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乐市历史沿革


博乐市历史沿革

博乐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建设兵团农五师师部所在地。东部和东北部临精河县、托里县,西濒温泉县,南滨尼勒克县、霍城县,北以阿拉套山分水岭为界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150千米。总面积7801.68平方千米,总人口27万人(2012年)。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回、锡伯、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全市辖3个街道、3个镇、2个乡:青得里街道、顾力木图街道、南城区街道、小营盘镇、达勒特镇、乌图布拉格镇、青得里乡、贝林哈日莫墩乡。境内有:阿热勒托海牧场、香班哈日根牧场。市政府驻北京路,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524千米。

地处艾比湖西,天山西段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部,阿拉套山和岗吉格山间谷地,博尔塔拉河畔,地势西部高、东部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谷地平原呈阶梯状分布。水资源主要有博尔塔拉河、保尔得河、赛里木湖。属大陆性干旱半荒漠和荒漠气候,春季气温冷暖多变,夏季高温,气候炎热,伴有干热风,秋季气爽,冬季长而寒冷,年均气温5.6℃,年均降水181毫米。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岩、石膏、石墨、石英、铁、磷、珍珠岩、铜等。兰新铁路过境,设有博乐火车站,西段终点为阿拉山口;阿拉山口-五台公路贯穿城区,南行27千米接312国道。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国西部惟一的铁路、公路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名胜古迹有赛里木湖(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怪石峪(又称“阔依塔斯”,意为“羊群石”)、哈日图热格森林、杜尔布里金古城遗址、破城子古遗址、查干苏木古庙、依克苏木古庙、格斯格林根柯克苏木庙等。土特产品有雪莲、鹿茸、山羊绒、帕拉斯(毯)等。

“博乐”是“博尔塔拉”的简称,为蒙古语,意为“银白色的草原”。博乐一名历史悠久,最早的记载是公元12世纪耶律大石建西辽后所建的“勃罗城”(在今博乐西南)。元代有“不剌”、“普剌”、“孛罗”等。旧为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游牧地,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移察哈尔左营驻此,设领队大臣,俗称大营盘。《西域图志》称博罗塔拉。

光绪十四年(1888年)属精河直隶厅。1920年由精河县析置博乐县【1920年设博乐塔拉县,1950年改博乐县】。1955年划归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管辖。1985年撤销博乐县,成立博乐市。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建设兵团农五师师部所在地。

1996年,博乐市辖6个街道、3个镇、2个乡:东风街道、顾力木图街道、红星街道、青达拉街道、赛里木街道、火车站街道、达勒特镇、小营盘镇、青得里乡、乌图布拉格乡、贝林哈日莫墩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博乐市常住总人口224869人,其中:青得里街道25116人、顾里木图街道14211人、克尔根卓街道27801人、小营盘镇23510人、达勒特镇15457人、乌图布拉格镇14936人、青得里乡26067人、贝林哈日莫墩乡7663人、阿拉山口3010人、阿热勒托海牧场7263人、兵团81团场11557人、兵团84团场8530人、兵团85团场4437人、兵匝86团场10905人、兵团89团场14162人、兵团90团场10244人。

2003年,全市总面积7801.68平方千米,总人口237703人。辖3镇、2乡:小营盘镇、达勒特镇、乌图布拉格镇、青得里乡、贝林哈日莫墩乡。市政府驻市区北京路。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博乐市常住总人口235585人,其中:青得里街道24891人,顾里木图街道24902人,克尔根卓街道32922人,南城区街道3012人,小营盘镇19108人,达勒特镇13306人,乌图布拉格镇15063人,青得里乡25663人,贝林哈日莫墩乡6917人,阿热勒托海牧场6823人,香班哈日根牧场888人,阿拉山口8525人,兵团八十一团9977人,兵团八十四团7241人,兵团八十六团14049人,兵团八十九团14041人,兵团九十团8257人。

全市现辖3个街道、3个镇、2个乡:青得里街道、顾力木图街道、南城区街道、小营盘镇、达勒特镇、乌图布拉格镇、青得里乡、贝林哈日莫墩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