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等心理疾病越來越多,有哪些常見的優秀的緩解方法呢?

行勝於言66966


我個人比較推崇正念,堅持練習正念,增強自己的接納能力,加強自己的心理靈活性。這個對大多數的心理疾病都有效。


戒唐


  抑鬱、焦慮、強迫等心理問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並不是一兩天突然出現的。與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觀念以及思維模式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其中含有大量的負面想法和歪曲認知。這背後的原因是複雜的,而且因人而異。

  首先從心理出發,讓患者瞭解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等心理疾病的本質,出現的原因,如何去避免和預防疾病的出現,只有加深對疾病的認識,日常多瞭解這些心理疾病的應對方式,改變不好的生活方式都能對病情起到緩解的作用。

  很多患上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等心理疾病,是由於出現認知上的錯誤,把事情的壞結果和負面和自己聯繫起來,這也是造成很多心理疾病患者病情復發重要的一個原因,所以,對自身疾病要有全面的瞭解,可以通過心理評估和臨床科學的診斷來改變自己認知的錯誤和思維邏輯錯誤。

  出現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等心理疾病往往也有身體上的病變,比如出現肌肉緊張、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心血管系統與消化系統症狀。此時就應該通過正規的治療改善身體狀況,並花時間去探索和了解心理問題背後的原因,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做出努力和改變,這樣才能夠讓自己擺脫痛苦。


腦康心理諮詢


現代社會,因抑鬱症導致人生悲劇的案例越來越多,沒發生在自己身上,永遠不能感同身受,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等心理疾病本質上都屬於負能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心理疾病恢復起來需要一定的時間及心理建設,目前有哪些顯而有效的緩解或治療方法呢?

心理疾病產生的原因

產生心理疾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作壓力得不到釋放;感情與家庭的變故容易造成情緒低落;對網絡的依賴心理;生活貧困加重心理壓力;急功近利的心理傾向;學習任務過於繁重 ;過分溺愛獨生子女;投資受損後無法承受;難以適應社會發展;老年人缺乏精神關愛。

如何緩解?

1.消除不良心理疾病誘因:對於網絡攻擊的情況,儘量關閉網絡或卸載APP一週,在一週內仔細建設正向的心理狀態。對於家庭變故造成的情緒低落,需要及時與現有的親朋好友溝通交流,或找朋友幫忙疏解。對於學習造成的壓力可適當減負。

2.參加戶外運動,接觸大自然:大自然能使我們心情放鬆,暫時淡忘負能量,使大腦保持清醒,心情愉悅,從而緩解不良的心理狀態。

3. 學會自我總結分析:在不良心理狀態有所緩解之時,試著辨明是何原因導致的這些不良心理疾病,接著認真分析,找到解決的突破口,從而消除心理疾病的誘因,慢慢緩解。

4. 積極鍛鍊身體:傍晚或者早晨之時,進行慢跑等有氧運動,不可運動過於劇烈,以免加重大腦負荷,使自己心情變得緊張。

5.藥物輔助治療:必要時諮詢心理醫生,藥物輔助治療,一般選擇抗抑鬱、抗焦慮的藥物,或一些對症的中藥。

藥物輔助治療的同時,還可以練太極、毛筆字等寧心靜氣的緩解方式,使大腦保持清醒狀態,逐漸恢復不良因素造成的心理疾病,與此同時,還要定期找心理醫生複診,評估心理狀態。


男科王傳航教授


對於這樣的問題確實是比較常見,

在這裡有很多優秀的解答了,

不過和本老師這裡還有一個方法,

是大家都沒有提到的好辦法。

在和本老師做心理諮詢7年的過程中,

接觸過許多的來訪者,

同時和本老師也是管理學博士,

也深入瞭解過很多成功企業家。

這個方法對於一些輕微的心理不適,

甚至說大多數的【心理感冒】,

都是非常的有效,而且簡單快速,

就連沒有心理學基礎的人,都能學會!

——森田療法

這個辦法,你不用找別人,

也不需要做多複雜的事情,

基本上什麼都不做就可以了。

當然這個什麼都不做,

意思不是真的什麼都不做,

是不需要刻意的去關注症狀。

在這裡和本老師講三點核心,

事情本位、可操作性、可感知性,

只要掌握了這三個要點,

你就可以學會,

這個可以快速緩解心理問題的有效辦法。

01

第一點,我們來講,

什麼是事情本位呢?

又為什麼要事情本位?

與事情本位相對的,

是情緒本位,

很多人有情緒上的問題時,

會太過於焦慮情緒本身,

這就導致了情緒問題變成了心理問題。

什麼是情緒本位呢?

比如,

你在心裡說,

“廁所太髒了,

我需要打掃一下,

但是,

由於今天情緒不好,

所以我放棄打掃了。”

——這樣就是情緒本位。

.

而事情本位就是,

“廁所太髒了,

我需要打掃一下,

雖然,

我今天的情緒不好,

但是我也要完成這個工作。”

這個就是事情本位。

.

如果我們採用情緒本位,

心情不好的事情沒有解決,

而廁所也沒有打掃,

很可能第二天因為廁所沒打掃,

以及第二天繁瑣的事情,

很多事情堆積在一起,

導致心理變得焦慮了。

.

也就說,

我們太關注自己的情緒了,

本來只是短時間內的情緒不好,

沒想到調節不好,

變成了更加長期的心理問題。

而如果我們打掃完廁所,

很可能在打掃廁所的過程中,

注意力轉移了,

原本讓我們心煩的事情,

由於完成了一件事情,

獲得了成就感、滿足感等正面情緒,

情緒不好的問題就解決了。

.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強調事情本位,

事情本位對我們的生活,

更加容易產生積極證明的影響。

02

第二點,

接著我們講可操作性。

有的朋友就可能會問了,

我現在知道了事情本位的重要性,

但是很多事情,

根本無從下手怎麼辦?

.

可操作性,

就是把沒辦法操作的事情,

變成可以操作的事情。

比方說和本老師帶學生寫畢業論文,

很多同學就會焦慮,

到底要怎麼樣寫出一篇合格的畢業論文?

.

如何寫出一篇合格的畢業論文,

這個事情就是一件很難操作的事情,

甚至對於很多學生來說,

起一個靠譜的標題,

都是一件很難操作的事情。

那麼該怎麼辦呢?

.

去收集一下往年師兄師姐的論文,

以及去查看相關領域的論文,

還有去互聯網上找找,

別人寫論文時發生的常見錯誤。

這些都是可以操作的事情,

而且對於寫好一篇論文是有幫助的。

.

03

最後一點,

就是可感知性。

為什麼很多人做完事情後,

還是感覺情緒問題沒有緩解呢?

這可能是因為事情沒有可感知性。

.

還是拿寫論文這個事情舉例子,

你可能要寫一篇文章,

但是你可能一整天下來看了很多文獻,

每一篇都精心去讀。

但是可能到了晚上,

如果你不看記錄,

你就會很懵逼,

哎?我白天到底幹了什麼啊?

.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大多數人的記憶力,

其實並不是能這麼清晰的感知,

而是一個很朦朧、模糊的感覺。

.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採用一些方法,

來加強感知性,

讓我們擁有更高的體驗感。

比如同樣的看一天的文獻,

但是在看的過程中,

我們打開一個文檔,

把相關的、重要的東西進行整理,

全部收納進一個文檔中,

並且進行題目備註、分類。

這樣你晚上再看的時候,

你就會感覺到,

啊,原來我一天干了這麼多工作啊!

.

這個文檔就是你一天工作的【結晶】,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看書會做筆記,

這就是一個存在的痕跡,

也是一個現實存在的、具體的結果,

而這個結果會告訴你,

原來你已經做過這麼多事情了。

.

這樣文檔這個具體存在的事情,

就會提醒你,

事情已經完成了,

你的內心就會有成績感,

對於寫論文的焦慮,

自然而然就減輕很多。

.

以上就是森田療法的簡單應用,

是不是很簡單又能快速上手?

我是和本老師,

希望我的一些經驗,

可以幫助到你解決問題,

更加幸福,

讓我也覺得回答問題是幸福的。


和本博士積極智慧


每個人產生的心理疾病各種原因,通常是由壓力引起的,太急攻近利,太想要快速看到成果,想的太多,總是不能好好休息,要緩解方法就是放下,放慢腳步,活在當下,可以用正念減壓法。

放下你的慾望

太貪,要的太多是其中原因之一,因為你想要升職,你想要成就,你想要收入多點,要有錢還要有權,但目前能力不行,為了趕上別人,你要付出比別人更多,別人休息睡覺,你還在忙碌,熬夜,沒時間好好睡覺,沒時間好好吃飯,身體不如以前,年輕人早早過勞而死,沒死也因為壓力得了各種疾病,其中心理疾病最為常見。

我想要的得不到,努力付出那麼多還是沒有看到成果,多次失敗後,人受不了打擊,承受不了挫敗,情緒低落,長期不能走出來就會抑鬱,總是悲觀的思想。

看著別人賺錢了,買房買車了,生活一天天好起來,自己還是原樣,在不斷對比中,自己又沒有行動去改變,越來越焦慮,明明不想做的事情,為了自己的目標,達成成果,總是要強迫自己做一些,從而狀態開始下降。

有一個來訪者說自己以前是一個工作狂,每天早上4點起床,忙到晚上12點,自從結婚後要照顧孩子,總是睡眠不足,4點再也起不來,工作時總是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很是焦慮,於是就強迫自己4點起床,然後出去跑步,但還是發現很難做到,不僅如此,還總是拖拉,讓自己覺得很沒用,越強迫自己做越做不好,導致晚上睡不好覺,吃不好飯,身體也差了很多。

我們說30歲身體不能和20歲的身體比,否則越比越焦慮,越焦慮越睡不好覺,記憶就會下降,注意力也無法集中,工作效率當然是差的。

俗話說:有多大的胃,吃多少的飯。活在當下,放下你的種種慾望,靜下心慢慢體會生活,根據自己當下的情況,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做不了就放下他,不強迫,不對比,也就不焦慮,不抑鬱。

正念減壓法

正念減壓就是指讓我們關注當下,不去評價,專注一件事,專心做好一件事。比如你吃飯的時候,你不能一會兒眼看手機,耳聽別人說話,嘴巴忙吃飯。有很多正念練習法,包括教你如何好好當下吃飯。做好當下的事,你就不會焦慮未來的擔憂,做好當下事,你就不會因為挫折而過度抑鬱。讓我們全身心處在放鬆中,不是不停忙碌中,不是想東想西,就是四處奔波。

很多問題,只要你活在當下,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他是一種看似慢生活,卻是一種高效率。推薦一行禪師的正念書籍都不錯。


心理師錢飛君


絕大部分的心理問題都是心病,所以心病只能用心藥,其他治療手段都是治標不治本。普通的治療方式有:適當的運動、唱歌、旅遊、傾訴、冥想、靜心、催眠、轉移意念,吃鎮定藥、陪伴、醫院治療、每天做一件好事、做志願者、專注做一個感興趣的事情(例如書法、抄心經、彈琴等)都能暫時對心理問題起到一個緩解的作用,但是如果要根治,需要拔高維度才能實現。

心病的核心原因是對生命的意義沒有形成正確的認知,所以不妨直接從人生意義入手,大道至簡。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唯有知道自己的天命,我們才有目標,才有激情、才有快樂,才有意義。瞭解自己天命比較有效的方法,一是去領悟經典書籍,比如《道德經》、《莊子》、《黃帝內經》,還有一些佛經也是很有借鑑意義的,比如《金剛經》《心經》。上面的書籍一般人理解不了,因此,還有一個比較快的工具,就是九型人格,可以快速找到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慾望及恐懼,就容易深入去自我察覺,自我成長。

根據本人經驗,總結一些從另外一個視野去解決所有的心理問題,供大家交流、參考:

1.瞭解自己、喜歡自己: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這不是心裡雞湯,是有深層意義)。

2.瞭解他人、接受他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有了好的人際關係,才能讓心情保持愉悅)。

3.要明白人生就像一齣戲,自己是主角,周圍的人都是配角,沒有這些配角(無論在你看來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們主角也沒法演下去。因此要理解、接納、感恩。如果有這個思維,就能很好地跟所有人和諧共處。

4.堅持利他。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快樂和幸福。很多人以為擁有是幸福,實際放下才能獲得快樂。但擁有很重要,因為只有擁有了,才能心甘情願放下,就不再執著,就會產生助人利他的思維。抑鬱症者一般追求被愛,追求被認可,因為得不到,就產生諸多情緒障礙。所以抑鬱症者如果每天都能堅持做一件好事,哪怕很小的好事,都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就會不斷得到正能量,積少成多,慢慢就能走出自卑,生命無意義的的困境。因為生命的終極使命就是利他,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每天利他,心情一定很好。這個有足夠的數據支撐,是有效果的。心甘情願學習雷鋒精神,學習黨的為人民服務精神,做志願者都可以治癒很多輕微的精神疾病。

5.懂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生所經歷的一切都是為了體驗,任何事情的發生對我們個體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幫助我們覺醒(包括適度的心理問題,也是一種體驗,體驗後才會知道很多問題都是自己的幻覺,痛苦與快樂都是一念之差,只要一轉念,瞬間可以解決絕大部分心理問題)。因此這種經歷沒有好與壞,如果是忍受,往往就是折磨,如果是接納,就能大幅度減輕痛苦,甚至一笑而過。再打個比方,一個小孩子摔地上,衣服和皮膚都摔破了,對於這個小孩來說,可能就是痛苦的、難過的、傷心的;但是作為旁觀者的大人,或許不當回事,一點也不緊張,因為大人知道小孩子摔跤可以讓他學會如何保持身體平衡,受傷後如何處置等體驗,那小孩子今後就避免了更大的傷害,也學會了處置危機的技巧,這就是吃一暫長一智。我們懂得用這個思維開導小孩,為什麼就不能站在更高維度來開導自己呢?所以一切安排都是都今後的生命體驗有幫助,沒有一個經歷時多餘的。這個又跟玩電腦遊戲的時候非常相似,遊戲設計的任何一個情節都不會多餘的,都對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幫助。要麼給我們暗示,要麼給我們能量,要麼給我們增長見識,對遊戲衝關是缺一不可的,所以打遊戲一定不能心煩意亂,更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耐心去接受遊戲設計者設定的各類考驗,只要完成考驗了,人生的歷程也就豐滿了。

6.傳統中醫。一般傳統中醫認為心理問題大部分是陰陽失衡,比如抑鬱症往往是陰氣太重、陽氣不足,火力不夠,所以多吃一些昇陽的食材或中藥,達到體內陰陽平衡,對治療抑鬱症也是很有幫助的。如果發現自己的情緒波動很大,不妨去看下中醫,調理一下身體,生理健康是會影響到心理健康的。

7、明白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悲極生喜、陰陽互生、否極泰來,所以我們應該抱著期待的心情去面對今後的一切,不論是好事還是磨難。只要當下保持積極的心態,一切事情都會往正能量的方向發展。一旦覺醒(往往是瞬間發生的),就會充滿無窮的力量。


汪氏九型


最最根本且直接有效的方法:放下手機,至少嚴格控制刷手機的時間。

手機和心理問題的看起來沒有關係,實際上關係很大。我們來簡單看看手機是如何影響人的正常生活的:


(1)手機讓熬夜成了年輕人的標配,規律作息成了奢談。如果做個調查的話,相信身邊40歲以下的人,能夠每天11點之前睡覺的寥寥無幾,每個人都抱著手機刷呀刷、看呀看,也不知道看了些啥,反正就是不願意睡覺。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良好的睡眠、規律作息可以幫助恢復很多的慢性疾病。當一個人連基本的睡眠都保證不了時,就會首先引起身體的不適,失眠、無精打采、乏力……當有了這些軀體症狀後,心理問題也會伴隨出現。

(2)時間被大面積碎化,自律自控變得越來越難。現在的人,不管幹什麼都捧著個手機,在虛擬網絡裡哭哭笑笑,對身邊的人、事則漠不關心。


沒有手機時,大家都在現實的工作、生活中用力,關愛家人也聯絡朋友。現在可倒好,回到家沙發上一躺就開始刷手機,對著網絡裡的人世哭哭笑笑,老婆讓他陪孩子玩兒會他不樂意,朋友跟他聊個天他嫌煩。


上班的也是時不時就得拿出手機來刷一下,本該做的工作做不完,本該有的靈感出不來,腦子裡碎片化的信息太多了,根本不成體系。


當一個人的時間被切割的特別瑣碎時,是幹不成什麼囫圇個的事兒的,更不用提專注和集中。但是反過來一想,有哪件事做成是不需要付出時間精力系統深入來做的?

(3)信息刺激太多,讓人失去辨別力和判斷力。智能手機的出現,是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信息氾濫也讓很多人失去了辨別力。


說個最簡單的事情,關於原生家庭這個問題。這本來是一個概念,或者說是影響一個人性格養成的因素,跟社會文化、教育一樣。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知道怎麼的就被人傳播的特別負面,甚至有專門的“父母皆禍害”小組,大量控訴父母、控訴原生家庭的文章和言論出現。但是大部分人沒有學過心理學,再加上可能生活不順壓力大,就跟著把責任全推到了父母身上。


我一個很好的朋友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最討厭那些動不動就原生家庭,動不動就把什麼都歸到父母身上的人,你父母給了你生命把你養育大還欠了你的?”不可否認,有一小部分人原生家庭是挺糟糕的,需要去做療愈。但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是在合理範圍內的,父母身上的那些缺點跟我們身上的缺點一樣,不是誰賦予誰的,也不是可以完全消滅的。沒有完美的父母,誠如沒有完美的子女一樣,我們不能一邊埋怨著原生家庭,指責著父母,一邊自己以類似的方式去傷害身邊的人。

不止是原生家庭這個問題,手機未經篩選的大量信息,裡面有很多偏頗和極端的言論,年輕人沒有建立起完整的價值觀,再加上辨別力、判斷力差一點,就會被這些言論帶著跑。


曾經有一個朋友跟她男朋友談戀愛好幾年,本來兩人覺得挺好的,安安穩穩的工作生活,準備著結婚,但是那段時間有個大型情感節目熱播,嘉賓言詞犀利,看起來正義凜然,情感故事當事人都是些奇葩事,看得她越來越覺得自己男朋友不好,各種缺點都出來了,關係一度很不好。後來她果斷不看了,哎,兩人又好好的了,現在早就結婚了。


生活其實是個不斷平衡和逐步前進的過程,每個人處的階段不一樣,心理感受也不一樣,怎麼能夠以一兩句話,一兩種觀點就能斷定一段關係好不好呢?更不能憑一件事一種行為舊給一個人的一生蓋棺定論,人都是變化的,可以提高發展的。


少關注點那些極端的情感言論和煽動情緒動不動就你的同齡人年入百萬之類的引發焦慮的信息,多關心點身邊人,關係就不會太差了。如果整天跟著這些片面化信息跑,你可不就抑鬱、焦慮、恐懼嗎。

所謂大道至簡,適當的放下手機,多關注真實的生活,多關心身邊的人,你就會比很多人健康快樂。現在很流行的正念、冥想、讀佛唸經之類的方式,說實話本質就是迴歸自然迴歸自我。你放下手機就可以解決的事兒,非得再花幾萬幾十萬聽別人講課,圖的啥?


這十幾年我學過很多技術和方法,也接觸過各種科學的不科學的治療方式,根源上來說如果你自己心念不變,不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來,多半效果不好。反正我現在晚上睡覺必關手機,白天也基本處於靜音狀態,絲毫不影響工作,還有更多的時間去靜心愛護自己關照自己。


不用去找各種繁瑣的、看起來高大上的方法,能做到放下手機,就會極大的緩解很多身體和心理問題。祝福每個人都能越來越健康、越來越快樂,生活的有意思。


心驛社


有多少世紀偉人胸若環宇,有多少文人墨客貫看秋春,可遇到嘈激事,都會有抑鬱、焦慮、恐懼和強迫這些負面情緒產生,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就更不用說了。

人的生命要延續,就會追逐需要。今天想要這個,明天想得那個,要來要去,慾望,成了我們奔波的日曆。

然而,人不可能事事如願,必有不如意之時。此時,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等負面情緒就會冒出來打擊你。

有慾望就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是慾望的反作用力,如果負面情緒沒有了,慾望也就不存在了,生命也就終結了。所以,對於負面情緒,不可寄希望以其無,只能靠己之力以解。

■知進退

人生奮鬥,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那些擅長於爬坡過坎、懂得迂迴的人,才有可能到達理想的境界。

砍柴的刀用得時間長了會鈍,需要磨鋒利了才好用,磨刀不誤砍柴功;當人生走到一定的路段,發現前方此路不通,就必須選擇迂迴前行。

勇往直前只是個精神狀態,看到目標有勇氣前往是一種狀態,直前是不可能的。前進的道路愈太直了,遇到的麻煩就會愈多。事物都是螺旋式發展的,一路順風只是人們美好的願望。

人要永遠進取是主流,前進當中,針對客觀情況和自己的條件,暫時休息一下,暫時退幾步,是為了更好地進取。

■不攀比

受社會地位、經濟實力及個人素質條件等方面的影響,人與人產生了差距。社會地位高的,獲得的尊重就多一些;經濟實力強的,起步的力量就大一點;個人素質條件的,做事就順很多。這些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當力圖與別人一較高下時,你是否瞭解對方在臺後做了多少功課?不能僅拿臺上的一分鐘去比,要在臺下的十年功上努力。

人與人沒有絕對的平等。雖說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實際細節也會有差異。

可以倡導人人平等,不可以拿人人平等去衡量事情。否則,人人平等就會變成懲罰自己的信條。

■求現實

人的大腦很天真,除了晚上做夢,白天有時也做夢,美好的願景永駐在富於想像的大腦。

可是,大腦並不是現實,夢做了,現實如夢嗎?當然不可能。做夢,是人的本能,但能夠強迫自己回到現實,卻是人的智慧。

居家的日子,手機和電腦代替了社交朋友,負面情緒一定會有,但這就是現實。可是,當你到書架前走走,眼前那麼書,有讀過的,有沒讀過的。信手拿一本,翻翻看看,細細想想,到也心怡。放下書本,打開音樂,找一個曲子聽聽,在網上查一查該曲子的意境,回頭再聽聽,你會有非常的獲得和滿足。

■多自省

木匠幹活,把手裡的零件翻過來、調過去反覆斟酌,是研究不同角度的合理性。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樣一件事,你覺得別人不應該,可換成對方的角度看這件事,答案也許就變了。

我們發生過很多不該發生的事情,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太強調客觀了,太強調別人不應該了,這是因為我們有維護自身安全的本能、有自己情感、尊嚴和自我實現需要的驅使。如果換做別人,他們也會有同樣的本能和心理作用。

多多檢討自己,看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情緒方面的,有哪些不符合客觀實際情況的。儘量把自己的大腦與客觀實際融合起來,別讓大腦總給自己使“私”勁,讓它多使那些符合客觀需要的“實”勁,那你想不優秀都不行。


2019東子


您好,您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在物慾橫流的生活中,我所見到的許許多多的人,很多都被抑鬱、焦慮、恐懼等心理疾病所困擾,有些沒有重視甚至會導致很多不好的結果。

要解決這些心理疾病,我個人覺得首先要找到它的根源,每個人生活方式不一樣,所呈現的煩惱也不一樣,有的人可能因為貸款買房,買車給自己增加了經濟壓力,有的人可能因為生病而拖垮了家庭,有的家庭可能因為感情不和睦,導致無休止的爭吵,孩子小小的心靈也會受到不可磨滅的傷害,有的人公司倒閉對生活失去希望等等諸多原因不一而同。

縱觀諸多原因,最主要的還是壓力太大超過心裡承受的範圍而導致抑鬱焦慮等各種心理疾病,個人覺得要緩解這些心理上的疾病,先不妨靜下心來,看看自己受到了哪方面的壓力,然後對症下藥。我覺得家庭對這些心理疾病有很大的療效,然而很多人忽視了親情,在我們受到傷害,遇到困難,家庭就是我們的港灣,避風港,可以緩解我們的壓力,老話都有家和萬事興,但我們都漠視了。

然後我們對生活一定要知足少欲,這是我經常放在口邊的一句話,很多朋友因為慾望太高,房子要大,車子要氣派,銀行要存款等等對自己期望太高,最後可能都是不盡人意,就會造成生活中很大的壓力,當這些壓力超過心理承受範圍就抑鬱成疾,所以生活一定要知足少欲。

這只是我自己的個人淺談,曾經我也因為憂鬱症,生活窘迫對生活失去希望,後來長期看了很多哲學的書籍,迴歸了家庭,改變了自己,改變了家庭,從而徹底解決了自己的心理疾病。希望能對朋友有幫助。





大地之夢


朋友你好。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老友手札,很高興回答朋友你的問題。


假如現在的我感冒了,經朋友介紹,我去醫院看了某醫生。醫生問了我的症狀後,給我開了花花綠綠的一些藥。我吃藥吃了幾天,感覺效果不是特別大,就又換了醫生,這位醫生也給我開了一些藥,不過這些藥與之前的不怎麼相同。

這時候我們看到了:

1、簡單的感冒,也需要多種藥物搭配才能起到效果;

2、藥物並不是百分之百起效果的,所以也需要更換;

3、對某些人有效,不代表對每個人都有效。


那麼放在朋友你提到的這個問題上,就是:

1、抑鬱、焦慮、強迫等多種問題,每一種都對應了很多“可能有用的方法”;

2、對應的“可用方法”中,並不存在“通用有效”;

3、因為導致產生問題的原因不同,所以對某個人有效的方法,未必適用於其他人。

所以如果你正遭遇心理問題的侵擾,請一定要謹慎選擇,不要盲從。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情況究竟是什麼”。

我經常會遇到一些朋友,他們自稱自己有抑鬱症、焦慮症什麼的,但細細問來,他們既沒有做診斷,也沒有去和醫生、心理工作者有過接觸,僅僅憑著“我覺得像”而認為“我就有”。

這是一種並不好的狀況。因為“像”和“有”是兩碼事。

同時呢,當自己給自己貼的標籤多起來了,可能真的給自己“貼出問題”。

所以,如果你還沒有確診,那請先確診,再去搜一些可能有用的方法。


那麼,可能起到緩解作用的方法是:

1、注意力始終放在當下;

2、保證自己的生活能夠繼續;

3、去做一些運動;

4、去讓自己成長;

5、一些放鬆(深呼吸、冥想、漸進肌肉);

6、寫日記、傾訴等。

看起來很沒有營養吧?


通用的確實沒有多少營養。所以如果真想解決問題,還是與專業認識聯繫的好。因為這些只是緩解,而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協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實的樣子。祝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