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動力航母與核動力航母,哪個更具有威懾力?

用戶92704502623


理論上核動力航空母艦在威懾力方面往往更強,因為他的持續作戰能力更高。但是,往往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威懾能力體現在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因為世界上能造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國家目前都是在五大常任理事國內,這5個國家沒有一個好惹。

下圖為美國的“全核艦隊”,分別是CVN-65“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CGN-9“長灘”號導彈巡洋艦和DLGN-25“班布里奇”號核動力驅逐領艦,他們在1964年進行了環球航行。理論上這支編隊不需要任何燃油補充,他們的核動力系統就保證能夠繞地球10圈以上。這種無限制的續航和長時間的高速航行能力使得航空母艦編隊再補給艦的配合下可以實現全球部署和快速到達

另外,核動力航空母艦由於沒有自用油料,所以節省下來的空間和排水連更可以搭載更多的航空燃油和航空炸彈,這樣就等於延長了航空母艦的無補給持續作戰時間。比如美國“小鷹”號常規動力航空母艦需要攜帶7800噸艦用燃油,航空燃油攜帶量為6000噸,彈藥1800噸。而核動力的“尼米茲”級相關容量比小鷹多80%,彈藥攜帶量提升至2970噸,航空燃油8200噸。顯然從作戰角度考慮,核動力的“尼米茲”能出動更多的架次投擲更多的炸彈。

總的來說同等級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優勢的,也更能體現出作戰能力。當然有朋友可能會說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但是我們要注意,“戴高樂”根本沒有達到預定設計要求,原本計劃裝備的是3座K15核反應堆達到12萬里,實際因為經濟問題裁撤1座反應堆降至8萬馬力,還不如常規動力的“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所以“戴高樂”表現在航速、艦載機出動上都是非常差勁的,但這種特殊的情況並不能說明核動力就是比常規動力差,畢竟突然減少1座反應堆,也就是不符合設計要求。

至於不同等級的核動力和常規動力就沒有可比較性了,你總不能拿著2萬噸的“加富爾”號和10萬噸的“尼米茲”去比較,這沒有意義。也不能拿4萬噸的“戴高樂”去跟8萬噸的“小鷹”去比較,不同噸位帶來的配置和承載能力都不同。有無彈射器、有無預警機、中/重型戰鬥機等等都是影響航空母艦作戰和威懾能力的因素,不能單單憑動力就下結論。

但就像我開頭說的那樣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威懾能力體現在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也就是背後的後臺如何。其實我們算一下,歷史上有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國家只有美國和法國,蘇聯開工建造但是沒有完工,中國有核動力航空母艦計劃,這4個國家全是常任理事國,他們本身就具備極強的軍事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都是擁有戰略核武器。其他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意大利、泰國、西班牙、巴西、阿根同、荷蘭等國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實力都算不上頂級,他們的影響力和干涉裡都只是侷限於地區,威懾能力自然有限。所以我們說核動力航空母艦背後國家的綜合實力往往是最大的威懾力量。


雛菊西瓜Peterpan


如果只是談軍事威懾力的話,常規動力航母與核動力航母之間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決定航母威懾力的是其戰鬥能力、艦載武裝、艦隊配置,而非單單一艘船的動力模式。

實際上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與法國擁有核動力航母,且二者的性能並不相當,美軍航母多在10萬噸左右,不超過12萬噸,是十足的超級航母,威懾力相當大。

而法國的核動力航母則弱小的多,這條船隻有42000噸的滿載排水量,動力輸出不足,甲板設計也有問題,陣風艦載機的搭配也不是很完美,配套的艦隊更是與美國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談什麼威懾力呢?

我們可以看看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數據,這是一艘常規動力航母。她有67500噸的滿載排水量,高出“戴高樂號”一大截,而且庫茲涅佐夫能搭載20架SU-33、4架SU-25和15架卡-27直升機及2架卡31預警機,必要時去掉卡27,還能攜帶更多的戰機,如果SU-33換成MIG-29k,數量更是還能翻三分之一,甲板如果學美國那樣密集排布,遠比法國的核動力航母要強。

這裡可以參考下我軍的遼寧號,瓦良格號與庫茲涅佐夫同為姐妹艦,我軍的殲15與SU-33也是一個發展系列,法國人說他們啥都不要能載30架陣風,那麼折起翅膀的庫茲涅佐夫光甲板就能放下這個數量了,畢竟滿載排水量差幾萬噸呢。

在這種情況下,庫茲涅佐夫級的航母怎麼也不比“戴高樂”這艘核動力航母差,真要拉出來遛遛,再配合上護航的艦隊,法國人未見能取得優勢。

美國的超級航空母艦目前是個需要單獨摘出去的特例,無論從噸位還是從配屬戰力上面,它都已經達到了當前航母這一兵器的極限,所以既具備代表性,又不具備普遍意義。也正是因為如此,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任何形式的航母能與其對抗,更不用與之奢談什麼威懾力對比了,人家動不動就拉出個打群架的姿勢,你怎麼比?

就目前的航母裝備情況來看,能養得起航母,還能養得好航母的國家並不多,這東西不是買去就能用的,能造的起大噸位航母的國家更是鳳毛麟角。所以,大多數情況下,航母並不以動力來比對戰鬥力,而是比的噸位和載機等配套屬性,噸位越大的表示其技術、戰力越先進。當然,核動力代表著續航力,確實這方面也比常規動力航母更強,只是,拿出去嚇人而已,誰管你油喂不喂的上?


王司徒軍武百科


常規動力航母和核動力航母,哪個更有威懾力?答案顯然是核動力航母。核動力航母相對於常規動力航母,主要有以下幾大優勢:

一、核動力航母具有超強的續航能力和機動能力

核動力航母基本不需要考慮燃料的問題,核反應堆可以長期持續大功率工作,在最高航速上,核動力和常規動力差不多,但是核動力可以長時間保持最高航速運轉,而常規動力需要考慮燃料和航母系統本身的運轉需要。

二、核動力航母有效載荷更大

核動力航母不需要攜帶自身使用的燃料,有核反應堆就足夠使用了,可以騰出更多空軍和噸位,並且核動力航母可以建造得更大,這樣可以攜帶更多飛機使用的航油,裝載更多的飛機,極大地提高了飛機的續航能力,同時,核動力航母可以使用電磁彈射,不需要考慮電能不足的問題,這些都是常規動力航母不具備的。

三、核動力航母可以大大降低對港口和基地的依賴

核動力航母不需要補充自身所需燃料,只要帶夠艦載人員的食品和淡水,可以在全球任何海洋航行,極大地提高了機動作戰能力,而常規航母受限於續航能力,需要一定時間靠岸補給燃料,沒有多個海外基地很難實現遠洋航行。

綜合以上幾點原因,核動力航母威懾力肯定是大大強於常規動力航母的,當然,核動力航母研製也很難,目前只有美國和法國有現役的核動力航母。有不同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是嶺南通途。





嶺南通途


常規動力航母與核動力航母相比,核動力航母的威懾力比常規動力航母大很多。最大的常規動力航母“小鷹號”標準排水6萬多噸,滿載排水量8萬多噸,核動力航母排水量最高的達到了11.2萬噸滿載排水量。

戰機的攜帶量小鷹號可以攜帶82架艦載機,核動力航母可以攜帶高達110架艦載機,小鷹號的續航力為4000海里/30節的速度,航速最高32節。而核動力航母最高速度35節,續航力基本上只要人員生活所需的食品、淡水足夠,就無線續航力,巡航個100萬海里都不在話下。



戰機出動率,常規動力航母一架飛機起飛需要60分鐘的準備,而核動力航母飛機起飛只需要20分鐘就可以完成。常規動力航母每天得最大出動率高達200架次,核動力航母出勤率高達270架次。


常規動力航母與核動力航母在補給上的差異也是很大的。常規動力因為本身需要燃料消耗,由此自身裝載的油料會佔很大的空間和噸位,而伴隨護航補給的補給艦所裝載的燃料,也要被航母自身給消耗掉大部分燃料,這為戰機的燃料消耗提供了壓力。

而核動力航母則不需要消耗那麼多的燃料,省下的空間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藥和油料補給,補給艦也可以為核動力航母攜帶更多的彈藥。這樣一來,核動力航母在武器彈藥和油料補給能力上遠遠超越常規動力航母。



核動力航母攜帶的航空燃料和武器彈藥都是常規動力航母的1至3倍。綜合下來,核動力航母的威懾力比常規航母的威懾力大得多。

圖片源自網絡


科沁雜談


從軍事威懾的角度來看,核動力航母的威懾力更大。核動力航母對比常規動力航母有很多優勢,首先是他的續航力更大,其次是他的作戰持續性更強,最後他的作戰穩定性更強。作為軍事威懾而言,保持在熱點地區的長期存在是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圖為尼米茲級航母的核反應堆+蒸汽輪機組的位置示意圖。

如果要派遣航母編隊進入熱點局勢區域,肯定不能是短期行動,一般而言都需要在某一地區駐紮1年以上,而且還要經常性的外出巡航,時不時的開展軍事演習,展開海上檢查和封鎖,這樣才能給敵人造成強大的海上軍事威懾和壓力。這些任務都需要航母艦隊有脫離本土後勤保障,獨立長期執行作戰任務的能力。

上圖為尼米茲級航母的核反應堆+蒸汽輪機結構圖,下圖為核動力航母使用的核反應堆結構圖。

以美國裝備了多達10艘的尼米茲核動力航母為例,他的航行主要依靠核反應堆提供能力,尼米茲級航母大約平均12年更換一次核反應堆燃料,需要把舊燃料從堆芯中提取出來,然後放入新的燃料棒。尼米茲級航母的A4W核反應堆需要使用丰度為40%的濃縮鈾作為燃料,一共可以加註4噸重的核燃料,這些核燃料可以驅動尼米茲級航母連續續航100萬海里,以價格來計算,那就是大約8億美元的燃料費用。

圖為遼寧艦使用的TB12蒸汽輪機。

常規動力航母來看,比如我國的遼寧艦,他使用蒸汽輪機作為動力,鍋爐內需要加註重油作為燃料,一次可以加註8000噸的重油,遼寧艦由此可以連續續航6000多海里,按照燃料價格的計算,那就是一次加註需要1700萬人民幣,就這還不包括戰鬥機對燃油的消耗,以及隨行的艦隊補給艦的自身航行燃油需求,如果按照續航100萬海里來看,遼寧艦加註的燃油價格將會超過4億美元。

上圖為遼寧艦上的重油鍋爐,下圖為常規動力航母鍋爐結構圖。

總的來看,核動力航母不需要考慮航母自身的燃油消耗,這是核動力最大的優勢,也就是可以長期脫離補給和後勤在海外長期作戰。這個優勢自人類第一艘核動力艦艇鸚鵡螺號核潛艇開始就已經體現出來,鸚鵡螺號在第一階段海試中就航行了4萬多海里,約等於60多節車廂的燃油消耗,但是對於鸚鵡螺號而言,他也只是啟動了核反應堆,正常航行了幾個月而已。在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為五角大樓出具的未來航母動力分析中就指出:核動力的優勢是節約後勤力量,不需要專門派遣補給艦保障航母,只需要帶足航空燃油,航母就能獨立長期作戰。

圖為我國海軍4萬噸級的901型大型補給艦,他是遼寧艦遠洋部署的必須搭檔。

圖為美國核動力航母戰鬥群,他有時候並不需要補給艦伴隨在身邊,獨立作戰能力更強。

舉個例子,1990年8月,美國率領盟國聯軍在中東地區打了一場海灣戰爭,第一個趕到海灣地區的航母是尼米茲級艾森豪威爾號航母,他參與了海灣戰爭的全部過程,一直到1991年還繼續參加了沙漠風暴行動,戰場的持續存在能力遠超當時一起作戰的中途島號常規動力航母。因此,如果一個國家既有核動力航母,又有常規動力航母,那麼面對國際熱點局勢的風雲突變,他派出去的更可能是核動力航母,因為他可以長期存在於熱點區域不返回,把壓力持續不斷的釋放到對手國家,真正把自己的軍事影響力和威懾力發揮到最大化。


海事先鋒


目前看當然是核動力

第一個 續航能力

核動力航空母艦一次性加註燃料後,可以連續航行100萬海里以上,也就是能饒地球50圈,理論上講有無限的續航能力.之所以核動力航空母艦有很大威懾力,就是在於它的強大續航能力和機動性,因為它的航區是無限制的.除此之外,由於採用了核動力,可以省下空間以便攜帶更多航空燃料和彈藥,由於不使用透平,艦員的生活條件有極大地改善,比如可以用無限的電能來進行海水淡化,艦員每天都能洗上熱水澡.

而常規航母受裝載燃料限制,活動沒有核動力航母靈活同時由於有鍋爐存在,所以紅外特徵要明顯一些。另外由於使用核動力,帶來“動力無限”。常規動力航母的續航能力一般在1.5萬—2.7萬公里,而核動力航母可50倍於此。且更換一次燃料就可連續航行數十萬海里,核動力使航母具有了近乎無限的機動能力。核燃料更換一次即可連續航行數十萬海里,這在常規航母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核動力的功率較普通動力要高,在為自身提供高航速的同時也可以為彈射系統提供更好更強大的蒸汽動力。再其次,由於本身不需要攜帶燃料了,就可以空出更多的地方為飛機裝載燃料跟武器彈藥。

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核動力航母能在動力更好的支持彈射系統,常規航母動力上明顯是不行的! 雖然我們國家聽說解決了電力問題,但是目前後續的報道還是沒看見!


認爹蜜全家暴斃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幼稚,常規航母與核動力航母戰鬥力,續航力,飛機數量等,以及相關人員都不是一個量級的。常規航母的動力是燒重油,需要綜合補給艦跟隨,隨時加油。而核動力航母可以無限續航,不需要補給艦。只需要正常的生活用品和食物補給。飛機數量,常規航母一次最多裝40架作戰飛機,核動力航母可以裝150架作戰飛機。常規航母都是滑躍起飛,至少三分鐘才能起飛一架飛機,限制了飛機作戰的性能。核動力航母都是蒸汽或者電磁彈射,一分鐘可以完成彈射起飛。常規航母最多可以裝載1500人員。而核動力航母可以裝載5000人員。大家會說了,那我們中國為什麼不首先發展大型航空母艦,我們國家主要考慮是以下幾點,1我們是後來者,掌握航母知識太少了,我們現在主要是學習航母的相關知識。2我們的國策是不稱霸,不會發展很多航母的,夠用就行。3航母由於目標太大,容易遭受來自地面導彈和空中的毀滅性打擊。4製造大型航母需要特殊鋼材以及大型船塢,還有後期維修與保養。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製造最少三大型航空母艦,代價有點大。5我們有為數眾多的東風,長劍,海鷹等一系列反航母的導彈。可以滿足我們作戰需求。謝謝大家!




燕趙人士向宏哥



從理論上來說,當然是核動力航母要比常規動力航母威懾力大,因為核動力航母的作戰能力要強於常規航母,由於採用核反應堆為動力,核航母可以實現“無限航程”,環繞赤道十幾圈都沒問題,並且可以幾十個小時保持30節的最高航速,也就是說:核動力航母在續航能力和航速上大大超過了常規動力航母,這對於航母的持續作戰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可以在海上部署較長的時間,在對方的外海保持長時間的存在就是很大的威懾力!

航母的威懾力體現在艦載機的出勤次數上,由於有核反應堆,核動力航母不需要自身的油料儲存庫,這樣就可節省很大的空間裝更多航空燃油和彈藥,有了更多的航空燃油和彈藥就可以提高艦載機的出勤次數,而常規航母雖然有大型補給艦進行後勤保障,但總歸在艦內空間上不能提供更多的油、彈存儲空間,所以戰鬥力必然要比核動力航母弱了一個層次。
但是事物不能絕對化,歷史和現在也確實有核動力航母戰鬥力弱於常規航母的情況發生,比如:圖片上的“企業號核動力航母”,它是現代海軍發展史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


但是它在建造過程中沒有專門研製的艦用反應堆,而是將“華盛頓級核潛艇”的反應堆稍加改進後就作為了“企業號”的主動力裝置,並且還一同安裝的8座反應堆,8座反應堆佔地面積太大,不但沒有做到節省空間的目的,在反應堆運行、維護保養、使用成本上大大高於在它後面建造的“尼米茲級核航空母艦”!雖然它也可以搭載70~80架艦載機,但是它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美軍基本上沒有讓它參加過戰鬥,它的作戰效能遠不及和它排水量相差不大“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
小鷹級航母雖然是常規動力,但是它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常規動力航母,作戰能力超過了“企業號”航母,服役以來幾乎參加了所有的美軍對外戰爭。

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是美軍以外的唯一一艘核動力航母,但是它的戰鬥力遠不如“小鷹級航母”,它的
主要問題第一個是排水量為4萬噸級別與“小鷹級航母”8萬噸級別相比正好小了一半!排水量小艦載機搭載的數量就會少,所以它的戰鬥力肯定低於“小鷹級航母”。

“戴高樂號”第二個問題就是核動力系統沒有發揮出優勢,為了節省研製經費它也是採用了“凱旋級戰略核潛艇”的反應堆,其結果就是航母的航速最高只有27節,並且核燃料棒損耗太大,5年左右的時間就要更換...用“弄巧成拙”來形容“戴高樂號”不為過。


估計“戴高樂號”5年之後連“女王級”常規航母都比不上了,因為“女王級”搭載的是F–35戰鬥機,在性能方面要比“陣風M”好的多,畢竟是有代差優勢的,“戴高樂號”目前的狀態也不是很好,法國海軍也只是拿它當花瓶擺設,估計法國下一代航母要回歸到常規動力,核動力航母的花費實在是過於高昂,法國的國力已經不允許再建造核動力航空母艦。


這張照片比較珍貴,左側是正在進行拆除工作的“企業號航母”,右側是正在舾裝的“福特號航母”,一老一新代表了兩個時代和大型航母的發展趨勢。

核動力航空母艦必須要建造的很大才行,也就是說8萬噸級別才能入門,太小的排水量發揮不出核動力的優勢,並且戰鬥力也未見得有什麼提高,但是建造大型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必須要有強大的國力支持才行,否則耗資巨大使用不起,最後成了“花瓶”也就失去了作戰的意義。


皇家橡樹1972


首先,核動力僅僅是一種動力方式,並不會對航母的戰鬥力造成任何直接的影響。也就是說在技術水平相同,且兩者噸位相近的情況下,兩者戰鬥力相差無幾。(比如說小鷹級和企業級)

那是為什麼核動力航母的威懾力要遠強於常規動力航母?

因為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承受核動力航母被擊沉的後果,別忘了核動力航母是裂變反應堆,也別忘了烏克蘭的普里皮亞季,以及日本的福島核洩漏。



也就是說就算一個國家能夠激情美國的核動力航母,但是當美國的核動力航母進入一個國家的路基反艦力量的打擊範圍,也就是說,這一艘航空母艦,離這個國家的國界線不會很遠,也就是說航母被擊沉後,產生的嚴重的核洩漏問題會困擾這個國家許久。


但是如果不打航母的話,美國海軍就會在大洋上擁有一個重要的戰略支點,美國能夠輕鬆而愜意的將大量的,彈藥投放到他國領土之上。所以說不打也不行。

這也就導致了美國的核動力航母實際上是一種打不敢打,放著也不敢放著,的超脫地位,這也是為什麼在冷戰期間,美蘇兩國瘋狂追求核動力潛艇的一個原因,只要戰爭爆發,無論你是否幹掉核動力艦艇,核動力艦艇都會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

所以說,核動力航母帶來這種戰略上的主動權是常規動力航母完全無法給予的。

這也是為什麼就算核動力航母更貴,性價比更低,除了續航程以外可以說一無是處的情況下,各國依舊瘋狂追捧核動力航母的原因。

因為在當今時代,航母是常規戰爭中的殺手鐧,但是在真正的世界性大戰當中,他僅僅是一個添頭,所以說,如何讓航母在常規戰中取得更大的威懾能力 就是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依舊是常規動力,被打掉了,不會產生什麼嚴重後果。

但是核洩漏走起?誰抗得住

那麼誰更有威懾力還需要回答麼?

單論戰鬥力 不相伯仲,但是論威懾力,八萬噸的核動力航母遠大於兩艘八萬噸的常規動力航母!


嘯鷹評


航母編隊本身就是個具有攻擊性的 作戰體系 一旦爆發戰爭航母編隊就要駛入敵對國家領海或者近海 爭奪制空權把戰火帶到敵對國去燃燒 這也是美國一直在使用的戰略模式 核動力航母續航能力遠遠大於常規動力航母 因此就不需要在燃料上有過多的考慮 換句話說就是不需要多少補給就可以打遍全球 那戰鬥力可見一斑 換句話說 你把一座核反應堆放到誰家門口或者床頭 他能睡得踏實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