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玉米時,如果澆水過勤,對玉米好嗎?

鄉間一抹陽光


玉米曾經是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之一,後來被傳入到了歐洲。但是因為這裡的夏季不夠炎熱,日照也不長,而玉米又是一種喜日照和高溫的作物,因此在歐洲玉米並沒有成為主要的糧食作物。但是在亞洲地區玉米的種植面積是非常廣泛的,中國就大面積種植玉米,尤其是在北方地區,當小麥收割了以後多數農民都會播種玉米。玉米雖然耐高溫又耐旱,並且它的根系可達地下2米深度,但是因為玉米的葉片肥大,因此需水量也是比較大的。那種植玉米,如果澆水過勤對玉米生長好不好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一下玉米在不同的生長期對水分的需求量情況。玉米的生長過程中前期的需水量並不大,而等其到了開花抽穗期間了,才開始大量需要水分的。因此如果在玉米抽穗前就過度頻繁澆水,這樣對其生長是不利的。這裡我們來簡單瞭解一下玉米不同生長期的需水特性。

當玉米播種了以後,如果土壤的墒情不足,或者是播種以後天氣長時間不下雨,那很顯然這樣對玉米的發芽是不利的。一般而言,玉米播種期間土壤的水分也保持在65%~75%之間。如果玉米在播種時土壤的含水量低於65%,那就要先造墒然後才播種,不然玉米的出苗就會受到影響。當然瞭如果是下雨嗎也可以在播種了以後,再澆一遍“矇頭水”。

當玉米出苗了以後,這個期間因為玉米植株矮小,根系也還不發達,其雖然耐旱但是卻不耐澇的,所以這個期間是一般不澆水的。而等到玉米開始拔節了,植株也開始瘋長了,所以需水量比較大了。如果土壤中的含水量低於田間持水量的65%,就要及時澆水了。在澆水的時候要注意,一定要澆透水,不能只是打溼了土壤表面。在玉米的拔節期澆水可以有效減少玉米空稈的情況,增加其穗粒數。

等玉米到了抽穗期了,那葉面已經很肥大了,並且這個期間的氣溫也高了,葉面的蒸騰作用非常旺盛了,所以這也是其整個生長過程中需水量最大的階段了。一旦土壤中的含水量低於70%就要澆水,而且也是要澆大水、澆透水。在玉米的抽穗期澆水,一定要及時,並且要灌足。切不可指望著雨天下雨,那等到葉片萎蔫才開始灌水就已經晚了,這樣的話會導致玉米減產的。

而在玉米籽粒灌漿期間還是需要水分的,但是沒有抽穗期的需水量大了,這個期間土壤的含水量應保持為田間持水量的70%~75%,如果含水量低於70%就要及時澆水。這次澆水的一個目的就是防止植株早衰,如此一來就能延長玉米籽粒的灌漿時間,並且還能提高灌漿速度,從而有利於提高玉米的粒重。

對玉米澆水,前期需水量不大,儘量少澆水,或者是不澆水。而在玉米抽穗以後是喜水的,並且還是需要大量的水,這個期間多澆水,對玉米產量的提高是有幫助的。


農夫也瘋狂


做為一名老農,我也來談一談這個問題,澆水過勤對玉米肯定不好!做為一個農村人,都知道玉米生長的季節在盛夏時分,這個時候氣溫高,蒸發量大,玉米除過雨水特別多不需要澆水時,一般二十天左右澆一次比較合適。

我前年種了8畝玉米,我的鄰居和我的承包地也相鄰,同時播種,澆第一水他比我早澆了三天,因為他家有一眼深井,所以除了村裡有栽菜的澆地以外,他自已隨時都可以澆。直到玉米收穫,他一共澆了6水,我澆了4水。收玉米時顯現出來了,我的棒棒沒有他家的大,份量也相對較輕一些。這說明他給的水量足,沒有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我澆的水少,肯定沒有他家的玉米好。



大凡世間的事物,合適了就好!相信沒有人在夏季澆玉米時隔天一澆,就是自已有井,或者住在河道旁邊,水是免費的也不可能這樣去澆吧?澆水勤與不勤,要根據遇到的氣候條件有很大的關係!想像整天都在下雨,你不可能再到到玉米地裡去澆地吧?

綜上所述,玉米的澆水量勤與不勤要依據當地的氣像條件來決定,天旱了,可以適當多澆幾水。雨澇了可以少澆或者不澆。根據我自身的條件是不會多澆水的,原因是:水費太貴,澆一畝地每次水費最低60元,人工費除外。井水澆地時間太長也是因素之二,澆一畝畝玉米地需要3~4小時。玉米價格過低,澆水多了賣完玉米都不夠水費!你說有必要多澆幾次嗎?


三秦莊稼漢


水是萬物之源,任何農作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玉米亦是如此。但在種植玉米時,澆水過勤並不好,不利於玉米的生長。在很多農戶的印象中,玉米是喜水的農作物,所以覺得水澆得越多越好,才會豐收,而事實並非如此。作為玉米種植戶,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不同階段玉米的需水量與澆水的技巧。

玉米澆水過勤真實結局

在分享玉米各階段需水量之前,且先聽來我說說2012年我與鄰居老陳在玉米種植中發生的分歧與玉米產量的對比。那年,鄰居老王由於自家的生意較好,再加家裡的瑣事較多,而正當玉米拔節後需水量也比較大,索性就買了一個抽水泵直接往田地裡持續灌水,使得溼度達到百分之八十。我跟老陳建議說,玉米生長需要水,但不是一直都在這樣灌溉,玉米不同階段需水量不一樣的。老陳認為反正玉米生長都是需要水的,夏天又這麼熱,家裡事又多,所以多澆水無所謂。最後到了收成期,看了一下玉米的收成,老陳才徹底明白,自家的玉米部分出現空杆,部分出現缺粒等不良現象,而我家的粒重又飽滿。不同的澆水,對玉米的收成有巨大的影響,所以一定要注意玉米不同階段的需水量。

不同階段澆水量與技巧

  • 播種與出苗期用水

玉米在播種前,要對土壤進行全面澆水,溼度在百分之六十,有助於玉米出苗,但如果玉米出苗後,不要再大量澆水,只能適量。因為玉米出苗後的根系相對來說並不發達,根系仍無法深扎土壤,此時用水過大,會導致根系不穩定而出現爛根現象。

  • 拔節期到灌漿期用水

玉米在出苗期後,要經歷拔節期,大喇叭期,穗期,抽雄,灌漿期等,這些是玉米吸水的高峰期,我們要時刻警惕田地是否有足夠的水分。烈日炎炎,如不及時對玉米澆水,那麼會嚴重影響到玉米的生長,同時隨著葉片增大,蒸騰作用就變大,需水量也會變大。溼度控制在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過高就會引起水量過度“飽和”,會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土層不透氣的不良現象,這樣適得其反,不利於玉米生長。

玉米種植是需要技巧,並不是澆水越多越好,應該因地制宜,在不同階段澆水量要控制。乾旱天氣與陰雨天氣也同樣是要考慮。雖然玉米喜水,但不能不控制水量。適量的澆水可以避免玉米植株早衰,提高灌漿時效,有助於提升玉米粒的飽滿度。


我是老趙談三農,一名樸實的農民。歡迎關注我,有幸與您一起探討種植相關經驗,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記得點贊並轉發讓更人共同學習探討哦!


老趙談三農


玉米在整個生長期中,雖然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如果遇到乾旱的情況,我們需要及時進行灌溉澆水,玉米澆水的方式有許多種,而我們在種植玉米的時候又該如何正確的對玉米進行澆水?



我們在農植過程中要了解玉米從出苗到拔節,生長慢植株小,消耗水分較少,佔全玉米生長期需水總量的20%左右。

此期根系發育較快,水分過多會影響根系下扎伸長,土壤水分維持在田間持水量的60%左右為宜。


拔節至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頂葉期,一方面玉米的根莖葉迅速增長,另一方面雌雄穗分化形成。此期玉米需水最多,達全生育期需水總量的30%以上,特別是在花口期,缺水會造成花粉發育不健全,雌穗小花減少,造成雌雄穗的出現間隔加長,甚至雌穗不出,造成嚴重減產。此期土壤水分以維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為宜。


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頂葉期至灌漿,此時玉米的葉面積最大,製造營養物質多,開花、授粉、籽粒形成均需較多水分,如缺水乾旱,花粉花絲敗育,籽粒發育不良。此期玉米需水較多,佔全生育期需水的20%~30%。


從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頂葉前10天到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頂葉後20天,是玉米一生需水最多的時期,缺水將嚴重減產。此期土壤水分以維持土壤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 80%為宜。

灌漿到成熟,玉米營養物質向籽粒大量輸送,缺水則葉片早衰,光合物質減少,造成秕粒,導致減產。此期玉米需水一般為全生育期需水的15%~25%,土壤水分以維持土壤田間最大特水量的70%左右為宜。

以上是僅為流芳個人觀點,如有不妥,請老師們在留言區留下你寶貴的意見,流芳會積極參與討論~

感謝您的閱讀:GLF顧流芳將長期發表自己的一些個人觀點,我們一起共同交流與學習,再次謝謝您的支持!

農人顧流芳


總體上來說,玉米是既耐乾旱又喜大水的農作物。但玉米的不同生長時期需水量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澆水應該把握好不同的生長時期,以保證玉米的生長髮育不受影響。

好吧,我們就具體分析一下玉米的需水給水情況吧。


玉米播種期的水分供應。

玉米播種時,土壤溼度應保持在60%即可,土壤溼度低於45%就要補水造墒。玉米在適宜的溫度、溼度條件下,一般一星期左右即可出齊苗。若過乾旱可適當澆水,但水量不宜過大。

玉米苗期到拔節期的需水狀況。

玉米出苗後一星期到拔節前期,這段時間水量不宜過大,否則不利於玉米根系向下擴展。這時土壤水分可以保持在65%左右,只要不過於乾旱,中午玉米葉發焉也沒事,經過“蹲苗”的玉米,根系發達,植株健壯,為以後豐產打下良好基礎。


玉米拔節期到灌漿期的需水狀況。

這個階段又經歷了拔節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揚花期、灌漿期。這幾個階段是玉米生長髮育的幾個重要時期,玉米要抽穗抽雄,揚花授粉,灌漿成熟,需水量特別大,特別是喇叭口期至灌漿期的生殖生長,更不能缺水斷水。

一般情況下,玉米從拔節到灌漿,土壤溼度應保持在75%左右,低於70%就要補水,否則影響玉米產量。特別是喇叭口期至灌漿期,直到灌漿完畢。


所以說,玉米澆水不是勤不勤的問題,而是能否澆到“點”上的問題:缺水影響植株生長,過澇又會造成植株缺氧,同樣影響植株發育。在實際生產中,我們一定要把握好玉米的生長規律,做到有的放矢。


田園鄉妹子


玉米在整個生長髮育週期內雖然說需要大肥大水,但是它也是分時間段的。

在玉米播種至7-8葉期間,這個時候一般都是在陽曆6月份陰曆五月。我們這裡流傳的俗語是“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所以在玉米苗期的時候不適合澆水過勤,這樣的話會不利於玉米根系的深扎,簡單說就是得在玉米苗期的時候墩墩苗,有利於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但是如果說比較乾旱的話也是可以澆水的,特別是今年豫東地區特別乾旱,有的玉米播種以後不澆水是出不來苗的,幸運的是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積極的採取了有效的抗旱的措施。保證了夏播玉米的正常出苗和生長。


玉米生長髮育中後期的時候可以勤澆水,這個時候對於玉米的側根的生長是有好處的。況且在玉米灌漿期間也是玉米的生長髮育最需要養分和水份的時候。這段時間可以澆水施肥,但是一定要先關注一下未來幾天的預報天氣,如果說有颳大風下大雨的情況,那麼最好不要澆水以防玉米被颳倒伏了。


豫東小農


那麼玉米全生育期需要澆幾次水呢?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從生產角度來講,玉米有幾個比較重要的需水時期。

首先是苗期,如果土壤墒情不足,玉米的出苗就會受到影響,苗期生長就會受到抑制,因此苗期對水分需求比較敏感。

其次是在大喇叭口期。這個時期是玉米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的關鍵時期,也是玉米水分需求臨界期。

再次是玉米的灌漿期。灌漿期是玉米籽粒千粒重形成的關鍵時期,對水分的要求也比較高。對整個玉米的生產來講,抓好了這三次水玉米的產量,基本上就有了一個保障。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歡迎多提寶貴意見。






南繁北育2017


玉米屬高產作物,它是我國的第三大主糧,種植範圍非常廣泛。

玉米分為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我們山東地區一般是在小麥收割後種植的夏播玉米。玉米雖是耐高溫又耐旱的作物,但它莖葉茂盛,葉片肥大,在它的生長過程中,也需要適量的水肥來支撐它的發育。那麼種植玉米時需要什麼時間澆水好呢?如果澆水過勤對玉米的生長有什麼影響?到底好不好呢?

那麼我們從下面幾點上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就是玉米出苗期。玉米剛剛播種時,如果土壤較乾旱,或者長時間不下雨,導致玉米出苗困難,我們要視具體情況,澆水灌溉,創造有利於出苗的條件。玉米出苗後,在此期間玉米苗株矮小,根系不太發達,消耗水分較少,在這個期間一般很少澆水。

第二,玉米拔節期。到了拔節期,玉米開始“竄個”了,此時它對水分需求就變大了。如果這個時候,土壤中含水量小於需求量,就要及時澆水了。如果此時缺水,不但會影響玉米正常生長,還會影響抽穗和花芽分化。

第三,抽穗期。等到了玉米抽穗期,葉片變得肥而大。這也到了夏天溫度最高的時候了。葉片對水分的吸收逐漸變多,所以這個時期成為玉米生長過程中需水量最大的時候。一旦土壤中含水量低於需求量就必須要澆水了,而且必須澆大水,澆透水。抽穗期澆水不僅可以促進光合作用的發揮,還有利於提高玉米授粉率。

最後,是玉米灌漿期。灌漿期其實已經到了玉米生長後期了。在玉米進入這個時期後,對水的需求依舊很多。充足的水分可以更好使玉米籽粒灌漿,從而提高產量,如果此時水分不足,影響灌漿的速度,有可能會造成不結粒的情況出現,造成減產。


以上就是玉米生長過程中需求量較大的時期。種植玉米,不是澆水越勤越好,我們要結合當地的情況,該澆水時就要澆水,補充水分,過多過少都會影響玉米產量!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你可以在我的評論區留言,給我提出寶貴意見!


雲朵在鄉村


對於廣大的農民朋友來說,玉米的種植在農作物當中是再常見不過了,想必大多數農民朋友在管理上也都有豐富的經驗,但也免不了部分農民兄弟在田間管理上某個環節容易犯錯,比如澆水就是其中的一項。

玉米整個的生肓期各階段需水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想要達到高產穩產,該澆水的時候必須澆水,不該澆水的時候亂澆水也未必起到好的效果,甚至不如不澆。

玉米播種後至3~5葉之前,如果土壤不是特別乾旱,最好不澆水,因為在這個階段,正是玉米的生根和申根期,如果澆水或澆水過勤,尤其是澆透水,會造成土壤板結,透氣性差和地溫降低,影響根系生長和下扎的深度,造成根系不發達,對以後的吸淝和抗倒伏能力比較差,影響植株的健壯生長。尤其是春玉米,播種後氣溫和地溫都不很高,幼苗期如果土壤不是特別乾旱的話更不要澆水或澆透水,經過多年來的種植經驗告訴我們,”冬春季作物旱老、秋作物旱小”比較好就是這個意思。

玉米到了拔節期之後,對肥水的需求量逐漸增大。這個時期如果土壤水分小,天氣乾旱無雨,應適當的極時澆水,儘量避免大水漫灌,以足進植株健壯的生長。到了抽雄期,要保持土壤溼潤不能缺水缺肥,如果天氣乾旱無雨也應勤澆水,澆大水也沒問題,直到成熟期之前,成熟期停止澆水,有利於幹物質積累,最終達到棒大粒飽豐收高產。


農幫手


種玉米還能澆水過勤,我只能說真是太“有水”了,今年大部分地區都旱的不行,不管是莊稼還是果園都沒有水澆,玉米在我們這也實現不了“澆水過勤”,如果就是水資源充分,那也要分情況來看,不能太乾旱,但也不能澆水太多。

玉米在剛種下時澆上水,等到發芽後鑽出地面一柞左右的時候,只要不是特別乾旱,就先不要急於澆水,因為此時澆水很容易灌死剛出苗的幼株,當然瞭如今已經是七月份,此時春玉米早已經開始抽穗,即使是夏玉米也長出了好高,不存在澆水容易灌死這種情況。



玉米最需要水的時候應該說是抽穗兒期了,這個時候葉片長得比較多,而且也很長,散發水分多,況且這個時期多處於暑期,並且就是在伏季,此時氣溫高,蒸發大,而玉米本身生長又很需要水,總體來說是應該多澆水的時期。如果只能著下雨恐怕是不夠的,今年本來雨水就不多,如果沒有及時澆水,就會出現葉片發黃甚至捲曲的情況,等到出現這些狀況之後再澆水,可能就會減產。

在玉米的灌漿期也要保持土壤溼潤,澆水充足,此時澆的水對玉米的籽粒飽滿是很重要的,如果過於乾旱,又沒有及時澆水的話,就會造成癟籽,影響產量。



但澆水要根據天氣情況和玉米的需要程度來定,也不是說澆水越勤越好。在大風天氣時,儘量是避免澆水,因為天氣乾旱玉米生長又需要水,澆一次就要大水澆透,大水將地澆透之後,土壤自然也就疏鬆了,玉米秸已有人那麼高,如果玉米杆很弱小不壯實的話,很容易就被大風颳倒,這樣就得不償失了,費了力還毀了莊稼,所以澆水的時機很重要。當然了,如果有條件採取滴灌的話,那就不需要顧及這麼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