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妈妈我做不到,当孩子开始“自我怀疑”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我们在日常带孩子的过程中,有些妈妈会发现,自己家的孩子总是习惯于说类似于

“我做不到”“我做不好”“我肯定不行”等自我否定的话。

这让妈妈们不得不多想:“万一我家的孩子稍微大一点上小学了以后,总是习惯性地对自己说‘我不行’会不会影响到日后的学习?”




朵朵妈也在为同样的事而困扰,朵朵刚读幼儿园不久,按理说正是快速成长,为小学做衔接的时候。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朵朵妈发现自己家的女儿多了一个“毛病”,那就是习惯“自我否定”、“自我怀疑”

平时陪朵朵完成幼儿园作业时,朵朵总会不停地问妈妈:“答案真的是正确的吗?”

在日常互动中,无论是拼图还是做游戏,只要稍微难一点点,朵朵就会立刻揍起小眉毛,跑到妈妈的身边跟妈妈说自己做不到。

甚至遇到了一点点小困难,所表现的是不敢勇敢地去尝试,而是利用跑去做别的事情来逃避。

这种习惯于“自我否定”的表现,令朵朵妈妈十分害怕,她担心自己的宝贝闺女会一直保持着这种习惯,影响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甚至会影响交朋友。

孩子:妈妈我做不到,当孩子开始“自我怀疑”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自我否定”的心理,普遍于很多家庭孩子身上

德国心理学教授普莱尔曾在《儿童心理》书中指出:“孩子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很多事情都做不好,对自己的能力没什么把握,这是很多家庭中的孩子都会出现的状况。”

换句话说,自我否定的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对自己不确定是否能做好的事情,往往表现得不自信,自己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漩涡中。

这些孩子大多数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是遇到事情退缩,不敢鼓起勇气去尝试。

同时随着时间越长,这种“自我否定”的心态,也就逐渐成为了孩子们的思考和行为的方式,影响孩子的成长。

孩子:妈妈我做不到,当孩子开始“自我怀疑”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习惯于“自我否定”,对孩子未来的影响很深远

很多妈妈对于自己家的孩子习惯于“自我否定”这件事上,都表现得十分焦虑。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心比较大的爸妈。

其实,这些妈妈的担心都是正确的,因为孩子从小就开始习惯“自我否定”,倘若长时间陷入这种不自信、不敢尝试的漩涡中,会限制孩子的自我发展能力。

心理学教授普莱尔还指出:“在幼年时期,如果孩子的内心遭受太多的自我否定,那么孩子本身的探索热情以及成长的欲望,会逐渐地被自己抹杀掉。”

除了不自信,长时间的“自我怀疑”,孩子会很自然地变得胆小、懦弱,同时这种“自我怀疑”所造成的影响,通常也会表现在孩子喜欢推卸责任、不敢寻找失败的原因等等。

因此,当孩子出现“自我否定”的苗头时,妈妈必然是要及时重视起来,帮助孩子走出怀疑自己的漩涡当中,别不当回事。

然而很多妈妈却并不知道从何下手,“治病也是需要知道病因的”,我们有必要先知道,孩子“自我否定”的情节,到底是从何而起。

孩子:妈妈我做不到,当孩子开始“自我怀疑”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自我否定”,我的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胆小不自信?

1.孩子过分依赖于父母,通常出现于“父母包办”型家庭

现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一家6口人宠爱一个孩子,宝贝得要命。尤其是爷爷奶奶辈分的人,更是把孩子当成了心尖。

受老人的影响,孩子的爸妈也不自觉地开始宠起了孩子,有的爸妈更是成为了“包办”型爸妈,上演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温馨家庭剧。

其实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应该具备的就是自理能力,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从学会爬行、走路开始,继续学会吃饭、说话、自己穿衣服、帮助妈妈做家务等等。

然而很多爸妈,能帮孩子做的,几乎是做得滴水不漏,就像是养了一个洋娃娃,帮他穿衣服、喂他吃饭,尽管他都快到了读幼儿园的年纪了。

其实这种做法,会扼杀掉孩子探索这个陌生世界的兴趣,同时也扼杀了孩子自我成长的能力,不仅仅使得孩子自理能力比别的孩子差,同时长时间下去也会让孩子养成懒惰的心理,对父母过于依赖。

因此,当这种过分依赖于父母的孩子遇到困难,或者遇到一些有些许挑战性的事物时,孩子会本能地退缩,并寻找自己的父母。

父母倘若继续代替孩子完成孩子不敢尝试的事,那么孩子也就养成了“遇事找爸妈”的思维方式。

尤其是男孩,即便是长大了,也很有可能会变成“妈宝男”。

孩子:妈妈我做不到,当孩子开始“自我怀疑”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2.父母经常语言打击孩子,磨灭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记得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曾说:“如果你想摧毁一个孩子,那么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诋毁他,不断地诋毁他。”

孩子的自我否定,除了过分依赖于父母以外,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来源于自己的父母。

比如,当孩子想要寻求父母的认可时,父母有意无意间的语言打击会让孩子倍感失望。就比如父母会对孩子说:“我都讲多少遍了?你怎么还学不会呢?”

再比如:“什么事都做不好,长大后还能有出息吗?”等等。

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并不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当听到爸妈有意无意间对自己的语言打击时,孩子自己也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当这种怀疑日积月累,孩子也就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在这种心理下,孩子也就很难把事情做好,这种持续的恶性循环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中。

3.经常被其他的小伙伴嘲笑

有些孩子,由于自身存在不如人的地方,比如个头比别的孩子小、长得比别的孩子瘦弱等等。

孩子们之间总是喜欢寻找对方的短处进行嘲笑,然而被嘲笑时间长了,心理承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差的孩子,难免不会自卑起来。

而一个孩子自卑,也就是做事自我怀疑的开始。

孩子:妈妈我做不到,当孩子开始“自我怀疑”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爸妈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走出“自我否定”

1.巧用罗森塔尔效应,让孩子学会认可自己

记得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实验中罗森塔尔挑选了几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随后他告诉老师,这些孩子很有发展潜力。果不其然,这些孩子后来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

这次实验被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当我们开始肯定孩子的能力,不断地鼓励孩子,并帮助孩子开始不断战胜自己的短处时,孩子自己也会觉得:“原来我并没有那么不堪。”

因此,对于孩子“自我否定”这件事,爸妈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否定”

“语言打击”,多给予孩子鼓励。

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被认可的过程,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在被认可中,激发继续探索和学习的热情。

改变自己对孩子“否定式”语言,妈妈稍微改变一下平时对孩子说话的习惯,比如把“你怎么还是学不会?”改成“有点进步,再尝试一下就成功了”

再比如“你做的不对”可以说成“你已经足够努力,但还没有到达妈妈想要的效果”等等。

孩子:妈妈我做不到,当孩子开始“自我怀疑”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2.鼓励孩子自己做事情,妈妈只负责在一旁指导

根据儿童心理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从小跟着妈妈学习做家务的孩子,在学校中,无论是交朋友还是学习,都要比其他的孩子自信,同时也比其他的孩子更加懂事、聪明。

摧毁一个孩子,不仅仅只有不断的诋毁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包办孩子的一切事物。

因此,爱一个孩子并不是包办他的一切,而是陪在他的身边,看着他学会自立。与此同时,当孩子稍微大一点后,妈妈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小家务。

即便是叠一叠被子或者叠一叠衣服也好,让孩子不断地学会新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在一次又一次小小的成功中,不断认可自己。

孩子:妈妈我做不到,当孩子开始“自我怀疑”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3.教会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并陪伴孩子克服困难

当孩子因为失败、困难而退缩的时候,妈妈要教会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比如思考拼图为什么没拼好、数学题为什么算不对等等问题。

帮助孩子屡清楚问题和原因后,妈妈陪在孩子的身边,教会孩子正确的方法,并鼓励孩子勇敢去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切忌不要批评孩子。

教会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会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式,当面临困难的时候,不再是想着如何推卸责任,也不再是退缩。

就比如当孩子去幼儿园忘带画笔这件事上,孩子不再会抱怨这抱怨那,而是会想到因为昨天晚上没有整理小书包的原因。

孩子:妈妈我做不到,当孩子开始“自我怀疑”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4.教会孩子直面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一起想办法克服

当孩子在学校经常因为某个短处而被嘲笑的时候,妈妈要及时安抚孩子,并且让孩子明白,自己所存在的某些短处,并不是自己的错。

倘若这些短处可以克服,那么就鼓励孩子克服这些短处,比如孩子写字不好看经常被老师批评,那么妈妈就鼓励孩子练字。

但如果当孩子身上所存在比如个子矮、皮肤黑等等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短处时,妈妈可以给孩子列举有同样的短处,最后却成功了的人,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发育的必须要素,而相反“自我否定”的心态,会阻碍孩子探索和学习的热情。

甚至会让孩子变得胆小、退缩,甚至影响到了孩子一生的社交和发展。

孩子:妈妈我做不到,当孩子开始“自我怀疑”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年轻的男生,由于从小自卑、不相信自己,也导致长大后不敢与陌生人社交,变得十分寡言、自闭,尽管不断尝试着改变自己,但却非常难。

因此,当孩子刚刚出现“自我怀疑”的苗头时,妈妈要及时寻找造成孩子怀疑自己的原因,并且积极帮助孩子走出“自我怀疑”的漩涡。

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自信中,成长得越来越阳光快乐,那么作为爸妈的我们,当孩子遇到属于他们的困难和失败时,我们要及时陪在孩子的身边,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

并鼓励他们继续勇敢尝试,毕竟当我们面临困难的时候,同样也会倍感焦虑,更不用说是年龄还很小的孩子。

童年不仅仅只有快乐,同时也少不了阴霾。

我们不仅仅是孩子的爸妈,更是孩子的知心伙伴,帮助孩子以乐观的心态,不断地突破自己,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走出困难,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