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銀行存管白名單萬眾矚目

2017年12月,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指出,網貸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開展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測評,網貸機構應當與通過測評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資金存管業務合作。

9月20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披露了首批通過網貸存管系統測評的25家銀行機構,截至發稿,已有30家銀行存管機構通過測評,共對接網貸平臺479家。自通知發佈至白名單公佈,歷時9個多月,期間不斷有銀行機構退出存管的消息,除了平臺的心是懸著的,投資人的心也不好受。

為什麼銀行存管白名單會萬眾矚目,可從以下幾點得出。

為什麼銀行存管白名單萬眾矚目


一、存管銀行是否通過測評是網貸平臺備案的必要條件

自《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發佈,各平臺在選擇對接的存管銀行上更加謹慎,生怕押寶失敗影響備案。

據瞭解,截至10月8日,已有838家網貸平臺接入存管銀行,而截至10月12日,只有479家網貸平臺存管銀行在白名單內,白名單內的網貸平臺不足6成,車賺平臺對接的存管銀行也是白名單之一。離合規驗收的最終時間只有不到3個月了,對接銀行不在白名單內的平臺,淡定的選擇推動所接入的銀行機構積極整改,爭取在大限前拿下測評;心急的加緊切換已經在白名單內的銀行機構的步伐。

二、測評結果具有權威性

據已過首次測評的銀行了解到,此次測評主要針對銀行技術能力進行。分為初審、複審、擬定白名單三個環節,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組織技術測評公司,測評專家現場測評。

整個測評過程專業且複雜,對不符合要求的馬上提出整改意見,待銀行機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全整改合格後才能進行下一步。過程的嚴謹,出來的結果才如此的權威。

為什麼銀行存管白名單萬眾矚目

三、銀行存管白名單是投資人的定心丸

平臺對白名單的落實心急如焚,測評過程的謹慎和專業充分的調動了投資人對白名單的期待,當白名單公佈後就不難理解投資人這份鬆了一口氣的感受了。

很多投資人通過長期以來對白名單的關注,已經能準確瞭解到白名單的優點。

以下為非白名單存管平臺有可能發生的情況:

(1)存管銀行非白名單平臺註冊時有可能是資金池賬戶。平臺自身的技術團隊會對對接的銀行的技術接口進行更改。白名單內銀行機構堅決不允許平臺進行這一操作。

(2)用戶在平臺註冊後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支付渠道,此類有可能為假存管。白名單內存管銀行不存在這一情況。

(3)用戶在對自己資金進行提現時需要通過網貸平臺審核的,極大可能不是獨立賬戶。

(4)借款人發標時,個人金額不可能操作20萬,企業不可能超過100萬。白名單內存管銀行對借款金額上限這一原則是堅決的。如果超過限額是無法在平臺發標的。

即便存管銀行通過測評也不代表對接的網貸平臺就一定安全,但相較於非白名單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優勢。建議投資人投資時還是要選擇白名單內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