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鎮冰—近代海軍史活化石,見證甲午海戰抗美援朝

在中國近代海軍史上,薩鎮冰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他是第一批赴英留學的水師學堂學生,和著名學者嚴復、著名詩人冰心的父親是至交,曾經歷過甲午海戰的慘劇,更見證了中國志願軍進入朝鮮抗擊“聯合國軍”。可以說,薩鎮冰是中國近代海軍史的見證者和活化石。

甲午海戰,清軍慘敗,倖存的海軍官兵多遭到革遣返鄉。

落魄的人群中,有一位名叫薩鎮冰的福建人。他當年36歲,沉浸在戰敗的痛苦中,卻殘存著重建海軍的點滴希望。

薩鎮冰—近代海軍史活化石,見證甲午海戰抗美援朝

薩鎮冰像

薩鎮冰是近代海軍的第一代將領。

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冬,17歲的薩鎮冰與葉祖珪、劉步蟾、方伯謙、嚴復等人,作為福建船政學堂第一批留學生出國,被派往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學習駕駛。

臨行前其父題聯“家有健兒馳海上,國御頑夷賴棟樑”,勉勵他努力學習,報效祖國,抵禦外辱。

光緒六年四月,薩鎮冰學習期滿回國,被安排到南洋水師任驅逐艦“澄慶”炮船的大副

當時的北方,李鴻章正在天津創辦北洋水師學堂,薩鎮冰又被調到天津水師學堂任教習。

在薩鎮冰教授的學生中,一名叫謝葆璋(著名作家冰心的父親)的福建人尤為得到他的賞識

光緒十年,中法在福建馬尾爆發海戰。海戰的慘敗,深深刺激了年輕的薩鎮冰

他多次請求上前線,後來如願調到“威遠”艦任管帶,後來曾多艘軍艦的管帶。當薩鎮冰在“威遠”任管帶時,謝葆璋在該艦實習。

甲午海戰中,薩鎮冰因身體原因,未能指揮軍艦參加戰鬥。劉公島被圍後,主將丁汝昌服毒身亡,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在清廷與日軍議和後,薩鎮冰等人被交還清廷。而謝葆璋則在軍艦爆炸剎那間,跳入海中,靠著良好的水性,泅水游上劉公島生還。

甲午戰爭結束後不久,清政府決意重建北洋海軍。而當時北洋原有的海軍學校“天津水師學堂”,已在戰爭中毀於兵燹。

薩鎮冰奉命擇址另建海軍學校。他經過反覆論證,認為曾經北洋海軍基地的天津、旅順、青島、威海已相繼被列強瓜分,在剩下的港口中,只有煙臺的條件相對較好。他最終把校址選在了煙臺,並邀請謝葆璋與他一同舉辦海軍學校。

1903年冬,煙臺海校正式開辦,當時稱為“水師學堂”,薩鎮冰親自制訂了“開辦水師學堂章程”。為適應快出人才的需要,薩鎮冰大膽改革,把學制從5年縮短為3年,只保留駕駛專業,專門培養海軍指揮軍官。

薩鎮冰—近代海軍史活化石,見證甲午海戰抗美援朝

煙臺水師學堂學生合影

煙臺海校創建不久,便取得了驕人的成績。1906年,中國首次派遣海軍學生赴日本留學,煙臺海校就有24人入選。1907年,煙臺海校的新校在金溝寨村以南建成,正式命名為“煙臺海軍學堂”。新校三面環山,東面臨海,距離煙臺港口約7華里,校園佔地90餘畝,校內建築中西結合。

武昌起義爆發後,薩鎮冰被袁世凱任命為內閣海軍大臣,薩鎮冰未就職。1917、1919年兩度任海軍總長。翌年5月暫代國務總理。其後繼任海軍總長等職。

1922至1927年,任福建省省長。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薩鎮冰掛名為海軍部高等顧問。

1933年11月他支持十九路軍在福州成立人民革命政府,贊成反蔣抗日的主張。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到南洋和後方川、黔、湘、滇、桂、陝、甘等省宣傳抗日1949年後,薩鎮冰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央人民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等職。

1951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後佔領漢城。薩鎮冰得知此事,回想起57年前悲愴的甲午風雲,當即作詩一首:五十七載猶如夢,舉國淪亡緣漢城,龍游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

薩鎮冰—近代海軍史活化石,見證甲午海戰抗美援朝

薩鎮冰書法

1952年4月10日,薩鎮冰於福州病逝,享壽94歲。

臨終前不久,薩鎮冰寫道:“國疆昔小而今大,民治雖分終必聯,人類求安原有道,俗情狃舊尚無邊,忘懷富貴心常樂,從事勤勞志益堅,所望群公齊努力,相扶世運順乎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