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河故郡,塞北名城--承德(附承德賦)

承德市,簡稱承,舊稱熱河。地處壩上高原與燕山山脈交接地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市境南部的霧靈山為燕山主峰,為灤河、海河的分水嶺。灤河斜貫全境,武烈河流經城區。全市總面積39,490平方公里,人口353.01萬。承德最早以蒙古語命名為“哈倫告魯”,或“哈倫郭勒”,意譯為“熱河”,因此承德又名熱河。土地屬於喀喇沁、翁牛特部。

‌熱河故郡,塞北名城--承德(附承德賦)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的新石器時代,既有人類勞動、生息在這塊土地上,這裡曾發現的石斧、網墜、陶鬲等豐富的歷史文物,就是他們在這裡勞動生活的遺蹟,如紅山文化。殷周時期,這裡是山戌、東胡少數民族活動的區域,是燕侯的勢力範圍。戰國時代,承德一帶隸屬於燕國設置的漁陽、右北平、遼西三郡。《史記匈奴傳》記載,燕國曾在這一帶修築長城,現在長城遺址仍依稀可見。特別是著名的興隆農具鐵範發現,說明當時這一帶的農業生產已相當發達的。

中古

至遼代以前,這裡生活過鮮卑人,契丹人,奚人等民族,遼國統治時期,這裡是奚人的居住區,但其都城遼中京在今承德以北的寧城境內。

清朝

‌熱河故郡,塞北名城--承德(附承德賦)

1875-1890年的承德避暑山莊

1681年康熙二十年,皇帝利用蒙古喀喇沁、翁牛特兩部敬獻之牧地,在今承德市圍場縣,赤峰市克旗一帶建立了圍場,並正式確立綿延百年之久的“秋獮大典”。從此從北京,自古北口外至木蘭圍場之間,沿途150多公里中,還建有喀喇河屯(灤河鎮)、兩間房(灤平境內)、波羅河屯(隆化鎮)、濟爾哈朗圖(隆化縣牛錄)等一路行宮,以備沿途休息所需。

自喀喇河屯行宮向東17公里處,由於熱河“群山回合,清流縈繞”的優美環境,周圍群山奔赴,符合“四方朝揖,眾象所歸”的帝王心理,又有“去京師至近,章奏朝發夕至”的政治地理條件,以及控制蒙古、西北、東北的戰略地位,被清政府選中,因而於1703年開始興建熱河行宮以及外八廟。1723年,清朝政府在這裡設置了熱河廳。此為熱河設置國家行政機關之始。1810年,清朝政府置熱河都統署。民國政府於1914年設熱河特別區,1928年改置熱河省。從興建熱河行宮開始,熱河上營由一個小山村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在清代,熱河是僅次於北京的另一個重要的政治中心,有“塞外京都”之稱。清朝有七個皇帝在熱河駐蹕,康熙皇帝去過56次。承德,是“承受德澤”的意思。

年代大事

‌熱河故郡,塞北名城--承德(附承德賦)

乾隆與隨駕百官

  • 康熙二十年1681年,建立木蘭圍場。
  •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烏蘭布通之戰。
  •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選址興建避暑山莊。
  • 雍正元年1723年設熱河廳。
  • 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熱河廳為承德州,“承德”之名自此始。
  •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帝在萬樹園接見三策凌。蒙古厄魯特四部之一杜爾伯特部,因不堪忍受噶爾丹叛亂勢力的欺凌,舉部內遷。其部首領三策凌(部長策凌、臺吉策凌烏巴什、策凌孟克),衝破艱難險阻,毅然率領屬下3000餘戶,離開了世代生活的額爾齊斯河,遷入內地烏里雅蘇臺。清政府對杜爾伯特部內遷之舉極為重視,乾隆帝親自在避暑山莊的萬樹園接見並宴請三策凌,同時分別封他們為親王、郡王、貝勒,並妥善安頓所攜部眾。杜爾伯特部的內遷對後來清政府平定噶爾丹分裂割據勢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 二十四年(1759年五月,達什達瓦部2136人來到承德。清政府將他們編入駐防八旗。並將五道梁、獅子園一帶地方劃為牧地。供他們遊牧。二十九年(1764),達什達瓦部500名士兵及家屬又重還新疆,其餘部眾仍留在承德。今承德市獅子溝鎮、喇嘛廟村附近的蒙古族即其後裔。
  •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一月,西蒙古土爾扈特部迴歸。
  •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為承德府。六世班禪覲見乾隆。
  •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1793)九月,英國馬嘎爾尼使團朝見乾隆。乾隆在避暑山莊萬樹園接見了英使,但對其提出的六項要求一律予以回絕。英國使團雖未完成打開中國門戶、開拓中國市場的任務,但他們在華逗留期間,收集了大量政治、經濟、軍事情報,為其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埋下了伏筆。
  • 嘉慶十五年,設熱河都統府。
  • 1860年9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咸豐帝倉皇從圓明園出走,逃往承德。在避暑山莊,咸豐屈服於列強的軍事壓力,先後批准了《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
  • 1861年8月22日,咸豐帝駕崩於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咸豐死後,11月2日,慈安、慈禧與奕訢一起以突然襲擊的方式,迅速剷除了肅順等顧命八大臣一夥勢力,因此年系農曆辛酉年,故史稱“辛酉政變”,又因原擬年號為“祺祥”,又稱“祺祥之變”。事變後,由慈安、太后共同執政,是為兩宮聽政。
‌熱河故郡,塞北名城--承德(附承德賦)

承德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於1994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承德賦

‌熱河故郡,塞北名城。南連京津,北接遼蒙。物華天寶,上承清帝幸臨之德;人傑地靈,下啟灤河哺育之情。壩上草原,牛羊壯而肥美;避暑山莊,江南美景星羅。木蘭圍場,清廷練兵之所;布達八廟,塞外佛教聖地。山清水秀,地脈真龍。狍鹿遊于山野,鷹雉翔於林間。奇花異草,怪石險山。八旗文化,滿蒙情緣。金山長城,橫亙蜿蜒;紅山磬錘,奇峰參天。美哉,我承德毓秀山川;壯哉,我承德萬古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