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路上的公馆

张鸿俊

在兰州的街坊巷弄里,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止过,那些徐徐落定的尘埃之中不仅曾孕育着无数老百姓纷乱且温馨的家长里短,也曾留住诸多名人、轶事的脚步。这些街巷不仅承载着当年的风风雨雨,也记载下了兰州人前进的脚步。站在今天的武都路抚今追昔、浮想联翩的时候,不禁要回忆起这里曾经的历史或人文。

当年的武都路上有个十分有名的谢院长公馆。谢院长即谢刚杰,四川人,青海省政府驻兰办事处处长,长期以马步芳私人代表身份办理交涉事务,因先后担任过青海和兰州中山医院的院长,被人们常称呼为谢院长。谢公馆正对着禁烟善后局,在路南、临街二层楼,门脸小,台阶高,门道很深。1946年蒋纬国抵兰查处班淦贪污案时,就住在此处。据了解,解放后这里还曾住过魏立人副市长,以后改为了妇联,当时还能常见秦仪贞(甘肃第一位女共产党员)老太太出入其间。文革前这里是城关区团委所在地,住着一位姓杨的老师。文革中,这里还曾是红色长征四十团团部驻地。还有个当时比较醒目的就是赵献文小院。赵献文是安徽人,当时的兰州卫生局局长、市政协副主席,无党派人士。这座住宅在路南,原省公安厅斜对面的一个小院。院内有两三间平房,赵夫妇生二子一女。他们很少与他人来往,一家人举止言谈颇有讲究,显得是素质很高的家庭。另一个有庐庭院则是兰州进士、著名诗人,50年代省文史馆副馆长王煊的居处,就在当时民国路原县门街一段,也就是现在的景杨楼菜馆处。在王煊居处的斜对面,也就是现在张掖路派出所所在地,是50年代任震英工作和居住的地方。

1954年兰州市街道一律改名,因中苏友好协会在民国路上,故改名为友好路。1958年以甘肃省武都县命名为武都路。数十年岁月弹指一挥间,如今的武都路比以前的民国路向南拓宽了一倍多,沿街两旁的旧时建筑已荡然无存,而代之以齐刷刷的高耸楼房,下面是按着卷闸门的商铺,上面是住宅,千门一面,大小雷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