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肅省考申論備考指導:明晰論證層次

2020甘肅省公務員考試已進入備考階段,為了幫助廣大考生比較好的備考甘肅省考,天水中公教育為各位考生準備了豐富的

行測申論備考資料。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申論備考指導,望相關考生及時查看!

在申論考試中,不少考生面對文章寫作題會犯怵,常抱怨不知道要寫哪幾個觀點,但犯愁的是沒話說,最後不得不絞盡腦汁湊成一篇千字文。這樣湊出來的文章內容要麼亂作一團,不知所云;要麼車軲轆話,顛來倒去表達一個意思。出現上述問題的癥結之一在於,考生們未能梳理清楚文章觀點的內在邏輯。接下來,中公教育就以一篇申論文章的某個觀點為例,來講解如何通過梳理觀點的內在邏輯,來論證文章觀點。

例:資本下鄉是對城市人消費升級,追求健康、優質、豐富、多樣化的農產品的回應,同時也推動了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化解了“明天誰來種地”的現實困境。

一、分析觀點的整體邏輯

抓觀點中的關鍵詞,捋清關鍵詞之間的關係,即觀點的整體邏輯。

示例觀點中的關鍵詞有“資本下鄉”“城市人消費升級”“農業現代化”“種地”,它們之間的邏輯是:①城市人對農產品有更高的消費需求——②資本擁有者發現這需求背後的商機,去農村批量生產高品質的農產品——③農業有了資本加持,走上升級之路,農村土地也就不會被撂荒了。

二、分析觀點的部分邏輯

在整體邏輯基礎上,帶著問題思維分析每個部分的邏輯。所謂“問題思維”則是我們很熟悉的“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結構。在使用這個結構時,我們要善於從容易寫的角度切入。

比如,我們來分析“城市人對農產品有更高的消費需求”的邏輯:

1.是什麼——城市人在農產品上的需求是什麼?城市人對農產品消費需求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答:消費需求是:無汙染、無化肥農藥殘留的綠色、有機農產品。

面臨的問題是:安全性高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供給不足。

2.為什麼——城市人為什麼對農產品有更高消費需求了?為什麼會存在供給不足問題?

答:需求變化的原因是:當下,不僅是城市人,準確來說應該是我國居民對農產品需求已跨越數量需求階段,進入追求質量安全的新時期。

供給不足的原因是:當前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生產模式過於粗放、低效,甚至農村年輕勞動力外力,土地被撂荒,無人耕種,更遑論農產品供給了。

3.怎麼辦——如何滿足城市人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即如何保障綠色、有機農產品的供給?

答:傳統農業必須走上規模化、組織化、集約化的發展之路,大力推廣標準化種植和養殖。而這些需要資金、需要技術、需要人才,更需要成片的土地,這是資本下鄉能做的、要做的。

三、整合內容,書寫成文。

在整合第二步中分析內容時,我們要按照第一步中的觀點整體邏輯,適當加一些連接詞,或者稍微調整語序,做到流暢表達、連貫成文。

當下,不僅是城市人,準確來說應該是我國居民對農產品需求已跨越數量需求階段,進入追求質量安全的新時期【分析城市人對農產品需求變化的原因,作為本段背景內容】。然而當下的現實卻是【添加轉折連接詞】,安全性高的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供給嚴重不足【有需求就要有供給,但目前供給有問題】。究其原因,當前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生產模式過於粗放、低效,甚至農村年輕勞動力外力,土地被撂荒,無人耕種,更遑論農產品供給了【分析供給不足的原因】。農產品供需之間的矛盾,讓投資者們看到了市場空間,眾多資本紛紛加大在農業領域的佈局【對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進行總結,並簡要提出對策】。他們通過農村土地流轉,整合了連片土地資源,用現代裝備、技術手段武裝農業,大力推廣標準化種植和養殖。從此,傳統農業走上了規模化、組織化、集約化的發展之路。同時,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也培育出了更多新型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有效解決今後誰來種地問題【具體介紹如何化解農產品供需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