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增壓發動機優缺點是什麼?

aliangcn


1、渦輪發動機的優點

功率比同排量自吸發動機高

渦輪一旦開始增壓後,進氣量變大,同時就可以有更多的燃料在氣缸內燃燒,扭矩會變得非常大。一般渦輪發動機的最終功率都會比相同的自吸發動機功率更高。

扭矩輸出早

一般來說當渦輪介入後,發動機產生的扭矩會比自然吸氣發動機大很多,最高扭矩也會提前到來,在低轉速時動力會更加強勁,給人一種隨叫隨到的感覺。特別是現在的車型基本都解決了渦輪遲滯的問題後,發動機輸出都越來越直接了。

熱效率高

因為壓縮空氣氧氣更多,所以汽油燃燒更加充分,發動機的熱效率就更高。同樣功率的發動機,渦輪機一般都會更加省油。

2、渦輪發動機的缺點

對保養要求高,機油消耗量大

渦輪增壓技術車型對機油的消耗和潤滑度要求都特別高。渦輪發動機的大功率、低油耗都依是其精密的設計和製作工藝達成的,這也決定了它嚴苛的工作環境。

對此我們需要隨時保證發動機工作環境的乾淨,在定期更換機油的同時,還需要按時清潔或更換空氣濾清器,防止灰塵等雜質進入高速旋轉的增壓器葉輪。灰塵顆粒可能會打壞增壓器葉片。相比起來自然吸氣發動機就更好照顧一些。

積碳的發動機,渦輪增壓發動機容易積碳。


南京萬通ynn


渦輪增壓發動機優點

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汽車給人的感覺是比自然吸氣的發動機車強勁很多。使用渦輪增壓器的發動機,其輸出的最大功率可增加大約40%,甚至更多。另外,發動機在採用了增壓技術後,能提高燃油經濟性和降低尾氣排放。這是渦輪增壓發動機優缺點中最主要的優點。

增壓渦輪發動機的增壓裝置並不複雜,由渦輪室和增壓器兩部分組成。渦輪室的進氣口與發動機排氣歧管相連,排氣口則接在排氣管上。增壓器的進氣口與空氣濾清器管道相連,排氣口接在進氣歧管上,最後渦輪和葉輪分別裝在渦輪室和增壓器內,二者同軸剛性聯接。

渦輪增壓發動機缺點

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最高爆發壓力和平均溫度都會大幅度提高,機械性能、潤滑性能也都會受到影響,因此渦輪增壓內燃機的壽命會比同樣排量的非增壓發動機的要短一些。

為了保證增壓發動機在較高的機械負荷和熱負荷條件下能可靠耐久地工作,必須在發動機主要熱力參數的選取、結構設計、材料、工藝等方面做必要的改變,而不是簡單地在發動機上裝一個增壓器就行了。由於這個改變過程在實行中難度頗大,而且還要考慮增壓器與發動機的匹配問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廢氣渦輪增壓技術在發動機上的應用。

渦輪增壓發動機優缺點的一個不能讓追求及時性的人所容忍的缺點是動力輸出反應滯後。從你大腳油門希望立即提速,到葉輪高速轉動將更多空氣壓進發動機之間,存在一個時間差,而且這個時間還不短由於轉子的慣性作用,葉輪對油門的驟時變化反應還是遲緩。。一般經過改良的渦輪也要至少2秒左右來增加或者減少進氣的壓力。

各大渦輪增壓廠家都在對渦輪增壓裝置進行升級,但是由於結構性的原因,渦輪增壓的汽車駕駛起來的感覺和大排量的汽車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因此如果你要追求激烈駕駛的感覺的話,渦輪增壓的引擎其實並不適合你。

比如在實際的行駛中,1.8T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初段的提速能力速肯定不如2.4L自然吸氣發動機,但是隻要度過了等待期,動力還是會很快竄上來。但如果經常跑高速或者是上高原,渦輪增壓是解決發動機動力不足的有效手段,顯得特別有用。

一般市內駕駛我們的換檔實際都只是在2000-3000之間,5擋能夠上到3500轉估計速度都破120了,也就是說除非你故意停留在低檔位,否則不超過120km的時速渦輪增壓根本無法啟動。

沒有渦輪增壓的啟動,你的1.8T其實還不如一部1.8的車,因為沒有啟動的渦輪對於進氣甚至還有一些阻力作用。

渦輪並不是隨時都在啟動的,如果你的經常在城市內行駛,那麼就真的有必要考慮一下是否需要渦輪增壓了,事實上在日常行車中,渦輪增壓的啟動機會很少,甚至不使用,這就給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日常表現帶來影響。

就拿斯巴魯翼豹的渦輪增壓器來說,它的啟動轉速是在3500轉左右,最明顯的動力輸出點則是在4000轉左右,這時候會有二次加速的感覺,並一直持續到6000轉甚至更高。

此外渦輪增壓還有維護保養方面的問題,就拿寶來的1.8T來說,6萬公里左右就要更換渦輪了,雖然次數不算多,畢竟給自己的車無形之中又增加了一筆維護保養費,這個對經濟環境還不是特別好的車主來說特別值得注意。

廢氣渦輪增壓技術在柴油機應用的比較多,廢氣渦輪增壓器與柴油機配合運行時,渦輪機允許工作的範圍較廣,高效率範圍也較寬,在配合運行中產生的問題較少。增壓技術在汽油機上得不到廣泛應用,對於汽油機在增壓後,提高了缸內混合氣壓縮和燃燒氣體的溫度和壓力,提高了燃燒室受熱零件的熱負荷,很容易產生爆震。

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優缺點總結

1.渦輪增壓技術在柴油發動機上應用更廣一些。

2.採用渦輪增壓技術後可以使1.8T≈2.4L,因為渦輪增壓發動機轉速要高於2000轉以後的最大功率和扭矩比同排量的車大40%,但在城市道路環境下,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優勢基本上顯示不出來。

3.採用渦輪增壓的發動機的維護費用要高。


柴火煮飯


優點:扭矩大,渦輪介入之後馬力明顯增強,避免不少排量稅。

缺點也有很多,表面上,渦輪增壓利用廢棄驅動,基本沒有額外的能量損耗,便能輕易地創造出大馬力。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事物都遵循著這樣一條規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點在渦輪增壓發動機上體現的很明顯。殊不知,為了擴大輸出功率,渦輪增壓發動機在其他很多地方都做出了犧牲。

開過渦輪增壓車的人應該有這樣的感覺:低速扭矩時響應比較差。這和渦輪介入的延遲性不是同一個概念。為何?眾所周知,發動機的壓縮比的上限相對固定,這是由爆震決定的,就是說如果壓縮比過高,容易導致氣缸內混合氣體燃燒不充分,且燃燒之後氣溫很高,造成“敲缸”現象。

而渦輪增壓發動機正是利用短時間內將混合氣體擠壓到氣缸內,所以為了推遲爆震的產生,只好降低壓縮比。在低轉速運轉時,增壓器不介入工作,而發動機的壓縮比又較低,這時動力性則比自然吸氣發動機更弱。不光如此,發動機的理論熱效率其實取決於壓縮比,壓縮比低則熱效率就低。所以,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熱效率相對偏低。


AL頻道


雖然二戰時造飛機的薩博一直聲稱自己是第一個將渦輪增壓技術從飛機上移植到汽車上的品牌,但對於中國人來說真正將這項技術普及的還是大眾汽車。

配圖為2003款1.6L自然吸氣寶來

2003年一汽大眾首先將1.8T發動機引用至老寶來高配車型上(新寶來和老寶來不是一回事),要知道這款寶來其實就是大眾高爾夫的三廂版,在研發之初就針對寶馬3系、奧迪A4以及歐寶威達,因此底盤實力非常強悍;2001年上市後因為價格偏貴動力弱(1.6L自吸)而並不受市場待見;然而在1.8T車型登場之後,9秒的百公里加速時間、高達221KM/H的最高極速徹底激活了四代高爾夫深厚的底盤實力,讓中國消費者切實體驗了一把性能車的滋味。至今在東北三省和歐洲寶來都有“平民寶馬”的美譽。

嚐到甜頭的大眾發現了渦輪增壓在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於是敏銳的在2004款帕薩特上增加了1.8T發動機並設置為主銷車型,一時間開掛般的動力配合大眾MQ250-5速手動變速箱的順暢吸入感成為中國汽車圈的重磅炸彈,中國市場的“帶T”時代正式拉開帷幕。

經過十五年發展渦輪增壓車型從2003年的星星之火變成2018年的燎原之火,如今走上大街十輛車裡有7輛都是帶“T”,似乎車屁股上沒有個“T”的徽標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連對渦輪增壓技術一向保守的日系也被迫向市場妥協推出了各種渦輪增壓車型。

然而渦輪增壓真有那麼神奇嗎?未必!

作為職業汽車編輯的我就在長達3年的艱難選車過程中依然選擇了自然吸氣發動機,為何?且聽我娓娓道來!

一、渦輪增壓並不省油

很多人對渦輪增壓的瞭解僅僅是“買1.8T等於花2.0L的錢獲得2.4L的動力”這樣理解其實存在很大誤區,要想弄明白首先我們要了解渦輪增壓的工作原理。

發動機和自吸基本一樣,就多了一個渦輪,渦輪的工作原理類似家裡的鼓風機:通過發動機排出的廢氣推動渦輪轉動,繼而讓同軸的另一個渦輪壓縮更多新鮮空氣進入氣缸。要那麼多新鮮空氣進入氣缸幹嘛呢?當然是氣缸體積(排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噴油量,讓發動機擁有更高的動力輸出。

就好比自吸發動機是50平米的辦公室擠了5個人工作,而渦輪增壓就是同樣面積擠了10個人,吃的飯多、乾的活多,但效率卻並不一定高。

油耗與排量並沒有直接聯繫,卻和引擎的輸出有線性關係,換句話說:吃多少飯幹多少活,排量大不一定費油,輸出功率大一定費油!例如本田2.4L地球夢直噴機在雅閣上巡航能達到4.9升/百公里的油耗,然而在1.8T帕薩特身上無論你怎樣尋找最經濟時速,長途巡航油耗都不可能低於5.5L/百公里。

二、駕駛體驗糟糕

對於開車只知道猛踩油門以推背感論一切的車神請自動忽略!

上面我講過渦輪增壓的動力來源是廢氣,而廢氣必須要等發動機燃燒更多的汽油才能產生,那麼當駕駛者深踩油門急加速時往往會有初踩沒反應,之後猛然加速的頓挫感,這種體驗我們專業術語叫“渦輪遲滯”。具體原理下面的加速過程表述會更加簡單明瞭:

自然吸氣:深踩油門→增加噴油量和進氣量→轉速升高→增加動力

渦輪增壓:深踩油門→增加噴油量和進氣量→轉速升高→產生更多廢氣→推動渦輪加速→渦輪壓縮更多空氣→混合更多汽油產生更多動力

同樣是深踩油門加速的動作,渦輪發動機需要執行的步驟更多

也更復雜,這就導致在你急需加速時汽車會有1秒左右的延遲。

這屬於先天結構性的缺陷因此工程師只能改善無法消除,於是各大廠

家採用了低慣量小渦輪策略,因為小渦輪重量輕吹起來不用那麼多廢

氣,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最大扭矩爆發平臺在1500轉/分左右的小發動

機。然而渦輪小了,增壓值低了,雞血就沒那麼猛,所以渦輪的動力

優勢被遏制。

經歷過市區駕駛的朋友一定對堵車的痛苦深有體會,如果你開的還是一輛渦輪增壓車,那麼恭喜你痛苦指數又上升一級。堵死倒也無妨,絕大多數情況下堵車都是走走停停的狀態,相比自吸踩多少油門出多少力不同,渦輪增壓車的油門有一個點,在這個點之前整輛車孱弱無力一副愛走不走的樣子,一旦超過這個點立即滿血爆發進入見誰秒殺的狀態,然而這是堵車。。。頻繁的雞血/羸弱、雞血/羸弱、雞血/羸弱、雞血/羸弱不但開車的你受不了,連車上的乘客都想吐。

三、結構複雜、故障率高

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先做一道小學數學題:

已知用零件組裝兩臺機器,一臺機器需要3個零件,一臺機器需要5個零件,每個零件的故障率都為1%,請問兩臺機器組裝後沒有故障的概率!

3個零件機器:0.99×0.99×0.99=0.970299

5個零件機器:0.99×0.99×0.99×0.99×0.99=0.9509900499

97%>95%,數學不會騙人,雖然實際情況要比這複雜的多,但基本原理已經擺在這兒了,零件越少故障率越低是一條真理。

相比自然吸氣,渦輪增壓發動機除了多出那一顆大渦輪外還有專門為渦輪製冷的中冷器、渦輪洩壓閥等很多零部件,這些零部件又由更小的零件組成,無論哪個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您的愛車“撂挑子”。

這還僅僅是概率層面的分析,現實中渦輪增壓發動機不論運行壓力還是溫度都要遠高於自然吸氣,同樣水平的技術放在不同的環境內,故障率也會有明顯不同。

四、保養、維護更加費心和昂貴

渦輪增壓剛推行的時候10萬公里換渦輪的說法非常盛行,而那時候更換一個渦輪所需要的價格基本在1-2萬元之間,十多年過去技術進步很多廠家都聲稱自己的渦輪能和發動機同壽命,但真的如此?

渦輪是一個非常極端的部件,因為從誕生之日起就要面對高溫和高壓,正常渦輪的工作轉速為10-20萬轉/分鐘,而發動機轉速呢?2-3千轉/分鐘,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別!如此高的轉速還伴隨著上千度的高溫,可想而知渦輪工作環境的惡略,這也是為什麼渦輪發動機保養一定要全合成機油而自然吸氣最差的礦物油都行的原因。

不僅如此,廠家聲稱的同壽命和我們理解的同壽命其實有誤差,

我們理解:同壽命=保持出廠狀態一直到發動機退役

廠家理解:同壽命=湊合到10年報廢

區別就是渦輪使用過程中的漏油、嘯叫、失穩等問題都不是事兒,因為你忍忍就過去了!就好比日產CVT變速箱在車輛說明書上寫終身免維護,然而在開了3年之後更換過變速箱油的車主表示車況好了不少,一個意思!

以前我們吐槽大眾集團久治不愈的EA888燒機油故障;

最近一向穩妥的本田CR-V也栽在了1.5T發動機上;

在此之前寶馬的渦輪發動機也一直是燒機油和高故障率的大戶;

反觀以自吸為主的雷克薩斯,從來沒聽說過關於發動機故障的消息。

我寫此文的目的並非為了貶低渦輪抬高自吸,而是認為即便到了2018年渦輪增壓這項技術依舊伴隨很多故障仍然沒有非常成熟。

在渦輪和自吸的選擇之間,我覺得這個比喻非常恰當:

渦輪就像一個夜店辣妹,身材火辣刺激連連,但脾氣差、酗酒又不愛乾淨;

自吸就像一個居家人妻,身材平平相貌平平,卻能在你下班回家後為你準備一頓溫暖可口的飯菜;

怎麼選你懂得!


汽車棒棒堂


  因為有著更低的油耗和更優秀的排放表現,渦輪增壓發動機在市面上已經成為了主流,但是跟傳統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比起來,渦輪增壓發動機總是被外界傳言,稱穩定性和耐用性都大不如從前了,尤其是下面的這五個謠言,過來看一看你都信過哪幾個?

流言一:渦輪增壓器容易壞,維修貴

  真相:現如今的渦輪增壓器技術和質量都非常穩定。

  以目前的技術而言,渦輪增壓器的使用壽命已經非常長了。而且幾乎每家車企都會推出自己渦輪增壓發動機,至今也很少聽說大面積爆發渦輪故障的,倒是目前的變速箱故障會比較常見。而且就算渦輪真的壞了,也可以單獨更換,費用也並不是很高。

謠言二:熄火前需要怠速著車1-2分鐘

  真相:這都2017年了,真的不需要了。

  誠然,早期的渦輪增壓器是依靠發動機本身的冷卻系統來進行散熱的,一旦發動機停止運轉,那麼熱量的確無法有效進行的疏散。但這都2017年了,技術已經非常完善,在停車之後,如果電腦檢測到溫度過高,會使用電子水泵散熱,靠電能繼續為增壓器散熱,無需再著車怠速。

謠言三:渦輪增壓發動機對油品要求高

  真相:加什麼標號的汽油關鍵要看壓縮比。

  為汽車加什麼標號的汽油,最主要的參考依據是汽車發動機的壓縮比,而非增壓與否。在正常情況下,發動機的壓縮比越高,那麼就需要使用標號越高的汽油。

謠言四:帶渦輪的車啟動後需要熱車兩三分鐘

  真相:和普通自然吸氣車的一樣即可。

  這個問題就又涉及到是否需要原地熱車了。其實現在的渦輪增壓車型完全可以在啟動汽車後,通過低速行駛一段時間的方式來熱車,而不必原地等待半天。具體的操作可以參考自然吸氣車輛,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謠言五:渦輪增壓車對機油沒要求

  真相:高增壓值渦輪確實需要高品質機油。

  渦輪增壓發動機在工作的時候要比自吸更為惡劣,所以對機油的要求比較高,需要機油在高溫的時候潤滑可靠,在低溫的時候流動性好。另外對氧化性也是有要求的,因為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機油內的化合物氧化程度會加快,這個時候就需要機油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從而保證發動機長期工作的穩定性。

  渦輪增壓車型工作的時候發動機環境是要比自吸車更加惡劣的,所以機油的粘溫特性要好,需要機油在高溫的時候潤滑可靠,在低溫的時候流動性好。另外還要求抗氧化性要好,因為在高溫高壓環境下,機油內的化合物氧化速率會加快,這個時候需要機油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來保證發動機長期工作的穩定。


人生如鏽


汽車渦輪增壓發動機通常是指配渦輪增壓器的發動機,就是一種空氣壓縮機,通過壓縮空氣增加進氣量。當發動機轉速增快時,廢氣排出和渦輪轉速同樣增快,葉輪就會壓縮更多的空氣進入氣缸,空氣壓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燒更多的燃料。此時,相應的調節燃料量和轉速,使發動機能夠輸出更大的功率。

優點:

1.大幅度提高汽車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和扭矩,動力更強勁

2.相對來說更加省油

3.排出廢氣中的一氧化碳、碳氫和微粒大大下降。而微粒,就是我們常說的“PM”

缺點:

1.油門踩下去後,提速動力輸出略為滯後,渦輪增壓器的反應時間,普遍在2秒左右

2.買車就有一個買大排量還是買渦輪增壓的問題,從駕駛角度和感覺考慮,渦輪增壓和大排量汽車體驗上有很大區別

3.從各國的汽車研發角度來看,目前渦輪增壓的技術還不是非常成熟

4.發動機保養要高於其他普通汽車

5.啟動和熄火前都需要怠速運轉,一般為幾十秒,熄火之前一定要注意,這是確保渦輪增壓器得到良好的潤滑和冷卻

6.從使用壽命上來說,裝渦輪增壓的發動機要小於普通發動機


總的來說,渦輪增壓是汽車技術的革新和進步。相對來說,渦輪增壓汽車要比普通汽車更為金貴!


抖世界


如今的渦輪增壓技術也是大勢所趨,就連之前不屑於“渦輪增壓”日系車近年來也慢慢開始增加渦輪增壓車型。不同於多年前的渦輪增壓,目前的渦輪增壓技術優化了“小排量大功率”,不僅能提前使渦輪的介入還在渦輪設計、材質、整體系統、壽命上都有很大的提高。用一位著名設計師的話講就是“雖然它並不完美,但可以退而求其次”。

渦輪增壓

渦輪增壓發動機可以簡單理解成一個“空氣壓縮機”,它主要由“渦輪室”和“增壓室”構成,是依靠渦輪增壓器來加大發動機進氣量的一種發動機。原理是它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作為動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輪(和排氣歧管相連),渦輪又帶動同軸的葉輪(位於進氣道內),葉輪就壓縮由空氣濾清器管道送來的新鮮空氣,送入氣缸。當發動機轉速加快,廢氣排出速度與渦輪轉速也同步加快,空氣壓縮程度就得以加大,發動機的進氣量就相應地得到增加。

渦輪增壓優點

  • 小排量能輸出大功率,大幅提升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30%-40%)(1.5T渦輪介入後不輸2.0L甚至最佳狀態超越2.0L)

  • 相對省油(這裡指的是相對,實際測試情況1.5T的油耗基本和1.8L差不多,當然工信部的油耗我們看看就行)

  • 尾氣汙染相對較小

  • 高速動力性能好,動力充沛

渦輪增壓缺點

  • “滯後性”是渦輪的命脈,踩油門動力提供不及自吸那麼有“線性”,能感覺到滯後性

  • 保養維修費用高,麻煩(渦輪一般高溫工作所以是需要特殊的保養)

  • 低轉速渦輪不能介入,動力一般,有損駕駛體驗

如今的渦輪增壓技術

  • 低轉速渦輪介入(電子渦輪)

就目前來看渦輪介入的轉速已經明顯下降,像當年大眾1.8T需要2500轉以上才能介入,如今大多數車型都會在1500轉左右就會介入渦輪,有的甚至在1000左右轉就可介入(C4L1.2T)。低轉速渦輪儘早介入也將是趨勢,這很大的改善了渦輪介入遲滯的滯後性。

  • 雙渦輪增壓技術(還有單渦輪雙進氣技術)

雙渦輪增壓不是什麼新的概念,早在多年前大眾都玩了,由一大一小兩個渦輪並或者兩個大渦輪串聯。低轉速小渦輪或者其中一個渦輪介入,高轉速大渦輪或者另外一個介入。雖然這樣也能很好的避免渦輪遲滯,但是因其工藝複雜,保養費用高,並且犧牲了一定油耗一般都用早高端車中。

  • 混合噴油+分層燃燒+渦輪

目的也是讓渦輪能儘早的介入,這種方法技術高造價比較高昂,雖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需要渦輪和發動機的完美契合才能發揮最優效果。也是多用於中高端車。

總的來說,渦輪增壓技術已經不是多年前那樣,就目前技術來講渦輪工作溫度一般在1000℃,多數採用液冷或者風冷來降溫,材質也都選擇耐高溫特殊合金,安全性還是很可靠。以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渦輪增壓在之後也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我不是鍵盤客,我天天和車打交道,分享全是硬菜!


旋轉的方向盤


渦輪增壓器優缺點,其實渦輪增壓器優點大於缺點,如果非要找渦輪增壓器的缺點也是有,一個就是增加了機械的複雜性,一個就是對活塞和缸體有一定的損傷,因為自然呼吸發動機進氣有限利用率不高,導致燃油燃燒不充分,不充分的燃燒就會降低爆燃對發動機的損傷,渦輪增壓器對於起步加速對離合器與變速箱有一點傷害,因為動力加大了就會有一種頓挫感(卡車渦輪增壓器)轎車不明顯,渦輪增壓器不是省油神器,渦輪增壓器只是在原有的發動機動力上提升百分之三十的動力輸出而已,這就是他的優點,所以坦克,卡車,重型設備發動機都是渦輪增壓。


奕288084


渦輪增壓是當汽車行駛中發動機轉速數超過2500或3500轉後開始工作 低於2500或3500轉不工作 低排量汽車為提高動力加裝渦輪 渦輪增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意義不大 後期維護成本高 渦輪增壓工作時溫度非常高 發動機比自然吸氣的發動機使用壽命短 自然吸氣的加速是線性的 渦輪工作前停頓1到2秒然後突然加速 家用還是自然吸氣的好 渦輪增壓實際用途不大 車還是開慢些 國家高速最高限速120 高速上你開160也就比開120提前到達目的10幾分鐘或者半個小時 不要在速度上搶時間 1.4自然吸氣的160也能開 1.4t就是高速提速猛上破有勁超車有力 1.4自然吸氣如果駕駛員技術過硬比1.4t強 當渦輪工作時間過長 溫度是非常高的 越野車基本都用自然吸氣大排量發動機 我說的有點囉嗦了


wxyangyang


再說缺點:1、維護保養貴;2、如果渦輪機故障,維修費用高(現在輿論都說渦輪機壽命很高,也不知真假)。

就說這些吧,我買車肯定儘量不選渦輪和雙離合,cvt也比雙離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