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竹筒真的可以抓河鰻和鱖魚

這種用竹筒捕魚的方法,在我們湖裡說不清有多久的歷史,我只知道我外公用得特別好,當然跟那個時候漁情好也有一定關係。後來我爸也學了點皮毛過來,也捕到過不少鱖魚鰻魚和鱖魚。無奈,架不住蝦籠的便利和延繩釣的高效,我爸很早就放棄了竹筒。

如今,據我所知的,湖裡還再用竹筒捕魚的,也就剩下三兩個老漁民,還在搭配蝦籠捕魚。用竹筒捕魚的確是個慢節奏的活兒,跟如今快節奏高效的社會相比,顯得格格不入,但它也有獨特的優勢。

用竹筒真的可以抓河鰻和鱖魚

毛竹是原材料

先來說說這竹筒捕魚的原理和器具。原理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利用魚類有找庇護所的本能,讓它們躲入人工放置的竹筒內,再伺機捕撈。這個跟蝦籠還是有點區別,蝦籠是佈下迷魂陣,而竹筒則是讓魚兒有地方躲。

竹筒的製作簡單,但是“泡製”麻煩

器具就更簡單了,就是一段一米左右長度的成熟的毛竹筒,內部關節打通,兩端打孔可以用繩子吊起來。工具準備很簡單,網上直接購買即可,價格也便宜。可新鮮的毛竹筒並不能立即使用,而是要經過漫長時間的“熬製”。這個過程類似於漚肥,當然不是要讓竹子爛掉,而是要讓竹子看起來更接地氣。

用竹筒真的可以抓河鰻和鱖魚

一條還在浸泡的竹筒

很多看過海洋紀錄片的都知道,章魚喜歡躲到各種瓶子裡,你仔細看會發現,這些瓶子都是“有年份”的瓶子,長滿了青苔或者珊瑚礁。章魚就喜歡躲進這些跟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瓶子,而竹筒也必須要“熬”到能跟湖裡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對象魚才會放下戒備躲進來。

用竹筒真的可以抓河鰻和鱖魚

如果湖裡有章魚,也能用竹筒抓。

熬竹筒或者說泡竹筒非常耗時間。一般是把竹筒泡在湖裡,掛石頭沉底,也有把新鮮竹筒泡水缸裡的。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如果氣溫高,時間還能縮短。最不濟,也必須泡到竹筒能夠沉底,因為,竹筒的對象魚鱖魚和鰻魚都是底棲魚類,懸空或者漂浮是沒有任何效果的。

竹筒也不能熬過頭,畢竟是竹子,時間泡過了,導致整體腐爛脆化就得不償失。所以最後的泡製其實是在使用過程中完成的。剛泡製好的竹子其實並沒有達到最佳的使用效果,需要在之後的使用中,讓它們慢慢催化。那些使用了大半年的老竹筒,在將爛未爛的狀態下才是中魚率最高的。因為長時間的水底浸泡,它們已經跟水底環境完全融為一體,魚對它們不會有防備。

用竹筒真的可以抓河鰻和鱖魚

竹筒投放示意圖

除了熬製很麻煩,收竹筒更是個技術活兒

因為竹筒不像蝦籠,有把門的,魚蝦不容易逃跑,它完全是前後通透,一個不小心,就會跑魚。所以,收竹筒絕對是一門技術,得練習和摸索。對於平躺在水底的竹筒,你必須將它水平慢慢拉上水面,不能有大幅度的傾斜。等竹筒接近水面的時候,將最靠近你的那頭,用自己的手掌封住,但又不能封得太牢,因為需要在將竹筒慢慢豎起了的時候讓竹筒內的水流出,在竹筒豎起了的時候,封竹筒的手,基本就能感覺出筒裡有沒有魚了。

用竹筒真的可以抓河鰻和鱖魚

竹筒裡的鰻魚還是非常大的

有時候竹筒裡會進河泥,你很難感覺到底有沒有魚,保險一點,可以託著竹筒進船艙裡,也可以用網來兜底。而經驗老道的漁民可以徒手在水裡完成河泥的清洗,又能保證魚不逃脫。這沒有幾年的經驗是做不到的。

竹筒的投放位置也是門學問

作為最常規的指導,竹筒投放的位置必須是平地的,不能有高低凹凸。作為避難所,魚呆在裡面必須是舒適的,有高低,對於河鰻來說也許還能接受,可對於其它魚類來說,要維持身體固定就需要付出額外的努力,而且對收竹筒來說也會有不小的麻煩。另一個要注意的點,就是不能放置在軟泥太多的地方,軟泥太多,很容易造成堵住竹筒,也就失去了誘魚的功能。一個地區的水底狀況大致如何,在平時投放的過程中就能判斷一二。

在往上進階,也就是要做到定向抓捕河鰻和鱖魚,這就需要日積月累的經驗了,而且得因地制宜,我們湖裡的經驗,放到其他水域就未必會有效。除了河鰻和鱖魚,還有不少其它魚類也可以通過竹筒捕獲,比如黃顙魚和鯰魚,當然,

竹筒也能夠捕河蝦,而且捕獲的河蝦個頭都非常大。

用竹筒真的可以抓河鰻和鱖魚

結語:

如今,湖裡河鰻和鱖魚的數量日益減少,讓竹筒這個昔日的捕魚技藝更加沒落,但我始終相信這些傳統捕魚工具的價值和魅力。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需要這些看似笨拙卻又充滿智慧的工具來維繫,簡單粗暴的電魚和絕戶網永遠只會讓情況更糟。

希望我們身邊的生態資源能夠恢復如初,到那個時候,這些傳統工具將再次找回自己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