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大語文」中國文史常識課——第4節《禮》


「思維大語文」中國文史常識課——第4節《禮》


《禮》,指《儀禮》,後增添了《周禮》和《禮記》。

《儀禮》為儒家十三經之一,是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禮制彙編。共十七篇。內容記載周代的冠、婚、喪、祭、鄉、射、朝、聘等各種禮儀,以記載士大夫的禮儀為主。


周禮


《周禮》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世傳為周公旦所著,但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 。《周禮》、《儀禮》和《禮記》合稱“三禮”,是古代華夏民族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法、禮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為深遠。

《周禮》在漢代最初名為《周官》,始見於《史記·封禪書》。《周禮》中記載先秦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禮法諸制,多有史料可採,所涉及之內容極為豐富,無所不包,堪稱為中國文化史之寶庫。

「思維大語文」中國文史常識課——第4節《禮》

禮記 名言


/1、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2、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4、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

/5、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7、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8、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9、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10、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11、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

/12、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14、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15、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16、舉大事必慎其終始。

/17、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18、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

/19、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




「思維大語文」中國文史常識課——第4節《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