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在戰“疫”一線傳承發揚 ——湖北鄖西志願者群像

每年的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今年的這一天尤為特殊,全國上下仍在與新冠肺炎疫情作著頑強的鬥爭,特別是湖北、武漢地區仍實行著24小時封控管理,當居民生活面臨困難,需要幫助時,志願者們挺身而出了。


據報道,2月23日上午,武漢市通告招募志願者,10小時內報名人數突破1萬。截至當天,全市在社區(村)服務的志願者已超過5萬人。


特殊時刻,志願者們再一次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為人民服務、時刻幫助人民、雪中送炭的雷鋒精神。中華大地上,“紅馬甲”的身影無處不在,在有著“中國喜鵲之鄉”之稱的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也有著這樣一群志願者,他們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小喜鵲志願服務隊。疫情發生以來,他們像一隻只“小喜鵲”,活躍在大街小巷,為群眾送去溫暖與感動。


雷鋒精神在戰“疫”一線傳承發揚 ——湖北鄖西志願者群像


言傳身教的媽媽


張蘭是鄖西遠嫁安徽的媳婦兒,今年過年帶著11歲女兒回孃家。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她和愛人相隔兩地。每天除了輔導孩子學習,就是響應號召閉門不出。熱心公益事業的她,得知縣誌願服務隊招募的消息後,便毫不猶豫地申請加入。


雷鋒精神在戰“疫”一線傳承發揚 ——湖北鄖西志願者群像

張蘭11歲女兒的日記


“疫情暴發之後,我一直想著為家鄉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希望我熱愛的家鄉早日恢復熱鬧繁榮的景象。”張蘭說。她的11歲女兒在日記中寫道:“從2月2日開始,媽媽每天穿著紅馬甲,戴著印有‘青年志願者’的帽子和工作證正式開始工作了。我吵著要和媽媽一起去,媽媽聽了,溫柔地對我說:‘志願者要求年齡為18-45歲……’我想,當我年滿18歲的時候,我也要像媽媽這樣,去參加志願者的活動,為人民服務,為國家作貢獻……”


趙春燕是從山東遠嫁而來的鄖西媳婦兒,和張蘭一樣,趙春燕在第一時間加入了志願者隊伍。同樣,她也是孩子的媽媽。趙春燕的14歲兒子在日記《“不靠譜”的老媽》中記錄下了他與媽媽的對話:“媽,你在哪兒呢?十點半了,你怎麼還不回家?”“我在社區幫忙錄居民健康信息電子檔,還得一會,你先睡。”“媽,都八點了,你咋還沒回來,我好餓。”“捐獻的愛心物資還有半車才卸完,好孩子,你在堅持一會兒。”無奈的兒子發出了“這麼敷衍的話,簡直讓我懷疑我是不是親生的”的感慨。

雷鋒精神在戰“疫”一線傳承發揚 ——湖北鄖西志願者群像

趙春燕兒子的日記


為了讓兒子理解自己,趙春燕利用吃飯的閒暇時間,為兒子講述志願者團隊的感人事蹟。每當這個時候,媽媽臉上流露出的自豪感深深感染了兒子。兒子慢慢變得懂事,開始學著幫媽媽做早餐,幫忙洗碗拖地,併發出了“等我長大了,也要接過這個傳遞愛的火炬……我愛這個‘不靠譜’的老媽,我驕傲有個偉大的母親”的感慨。


志願者媽媽們的兒女,小小年紀就已懂得了“志願服務”和“家國情懷”,這一切都來自於他們母親們言傳身教和身體力行。


鼓舞士氣的小夥


在小喜鵲志願團隊裡,有一個小夥子二十幾天如一日每天堅持寫志願日記。在每晚志願結束後,無論再累,他總是把自己一天的感受與大家分享,少則幾百字,多則上千字,他通過這種方式為團隊鼓勁加油。雖然只有初中學歷,但多年豐富的社會經歷讓他的日記充滿真情且接地氣,深受大家的好評。他是陳新林,今年30歲,從事健康教育工作,他樸實、靦腆,話也不多,無論是搬運一卡車接著一卡車的愛心物資,還是社區執勤、宣傳勸導,他一直在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雷鋒精神在戰“疫”一線傳承發揚 ——湖北鄖西志願者群像

陳新林在搬運物資


“記得雨後的一個早上,天氣放晴。志願者們一大早就來到縣民政局院子門口,一字排開,迎接來自廣西貴州的三大卡車的愛心蔬菜。卡車緩緩開進院子裡,大家自動分成了十幾個人一組,不等安排,不用指揮,都是主動出擊,爭先恐後搶著幹。大家有說有笑,好像都沒感覺到累,我也被大家的幹勁感染著,衣服溼完了,也沒察覺。突然有個人說:‘兄弟,下來休息一下,你累了,我來。’聽到這句話,我心裡是溫暖的。大家你換我我換你,不知不覺三大卡車愛心大蘿蔔,全部卸完。”這是陳新林的日記裡記錄下志願者們搬運愛心物資的一幕。


雷鋒精神在戰“疫”一線傳承發揚 ——湖北鄖西志願者群像

志願者們在搬運物資


他還在日記中寫道:“我相信,我和所有的志願者是一樣的,想為家鄉做一點兒事。當我參加了志願者,我才明白一個道理,我們普通人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哪怕是自己出一點力氣、流一點汗、弄髒了衣服、犧牲自己陪家人的時間,都是值得的。防控疫情不僅僅是國家的責任,也是我們每個老百姓的責任。我們的國家和家鄉如果不安穩,今天我們還能坐在家裡陪孩子、愛人、父母嗎?還能與家人一起,吃頓熱乎乎的飯菜嗎?”“他每天認真寫下的志願日記,引起了大家的共鳴,給了大家精神力量。”同事王新雅說。


並肩作戰的伉儷


柳鼕鼕、昌洪蛟是一對夫妻志願者,柳鼕鼕是一位人民教師,昌洪蛟是湖北工建煤氣發電站項目的一位電工。他們聽到志願者招募後,把孩子留給父母照顧,立即報了名。從2月1日報名到現在,他們夫妻每天風雨無阻地進行志願服務活動。有時候昌洪蛟在搬運物資時,柳鼕鼕在社區站崗,兩人並未在同一地點,心卻始終關聯在一起。


雷鋒精神在戰“疫”一線傳承發揚 ——湖北鄖西志願者群像

柳鼕鼕、昌洪蛟夫妻一起從事志願活動


“沒有恐慌,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毅然跟先生一起簽下《請戰書》,每天奔赴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哪怕槍林彈雨,也得有人去擋;哪怕洪水猛獸,也得有人去扛。我們身後是自己的父母、孩子、親戚、朋友,是鄖西所有的父老鄉親……”這是柳鼕鼕寫下的一段話。


雷鋒精神在戰“疫”一線傳承發揚 ——湖北鄖西志願者群像

志願者們在吃午餐


柳鼕鼕還分享了她在從事志願服務過程中收穫的感動。“有天太陽特別大,在卡口執勤實在口渴,真是奇怪,不一會兒,後面小區一位素不相識的大哥給我送來了一瓶礦泉水,他說:‘大太陽,你一直站在這肯定渴。’瞬間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淚水在眼裡打轉,沒等我說完‘謝謝’,他就飛快回去了。”“還有小朋友在我執勤的時候送我一袋點心面,特殊時期孩子的零食很稀缺,他把僅有的零食送給我,讓我心裡暖暖的,熱淚盈眶。”


以身作則的隊長


“還有哪裡需要我,我來”,這是春橋社區志願隊隊長付道兵常說的一句話,之前從事建築行業的他,常年跟隨中建三局在全國各地奔波,參加了諸多建築項目。2016年以來,為響應國家號召,他回到家鄉,參與土門、香口、店子等鄉鎮的扶貧搬遷安置房建設,啃的都是項目中的“硬骨頭”。本就工作在國家建設一線的他,這次疫情來臨,他志願參加鄖西防疫志願服務隊,扛下了春橋社區志願隊隊長的重任。


雷鋒精神在戰“疫”一線傳承發揚 ——湖北鄖西志願者群像

春橋社區志願隊隊長付道兵帶頭爬車取貨


作為隊長,他工作時總是衝在最前面,無論是卡口執勤、巡邏勸導、搬運愛心物資,他總是用積極的態度去做好防疫工作,給各位志願者們做好表率。每當有新隊員加入,作為隊長,他總是很熱情地向大家介紹新隊員,以便大家能夠更加融洽地相處,從而更好地完成志願服務。他還總是囑咐大家合理勞動,別把身子累壞了。“重活幹多了,大家難免會吃不消,這也是我常擔心的”, 所以他時刻留意著各個隊員的精神狀態,時不時給大家鼓氣加油。


雷鋒精神在戰“疫”一線傳承發揚 ——湖北鄖西志願者群像

志願者們在午休


“有時候一天要裝卸數百噸的貨物,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組織安排的任務剛一下達,付隊長就把我們召集起來,‘擼起袖子加油幹!我們春橋小分隊,一定要爭做防疫志願者主力軍!’,他堅定的話語,瞬間讓我們充滿了力量,付隊長就是我們的榜樣,讓我們懂得了擔當與奉獻的意義。看到付隊長盡心盡力地帶頭付出,我彷彿覺得肩上扛著的貨物,也沒有那麼沉重了。”同志們這樣評價他們的隊長。


黨員教師的擔當


馬金濤是一名共產黨員,今年41歲。現在是鄖西縣職業技術學校汽車駕駛與維修專業的專業課教師。“媳婦兒每天都堅持奮戰在抗疫一線。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人民教師,我不甘落後”。馬老師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要求自己,迫不及待的投身到了志願者隊伍。


雷鋒精神在戰“疫”一線傳承發揚 ——湖北鄖西志願者群像

馬老師(左2)在搬運物資


“馬老師平時忙於課堂教學,本是靠一支筆桿子戰鬥的人,突然面對極為辛苦的體力活,我們最初還有些擔心。但是馬老師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了,我們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手套一戴,擼起袖子幹活的樣子,我們這些所謂的‘小年輕’都有些自愧不如。”同志們這樣評價馬老師。


雷鋒精神在戰“疫”一線傳承發揚 ——湖北鄖西志願者群像

馬老師(左2)在搬運物資


“看到這些愛心物資,我感覺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我加入志願隊伍有些晚,感覺有點不好意思,能為抗擊疫情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我深感榮幸 ! 在今後的日子裡,我會好好珍惜,繼續努力的 !”馬老師對同事說。話音剛落,馬老師顧不得拭去額頭上豆大的汗珠,又繼續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鏗鏘玫瑰”的堅守


王新雅,一位鄖西土生土長的回族女孩兒,今年30歲,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現在北京市一所學校任聲樂教師。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返回家鄉陪父母過春節的王新雅時刻關注著全國和家鄉疫情的變化,待在家裡的她認識到自己有責任為防控疫情盡一份力量。2月1日,當在朋友圈看到鄖西團委招募防疫志願者的消息後,讓本該陪父母歡度春節的王新雅第一時間報名。 “作為一名青年,有青春、有活力,在防疫工作中更要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雷鋒精神在戰“疫”一線傳承發揚 ——湖北鄖西志願者群像

王新雅(左)在發放傳單


“在工作中勸返外出的居民,幫助採購生活物資,市民都很配合,他們都很善良、很淳樸!”“和志願者小夥伴們在一起,都很團結,不怕苦、不怕累積極完成領導安排的工作任務,在志願活動中收穫了友誼,獲得了滿滿的正能量。”“看到我們的黨員幹部風雪中堅守防疫一線,那種為民情懷深深烙在心裡,這些都讓我非常感動。”王新雅說。


雷鋒精神在戰“疫”一線傳承發揚 ——湖北鄖西志願者群像

志願者們在卡口值守


除了王新雅,在志願者團隊中,還有著很多的“鏗鏘玫瑰”,比如東方社區志願隊隊長,累活髒活帶頭乾的黃華雲;民聯社區志願隊隊長,山東遠嫁鄖西的共產黨員趙春燕……她們擼起袖子,爬上爬下地搬運愛心物資,絲毫不比小夥子們差;她們駐守卡口,上門測量體溫、登記信息,比男同志們更細心、更耐心。


雷鋒精神在戰“疫”一線傳承發揚 ——湖北鄖西志願者群像

東方社區志願者隊長黃華雲跟男隊友一起扛蔬菜


……


志願者的故事寫不盡,志願者的真情道不完。這些鮮活的面孔,只是鄖西縣3000名志願者的一個縮影,更只是全國各地數以萬計志願者們的一個縮影。


1963年的3月5日,偉大領袖毛主席親筆題字“向雷鋒同志學習”,掀起了全國學習雷鋒的熱潮。半個多世紀以來,雷鋒精神早已成為一種時代先進文化的符號,鐫刻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影響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


今年是黨中央設立學雷鋒紀念日的57週年,在這個特殊的學雷鋒紀念日,全國不計其數的志願者們正以實際行動,傳承和發揚著雷鋒精神,在危難關頭,在“戰”疫一線,這種精神被賦予了更深刻的時代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