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正的操守


早就聽說過呂蒙正的《寒窯賦》,卻從未讀過,直到今天在朋友圈裡看見了朋友的分享,才算真正的讀過了一遍。文章的確寫得不錯,既有華美的文采,更有深刻的內涵。

這篇文章應該是在呂蒙正經歷了人世的滄桑鉅變苦難繁華之後,早已心性淡泊雲淡風輕的晚年時候,回首往事,做出的一個人生總結。


初讀之下貌似他通篇強調的都是時,運,命,有點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的意思,彷彿一切都早有天命,該來的總會來,不該你有的再怎麼強求也是沒用的意思,既是消極,也算淡泊吧,不管怎麼說,都像是完全抹殺了主觀努力的積極作用。


只是再細品時,才發現他的重點還是要落在頭兩句上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或者說是最後面的那兩句: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他的這個首尾呼應,大意總歸是一個人為人處世時總要有一定的操守,無論是在什麼樣的境遇中,該堅持的總要堅持下去,至於最終的結果並不是多麼重要,貧賤時豁達心胸堅守隱忍就是,富貴時放開懷抱坦然處之就是。這的確是一種非常高明的處事態度。

呂蒙正這個人不僅在文章裡把這個道理說得很明白透徹,在他的一生中也確實是把這個道理執行貫徹得相當到位的。你看,人家窮困潦倒的時候也沒有自輕自賤,而是胸懷大志刻苦攻讀,後來富貴發達了也沒有得意忘形,始終頭腦清醒作風正派。所以,他不僅自己安享天年留名青史,自己的侄孫輩也是人才輩出,呂夷簡呂公著也是一代名相學問大師。可見,人家不僅個人志慮高潔,整體上的家學家風也是很清正不俗的。


說起來最初知道呂蒙正這個人物,還是在馮夢龍的《三言二拍》裡面,提到了呂蒙正年輕時極度窘迫,有一次都快餓暈了,好不容易在路邊市集上和一個小販賒了個瓜吃,結果在把瓜磕向河邊石橋的橋柱子上的時候,卻不慎失手把那個小甜瓜掉到河裡去了,引得眾人鬨堂大笑,紛紛奚落他就是一個餓死鬼的窮酸命,卻沒想到人家即便是在那麼艱難困苦的環境下也沒有自暴自棄,最後終於一飛沖天一鳴驚人了,該有多麼強大的心理素質啊。


並且,呂蒙正在發達之後也是始終頭腦清醒的,不僅善始,而且善終,這一點更是許多人做不到的。


同樣是《三言二拍》裡的一個野史小故事吧,講的是另外一個宰相,富貴已極,奢侈無度,達到了什麼程度呢?就說一個細節啊,他家裡每天吃的山珍海味先不提了,就單是吃剩下的米飯都要隨手倒掉幾大桶。他家隔壁是個寺廟,兩家中間的院牆下有條水溝相通,他家每天倒掉的剩飯都順著水流經過隔壁鄰居那裡,老和尚看見這麼多的上好米飯白白丟棄覺得可惜,就天天拿笊籬撈上來淘洗乾淨,晾乾了保存著大缸裡,久而久之的就攢下了十幾大缸,和尚廟裡人少吃不完嘛。後來某一天這個宰相犯了事罷了官,家業被查抄了一個乾淨,老老小小几十口子享福慣了,誰也不會賺錢,天天窩在家裡飢寒交迫哭天抹淚的,隔壁的老和尚看不下去了,就把以前積攢的那些剩飯拿出來,送給他們泡軟了吃下去。結果這個宰相吃得香甜無比,吃飽了以後又覺得奇怪啊:你一個窮和尚哪裡來的錢買的這麼上好的大米呢?老和尚就把他領到自己家的倉庫裡,指著那十幾大缸的風乾米飯告訴他,這可都是你們家以前吃剩下扔掉的啊。當時這個宰相就傻眼了,回去以後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既羞愧難當也追悔莫及,感覺自己這麼暴殄天物實在是罪有應得,天道循環報應不爽,於是當晚就自殺了。


和這個反面典型相比,人家呂蒙正的確是不忘初心的,他的千古留名也是有原因的。其實所謂的窮通變達因緣際會,再多的改變也無非都是外在的浮華吧,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環境之下,知道自己真正的目標,清楚自己要去的方向,才能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吧。

呂蒙正的操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