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糧食價格長期過低賣不上價的話,對我國農民和農業會有什麼影響?對此你怎麼看?

老張談三農


只能說半死不活的存在吧!國家為了社會穩定。政權鞏固的目的。不好讓農業自生自滅的。農業稅改革前就是農業不能走下去了,地根本就沒有人種,到處拋荒。為什麼,不種還賺錢,種就一定賠。最後國家無奈取消農業稅,另外給補貼。農業有紅紅火火了十幾年。現在雖然說也有拋荒,畢竟比例不到。九幾年,我們平原地區的地都在大面積的拋荒啊!現在至少沒有空地。別超那個心,搞的好像你不操心,中國農業要滅亡似的。


鼠狸醉狠


水稻的產量1100算好的了,黑龍江省建三江地租500,加上生產資料500左右,1.2元每斤的價格,一畝地,剩下200多元,安種200畝地計算,四萬多元,最少三個勞動力,每年的花銷三萬元不夠,養老金和取暖費就佔一半,你算算農民一年到頭還掙錢嗎,再說那個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所以說不要說黑龍江北大荒的農民掙錢了


北大荒愣愣


天天網上都在吵農民,吵糧食價格,可是漲價是非常困難的,糧食是國家定價,農民一年的收入都在土地上,以一百畝水稻為例,一百畝水稻的收入都不如出去打三個月工的收入大,現在是70後種地,80/90基本都出去打工了,再過五年我們國家的糧食基礎保障真的很難說,糧價過低,農民收入沒有,都出去打工,長久下去,棄耕的會很多,


L天道酬勤


糧食價格如果上漲,受衝擊傷害的同樣是種糧人。就像大豆一樣,進口的比國內便宜。如果要讓農民有種糧積極性,最好是政策加大對鄉村的建設和對種糧人的補貼,就連美國都向豆農補貼。補貼對象只針對種糧食的人,誰種就補貼誰,補貼款項嚴格監管任何人不得挪用,把一分一釐都用在種糧人身上。而不是根據家庭土地面積發放補貼。這樣也許要好一點點。


0058618


我作為一個80後的農村人,我想反應一下大部分農村80後的想法吧。

第一,有很多種植地都種上了楊樹,因為你不種樹,邊上的地種樹了,你的地也就不能種糧食了,即使兩年後在種樹,你的樹也長不起來了。而且現在種樹的收益以及管理,也確實比種糧食要好很多。

第二,現在打工一天也得兩百多,種地的所有程序下來所用的時間還不如打工這幾天掙得多,誰還願意再去面朝黃土,背朝天。

我是一個農民,整理的也不是很全面,說的也不是很順嘴。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望包涵。


探險者2481


如果提高糧價就提高了民眾生活成本,國家要權衡利弊,漲價很難,再說國際糧價那麼低,糧價漲了,那些從事進口的商人不是賺瘋了,再說現在種糧的人還有多少,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村裡剩下老人在種地,越來越力不從心了,種糧低收益,很多人改栽樹了,樹不要吃不要喝,幾年一伐,還能換點錢,也不用再受種地之苦,主要的收入是打工賺來的,糧田面積逐年萎縮,這就是真實的農村現狀,糧食安全問題大部分人覺的很遙遠似乎與我們無關,小農經濟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發揮了重大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型自動化機械開始出現,小農經濟已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了,如果央企能租用農民土地種糧,然後低價賣糧給國民,主動承擔種糧低收益,糧食安全問題才有保障。


何處春風不暖人


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命脈,也是農民生活收入的主要支撐!糧價的平衡穩定不當只是農民的問題,更是全人類的問題。大家試想一下,就拿中國來說吧,如果沒有穩定平衡的糧食價格,任由農民漲價,那麼全國14億人的吃飯問題將會怎樣?反過來我們每天生活都離不開的食鹽,光由產鹽企業隨便加價,那我們又會怎樣?

所以解決農產品價格不是提升農民生活質量的解釋之道,而只能是在對種糧農民加大扶持力度和提高產能上下功夫!


舞娛蒼野


中國糧食短時間內不會有高價出現,起碼要等到農田完全大型承包制實現後,等到城鎮化實現以後農民等不用靠農田養活了,農田所有制改革成熟了,沒有農民完全可以照樣種糧了,這一天的到來就是糧價上漲的時候了。


陳宇寶13217020933


如果糧食長期過低,農民基本上沒啥收入,去了種子,化肥,人工,耕地的費用。農民不種地依靠進口糧食,那麼主動權在別人手裡,價格高低別人說了算。這就如同小白兔個小灰兔的故事一樣。把糧食價格提高一點,農民種地才能有積極性。有缺口在向外國進口糧食!


liuyanhua123456


為什麼中國的糧價要和國際社會比?為什麼要和美國比?美國有我們人口多?還是有我們國土大?這麼多年這一比農民就從來沒有好過過,近二十年糧價從未漲過,糧食都不如一瓶礦泉水值錢,這句話說出來是多傷農民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