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这首诗与我们常见的古诗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用户787883826599


这首《鸟鸣涧》是王维题赠友人皇甫岳的《皇甫岳云谿杂题五首》中的一首,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時鸣春涧中。

第一二两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写景。三四两句" 月出惊山鸟,時鸣春涧中"也是写景。第一联写"人""花""夜""山"。第二联写"月""鸟"诗人选用"落""空""惊""鸣"四个字表现了其中声息,动态。读之,使人有可闻可见之感。可见,诗人选词造字是很下功夫的。意与言会间不容发,可渭其辞益工。


秋阁一凭栏


《鸟鸣涧》这首诗与我们常见的古诗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答1、《鸟鸣涧》是唐朝“诗拂”王维的最著名的一首五言绝句诗。

2、王维(大约701—761)唐代诗人,蒲州(今山西水济)人,做过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擅长音乐和国画,所写大都是“山水田园”诗,有很高艺术成就。苏轼赞扬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鸟鸣涧》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意思是: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谢。春天夜里,寂静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了,不时地发出鸣叫,在寂静山涧中回响。

4、诗人描绘一幅春季月夜山景图画。诗人以花落,月出的动态和鸟鸣的声音,非常生动细致的刻画了,春山月夜的清幽闲静。

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5、这首诗与我们常见诗结构有这些不同。“山和月寂静,鸟在山林地鸣叫。”诗人写出“静中有动,动中见静”,这种反衬托方法,就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应了诗人禅心与禅趣。

6、最后请您看看诗人“画与诗”,“诗与画”,希望您也陶醉在这山水画的诗情悠闲里!








兰花幸子


《鸟鸣涧》是收入小学课本的一篇古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了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当时只觉得朗朗上口,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愈发体会到此诗的美和独特。

一、独体字突显与众不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全诗20个字,人、山、月、鸟四个独体字,给人一种直观的安静祥和之感,写出作者闲静的心情。

二、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反衬的手法运用巧妙。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全诗紧扣“静”字着笔,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的艺术效果。“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鸟儿从睡梦中醒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山林的寂静意境整体烘托出来。

三、从主观写客观的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中,“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因此,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夜静也是因作者的心境,才愈发感触到春山的“空”这里。作者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四、以声写景,通感手法运用巧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作者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

这首诗的大意为: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 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一笑一尘缘8091


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在作诗中善于描写山水风景。例如五律《山居秋瞑》等。

《鸟鸣涧》是王维的五言诗作之一: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二十个字中他把人,山,月,鸟四个独体字巧妙地写在其中,意思是人的心神一旦宁静下来,就会发现桂花从枝头悄然落下,春夜里的山野更显寂静空旷。月亮升了起来,惊动了山林中栖息的小鸟,它们清脆的鸣唱声久久地回荡在春天空寂的山涧中。

王维不到二十岁时,他的诗文就很有名气。除诗歌之外,他还精通音乐,绘画和书法。王维的画,富于田园风味,如陡峻的山,栈道,村庄,捕鱼,雪景及各种植物,同时,由于他有高深的文学艺术修养,因此所绘的画诗味很浓,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