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與煬帝父子倆到底做了什麼事,讓一個巍巍王朝在短時間內分崩離析?

黑色沙丘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王史論”

首先,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除去隋文帝楊堅,因為楊堅做的事情那可都是利於國家發展的,應該說隋煬帝做了什麼事,才讓一個巍巍王朝在短時間內分崩離析。人們對隋煬帝在歷史上的評價呈兩極分化的趨勢,褒貶不一,喜歡隋煬帝的有喜歡的理由,不喜歡的有不喜歡的理由,但無論如何辯解,隋朝是在他手裡滅亡的。就隋文帝在世前積累的資本,如果隋煬帝好好地做一個守成之君,那麼,我想隋朝傳個上百年是沒問題的。但偏偏,他一個人做了幾代人做的事情,最後導致民怨沸騰、全國各地百姓揭竿而起,最後使一個巍巍王朝分崩離析。我們下面具體看看他做的哪些事情使隋朝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營建東都洛陽

楊廣即位後不久,為了滿足其驕奢淫逸的生活,在各地大修宮殿苑囿、離宮別館。其中著名的有顯仁宮、江都宮、臨江宮、晉陽宮、西苑等。大造行宮,窮奢極欲。而且基本每年都會出巡,多次往返長安與洛陽之間,後來為了修建新都洛陽,又從山西、河南等地徵調了幾十萬農民,並且每月役使丁男多達兩百萬人左右。同時為了趕工程,官吏則對農民的加大逼迫力度,動則鞭笞,百姓苦不堪言,導致每年有好多人非正常死亡。洛陽建成了後,又從全國各地蒐羅奇珍異寶、珍禽異獸來充實宮苑,奢侈程度,實在讓人難以想象。
(隋煬帝劇照)


開鑿大運河

在營造洛陽期間,楊廣為了使自己去江南遊玩更為方便。於是,於公元603年開始著手又修建大運河,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就知道這個工程有多麼浩大了。

楊廣先是於公元603年下令開鑿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又於公元605年開鑿了約1000公里長的“通濟渠”;公元608年又開鑿永濟渠。再於公元610年開鑿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

面對如此龐大的運河工程,他先後調發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的農民三百多萬人,再加上營建洛陽的人數,徵發的人數已經四五百萬了。而且,又在今內蒙古以東修長城,兩次徵調百姓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總計十餘年間徵調人數達到一千萬左右,造成百姓苦不堪言、民生凋敝、田園荒蕪。天下百姓大多數死於徭役。最終逼得百姓紛紛起來造反,各地農民揭竿而起。


頻繁的對外戰爭

楊廣在位期間,最著名的戰爭當屬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但是,這幾次戰爭,雖然征討吐谷渾成功了,但也極大地消耗了國力,由於當時又是營建洛陽、修建大運河,沒有多餘的人,又得從民間強行徵調,而且國家財政也吃不消。但是,“三徵高句麗”卻成了壓垮隋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眾所周知,這三次戰爭都是以失敗告終,而隋煬帝為了這三次戰爭,卻是傾全國之力,先是大量徵發百姓士兵,這無疑對當時隋王朝來說是雪上加霜。而且,這三場戰爭直接可以說是掏空了隋朝的財力,浪費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從而導致“百姓苦役,天下思亂”的狀況。在隋煬帝第三次對高句麗發動戰爭的過程中,隋末農民起義已經遍及全國,隋王朝岌岌可危。由此,這幾場戰爭最終將隋朝拖入了滅亡的境地。


最終,隋煬帝將他父親留下來的基業折騰一空,使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隋王朝二世而亡,導致一個巍巍王朝在短時間內分崩離析。

總評:儘管隋朝是在楊廣手裡滅亡的,但我們並不能否定他的功績。他所做的大多數都是“弊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情,一代人連著幹了好幾代人的事情,典型的“步子邁的太大了”,如果說以上這幾件事情他慢慢來,那麼我想,他不失是一位“千古一帝”的典範。

如果您喜歡我寫,麻煩大家點個贊或關注吧,謝謝大家!


王不二說史


楊廣也是一代雄主,只是太急了點,幾個戰略動作別連續推進,也許就不會那麼忙亡國——

一是,立國十餘年之後,剛一統天下不久,楊廣當政就開啟了一系對外戰爭和重大戰略工程,老百姓沒有休養生息。

二是,大運河工程,四大段,跨度近三千公里,耗費巨大。儘管其經濟、軍事、戰略意義重大,加強了中央政府對江南的控制,但也拖累了國力。

三是,打通西域和征戰高麗的戰爭,耗費無數,掏空了國庫,加劇了帝國顛覆的步伐。

四是,征戰高麗失敗,成了導火索,後院起火,內部叛亂,拉開地方群雄並起的序幕。

五是,立國十餘年,皇權打壓勳貴與門伐士族,加劇了高層內部矛盾,並導致叛臣並起。

六是,三百年五胡亂華與分裂割據,民心思安,亟待休養生息,卻是依然民不聊生……


厚重河南豫說非遺


革新是把雙刃劍,功過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這個問題問得好。修建大運河、征討高句麗,這並非是隋煬帝的獨創,隋文帝的某些作為和隋煬帝並無不同,是楊堅先修的運河,他在位時也攻討不斷。隋朝的滅亡有其複雜的原因。

一、先看看隋文帝利在千秋卻不得當時權貴人心的政策

1、復漢運動。楊堅篡代北周後,開始了去鮮卑化的復漢運動,這種政策自然大大有利於全國政治、文化、人心上的統一,但卻未必會得到原北周上層集團(所謂關隴集團)的歡心。最初,在北周時期,宇文家族想讓府兵迴歸鮮卑的半部落化狀態,因此讓府兵中漢軍都得改稱主將的鮮卑姓氏,這無疑於大大強化了北周高層的私人力量。楊堅讓漢人改回漢姓,其實是削減了這些人對主將的依附,從而削減了關隴集團的兵權。

2、消除地方中正制。所謂地方中正制,是將地方上的用人權交給了地方的中正來舉薦,隋文帝取消中正的權力,其實相當於把低頭蛇們的地方基地給完全打掉了。這個辦法,解決了幾百年來的地方分裂問題,但卻大大得罪了地方勢力派。

3、大肆削減郡縣。十六國乃至南北朝的戰亂時期,郡縣越來越多,那是因為各個地方勢力派都想從老百姓頭上搞油水,所謂的十羊九牧就是這樣,十頭羊九個人來薅羊毛,老百姓苦不堪言。楊堅大肆削減整合郡縣,這是從狼虎口中掏出肉來。有人很難理解,為什麼極短的時間內,隋朝就可以集中那麼多的財富,那就是從狼虎口中掏出來的。儘管這樣,因為當官的大大減少了,老百姓所受的剝削也要好得多。

4、統一陳朝。每場統一戰爭,不但有其輝煌之處,更會積累很多的仇怨。北周滅亡北齊不久後,這種仇怨還沒解決,隋朝就篡位了,然後滅陳,又積累起新的仇怨。說起來,這也不叫仇怨,而是利益。被滅之國的貴族們的利益一定會被大大侵害,於是他們都成為了隋朝的反對者。

5、營建遷都長安新城。隋文帝即位不久,就急急忙忙遷都長安新城,新城規模龐大,短期內建成,說是考慮到水土、風水等問題,其實未必不是對上層利益的重新洗牌。

二、再看隋煬帝的功過是非

1、修建大運河等巨大的工程。關中的糧食生產力無法滿足關中日益增長的人口,大運河是必須修建的。其實,從隋文帝時期,已經在關中一帶修建運河,而隋煬帝呢,出於現實需要,以及他對江南的偏愛,以及為了滿足他征討高句麗的雄心,將工程大大擴張了。與此同時,隋煬帝還大肆營造東都洛陽、還有江都、還有汾陽宮等等。隋煬帝哪裡是在搞一個兩個工程,真是全國大搞建築,連秦始皇修阿房宮都知道稍微停一停,隋煬帝卻覺著老子能行。

2、征討高句麗的失敗戰爭。高句麗有沒有徵討的必要暫且不說,只是隋煬帝好像不怎麼懂軍事,打個高句麗小國,居然發動上百萬的軍隊,據說出征規模之盛,歷代都沒有聽過。其實歷史早就證明,上兵伐謀,而不在多。除了秦朝王翦滅楚非用六十萬秦軍獲勝了以外,其它過大規模發動的戰爭,基本都是敗的,譬如王莽昆陽之敗、前秦淝水之敗,而隋煬帝征討高句麗的第一次,規模上百萬,真是駭人聽聞。隋煬帝真該好好看看曹操是怎麼打烏桓的、司馬懿又是怎麼征討遼東的,他們的兵力都不見得多。據說,宋朝之前中國是沒有棉花的,於是可以想象上百萬人的苦寒之徵了。隋煬帝征討高句麗最失敗的是什麼?第一、孤注一擲;第二、不明敵情;第三、輸不起、反覆發動。

3、好了,隋煬帝還幹了一件功在千秋、愚蠢至極的事兒,那就是任命他表哥李淵為太原留守。於是,偉大的唐朝誕生了。儘管李淵及李世民把唐朝的建立描寫得神乎其神,把隋煬帝貶得低之又低,還說隋煬帝數次謀害李淵,可這太原留守卻恰恰是隋煬帝任命的。

4、重用江南人,使得本就不滿的關隴集團更加離心離德。李密身為八柱國之後,居然在隋朝成了無官無職的人,然後有楊玄感的造反,你就可以想象,關隴集團是如何對隋煬帝的用人不滿了。出於煬帝對江南的特殊愛好,更出於從隋文帝時期就開始故意打壓勢家政策的繼承,煬帝用了一批江南人,於是乎這種不滿就更加蔓延,以至於李淵起兵後,許多關隴集團的人不戰而降,主動奉迎李淵。

三、總結一下,看看大隋朝的人心是怎麼散的

1、因為大運河工程等巨大工程、以及征討高句麗一再發動,老百姓的人心散了。

2、因為削減郡縣、剝奪地方中正權力,地方實力派、鄉紳們的人心散了。

3、因為一系列對勢家的打壓活動,其高層關隴集團的人心散了。

4、因為北周滅北齊後的矛盾沒消除,滅陳的矛盾又出現,兩國原有貴族的人心散了。

於是,你可以看到,隋末大亂群雄中,既有李淵這種極高層、也有蕭家的南方實力派、還有薛舉等地方豪強,更有起自普通百姓的匪寇盜賊。隋末的群雄,遠比秦末群雄的社會階層複雜得多。


星火辰


王朝想要長久,二代三代是最主要的,休養生息幾十年,折騰幾下不會傷筋斷骨,但楊廣這個二代主太能折騰了,辦的事太多了,國力承受不了,因比滅亡了


藍天白雲吳子榮


楊廣實際上犯了和秦始皇一樣的毛病,急於辦大事,忽視了民力的透支。


沉140769451


隋文帝的責任在於立了楊廣為接班人,楊廣本意是好的,就是好大喜功,搞大躍進,脫離了群眾基礎,再加上個性張狂,容易讓其他繼位者詬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