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最悲涼的一句古詩是什麼?

古今譚


個人覺得,讀過的最悲涼的古詩,當屬杜甫的《春望》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特別是第一句讀之觸目驚心,有一種歷史的悲涼感。

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是一首弔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全詩充滿了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悲涼情懷。

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首詩沉痛悲涼,既嘆國運又嘆自身,把家國之恨,艱難困厄渲染到了極致,最後一句由悲轉壯,將詩得到了一個昇華!


漪漪指教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7天前,當我昏迷3天在重症監護室的病床上醒過來,看到窗戶外夕陽慢慢下去,天空一點一點暗下來,心頭突然湧上了這句詞,無比符合當時自己的心境,第一次和詩詞共情了,這是我覺得最悲涼的一句詞


第一次當粉絲xz


毛澤東於1975年所寫的《訴衷情》,應該就是最淒涼的詩詞了了。全詞如下:

當年忠貞為國籌,何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寫這首《訴衷情》時,毛澤東已經是82歲高齡了,大限將至。關於創作背景,有人認為這首詞是寫給他的戰友周總理的,真相如何,無從得知。

可以確定的是這首詞的基調是非常淒涼的,和毛澤東一貫的豪氣沖天的創作風格是有所不同的,特別是和《沁園春·雪》這樣的豪邁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首《訴衷情》充滿了憂慮和惆悵、擔憂。當年共產黨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真擔心江山失守。他對中國的未來是非常擔憂的,他老了,當年和他一起打江山的戰友也基本都老了,誰來扛起新中國的大旗呢?

他的這種惆悵,和壯志難酬的南宋詞人陸游所寫的“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頗有相似之處。而且明顯有借鑑陸游的詞作,可以看出,儘管隔著幾百年的時空,兩個人卻仍然有著心靈相通的地方。

這種憂慮伴隨著年歲的增長,是非常明顯的。毛澤東晚年非常喜歡讀南北朝文學家庾信的《枯樹賦》,他對《枯樹賦》的最後幾句,特別有感觸: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時光是最殘忍的東西,不管願不願意,情不情願,所有人都會老去,都會離世。1976年,他帶著滿腔的憂慮和憂愁,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離開了這個世界。


好在,以鄧小平為首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扛起了共產黨的大旗繼續前行,不僅守住了江山,還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幸福和諧的康莊大道。

毛澤東所憂慮江山失守的問題,並沒有發生。江山,還是中國人的江山;江山,還是中華民族的江山。在共產黨幾代人的堅強領導下,江山比以前更鞏固,更美好。


袁衛宇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此究其原來四句,是被題在唐代銅官窯瓷器上,但是實在可惜,作者其名不詳,只能推測或許是陶工自己創作,亦或許是當時比較流行的歌謠吧。

關於詩意

詩的大意也可理解成 你在談請說愛的時候,我還不知情為何物,當我知道情為何物的時候,你卻離開了我 ;真恨不能與你同時懂得愛情,天天相隨,日日相守……詩中的無奈包括時間的差異和年齡的距離。

由於該作品被詩人程東武接得極為優美,已被中國廣大文學愛好者追捧之為中國十大最美古詩之一。所以,當二十多年前該詩問世的時候,在短短几天內便席捲整個中國文壇!可以想象,這在當時網絡通訊落後的年代,這是怎樣的一種強大的洪荒之力!此詩一直到現在都被人們若熟知、傳唱,影響很深遠。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真心愛過,便已足夠。把錯過的愛情化為美麗的詩句傳唱,讓人感慨,喚起共鳴,愛情也就不朽了吧。

畢竟,誰沒年輕過,誰沒錯失過,而誰又會永遠不老呢?




貴良飄香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這麼好的一個問題。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是我認為最有意境的也最悲涼的。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之所以把初中學的一首元曲記得這麼熟,那是因為我非常喜歡裡面的韻調和意境,可以說朗朗上口。

此曲譯文大意如下: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淒寒的夜色裡,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景物並置,一幅秋郊夕照圖,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這支小令句法也非常別緻,前三句全由名詞構成,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八字,語言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本人是初三的時候學的這首詩,當時父母在外打工,一個人和姥姥在家,想到即將一個人奔赴高中,便能體會到這首曲中人的淒涼,人生不一定都是得意之時,人總會有悽苦悲涼之日。

有苦不怕,怕就怕沒有希望,所以珍惜所有的一切美好吧!




某日星冠


我認為這是我讀過最悲涼的一首詞,最悲涼的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 ·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時光清淺12


岳飛的《滿江紅·寫懷》: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2020.03.03


劉海波


宋朝辛棄疾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出自《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詞人辛棄疾出生於金國,後來抗金歸宋。他曾經帶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就像《天龍八部》裡的蕭峰那麼英勇。

到了南宋後,他還一心收復失地,向朝廷上了《美芹十論》《九議》等戰守之策,無奈與當時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排擠去職,歸隱山林。當他老年時,朝廷準備北伐,再一次起用他,但他已經年老多病,再也不能上戰場了。不久,辛棄疾病逝,終年六十八歲。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這首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寫自己已到了垂垂老矣的年紀,夜裡又一次喝醉了,忍不住就著燈光看寶劍,心思一下子又回到了軍營。當年詞人沙場點兵,金戈鐵馬,多麼英姿勃發。現在壯志未酬,但已滿頭白髮,好不悲涼!

生死病死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避的宿命,無論是多麼英勇的英雄,多麼美貌的佳人,終究是難逃一死。歷來最令人傷懷的就是英雄氣短、美人遲暮。孔子也曾感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蘇軾也說過: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空山說歷史


憶秦娥

[ 唐代 ] 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最後兩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充滿無盡的悲涼之意,而且畫面感特別強烈。

另外蘇軾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也很悲涼。



烽火十年揚州路


印象深刻的是宋代唐婉回覆給陸游的《釵頭鳳·世情薄》。世情薄 人情惡 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 淚痕殘 欲箋心事 獨語斜欄 難 難 難

人成各 今非昨 病魂常似鞦韆索 角聲寒 夜闌珊 怕人尋問 咽淚裝歡 瞞 瞞 瞞!

唐婉在嫁給陸游後,被陸母厭惡,加上一年多無所出,陸母便尋著這個理由要求陸游休妻,畢竟在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得已陸游寫下休書,沒多久陸母張羅著重新給陸游娶妻,而唐婉也在家裡人的安排下重新嫁給他人,雖說唐婉之後的丈夫對她也挺好的,可是唐婉心裡只有陸游一人,在得知陸游寫下釵頭鳳前半首後,自己也洋洋灑灑的和了一首,卻在之後鬱鬱而終。

整首詞除了訴說了唐婉想要對陸游訴說分開後的思念,卻不知如今該如何說,或者以何種身份來說,同時也抨擊了封建禮教對待女性的不公平和人情世俗的嫉恨。在人前無法找到共鳴的人,也不敢露出內心的悲傷,只能強顏歡笑,在深夜時分舔舐傷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