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毁灭人类的只有人类,未来的人工智能也没戏

人工智能的核心,就是算法和数据,实际上并不会自主思考,比如它可以识别一只小泰迪,但如果这只小泰迪穿了衣服,它可能就不认识了。

人类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喜怒哀乐,我们归纳为情感,有了情感才延伸出思想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而这才是人类最强大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现代互联网,是各国必争的应用领域。

目前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是美国耗资2亿美元建造的"顶点"超级计算机,总重达340吨,占地面积约为530㎡,部件占用250多个机柜,每个机柜相当于一个普通冰箱大小。约298公里的光缆线条可将南京和上海连接起来。其运算峰值高达每秒20亿亿次浮点运算,

什么概念呢?

相当于1秒的计算量,等于全球70多亿人全年365天不间断用计算器的计算量,以及200万名专业的程序员使用高端笔记本的运算能力。

能毁灭人类的只有人类,未来的人工智能也没戏

运算能力再强也脱离不开计算机是"具体执行力"的事实

重要的是尽管如此,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仅属于"具体执行力",

古人云:"先谋而后动",

人工智能永远只会有"动",没有"谋"。所谓"谋"就是人类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合人工智能的"动",才会产生惊人的结果。


目前前人工智能发展迅猛,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达到415.5亿元。以往3年平均复合增速亦接近55%。

2017年5月 世界围棋排名第一的柯洁与谷歌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进行人机大战,三番棋完败,全球哗然,同时也引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创投动力。

其实围棋,客观来看并不是"谋",从人工智能的角度就是一种数字排列和概率换算。每一步都是一个算法而已。

厉害的是背后的人实施的"谋",因为有了这个"谋",才有了阿尔法狗,随着发展或许会有更多的"阿尔法狗",甚至连背后的"谋"都会降级为"动"。

但不论如何,人类的"谋"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永远会在至高点。

能毁灭人类的只有人类,未来的人工智能也没戏

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是人类最大的力量来源!

那未来是否连我们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通过数据的堆积结合各种算法从而运算得出?

答案是永远不可能。

因为我们的"谋"真的强到无可思议!


比如一个人可以突然前一秒钟想象,他是古代的秦始皇正在登基,下一秒钟转换场景想象他是个登月者,正在月球漫步,突然月球开始地陷,掉落的过程中是恒温的,猛然一下钻到月球的另一面,发现居然是地球的南极。

看着企鹅的时候,这个人想到了公司某个产品,下个月需要推广一个宣传片,打个电话给市场总监,告知在宣传片里要有气势宏大的场景,同时要融合空灵的元素进去,比如秦始皇封皇大典,月球漫步等。

挂了电话以后这个人开始想宇宙和微积分之间的联系,一人一世界,一世界一宇宙,把思维从南极上升到太空,走出银河系,跨越本星系群,跳出宇宙外,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当他特别忙且专注时,发现一天时间过得很快,但一个月的时间却过的比以往更慢,原来宇宙本体就是一个人的意识。当人死亡时,意识就会演变成一个又一个的宇宙漂浮在虚无中......

能毁灭人类的只有人类,未来的人工智能也没戏

宇宙或许就是某个生物的一种意识

看似异想天开,其实很多伟大,就是在这种看似无聊的异想天开中,开始着点决策,一步一步去实现的。而这点人工智能是不可能做到的,一方面因为没有感情,另一方面即使"顶点"的运算能力达到极致,也不及人类想象力的亿万分之一......

还有重要的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其实从来就不缺"具体执行力",只要有钱绝大多数"具体执行力"也就是"动",都可以用来交易。但"谋"却很难得,就像帅才永远比将才稀有和难以获得。

所以真正缺的就是"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往今来,当整体社会有较大发展时,那一定是"谋"有了重大突破。发展停滞时,则反之。

而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永远停留在自身专业身上,就像我之前写的《逆袭之路从自我认知开始!5大维度刷新认知》第三维度"贯穿式学习"里提到:

“咱国绝大部分人的语言概括能力都很弱,

说着说着就陷入了琐碎之事,讲得非常细致,还要用上各种数据各种专业名词等来说细节,

然后就这个细节红着脖子和人争辩不休。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人,仅须要我们用通俗的语言把问题概括清楚,同时稍微有点高度来说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前瞻性看法即可。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听细节的,久而久之别人都不和你争辩了。

因为他觉得会浪费他的生命,而这些人却不自知,反以为自己是正确的。

这个就是同样的岗位,同样的事情,为什么别人能比你多拿2000块的重大原因之一。”

另外社会整体发展越来越快,未来也充满想象,

就像我上周写的一篇爆文《50年内公司可能会被颠覆!个人崛起时代终将来临》里提到:

“人和人之间有差别就是因为两点造成的:

1、商业知识差和商业信息差。

2、身体和思想上的勤奋和懒惰。”

所以如果永远没有"谋",就会一直停留在执行层面,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连在职十几二十年的人都会对自己的未来困惑和迷茫的重大原因,如此未来定会被人工智能替代或被时代发展淘汰。


此外人工智能的"动",一定会颠覆掉还在"动"的层面的行业或职能。

一言概之,只要不动脑子的工作和运用思维力比较弱的工作,未来一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但唯一基本不可能被取代的就是人类深邃的思维力、优秀的创造力和惊人的想象力。而人工智能今天没有"谋",将来也不会有。


所以我们更应该焦距的是自身,只有让自己,不断训练强化自身的"商业知识差和商业信息差"来强化我们的"谋",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执行力更要让自己大脑更勤奋,积极思考拥抱未来,使自己即使跳出原有领域和专业,亦能通过"谋"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稀豹创业解药-创业参知系列-头脑风暴3


作者/稀豹

欢迎转载,仅需注明来源出处,抄袭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