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人生丨人生逆境如轉彎,恰是以德報怨時

佛法人生丨人生逆境如轉彎,恰是以德報怨時


分享,法佈施功德無量!

佛法人生丨人生逆境如轉彎,恰是以德報怨時

佛教崇尚慈悲,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故提倡以德報怨。

“以德報怨”一詞最先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並不是要讓人以德報怨,而是要以直報怨。以德報怨,也許是後人對孔子的曲解。

以德報怨是我們相當熟悉的一句話,通常將它理解為為人處世的準則:意思別人欺負你了,要用愛心去感化他,用胸懷去包容他。

芸芸眾生中,以德報怨、感化對方,大多數人做不到。少則貴,如同市場法則,所以以德報怨的事,常常讓人感動至深,甚至涕淚交加。

佛法人生丨人生逆境如轉彎,恰是以德報怨時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叫閔子騫的人。在很小的時候親生母親就去世了。後來,繼母先後生了兩個弟弟。人都有私心,繼母平時對子騫很不好。到了冬天,繼母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孩子穿上保暖的絲絮做的棉衣,可憐的子騫卻裹在一件單薄的用蘆葦花做成的衣服裡。在數九寒天,寒風刺骨,他經常被凍得四肢僵硬、臉色發紫。有一天,父親外出辦事,要子騫駕車。他劇烈抖動的手實在沒法抓緊韁繩,一失手,韁繩就脫落了。父親就非常生氣地抽了他一鞭子,隨即衣服破了,蘆葦花就飛了出來。

父親看到子騫的“棉衣”裡全都是一絲絲的蘆葦絮,沒有一片棉絮,難過得流淚。沒想到妻子竟然這樣品行惡劣、心腸狠毒,他當即決定把妻子趕出家門。子騫聽後“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抱著父親懇求:“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意思是說,繼母在的時候,只有他一個人寒冷,如果繼母離去了,家裡的三個孩子都要受凍捱餓了。他的這番話讓父親非常感動,於是就打消了趕走繼母的念頭。繼母得知後,感動得流淚,她對自己的行為深感後悔,從此把子騫當成親生孩子一樣疼愛。子騫的以德報怨,得到了繼母的疼愛,贏得了完美的結局。

這樣以德報怨,巧妙地化解了家庭問題,讓“問題”製造者幡然省悟,讓惡嘎然而止。

在人生路上前行,每個人都有可能會碰到對我們仇視、行惡的人。對此,有智慧,有大心量的人做到了以德報怨,“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贏得了尊重,獲取了身心的安寧。

佛法人生丨人生逆境如轉彎,恰是以德報怨時

有一個普通女嫁入夫家後,既要照顧老人,又要照顧前妻留下的孩子。但丈夫一家仗著有錢,在言語上常常傷害她,她忍受朋友和鄰居們的非議,仍然盡職盡責。直到有一天,丈夫帶回小三,攤牌跟她離婚。她仍沒有一句罵言,只是黯然離去。一年多後,這個男子陷入經濟案件琅鐺入獄,小三很快離開。鄰居們紛紛說這是欺負老實人的報應,都拍手稱快。然而,這個被欺負的女人卻回來了。她繼續照顧一家老小,老人小孩感動得淚流滿面。她去監獄看望男人,男人抱頭痛哭,直罵自己不是人。然而,就在男人出獄那天,女人留下紙條:我對你們好,只是行了我的道義。然後,悄然走了。全家人哪捨得放她走,到處尋找她,始終找不到。

對於這樣類似的家庭問題,很難有女人淡定,不產生嗔恨,但她用博大的心量,以適度的讓步,積極地付出,又果斷地退出,做出有道義的事,實在難得,儘管她沒有贏得完美的婚姻,卻贏得一生的踏實,開出了善之“花”。

在很多時候,要以德報怨,要以理報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會收到最佳的效果。

人生逆境如轉彎,恰是以德報怨時。巧妙化解減煩惱,消災解禍結善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