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之一郑燮,提倡诗歌直写胸臆,其诗感情真切自然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人。清中期诗人、书画家。郑燮雍正十年(1732)考取举人,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开仓济赈而得罪大吏,被罢去官职。归里后以卖书画维持生计。平生多才多艺,工画、诗、书,有“三绝”美誉,画善写兰、竹、石,为“扬州八怪”之一。

“扬州八怪”之一郑燮,提倡诗歌直写胸臆,其诗感情真切自然

郑燮

郑燮论诗提倡直写胸臆,不假雕刻,在《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中他主张“文章以沉著痛快为最”,《偶然作》一诗也说:“英雄何必读书史,直摅血性为文章。”并且讥刺玩弄词藻的“小儒”之作:“小儒之文何所长,抄经摘史饾饤强。玩其词华颇赫烁,寻其义味无毫芒。”他所说的“文章”概念广泛,“无论时文、古文、诗歌、辞赋,皆谓之文章”(《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因此关于“文章”的创作要求,实际上也反映了他论诗的态度。

“扬州八怪”之一郑燮,提倡诗歌直写胸臆,其诗感情真切自然

从直抒情怀的审美趣尚出发,郑燮反对温和蕴藉、曲折婉转的表现风格,认为追求“言外有言、味外有味者”无法秉笔快书,畅情达意,只能导致“目昏心乱,颠倒拖沓,无所措其手足也”(同上)。在表现内容上,他更主张“达天地万物之情,国家得失兴废之故”,以为这是“文章”的“大乘法”(同上),同时也不反对刻画“叹老嗟卑,迷花顾曲”这些个人生活与情怀的作品,注重有为而发,有感而发。

“扬州八怪”之一郑燮,提倡诗歌直写胸臆,其诗感情真切自然

郑燮的诗歌创作较能体现他的论诗宗旨,不少篇章感情真切自然,风格率直朴实。有些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个人的性格志趣,如《燕京杂诗》:

“扬州八怪”之一郑燮,提倡诗歌直写胸臆,其诗感情真切自然


“不烧铝汞不逃禅,不爱乌纱不要钱。但愿清秋长夏日,江湖长放米家船。”《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写出狷介清高的气性。《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柱石图》:“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


“扬州八怪”之一郑燮,提倡诗歌直写胸臆,其诗感情真切自然

借物咏志,流露了倔傲坚韧的胸襟。这些诗作都反映出诗人鲜明的个性。也有不少诗如《还家行》《孤儿行》《悍吏》《私刑恶》、《姑恶》、《潍县竹枝词》等,对社会种种弊俗虐政作了鞭挞,倾注了对民生忧苦的关注之情,表达了诗人正直的襟怀。

“扬州八怪”之一郑燮,提倡诗歌直写胸臆,其诗感情真切自然

郑燮的诗艺术上以形象鲜明、描摹工整见长,尤其在刻画自然景物方面较为突出,诗人常将绘画的经验融入诗法中,注意各种意象的捕捉,意境的营造,刻画细腻精到,像“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即目》),“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江晴》),“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小廊》),“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潍县竹枝词》),都写得清新入妙,别具匠心。著有《板桥集》五卷。

作者介绍:我是“沐易春文人”,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