍正皇帝在登基后没有使用自己人,而是选择用康熙帝留下的老臣,并且依旧使用的是康熙的贴身太监李德全,这个到底是什么原因?

我们先知道太监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太好,先秦时期的赵高,汉时期的十常带,明代的魏忠贤,这些人那个不是权利滔天左右国家的命运,到了清朝,为了可以制约太监干政,康熙直接下达铁牌禁令“内廷宦官有妄干政杀无赦”。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清时期各位皇帝防止宦官变乱,还是熬费苦心的,清朝时期就比较少有太监完全当政的情况,这个时候他们的命运都比较悲惨,他们十分小心,就办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情,因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掉脑袋,而作为太监总管,难度更多,你一定要有大智慧然后在加上极强应变,因为,李德全能做到太监总管,是十分不一般的。

《雍正王朝》中康熙的大太监是李德全,雍正未登基之前的府内大太监是高毋庸,其实按正常来说应该是雍正登基后李德全退出高毋庸继承李德全的位置成为皇宫的太监总管,可是为什么到最后依旧是李德全而不是高毋庸呢?

我们先看高毋庸最后次出现是在康熙驾崩的时候,那个时候他身穿白衣跪在地上,就没有在出现在以后的场景中,有人说会留在雍王府吗,这个不太可能,雍正成为皇帝后雍王府的全部认肯定是要进入皇宫,作为雍正身边的大太监肯定是要进宫的,难道是病死或者自杀吗?

我们先来看雍正是个多疑的人,登基后他就开始处理对自己功劳极大的邬思道,邬思道提出半隐后才留下一条命,而作为知道自己秘密极多的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安全退出,唯一有可能的就是高毋庸给雍正杀死了。

我们知道高毋庸知道雍正太多不光彩的事情,注定了他的命运的悲惨,从剧中我们知道高毋庸在处理坎儿的时候,他的命运已经注定,在加上邬思道走的时候对十三爷胤祥说:“留心雍亲王府的吓人,估计都活不了了”,从这里知道高毋庸必死。

为什么会依旧留用李德全,我们知道李德全作为康熙的贴身太监他知道康熙事情太多,而他十分懂得保护自己,从来没有把储君之事告知给谁,可以看出来他站在中立面,他不站在那个皇子身边,并在日常中及其会保护自己,并且从来不会要自己受到一丝威胁。

因此,每一位皇子或者大臣求见康熙或者雍正的时候,他们对李德全都是十分客气,他们都想从李德全的嘴里得知皇帝的态度,李德全懂得进退,懂得皇帝心思,保护自己,可以说他十分聪明,对于聪明又了解自己的奴才,那个皇帝不会选择继续重用,因为,这样可以要自己解决不少麻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