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大语文」中国文史常识课——第4节《礼》


「思维大语文」中国文史常识课——第4节《礼》


《礼》,指《仪礼》,后增添了《周礼》和《礼记》。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


周礼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 。《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周礼》在汉代最初名为《周官》,始见于《史记·封禅书》。《周礼》中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无所不包,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之宝库。

「思维大语文」中国文史常识课——第4节《礼》

礼记 名言


/1、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2、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4、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5、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7、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8、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9、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1、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1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15、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16、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8、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19、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思维大语文」中国文史常识课——第4节《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