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王妃密謀廢立皇帝,失敗慘死,失去了挽救民族的最有一線希望

契丹王妃密謀廢立皇帝,失敗慘死,失去了挽救民族的最有一線希望

公元1101年正月,契丹遼國曆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道宗耶律洪基終於壽終正寢,他的孫子、26歲的耶律延禧繼位,便是天祚帝。天祚帝少年時被捲入宮廷政變中,差一點就被株連。20年來天祚帝過著如履薄冰的日子,時刻擔心頭上的那把奪命之劍。終於他登上了皇位,心情無比舒暢。

這一天,閒得無聊的天祚帝來到貴族耶律撻葛的府邸,遇到了耶律撻葛的妻妹蕭瑟瑟。天祚帝立刻被這個既聰慧嫻雅,又貌美如花的女子吸引了。剛剛即位的皇帝躊躇滿志、氣宇非凡,也讓情竇初開的蕭瑟瑟一見傾心。天祚帝馬上就將蕭瑟瑟帶回了皇宮,將全部的愛情都給了這個意外邂逅的女子。

轉眼三年過去了,儘管天祚帝對瑟瑟寵愛不減,她卻依舊是一個沒有名分的宮女。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蕭瑟瑟並非是契丹女子,而是一百年多前被契丹滅掉的渤海國王室後代,本姓大氏,後來才被賜姓蕭氏。蕭瑟瑟身為異族女子,在遼國身份低微,並無兄弟,更無強大的母族,姐姐雖然嫁了貴族耶律撻葛,也不是正妻。所以天祚帝才猶豫再三,不肯給予她封號。雖然並無名分,但深愛丈夫的瑟瑟毫無怨言。她雖然是渤海後人,卻從小習漢文、讀詩書,不僅美貌端莊,更有著非同一般契丹婦女的遠見卓識。

如此美好的女子卻不能正名,讓朝廷中的重臣實在看不過眼。後來皇太叔出面勸天祚帝,蕭瑟瑟在入宮三年後終於被正式封為文妃,成為天祚帝四位有封號的后妃之一。不久,蕭瑟瑟生下了兒子晉王耶律敖盧斡和女兒蜀國公主。兩個孩子的出生,讓蕭瑟瑟更獲得了天祚帝的寵愛,於是再一次受到冊封,並加徽號“承翼”。

光陰流逝,瑟瑟的兒子晉王耶律敖盧斡慢慢長大了,成為天祚帝6個兒子中最賢明、最有人望的王子,很多人都希望晉王將來能夠繼承皇位,以振興風雨飄搖的契丹帝國。

嫁給了自己喜歡的皇帝,又教導培養出了一個優秀的兒子。可以說,作為女人的蕭瑟瑟人生已經無比圓滿了。可是,蕭瑟瑟一點都不開心快樂,她的目光越過狹小的宮廷,望到了更遠的地方。因為此時那些地方已經是戰火紛攘、山河易主了。

契丹王妃密謀廢立皇帝,失敗慘死,失去了挽救民族的最有一線希望

歷史在這時候到了遼國末期,北方的女真人在首領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正強勢崛起。短短數年,就佔領了遼國將近一半的領土。可天祚帝不僅不思進取,反而繼續遊獵嬉戲,並且排斥重臣,寵信奸邪小人。關注家國命運的蕭瑟瑟十分憂慮,她百般勸說無效,提筆寫了一首詩:“勿嗟塞上兮暗紅塵,勿傷多難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選取賢臣。直須臥薪嚐膽兮,激壯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雲。”在詩中,她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夠振作起來,臥薪嚐膽、任用賢臣,激勵將士去打敗敵人,力挽狂瀾。奈何天祚帝早已失去了銳氣,面對嚴峻的局勢,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根本沒把蕭瑟瑟的諷諫當回事。瑟瑟不甘心,再寫一首《詠史》:“丞相朝來劍佩鳴,千官側目寂無聲。養成外患嗟何及,禍盡忠臣罰不明。親戚並居藩翰位,私門潛蓄爪牙兵。可憐昔代秦天子,猶向宮中望太平。”這首詩的情感已經相當激烈了,她直接批評天祚帝“養成外患”、“禍盡忠臣罰不明”,慨嘆再想重溫“太平”歲月已經是奢望了。天祚帝看到這首詩,大為惱怒,對蕭瑟瑟日漸冷落起來。

對心憂國事的蕭瑟瑟來說,丈夫對自己的態度好壞不要緊,要緊的是作為皇帝他應該振作起來,挽救國家啊!可是天祚帝依然故我,讓蕭瑟瑟已經看不到絲毫希望了。天祚帝雖然無力也無心挽救危局,不過心中倒也明白此時形勢的嚴峻,他開始動了退位保命的心思。這樣的心思流露出來,頓時讓周圍人產生了各種想法。

天祚帝如果退位,誰來繼任呢?當然是蕭瑟瑟的兒子晉王最有希望。不過此時當朝宰相蕭奉先是天祚帝另一個妃子元妃的哥哥,他希望的是元妃的兒子秦王登基。蕭瑟瑟出身不高,母族闇弱,除了她的姐姐嫁給貴族耶律撻葛之外,她還有一個妹妹,嫁給了皇族耶律餘睹,此時正任南軍都統,手中握有重兵。與元妃龐大的家族相比,姐夫和妹夫,是蕭瑟瑟能夠藉助的唯一力量。

公元1121年,遼國內部發生了一件影響政局的大事。天祚帝突然宣佈文妃的姐夫耶律撻葛、妹夫耶律餘睹與文妃一起密謀立晉王奪皇位,隨後殺死了耶律撻葛夫婦,賜死文妃。而耶律餘睹則幸運逃脫,率兵投降了女真金國。第二年,晉王耶律敖盧斡也被天祚帝殺害。晉王死後,遼國上下非常痛心,“中外莫不流涕,人心益解體。”遼國自此已經是人心渙散了。

當時就有人認為,文妃並無與親屬密謀的事情,這是宰相蕭奉先的誣告,為的是讓自己的外甥秦王上位。

蕭瑟瑟到底有沒有密謀?蕭奉先是否誣告?同樣一部《遼史》,在“蕭瑟瑟傳”和“晉王耶律敖盧斡傳”中記載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說法,讓人無比迷惑。後人因為對這個絕代才女的同情和喜愛,都毫不猶豫地認同是誣陷。

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契丹王妃密謀廢立皇帝,失敗慘死,失去了挽救民族的最有一線希望

作為末代皇帝,天祚一朝沒有留下“實錄”。並且此後契丹民族也不復存在,給我們留下的原始資料極少。不過我們可以據現有史料來推測:

國人著史,歷來有“互現法”,例如司馬遷寫項羽,在“項羽本紀”中突出他的英勇豪邁,而將他的問題缺點分散在別人的傳記中。所以在遼史“蕭瑟瑟傳”中作者寫“誣陷”,是同情文妃,符合國人的道德審美。而在她兒子的傳中則認為卻有密謀,是不是可以看做作者也對此有所懷疑呢?

蕭瑟瑟是被“賜死”的,如果真的是被誣陷,她心中一定懷了無限的委屈和痛苦。作為詩人,她完全可以留下詩文表達自己的冤屈,就比如她的前輩蕭觀音,因為被人誣陷與別人有私情,就在臨死前寫了一首騷體《絕命詞》,極為悲痛絕望。但是,她什麼都沒留下,沒有為自己做一個字的辯解。

並且,蕭瑟瑟為什麼就不能密謀讓自己德才兼備、深孚眾望的兒子取代昏聵誤國的丈夫,挽救民族的危亡呢?

與其坐以待斃,何如放手一搏?這個出身渤海王室,有才華、有遠見、有擔當的女子,有此想法和行動,才真是讓人感動欽佩!只可惜謀事不密,功虧一簣。

蕭瑟瑟自然不忠於天祚帝,但是她忠於國家民族,所以才至死不悔。

不過勝利者天祚帝和蕭奉先的命運也並沒有好多少。蕭奉先同樣被天祚帝“賜死”,距離蕭瑟瑟被殺只不過一年。天祚帝則是在被金兵追得狼狽逃竄4年後被金兵俘虜,和北宋的宋徽宗一起過了幾年的屈辱囚徒生活後死去。

蕭瑟瑟為挽救國家民族的努力失敗了,從此遼國不再有希望。蕭瑟瑟死後四年,遼國覆亡了,契丹、奚族、渤海,這些中國北方的古老民族都在這一次改朝換代中走向了衰亡。六百年後,清代學者謝啟昆寫詩懷念這位用生命書寫家國悲歌的渤海才女:“瑟瑟傷時憫直臣,燕雲夕枕暗紅塵。白頭宮監談遺事,芳草萋萋廢苑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