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李柳西与无棣碣石


明代李柳西与无棣碣石


《盐山新志》(民国五年)记载,明李柳西,本籍山西洪洞。永乐中,迁民实畿辅。柳西迁于盐山,居杨二庄(今黄骅羊二庄)东之汙湾头,以东邻汉之柳县,自号柳西,原名竟佚。

永乐年间,李柳西来到盐山后,见青磷白骨,震怵心目,遍访土人,得其遗事,私著《义民录》一书;柳西学问优长,访求九河故道,足历目验,著《九河辨》一书;又著《杨二镬志》《谈玄》和《柳西笔记》,可惜著述全部佚失。而《九河辨》在民国年间犹存,著名方志学家、盐山人贾恩绂编著《盐山新志》时,摘略其内容,知柳西考证无棣马谷山即《禹贡》碣石。

《九河辨》略曰:

  • 盐山即马谷,马谷即碣石,未尝沦于海也。盖《禹贡》皆以山川表识疆域,无以舟车表识者,禹施功皆由冀始,由冀而东,河南为右,由北而南,海西为右,经明云:“夹右碣石”,则碣石必在河、海两右相夹之地,可知今盐山在海之西岸,与大河之南岸,与经文“夹右”之说吻合,
    其证一。山之特立者曰碣,由直北至山东,南北相去几千里,当九河下游者,惟盐山适在其间,绝无仅有,与碣石名义相合,其证二。汉宋诸儒多言海水西溢,碣石、九河胥沦于者五百余里,今海岸左近,柳县二城,皆秦汉遗址,海之未尝西溢也,甚明,其证三。汉儒以碣石求之永平,抑思骊城县之碣石在大山之下,舍大而识小,已不近情,而又无河道可以附会,今盐山通顶皆石,一峰特立,又为平原特出之山,近在鬲津之南,北距大河亦不过五十里,其证四
  • 至“逆河”非九河并为一河,亦非海潮上逆之谓,盖九河在交河之上,则播为九,交河以下则百道千歧,不得限以九河之目,水大则汪洋巨浸,南北二百余里皆逆河公境,皆可名以逆河。水小则南北二流,南为鬲津,北为徒骇是也。盖碣石属之盐山。


明代李柳西与无棣碣石


明代李柳西与无棣碣石


明代李柳西与无棣碣石


明代李柳西与无棣碣石


明代李柳西与无棣碣石


明代李柳西与无棣碣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