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燃點》:創業故事是大佬們的,但做人的道理是我們的

《燃點》於2017年啟動,14個月的跟蹤拍攝,真實記錄了以錘子科技羅永浩、ofo戴威、papitube聯合創始人papi、新氧創始人金星、米果文化創始人馬薇薇等為代表的14位創業者的創業故事。

《燃點》是國內少有的聚焦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創業者真實生態的紀錄電影。

紀錄片《燃點》:創業故事是大佬們的,但做人的道理是我們的

相較於一些虛構的創業題材的影視劇,《燃點》作為紀錄片最大的魅力就是真實,沒有劇本,不講雞湯。

所聊即所想,所見即事實,影片中,創業者們真誠地敞開心扉,將創業中的榮耀、挫折、煎熬、期盼一一呈現,所有的過程,像極了我們的人生。

雖然,這是創業者的片子,但是作為一名普通的打工族,我也受益匪淺。

經營人生就像創業一樣,其中的道理都是共通的。

《燃點》中記述的14個創業故事,截止到目前為止,有的還在堅持,有的已經倒閉,有的開始了新的征程。

不管成功與否,都值得我們深思。

他們的故事是正面教材也好,還是反面教材也罷,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從他們的身上吸取教訓,轉換成自己的思考。

因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少走些彎路,成為更好的自己。

01 安傳東,找到最合適自己的領域深紮下去,時間會給你最好的答案

14個創業者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土根創業者安傳東。

安傳東,生土長的農民的孩子,沒有任何背景,沒有任何資源,靠自己一個人,想要走出農村,像城市的孩子一樣融進大城市,他認為,創業是最好的方式。

大學期間,安傳東就開始了創業,雖然沒有掀起什麼浪花,但是他骨子裡那種折騰、不認命的勁頭卻愈發強烈。

2017年,“共享”二字特別火爆。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在與“共享”“攀親戚”。

安傳東瞄準了共享美食。藉助“共享”的熱度,幹一番“共享”的事業,緊跟時代的潮流,這一點,安傳東值得讚賞。

但是,他的“共享美食”卻只是簡單戴了了一個“共享”的帽子,卻沒有“共享”的裡子。

說句不好聽的話,安傳東根本沒有明確定位自己的“共享美食”。不明確自己的競爭力,不明確自己的市場情況,不明確自己的盈利點,不明確自己任何實現了共享?

他沒有看清楚自己要做的到底是什麼?

所以,安傳東的失敗,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紀錄片《燃點》:創業故事是大佬們的,但做人的道理是我們的

這個階段的安傳東,特別像剛畢業不知道從事什麼工作的我們一樣。

他是對創業不明確,我們是對工作不明確。做什麼樣的工作,需要什麼樣的能力,未來怎麼在該職位中發展精進,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是要再堅持一下下,還是及時止損,早點放棄?

人生中的有些彎路,註定要走!

向前看,勇敢地往下走。走過去了,人生就會變得越來越清晰。

對於安傳東來說,“共享美食”這個錯誤,是他必須要走的路。作為一個農村的孩子,他註定要比同齡的城市孩子走更多的彎路。慶幸的是,“共享美食”這個項目黃了之後,安傳東做“席讀”,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席讀”之於“共享美食”,顯然更適合安傳東。

喜歡的國學文化,擅長的領域,更有發聲的能力,也更有足夠的底氣。

不斷地碰壁後,找到更適合的人生航向,然後深紮下去,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成功之花自然而然地開放。

紀錄片《燃點》:創業故事是大佬們的,但做人的道理是我們的

02 戴威,堅持自己的選擇很重要,但有時候需要聽勸

2017年,互聯網創業經歷了燒錢大戰後,紛紛抱團取暖。滴滴和快的合併、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餓了麼和口碑網合併、58和趕集合並······

商業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競爭對手之間在前幾年奮力搏殺,比拼的是資本。誰的資本越是雄厚,將對手“耗死”的幾率就越大。而最後,幾乎兩敗俱傷。為了避免“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鷸蚌只能不計前嫌,握手言和,尋求更長遠的發展。

可是,90後的戴威倔強地拒絕了向自己拋來的橄欖枝。

彼時,ofo用戶超2億,是摩拜的1.5倍。摩拜提出聯手,戴威拒絕了;滴滴提出收購,戴威又拒絕了。他以為憑藉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卻沒有意識到形勢的險峻。

最後,在26歲經歷了人生無盡輝煌之後的戴威,27歲就跌入了深淵,本人也被限制了消費。

2019年的今天,很多人的小黃車的押金至今沒有退還。前段時間,曾經輝煌的ofo辦公大樓,也遷往更偏僻的地方。

紀錄片《燃點》:創業故事是大佬們的,但做人的道理是我們的

未來的戴威是否會東山再起,我們不確定,但是ofo的輝煌成為了永遠的過去式。

後來的摩拜被美團收購,現在雖也不如過去的巔峰時刻,但比苟延殘喘的ofo好太多。被收購也不見得是壞事,畢竟大樹底下好乘涼。

曾經看不起的“大腿”,也有可能是日後的救命稻草。

從戴威身上,我們要明白:得意之時,更要有大格局。

如日中天時,允許將自己的利益給別人分一杯羹。不要緊緊握住巔峰時刻的好運,因為下一秒有可能會極速跌到谷底。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要懂得給自己留條後路。

紀錄片《燃點》:創業故事是大佬們的,但做人的道理是我們的

03 papi醬未雨綢繆,打開格局,尋求更寬廣的道路

與戴威相比,papi醬則顯得更加有遠見。

單打獨鬥的日子,papi醬擁有了粉絲和知名度,成為了2016年第一網紅。

這個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的女子,坐擁2800萬粉絲,最紅火的時候,她想要給年邁的父母換一套更大更寬敞的電梯房的願望,一擱再擱。

轉身,她卻將融資的2200萬全部捐給母校--中央戲劇學院。

papi醬深諳捨得的大義之道。

紀錄片《燃點》:創業故事是大佬們的,但做人的道理是我們的

2017年3月,她的公司併入Angelababy等演員的經紀公司“泰洋川禾”,自此她的發展之路更加寬廣。

雖然,papi醬簽約的短視頻博主中,目前沒有人達到她曾經的高度,但是她已經完全可以放手,開闢新的路子。

電影《妖玲玲》中,她是李菊花;綜藝節目《女兒們的戀愛》中,她是細心的觀察員;《明星大偵探》中,她是受邀嘉賓······

與泰洋川禾的合作,papi醬如魚得水,更上一層樓。

14個創業者中,作為為數不多的女創業者,papi醬的每一步走得小心翼翼,卻勇猛果敢。

袁嶽曾經說:當你看到風口的時候,風向早就變了。

影片中,papi醬也提到:風向不跟著風口。在強烈的危機感中,她能夠細嗅風向。在風口出現之前,把握住機會,跟著風向的方向跑。

巔峰時刻,papi醬抱住了“泰洋川禾”的大腿,強強聯手,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papi的經歷告訴我們:要在危機中求生存,必須學會辨別什麼是真正的機遇,勇敢地尋求更多的可能性。

紀錄片《燃點》:創業故事是大佬們的,但做人的道理是我們的

4 總結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羅永浩、馬薇薇、金星等其他創業者身上也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資本為王的時代,創業維艱。

創業的人,一旦邁出第一步,就沒有了退路。硬著頭皮向前走的同時,他們以超過常人的速度突破自己、更快成長。

創業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己,做很多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學管理,學運營,學財務,學營銷。

逼迫自己向前,承受巨大壓力的時候,他們早甩我們一大截。

同樣的一輩子,我反而更欣羨他們的不留餘地的拼盡全力。

即使失敗了,雖敗猶榮。

水木京華的小迷妹,一個可鹽可甜的軟萌妹子,飄蕩在北京,尋找著武俠夢的江湖姑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