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萬泰凱瑞的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獲批

3月6日晚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通過廈門萬泰凱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體檢測試劑盒(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檢測法)。


剛剛!萬泰凱瑞的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獲批

該產品通過納米順磁顆粒與化學發光結合的免疫分析技術。採用雙抗原夾心原理,配套全自動化學發光儀,通過檢測化學發光反應信號,定性檢測人血清或血漿中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體。


該產品獲批上市,擴大了快速檢測試劑的供應,進一步服務疫情防控需要。


截止目前已有截至目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共批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10個,抗體檢測試劑5個


剛剛!萬泰凱瑞的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獲批


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方法學簡介


顯而易見,上述15款新冠病毒試劑均採用不同方法學,其中尤以熒光定量PCR的產品佔據了絕對優勢。那麼,具體這些企業採用的方法學分別具有什麼樣的優質呢?不足之處又在哪裡呢?


免疫診斷

免疫診斷是應用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原理,使用特定標記物進行分析檢測的技術。由於窗口期(IgM,參考SARS約10天)的存在,該技術難以在感染初期檢出陽性結果。


雖然其敏感性和特異性相較核酸檢測處於劣勢,但由於該技術對實驗室設備和人員要求較低,適合基層開展規模檢測,故建議將免疫檢測技術應用於基層的大範圍初篩,之後再以核酸檢測進行確診。


  •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敏感性高,特異性較強,既可檢測抗體,又能測定可溶性抗原。無需特殊儀器,且操作簡便,檢測成本低,利於普及。但其大多為人工操作,檢測時間較長,通量受96孔板的限制,加上對照、空白及質控的使用,實際患者樣本檢測數量少於96例。
  • 化學發光技術(CLIA):目前最先進的免疫檢測技術之一,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方法穩定快速、檢測範圍寬、操作簡單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但往往需要品牌限定的化學發光儀,試劑成本相對較高且無法開放通用,眾多小型實驗室難以承受其成本壓力。
  • 免疫膠體金標記技術(ICS):操作簡單、反應快速(通常數分鐘即可判讀結果)、敏感度高,但由於其靈敏度較差、無法定量檢測等弱點,限制了其應用範圍,更適用於床旁檢測及快速篩查目的。


核酸檢測

核酸檢測主要指聚合酶鏈式反應,即通常所說的PCR檢測,優勢在於其他方法學難以企及的極高靈敏度,同時特異性強、擴增環節自動化程度高,窗口期較短,一般3-5天(理論上核酸只要感染粘膜,就可以檢測到),相對封閉的操作環境可以降低樣本對環境的汙染。


  • 熒光定量PCR:擴增檢測同時完成,自動化程度高,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重複性好等優點,但使用成本通常較高,適合具有一定規模擁有熒光定量PCR儀的實驗室。
  • 數字PCR:能夠對樣品的核酸分子進行絕對定量,具有比熒光定量PCR更高的靈敏度、特異性和精確,但同時,它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樣品通量很低,基本每塊芯片上萬個反應單元都是針對單一樣本分析;多個芯片的同時檢測受限制,在常規基因表達分析中不具備優勢;基於精密儀器和複雜芯片,成本昂貴。
  • 高通量測序(NGS):具有檢測準確、覆蓋全面等優勢,但是對人員專業要求高、檢測成本高是其劣勢,另外測序數據的儲存和分析,數據的安全和信息隱私等問題也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應用,目前更多用於科研領域。
  • 恆溫擴增技術:繼PCR技術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的體外核酸擴增技術,具有恆溫、高效、不需要特殊儀器設備等優點,但由於其對引物設計要求特別高,檢測成本高,且結果不太穩定等原因,目前尚未廣泛應用於臨床檢測,暫不建議用於確診試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