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传承发扬 ——湖北郧西志愿者群像

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今年的这一天尤为特殊,全国上下仍在与新冠肺炎疫情作着顽强的斗争,特别是湖北、武汉地区仍实行着24小时封控管理,当居民生活面临困难,需要帮助时,志愿者们挺身而出了。


据报道,2月23日上午,武汉市通告招募志愿者,10小时内报名人数突破1万。截至当天,全市在社区(村)服务的志愿者已超过5万人。


特殊时刻,志愿者们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时刻帮助人民、雪中送炭的雷锋精神。中华大地上,“红马甲”的身影无处不在,在有着“中国喜鹊之乡”之称的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也有着这样一群志愿者,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小喜鹊志愿服务队。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像一只只“小喜鹊”,活跃在大街小巷,为群众送去温暖与感动。


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传承发扬 ——湖北郧西志愿者群像


言传身教的妈妈


张兰是郧西远嫁安徽的媳妇儿,今年过年带着11岁女儿回娘家。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她和爱人相隔两地。每天除了辅导孩子学习,就是响应号召闭门不出。热心公益事业的她,得知县志愿服务队招募的消息后,便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


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传承发扬 ——湖北郧西志愿者群像

张兰11岁女儿的日记


“疫情暴发之后,我一直想着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希望我热爱的家乡早日恢复热闹繁荣的景象。”张兰说。她的11岁女儿在日记中写道:“从2月2日开始,妈妈每天穿着红马甲,戴着印有‘青年志愿者’的帽子和工作证正式开始工作了。我吵着要和妈妈一起去,妈妈听了,温柔地对我说:‘志愿者要求年龄为18-45岁……’我想,当我年满18岁的时候,我也要像妈妈这样,去参加志愿者的活动,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贡献……”


赵春燕是从山东远嫁而来的郧西媳妇儿,和张兰一样,赵春燕在第一时间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同样,她也是孩子的妈妈。赵春燕的14岁儿子在日记《“不靠谱”的老妈》中记录下了他与妈妈的对话:“妈,你在哪儿呢?十点半了,你怎么还不回家?”“我在社区帮忙录居民健康信息电子档,还得一会,你先睡。”“妈,都八点了,你咋还没回来,我好饿。”“捐献的爱心物资还有半车才卸完,好孩子,你在坚持一会儿。”无奈的儿子发出了“这么敷衍的话,简直让我怀疑我是不是亲生的”的感慨。

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传承发扬 ——湖北郧西志愿者群像

赵春燕儿子的日记


为了让儿子理解自己,赵春燕利用吃饭的闲暇时间,为儿子讲述志愿者团队的感人事迹。每当这个时候,妈妈脸上流露出的自豪感深深感染了儿子。儿子慢慢变得懂事,开始学着帮妈妈做早餐,帮忙洗碗拖地,并发出了“等我长大了,也要接过这个传递爱的火炬……我爱这个‘不靠谱’的老妈,我骄傲有个伟大的母亲”的感慨。


志愿者妈妈们的儿女,小小年纪就已懂得了“志愿服务”和“家国情怀”,这一切都来自于他们母亲们言传身教和身体力行。


鼓舞士气的小伙


在小喜鹊志愿团队里,有一个小伙子二十几天如一日每天坚持写志愿日记。在每晚志愿结束后,无论再累,他总是把自己一天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少则几百字,多则上千字,他通过这种方式为团队鼓劲加油。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多年丰富的社会经历让他的日记充满真情且接地气,深受大家的好评。他是陈新林,今年30岁,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他朴实、腼腆,话也不多,无论是搬运一卡车接着一卡车的爱心物资,还是社区执勤、宣传劝导,他一直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传承发扬 ——湖北郧西志愿者群像

陈新林在搬运物资


“记得雨后的一个早上,天气放晴。志愿者们一大早就来到县民政局院子门口,一字排开,迎接来自广西贵州的三大卡车的爱心蔬菜。卡车缓缓开进院子里,大家自动分成了十几个人一组,不等安排,不用指挥,都是主动出击,争先恐后抢着干。大家有说有笑,好像都没感觉到累,我也被大家的干劲感染着,衣服湿完了,也没察觉。突然有个人说:‘兄弟,下来休息一下,你累了,我来。’听到这句话,我心里是温暖的。大家你换我我换你,不知不觉三大卡车爱心大萝卜,全部卸完。”这是陈新林的日记里记录下志愿者们搬运爱心物资的一幕。


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传承发扬 ——湖北郧西志愿者群像

志愿者们在搬运物资


他还在日记中写道:“我相信,我和所有的志愿者是一样的,想为家乡做一点儿事。当我参加了志愿者,我才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普通人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哪怕是自己出一点力气、流一点汗、弄脏了衣服、牺牲自己陪家人的时间,都是值得的。防控疫情不仅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老百姓的责任。我们的国家和家乡如果不安稳,今天我们还能坐在家里陪孩子、爱人、父母吗?还能与家人一起,吃顿热乎乎的饭菜吗?”“他每天认真写下的志愿日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给了大家精神力量。”同事王新雅说。


并肩作战的伉俪


柳冬冬、昌洪蛟是一对夫妻志愿者,柳冬冬是一位人民教师,昌洪蛟是湖北工建煤气发电站项目的一位电工。他们听到志愿者招募后,把孩子留给父母照顾,立即报了名。从2月1日报名到现在,他们夫妻每天风雨无阻地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有时候昌洪蛟在搬运物资时,柳冬冬在社区站岗,两人并未在同一地点,心却始终关联在一起。


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传承发扬 ——湖北郧西志愿者群像

柳冬冬、昌洪蛟夫妻一起从事志愿活动


“没有恐慌,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毅然跟先生一起签下《请战书》,每天奔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哪怕枪林弹雨,也得有人去挡;哪怕洪水猛兽,也得有人去扛。我们身后是自己的父母、孩子、亲戚、朋友,是郧西所有的父老乡亲……”这是柳冬冬写下的一段话。


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传承发扬 ——湖北郧西志愿者群像

志愿者们在吃午餐


柳冬冬还分享了她在从事志愿服务过程中收获的感动。“有天太阳特别大,在卡口执勤实在口渴,真是奇怪,不一会儿,后面小区一位素不相识的大哥给我送来了一瓶矿泉水,他说:‘大太阳,你一直站在这肯定渴。’瞬间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泪水在眼里打转,没等我说完‘谢谢’,他就飞快回去了。”“还有小朋友在我执勤的时候送我一袋点心面,特殊时期孩子的零食很稀缺,他把仅有的零食送给我,让我心里暖暖的,热泪盈眶。”


以身作则的队长


“还有哪里需要我,我来”,这是春桥社区志愿队队长付道兵常说的一句话,之前从事建筑行业的他,常年跟随中建三局在全国各地奔波,参加了诸多建筑项目。2016年以来,为响应国家号召,他回到家乡,参与土门、香口、店子等乡镇的扶贫搬迁安置房建设,啃的都是项目中的“硬骨头”。本就工作在国家建设一线的他,这次疫情来临,他志愿参加郧西防疫志愿服务队,扛下了春桥社区志愿队队长的重任。


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传承发扬 ——湖北郧西志愿者群像

春桥社区志愿队队长付道兵带头爬车取货


作为队长,他工作时总是冲在最前面,无论是卡口执勤、巡逻劝导、搬运爱心物资,他总是用积极的态度去做好防疫工作,给各位志愿者们做好表率。每当有新队员加入,作为队长,他总是很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新队员,以便大家能够更加融洽地相处,从而更好地完成志愿服务。他还总是嘱咐大家合理劳动,别把身子累坏了。“重活干多了,大家难免会吃不消,这也是我常担心的”, 所以他时刻留意着各个队员的精神状态,时不时给大家鼓气加油。


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传承发扬 ——湖北郧西志愿者群像

志愿者们在午休


“有时候一天要装卸数百吨的货物,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组织安排的任务刚一下达,付队长就把我们召集起来,‘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春桥小分队,一定要争做防疫志愿者主力军!’,他坚定的话语,瞬间让我们充满了力量,付队长就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懂得了担当与奉献的意义。看到付队长尽心尽力地带头付出,我仿佛觉得肩上扛着的货物,也没有那么沉重了。”同志们这样评价他们的队长。


党员教师的担当


马金涛是一名共产党员,今年41岁。现在是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媳妇儿每天都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教师,我不甘落后”。马老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要求自己,迫不及待的投身到了志愿者队伍。


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传承发扬 ——湖北郧西志愿者群像

马老师(左2)在搬运物资


“马老师平时忙于课堂教学,本是靠一支笔杆子战斗的人,突然面对极为辛苦的体力活,我们最初还有些担心。但是马老师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我们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手套一戴,撸起袖子干活的样子,我们这些所谓的‘小年轻’都有些自愧不如。”同志们这样评价马老师。


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传承发扬 ——湖北郧西志愿者群像

马老师(左2)在搬运物资


“看到这些爱心物资,我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我加入志愿队伍有些晚,感觉有点不好意思,能为抗击疫情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深感荣幸 !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好好珍惜,继续努力的 !”马老师对同事说。话音刚落,马老师顾不得拭去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铿锵玫瑰”的坚守


王新雅,一位郧西土生土长的回族女孩儿,今年30岁,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现在北京市一所学校任声乐教师。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返回家乡陪父母过春节的王新雅时刻关注着全国和家乡疫情的变化,待在家里的她认识到自己有责任为防控疫情尽一份力量。2月1日,当在朋友圈看到郧西团委招募防疫志愿者的消息后,让本该陪父母欢度春节的王新雅第一时间报名。 “作为一名青年,有青春、有活力,在防疫工作中更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传承发扬 ——湖北郧西志愿者群像

王新雅(左)在发放传单


“在工作中劝返外出的居民,帮助采购生活物资,市民都很配合,他们都很善良、很淳朴!”“和志愿者小伙伴们在一起,都很团结,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在志愿活动中收获了友谊,获得了满满的正能量。”“看到我们的党员干部风雪中坚守防疫一线,那种为民情怀深深烙在心里,这些都让我非常感动。”王新雅说。


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传承发扬 ——湖北郧西志愿者群像

志愿者们在卡口值守


除了王新雅,在志愿者团队中,还有着很多的“铿锵玫瑰”,比如东方社区志愿队队长,累活脏活带头干的黄华云;民联社区志愿队队长,山东远嫁郧西的共产党员赵春燕……她们撸起袖子,爬上爬下地搬运爱心物资,丝毫不比小伙子们差;她们驻守卡口,上门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比男同志们更细心、更耐心。


雷锋精神在战“疫”一线传承发扬 ——湖北郧西志愿者群像

东方社区志愿者队长黄华云跟男队友一起扛蔬菜


……


志愿者的故事写不尽,志愿者的真情道不完。这些鲜活的面孔,只是郧西县3000名志愿者的一个缩影,更只是全国各地数以万计志愿者们的一个缩影。


1963年的3月5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亲笔题字“向雷锋同志学习”,掀起了全国学习雷锋的热潮。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时代先进文化的符号,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今年是党中央设立学雷锋纪念日的57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学雷锋纪念日,全国不计其数的志愿者们正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着雷锋精神,在危难关头,在“战”疫一线,这种精神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时代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