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高手給你講解交易的二重世界

交易者的第一個世界是:外部市場


這是一個外在於交易者的世界,由無數的市場參與者組成,形成一個巨大的、有獨立運行規律的自在之物。這個巨大的“自在之物”,有獨特的運行規律,你可以感覺到,但你無從準確地捕捉,因為作為交易者,你自身參與其中,你的交易活動,影響到你對市場的感覺。當你把感覺到的規律確定下來,昇華為理論時,市場脈動、市場運行規律已經起了變化。


這就是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你不可定出規則、預算它的軌道。你只能根據它已走出的軌跡,跟隨在後面。對交易者來說,外部市場這個巨大的“自大之物”是不可捉摸的,是不能完全瞭解和把握的。


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盲人摸象”。交易者是盲人,大象就是外部市場。你可以感覺到市場的一些跡象,但很難完全瞭解市場。就算是一個明眼人,如果角度不變,你看到的大象也只是一面,你心中的“大象”只是一個片面印象,談不上立體,更談不上全面。


交易高手給你講解交易的二重世界


你也沒有必要怪罪市場,沒有必要跟它鬥氣,沒有必要想“我在這個市場上虧錢,我一定要從它身上賺回來”,更沒有必要想“我要駕馭市場,我要征服市場”。市場像一頭笨拙而隨意的大象,你只是它身上的蚊子,你怎麼叫怎麼折騰,它都沒有感覺。如果運氣不好,你瞎折騰倒有可能被踩死。


市場也不會在乎你用什麼高明的方法、策略來交易。因為所有你認為“高明”的方法,比如基本面分析、供給需求、計量操作、高頻交易、程序化交易、對沖套利……等等一些“先進”的、“高科技”的方法,對於外在市場來說,都不會發生作用,它還是那麼隨意地走著。事實上,那些複雜的“分析”、“策略”其實就是你在紙上、在電腦上進行的“數據挖掘”,以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已。


不信,你可以去採訪一百個交易者,一百個交易者都有一套自己的“交易方法”和“交易策略”,而且都頭頭是道、條理清晰、文采飛揚、高深莫測。而且,很弔詭的是,越是複雜的方法和策略,越是充滿數學公式和方程式的策略,越賺不到錢。因為,交易就是做買賣。做買賣的活兒,幾千年前就有,自古以來一直都在做,“投機像山嶽般古老”,哪個商人是靠“高明的指標”和“複雜的系統”賺錢的?哪個商人是靠公式和方程式賺錢的?那是教授們講課用的。


有人可能不服氣:“我到現場調研了,我親眼看到了商品的生產現狀。”親,你想多了。如果現場調研就算了解市場情況,那產業工人或種植農作物的老農,豈不可以成為富翁?有誰比他們更瞭解生產情況?事實上,一輪行情走過,往往是投機的現貨商死得最多,也死得最慘。請問,有誰比現貨商更瞭解商品的供需狀況?


在市場上,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


所以,要在這個市場上生存下來,你預期的正確率有多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果預期錯誤,有什麼應對措施?也就是說,在市場生存的關鍵在於:如何處理你的錯誤倉位。


交易者的第二個世界是:內在世界


交易界有一句話是“交易你的計劃”,其實,更準確的表達是“交易你的內在世界”、“交易你的內心”。


又比如,過天橋,見到一個乞丐,有人心裡想,“這人真可憐”,給一塊錢以示同情;另一個人見到,心裡想“他媽的,又是一個騙子!”過而不顧。


一個價格下跌,有人視為上漲中的回降,逢低吸納;有人視為反彈結束,要開始大幅慘跌了。


個人的“內在世界”,千差萬別,就如同沒有完全一樣的樹葉。但是,對每一個體來說,它又是唯一的、真實的。就如同“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個千哈姆雷特”,有一千個交易者,就有一千個不同的“內在世界”。


交易高手給你講解交易的二重世界


參與市場交易十幾年,接觸了許多不同交易者,大致分類,他們的“內心世界”有這麼幾種:


一是“迷茫的世界”。


這部分交易者佔市場參與者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他們是新手,對市場一無所知,很多所謂“大咖”把他們叫做“韭菜”。

  

二是“混亂的世界”。


這部分交易者是什麼都學,不管什麼,照單全收,天天在股票群、微博裡混,打聽消息,聽“大神”們一言半語的“指點”;打聽小道消息,閱讀報紙、雜誌、網站、自媒體的報道;什麼書都讀,很認真地讀,還很有心得;什麼講座、培訓班都參加,很有收穫,他(她)會很自豪地告訴你,老師覺得他(她)很有天份,很有前途。他的任何一筆操作,都可以告訴你操作依據,或是消息,或是國家政策,或是公司產品,或是形態突破,或是指標金叉,或是老師指點……理由五花八門。

  

三是“迷失的世界”。


以述兩種交易者已佔百分之六七十。剩下這百分之三四十的交易者裡,又有百分之六七十交易者是“迷失的世界”。這部分交易者對市場有著不合理的預期,那就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又要收益大,又要回撤小,又要資金曲線陡峭上升,又要資金曲線平滑完美,最好能一條直線。於是,他們的“世界”很完美,首先根據宏觀經濟得出宏觀結論,再根據微觀經濟挑出好品種,然後再用各種“完美”指標拼湊起一個完善的“交易系統”,這種“完美的交易系統”能自動辯別出趨勢市和震盪市,有趨勢就做趨勢,震盪市就做震盪,“黑天鵝”來了也能自動提早預警,及早避開。


這樣純理論在紙上作業,在電腦上“數字挖掘”出來的空中樓閣,實盤一跑就出問題。然後又是繼續拼湊,不斷“完善”,不斷推出新“系統”。不但散戶如此,機構也用這套噱頭來忽悠客戶。


這些“迷失的世界”的交易者,主要任務不是交易,而是“創造系統”,一廂情願地追求永遠不存在的“聖盃”。


四是“脆弱的世界”。


這部分交易者在剩下的百分之十里頭佔七八成。他們缺乏安全感,抗壓能力差。交易世界,本身就是一個狂風巨浪、暴風驟雨的世界。交易界的從業壓力,比其他行業要大。缺乏安全感、內心不夠強大的人,很難撐得下去。比如,他準備按照交易系統信號建倉了,突然一個什麼小道消息,他馬上不敢建倉了。他是做短線的,短線就是積小勝為大勝,但是有可能一個事故,把幾個月甚至半年的利潤全部抹去,於是他覺得短線不合適,去學做長線;長線處於衰退期,半年或一年沒有收穫,還不斷止損,而是他又扛不住了,去做波段……這樣不斷學習,不斷更換方法。他的“內在世界”是個脆弱得不堪一擊的世界,只要稍大一點的風浪,就可以讓其坍塌。這樣的交易者往往功虧一簣,功敗垂成。氣魄不夠大,怕輸怕贏:輸了,撐不住,投降變節,改換門庭;贏了,不敢大贏,小富即安(小富即安,就意味著在往後的歲月中餘糧不夠,撐不下去)。

 

五是“簡單的世界”。


這部分交易者在所有的交易者中大約不到百分之一二。經過歲月的洗禮,他們返璞歸真,大道至簡,簡單就好。就像找老婆,挑挑揀揀,最後對現實有所認識,沒有了理想主義、作死主義的習氣,面對現實,看到一個條件差不多的,“就她了,不再找了。”從此,窮也一起過,富也一起過,好日子來了,手頭松一點,瀟灑一點,窮日子來了,大家一起捱過去。


不是說“簡單的世界”肯定賺錢,但是,要賺錢,特別是要靠交易維生,肯定是“簡單的世界”。因為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最起碼,他們清楚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的斤兩,清楚自已的一畝三分地上,可以種什麼莊稼,會有什麼樣的收成,會遇到什麼樣的旱澇災害,收成不好應如何撐過去。


再好一點的高手,在好的年份儘量多收一點,多儲存一點餘糧,不好的年份儘量避免顆粒無收。

 

 “外部的世界”,是交易者無法把控、無法自主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道浩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內在的世界”,是交易者可以把控、自主建設的。你可以使自己的內心真實、平靜、客觀,你也可以使自己的內心豐富、簡單、厚重、堅韌。你還可以使自己的內心柔軟、清醒、敏銳。總之,你的“內心世界”是什麼樣,你的整個世界就是什麼樣,你的人生就是什麼樣。


為什麼日本有劍道,有茶道,有插花道?因為他們憑藉練劍、茶藝、插花藝,追求“道”,建設自己的內心,豐富自己的內心,豐富自己的人生。交易,也是一條修道之路。  


一、如何處理錯誤倉位。

二、如何撐過困難時期。這困難時期,不僅指資金回撤,也包括心理建設。

【更多資訊關注微信公眾號:(ID:a00954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