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两革功名一贬官,他在扬州八怪中,画法无出其右

那些书法家们~第322篇

【原创】两革功名一贬官,他在“扬州八怪”中,画法无出其右!

我少年时,就迷上了“扬州八怪”。主要是八怪里有两个人物是我乡党,李鱓复堂、郑燮板桥,对“扬州八怪”的故事更是如数家珍,越老越着迷。

「原创」两革功名一贬官,他在扬州八怪中,画法无出其右


李鱓,出生世代为官的诗礼之家、书画之家。他的六世祖李春芳,是著名的“青词宰相”。李鱓的祖父笼鹅道人李法是一位书法家,博雅善书,为当时人所重。李鱓叔祖壶庵道人李沂长于诗歌、绘画,他的《道情》十首,对后世郑板桥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李鱓的父亲李朱衣,也长于诗文。李鱓的母亲舒氏,生有四子,李鱓最小。因三哥过继给解氏,所以,他在家里排行按老三算,按兴化人叫法,称他为李三。

年少的李鱓向同乡魏苍凌学习山水画,得苍茫简远。稍长,李鱓从家乡到邻近的高邮,向他的族兄李炳旦学习八股文和试帖诗。同时,向族嫂王媛学习花卉。李炳旦诗学苏轼、陆游,书法学赵吴兴,画学王摩诘,有“三绝”之名。而他的族嫂王媛,出身名门,书画皆精,李鱓从王媛处学到工笔细描之法,受用一生。他以画技,而傲立于“扬州八怪”中,与少年时的这段经历有很大的关系,王缓为他打下了基本功夫。

「原创」两革功名一贬官,他在扬州八怪中,画法无出其右


李鱓家人希望把他培养成诗书画全能的人物,为他日后的仕途打下个“才子”的格局。他二十六岁时,中了举人。他的“两革科名”中的第一次,就是与这一年的乡试有关。

康熙五十年发生了一场“江南科场案”。这年江南乡试,中举者除苏州十三人外,其余多为扬州盐商子弟。盐商子弟中多为文理不通之人,苏州中举的十三人中,有五人是买来的,苏州学子愤怒抗议。苏州织造李煦和江宁织造曹寅密奏此事,康熙大怒下令追查。此案牵涉到众多身居要职的高官。李鱓是扬州府兴化人,自然受到了牵连,被暂时取消了功名,错过了上京会试的机会。一直到此案真相大白后,才恢复了功名。

「原创」两革功名一贬官,他在扬州八怪中,画法无出其右


康熙五十二年(1713)九月,在父祖辈的公卿帮助下,他在热河,向在此避署的康熙献上了他的诗和画。康熙知道李家是江淮大族,令李鱓为内廷供奉,并下旨:“李鱓花卉去得,交常熟蒋相公教习徐熙、黄荃一派。”入宫后,又被任为南书房行走。李鱓突然得志,与老师蒋廷锡的关系却生分了。蒋廷锡认为他不听招呼了,想法多了。也被人乘机离隙,二人关系难以再继。又加上才能颇为世所忌,主要还是社会经验不丰富,缺乏从容应对宫廷斗争的复杂性。李觯又两次触犯禁令而被革除了侍直和宫廷画师的身份,为了使事情能有转机,他托人情又耗尽了家财,妻子和儿女都非常生气。他还是于康熙五十七年离开了宫廷,开始了他浪迹江湖,过着卖艺为生落拓不羁的生活。好在他在宫廷的五年经历,成了他混事的资本,“宫廷画家”在社会上是有相当诱惑力的。他的日子过得挺滋润,郑板桥描绘了李鱓这段时间的生活,作了一首《饮李复堂宅赋赠》诗,送给了他:

「原创」两革功名一贬官,他在扬州八怪中,画法无出其右


四月十五月在树,淡风清影摇窗户。

举酒欲饮心事来,主客无言客起去。

主人起家最少年,骅骝初试珊瑚鞭。

护跸出入古北口,橐笔待直仁皇前。

才雄颇为世所忌,口虽赞叹心不然。

萧萧匹马离都市,锦衣江上寻歌妓。

声色荒淫二十年,丹青纵横三千里。

两婴世网破其家,黄金散尽妻孥嬦。

剥啄催租恼吏频,水田千亩翻为累。

途穷卖画画亦贱,佣儿贾竖论非是。

咋画双松半未成,醉来怒裂澄心纸。

老去翻思踏软尘,一官聊以庇其身。

几遍花开上林树,十年不见京华春。

此中滋味淡如水,未忍明良径贱贫。

「原创」两革功名一贬官,他在扬州八怪中,画法无出其右


李鱓在兴化,有水田千亩,此时成了负担,官府频频催租,让他愈发沮丧。画也卖不上价钱了,他只好又托关系,于雍正八年(1730年),又回皇家画苑,时年他已经四十五写了。他被指定跟随高其佩学画,他也乐于投师高其佩门下,高其佩当时官居刑部侍郎,书画又名满天下,高家又是满清的心腹之臣。李鱓想攀上高其佩,再次进入宫廷做御用画家。遗憾的是李鱓没有获得成功留作御用画家,只好铩羽而归,又回家乡兴化,往来于扬州一带,继续过上了卖画为生的生活。

「原创」两革功名一贬官,他在扬州八怪中,画法无出其右


可是,已在仕途混过的李鱓又何甘“以画乞米”的生活,他在乾隆元年(1736年)又重来京师,以举人资格参加会试,会试合格后,他得到了吏部的保举,被授山东青州临淄县令,几个月后,又被调为滕县知县。李鱓为官期间,赢得了口碑,受到了百姓的赞誉。

老实说,李鱓的北漂经历,严重的影响他与省府官员的交往,终因“忤大吏”,上任不足三年,在乾隆五年又被免职。被免官后,从他滞留山东数年的情况看,他的官政还是被山东人认可的。否则,他不会在山东滞留四年。

「原创」两革功名一贬官,他在扬州八怪中,画法无出其右


乾隆九年,李鱓返回兴化,次年移居扬州小东门内西雷坛,他来扬州,一是卖画;二是还想作官,在扬州方便经营、谋略此事。李鱓那知道,从此,他只能与笔墨为伍,而与官场无涉了。

“扬州八怪”中,卖画卖的最风生水起的其实就是三、四个人,以李鱓、郑燮、李方膺为最好,他们三个都做过县官,而卸任县令就是他们最好的名片。所以,李鱓卖画的日子过的不错,他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当时由于盐商的支撑,扬州艺术市场空前繁荣。他七十岁左右又回到兴化时,“筑浮沤馆于城南,啸咏以终”。

「原创」两革功名一贬官,他在扬州八怪中,画法无出其右


李鱓书法古朴,从颜、柳出,得其筋骨。他对自己的书法也很自信,作画时喜欢在画幅上长题满跋,于参差错落的题字中,可见质实,实显空灵。可见另有别致,也无俗格,尽摆脱江湖气味俗格,而能自立门庭者。

李鱓(1686年—1756年),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乾隆二十一年(1756)卒,江苏扬州府兴化人。

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

「原创」两革功名一贬官,他在扬州八怪中,画法无出其右

卢秀辉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