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王妃密谋废立皇帝,失败惨死,失去了挽救民族的最有一线希望

契丹王妃密谋废立皇帝,失败惨死,失去了挽救民族的最有一线希望

公元1101年正月,契丹辽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道宗耶律洪基终于寿终正寝,他的孙子、26岁的耶律延禧继位,便是天祚帝。天祚帝少年时被卷入宫廷政变中,差一点就被株连。20年来天祚帝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时刻担心头上的那把夺命之剑。终于他登上了皇位,心情无比舒畅。

这一天,闲得无聊的天祚帝来到贵族耶律挞葛的府邸,遇到了耶律挞葛的妻妹萧瑟瑟。天祚帝立刻被这个既聪慧娴雅,又貌美如花的女子吸引了。刚刚即位的皇帝踌躇满志、气宇非凡,也让情窦初开的萧瑟瑟一见倾心。天祚帝马上就将萧瑟瑟带回了皇宫,将全部的爱情都给了这个意外邂逅的女子。

转眼三年过去了,尽管天祚帝对瑟瑟宠爱不减,她却依旧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宫女。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萧瑟瑟并非是契丹女子,而是一百年多前被契丹灭掉的渤海国王室后代,本姓大氏,后来才被赐姓萧氏。萧瑟瑟身为异族女子,在辽国身份低微,并无兄弟,更无强大的母族,姐姐虽然嫁了贵族耶律挞葛,也不是正妻。所以天祚帝才犹豫再三,不肯给予她封号。虽然并无名分,但深爱丈夫的瑟瑟毫无怨言。她虽然是渤海后人,却从小习汉文、读诗书,不仅美貌端庄,更有着非同一般契丹妇女的远见卓识。

如此美好的女子却不能正名,让朝廷中的重臣实在看不过眼。后来皇太叔出面劝天祚帝,萧瑟瑟在入宫三年后终于被正式封为文妃,成为天祚帝四位有封号的后妃之一。不久,萧瑟瑟生下了儿子晋王耶律敖卢斡和女儿蜀国公主。两个孩子的出生,让萧瑟瑟更获得了天祚帝的宠爱,于是再一次受到册封,并加徽号“承翼”。

光阴流逝,瑟瑟的儿子晋王耶律敖卢斡慢慢长大了,成为天祚帝6个儿子中最贤明、最有人望的王子,很多人都希望晋王将来能够继承皇位,以振兴风雨飘摇的契丹帝国。

嫁给了自己喜欢的皇帝,又教导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儿子。可以说,作为女人的萧瑟瑟人生已经无比圆满了。可是,萧瑟瑟一点都不开心快乐,她的目光越过狭小的宫廷,望到了更远的地方。因为此时那些地方已经是战火纷攘、山河易主了。

契丹王妃密谋废立皇帝,失败惨死,失去了挽救民族的最有一线希望

历史在这时候到了辽国末期,北方的女真人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正强势崛起。短短数年,就占领了辽国将近一半的领土。可天祚帝不仅不思进取,反而继续游猎嬉戏,并且排斥重臣,宠信奸邪小人。关注家国命运的萧瑟瑟十分忧虑,她百般劝说无效,提笔写了一首诗:“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选取贤臣。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在诗中,她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振作起来,卧薪尝胆、任用贤臣,激励将士去打败敌人,力挽狂澜。奈何天祚帝早已失去了锐气,面对严峻的局势,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根本没把萧瑟瑟的讽谏当回事。瑟瑟不甘心,再写一首《咏史》:“丞相朝来剑佩鸣,千官侧目寂无声。养成外患嗟何及,祸尽忠臣罚不明。亲戚并居藩翰位,私门潜蓄爪牙兵。可怜昔代秦天子,犹向宫中望太平。”这首诗的情感已经相当激烈了,她直接批评天祚帝“养成外患”、“祸尽忠臣罚不明”,慨叹再想重温“太平”岁月已经是奢望了。天祚帝看到这首诗,大为恼怒,对萧瑟瑟日渐冷落起来。

对心忧国事的萧瑟瑟来说,丈夫对自己的态度好坏不要紧,要紧的是作为皇帝他应该振作起来,挽救国家啊!可是天祚帝依然故我,让萧瑟瑟已经看不到丝毫希望了。天祚帝虽然无力也无心挽救危局,不过心中倒也明白此时形势的严峻,他开始动了退位保命的心思。这样的心思流露出来,顿时让周围人产生了各种想法。

天祚帝如果退位,谁来继任呢?当然是萧瑟瑟的儿子晋王最有希望。不过此时当朝宰相萧奉先是天祚帝另一个妃子元妃的哥哥,他希望的是元妃的儿子秦王登基。萧瑟瑟出身不高,母族暗弱,除了她的姐姐嫁给贵族耶律挞葛之外,她还有一个妹妹,嫁给了皇族耶律余睹,此时正任南军都统,手中握有重兵。与元妃庞大的家族相比,姐夫和妹夫,是萧瑟瑟能够借助的唯一力量。

公元1121年,辽国内部发生了一件影响政局的大事。天祚帝突然宣布文妃的姐夫耶律挞葛、妹夫耶律余睹与文妃一起密谋立晋王夺皇位,随后杀死了耶律挞葛夫妇,赐死文妃。而耶律余睹则幸运逃脱,率兵投降了女真金国。第二年,晋王耶律敖卢斡也被天祚帝杀害。晋王死后,辽国上下非常痛心,“中外莫不流涕,人心益解体。”辽国自此已经是人心涣散了。

当时就有人认为,文妃并无与亲属密谋的事情,这是宰相萧奉先的诬告,为的是让自己的外甥秦王上位。

萧瑟瑟到底有没有密谋?萧奉先是否诬告?同样一部《辽史》,在“萧瑟瑟传”和“晋王耶律敖卢斡传”中记载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让人无比迷惑。后人因为对这个绝代才女的同情和喜爱,都毫不犹豫地认同是诬陷。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契丹王妃密谋废立皇帝,失败惨死,失去了挽救民族的最有一线希望

作为末代皇帝,天祚一朝没有留下“实录”。并且此后契丹民族也不复存在,给我们留下的原始资料极少。不过我们可以据现有史料来推测:

国人著史,历来有“互现法”,例如司马迁写项羽,在“项羽本纪”中突出他的英勇豪迈,而将他的问题缺点分散在别人的传记中。所以在辽史“萧瑟瑟传”中作者写“诬陷”,是同情文妃,符合国人的道德审美。而在她儿子的传中则认为却有密谋,是不是可以看做作者也对此有所怀疑呢?

萧瑟瑟是被“赐死”的,如果真的是被诬陷,她心中一定怀了无限的委屈和痛苦。作为诗人,她完全可以留下诗文表达自己的冤屈,就比如她的前辈萧观音,因为被人诬陷与别人有私情,就在临死前写了一首骚体《绝命词》,极为悲痛绝望。但是,她什么都没留下,没有为自己做一个字的辩解。

并且,萧瑟瑟为什么就不能密谋让自己德才兼备、深孚众望的儿子取代昏聩误国的丈夫,挽救民族的危亡呢?

与其坐以待毙,何如放手一搏?这个出身渤海王室,有才华、有远见、有担当的女子,有此想法和行动,才真是让人感动钦佩!只可惜谋事不密,功亏一篑。

萧瑟瑟自然不忠于天祚帝,但是她忠于国家民族,所以才至死不悔。

不过胜利者天祚帝和萧奉先的命运也并没有好多少。萧奉先同样被天祚帝“赐死”,距离萧瑟瑟被杀只不过一年。天祚帝则是在被金兵追得狼狈逃窜4年后被金兵俘虏,和北宋的宋徽宗一起过了几年的屈辱囚徒生活后死去。

萧瑟瑟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努力失败了,从此辽国不再有希望。萧瑟瑟死后四年,辽国覆亡了,契丹、奚族、渤海,这些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都在这一次改朝换代中走向了衰亡。六百年后,清代学者谢启昆写诗怀念这位用生命书写家国悲歌的渤海才女:“瑟瑟伤时悯直臣,燕云夕枕暗红尘。白头宫监谈遗事,芳草萋萋废苑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