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北地有佳果,青皮剝盡露真容,今之美味堅果古之隱世託言

有一種堅果,在國際市場上它與扁桃、腰果、榛子一起,並列為世界四大堅果,但卻因為外殼厚硬,想要吃到果仁,非得用諸如凳子腿壓、門縫擠、錘子砸等暴力手段才能破殼。這就是核桃!中醫學上認為,核桃性溫、味甘、無毒,有健胃、補血、潤肺、養神等功效,是治療神經衰弱的輔助劑,能延緩記憶力衰退,具有補腦增智的功效。實際上,在核桃的食療價值發掘之前,核桃更多被當做西域進貢中原王朝的珍奇果品,甚至成為文人隱士的隱世託言。

非但如此,李時珍還提供了胡桃得名的另一番解釋:“此果外有青皮肉包之,其形如桃,胡桃乃其核也。北音呼核如胡,名或以此。”所謂北音,就是北方方言,果核的“核”字常讀作“胡”,如今河北河南等地依然常見如此讀音。核即是胡,胡即是核,核桃胡桃都是指“果核如桃核”,得名與是否來自胡地無關。這一說法,頗獲近現代植物學者的贊認同。只是在《中國植物誌》中,這一植物的中文正式名最終定作“胡桃”而非核桃。

核桃:北地有佳果,青皮剝盡露真容,今之美味堅果古之隱世託言

核桃花春季開放,雌花常不明顯,果實夏季生出,核桃仁含有17%-27%的蛋白質,60%-70%的脂肪。

當然,核桃最終能夠與蓮、菊花一樣成為隱士的代名詞,在古代文人士子之中風行起來,還要歸功於書聖王羲之。當時雖然北方胡亂,但王羲之所處的東晉尚自安寧,相比權勢和財富,風雅名士更加看重的是自己的名節聲望。王羲之稱病棄官,隱居金庭(即今浙江紹興),植桑果,教子弟,賦詩文,作書畫。他在蜀地為官的舊友,寄來胡桃種子,王羲之便栽於院中,並回信寫道:“胡桃佳果,我已種下,現今胡桃樹已然生得繁茂。我最喜愛栽種果樹,如今隱居田園,只能做這些事而已。”王羲之寫下的信箋,被後世奉為書法佳作,這幾句關於胡桃的絮語也被尊為了“胡桃帖”。既然書聖說過,隱居田園,栽種胡桃為佳,自然後人紛紛效仿。甚至“石榴花開光照屋,胡桃葉大陰滿簾”,也成了文人待客時,頗值得誇耀的景緻。

核桃:北地有佳果,青皮剝盡露真容,今之美味堅果古之隱世託言

阿克蘇是新疆最大的薄皮核桃產區,年產5萬多噸。核桃樹是乾果、油料、木材、藥物四用樹種,經濟價值高

到了現今,核桃這種果仁似腦可食,木材可制硬木傢俱,也常栽種於路邊、庭院用以遮陰的高大喬木,已經廣泛根植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有的是野生於山坡丘陵,有的是人為栽種。就栽種而言,無疑以新疆環塔里木盆地出產最佳,而其中的阿克蘇地區又以得天獨厚的水土光熱資源,建有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特色林果基地,全疆核桃種植第一大縣的溫宿縣更是被稱為“中國核桃之鄉”。

核桃:北地有佳果,青皮剝盡露真容,今之美味堅果古之隱世託言

阿克蘇地區得天獨厚的水土光熱資源,成為全國著名的核桃產地

當然核桃之所以在阿克蘇地區長勢喜人,跟核桃喜光喜水肥、耐寒抗旱、抗病能力強密可不分。在廣泛種植核桃的阿克蘇河綠洲、渭幹河綠洲,特有的山前沖積平原上的土壤呈微弱鹼性,有機質含量較高,富含速效鉀,再加上暖溫帶乾旱大陸性氣候,賦予的充足光熱及晝夜較大溫差,這種光熱資源的獨特組合,很適宜諸如核桃、蘋果、紅棗、香梨等多種農作物的生長。

核桃:北地有佳果,青皮剝盡露真容,今之美味堅果古之隱世託言

曾經,核桃因王羲之一帖而成為文人雅士隱居的代名詞,如今營養價值成為世人關注的重點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如今人們已甚少關注核桃是否還是隱士高人的隱世代名詞,更多的是站在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去審視核桃中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磷脂,還有鋅、錳、鉻等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但過去的存在並不是“死去”的歷史,它代表了一種別樣文化的表達和民族精神的寄託,應該被傳承和知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