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一篇教學實戰拍攝案例分享

這是今天分享的話題

《關於星芒的拍攝》

這次把目光停留在如何拍攝一張精彩的星芒作品,在這裡要跟大家說明的是,星芒是畫面的一個點亮元素,而並非畫面主體的全部,但是如果能把星芒利用得當,會讓照片看起來更佳精彩。

所以,星芒是個"配角"!但是"配角"演好了,依然可以變成主角。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本文分為五個部分來講解,如果你是僅僅想拍出星芒,看完第一、二、三、四,四個部分就足夠了,如果想進一步去了解星芒的前生後世,繼續閱讀五、六部分。

一、如何拍攝星芒

二、常見的兩種星芒題材及實際案例分析

三、什麼時間段的星芒比較好看

四、星芒的數量誰決定

五、星芒的前因後果

六、星芒還受哪些因素影響

小光圈效果為什麼好?以及哪個光圈的數值星芒好?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納米比亞《箭袋樹》


第一部分

如何拍攝星芒

請記住拍攝星芒的四個重要元素,這是我帶隊教學當中經常跟大家分享的四點。

① 強光源:強光源最好是點狀強點光源,這樣會更容出現星芒

② 小光圈:光圈越小,拍攝出星芒的效果會更好,越銳利,越清晰

③ 半遮半擋:面對強光源,並且面積相對大一些的時候,比如大太陽,這個時候即使是廣角鏡頭、小光圈也需要進行遮擋,會更容易出現星芒的效果。(半遮半擋更適用於拍攝太陽題材的星芒,對於夜景燈光,不需要半遮半擋)

④ 廣角鏡頭:一般來說,廣角鏡頭在拍攝太陽題材的星芒,比長焦鏡頭更容出現好的太陽星芒效果。請注意:我說的是太陽題材的星芒。

本文介紹的方法及內容和實際展示的案例作品均不使用任何星光鏡。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斯洛文尼亞《小教堂》


第二部分

常見的兩種星芒題材

1、夜景星芒

一般來說相對比較容易和簡單,無論是廣角鏡頭、還是中長焦鏡頭配合小光圈,加上三腳架的穩定,非常容易拍出理想的星芒效果,也是最為簡單的一種星芒拍攝。

以下圖佛羅倫薩夜景為例,拍攝使用的鏡頭是佳能EF 24-70mm f/2.8L II USM,拍攝時的焦段是70mm,拍攝的具體參數為:F16、30s、ISO100,列舉參數的意思並不是說大家按照參數一定就能拍出夜景星芒,而是告訴大家小光圈,強點光源,中焦段在夜景中也可以拍攝精彩的星芒效果。

夜景星芒拍攝要注意時間段的把控,最好的時機是天空還能看見細節,比如天還呈現藍色的時候;如果等天空完全黑下來的時候,只適合做實驗的拍攝和練習,並不能讓照片的整體效果加分,因為那個時候天空一片暗黑。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意大利佛羅倫薩《夜景》

EF 24-70mm f/2.8L II USM

70mm、F16、30s、ISO100


2、太陽星芒

太陽星芒拍攝,當太陽相對比較低的時候,剛剛升起來的時候,是容易拍攝出星芒的效果,下圖拍攝使用EF16-35mm F2.8L USM這支鏡頭,當前焦距為19mm,F16,1/30s,ISO100,針對這個場景,也要注意焦距的選擇以及相對較小的光圈。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安加拉河《晨霧》

EF16-35mm F2.8L USM

19mm,F16,1/30s,ISO100

快日落時的下午,也是拍攝星芒的好時間段,這個時間段的星芒顏色非常暖,呈現出金色的效果,既可以直接拍攝太陽,呈現出星芒的效果,也可以,利用物體半遮半擋,讓星芒呈現出更加漂亮。

這是拍攝貝加爾湖奧利洪島的薩滿山,當時快臨近日落,趁著光線還相對比較強的時候,利用樹木的半遮半擋,讓星芒呈現的更加清晰!

讓星芒的強光與旁邊的樹木山體等相對較暗的物體進行比較,這個時候的星芒就會顯得更加突出。為什麼要這樣,因為星芒當時的顏色與北景天空的顏色為相同色,很容易"隱蔽"在天空裡,星芒看起來沒有那麼明顯。

在深色背景中的星芒,看起來要更加的明顯。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參數:EF11-24mm F4L USM F22、ISO200、1/40s

遇到太陽這種強光的時候,更是需要利用物品進行遮擋,不是說這種時候無法拍攝星芒,而是拍攝出來的星芒中間完全亮白的部分會比較大,也就是星芒中間的耀眼的中心圈(是太陽),太大總感覺過渡不夠柔和。

在強光下對著太陽進行拍攝星芒,還要注意對眼睛的保護,儘量避免長時間用眼鏡直視,畢竟太陽的光亮太強,目前我們手中的相機,還不能記錄太陽裡面的細節。

下圖,是在新疆喀納斯的冬季拍攝的一張照片,時間段為中午左右,光線的強度很高,因為樹木頂部的遮擋不夠,所以大家看到的星芒中心圈(太陽)完全亮白的部分就會比較多和相對較大一些,這也是為什麼在有太陽的時候拍攝星芒,要進行物體有效的遮擋會更好的原因。

這張圖中的星芒效果看起來弱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背景比較高亮,所以不能很好的襯托出星芒,另外一個原因跟我處理成單色調的效果也有關係。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EF16-35mm F4L USM

F22、ISO100、1/100s


第三部分

什麼時間段的效果好

選擇是:日出日落的時間段!

跟風光攝影一樣,日出日落的光線相對柔和的同時,光線帶有自己的色彩情緒,這個時間段拍攝的星芒效果相對最佳。

下圖拍攝於納米比亞箭袋樹莊園,太陽快要日落的時刻,選擇樹木進行遮擋。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EF16-35mm F2.8L USM

17mm,F16,1/80s,ISO200


貝加爾湖拍攝的藍冰,冰與火之間的碰撞,這個時間段在日落之前,星芒帶有自己的色彩。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第四部分

星芒數量誰決定?

一句話就能判斷星芒數量的多少,那就是光圈葉片數。

光圈葉片數除了通過放大收縮控制進光量的多少,還直接影響星芒的數量!

偶數葉片的鏡頭星芒數量就是葉片數,比如鏡頭的結構葉片數為8,那麼星芒的數量也為8。

奇數葉片的鏡頭星芒數量就是奇數的兩倍,比如鏡頭的結構葉片數為9,那麼星芒的數量也為18。

一句話,星芒的數量多少是鏡頭的光圈葉片數決定的。

實例剖析,請看同一場景下不同鏡頭的拍攝出的效果對比。

星芒數量為8

意大利佛羅倫薩拍攝,鏡頭EF 70-200mm f/4L IS USM鏡頭拍攝,葉片數8片,所以星芒數量為8, 拍攝參數為F16、ISO100、30s、焦距81mm

請注意,拍攝夜景燈光星芒,無論是廣角還是長焦都能有很好的表現。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星芒數量為18

意大利佛羅倫薩拍攝,鏡頭EF 24-70mm f/2.8L II USM鏡頭拍攝,葉片數9片,所以星芒數量為9*2=18, 拍攝參數同樣為F16、ISO100、30s、焦距70mm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新西蘭海濱大橋,鏡頭佳能TS-E 17mm f/4L鏡頭拍攝,葉片數8片,所以星芒數量8, 拍攝參數為F16、ISO400、30s


看完以上部分的內容,大家完全能應對星芒的拍攝,但是如果心中還有疑問?請繼續往下看

第五部分

星芒的成因?

星芒的成因其實是一個物理現象,對於相機的鏡頭而言,星芒就是鏡頭光圈的衍射,衍射這種現象在小光圈下就非常明顯,這就是我們常聽說的,小光圈容易出現星芒。

什麼是衍射?

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或小孔時,產生偏離直線傳播的現象稱為光的衍射。這個小孔(可以理解成光圈的那個孔)等於成了光源,衍射光以小孔為中心,向各個方向發射,而不再遵循光沿直線傳播方向。

一句話:星芒就是光線的衍射造成的!

第六部分

小光圈效果好why?

因為光圈由葉片組成,而葉片無法在收縮時都做到一個完整的圓形(可以自己看自己的鏡頭,只要是不在最大的光圈的狀態下,都不是一個完整的圓,而是多邊形的圈),因此呈現出的不規則多邊形(如何查看這個多邊形,可以看自己的鏡頭,手動鏡頭轉動光圈環即可看到;電子觸點的鏡頭可以通過景深預覽功能按鈕看到光圈的收縮變化),而衍射會在這些多邊形的邊作垂線,形成星芒。

可以用一句話來說,光圈縮的越小,這個光源點就越小,衍射的效果越好,所以星芒的效果就越好。

如果使用最大光圈拍攝,光圈形成一個完全平滑的圓形,那麼拍攝出來的效果就是一個光源向四周暈染開來,看不到很清晰和銳利的星芒。

光圈值的效果最好?

根據試驗結果看,光圈越小,星芒越清晰,邊緣越銳利!

但是F22與F16的效果相當接近,但是仍然有差別,喜歡F16拍攝的效果。

接下來拍攝同一位置的夜景,使用同一只鏡頭EF 24-70mm f/2.8L II USM,拍攝焦距為47mm,使用光圈依次從22到2.8,接下來一一看拍攝效果!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為了更好的觀看效果,將局部放大來觀看關於星芒的部分。

F22效果。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F16效果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F11效果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F8效果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F5.6效果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F4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F2.8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通過以上的實驗,認為16、11效果在所有的光圈表現中相對較好,乾淨利落。

伴隨著光圈越來越大,星芒越來越弱,長度也越來越短,到2.8時,星芒的邊緣已經非常弱化了。

這隻24-70鏡頭,當使用不是最長的焦距70mm的時候,光圈開到最大2.8,從鏡頭中觀看葉片光圈並不是完整的圓,是不規則的多邊形,所以上面的實驗,焦距是47mm,光圈是2.8的時候,依然能看見星芒的存在,只不過非常的弱化。如果是完全的圓形,那麼就是一個光源點的暈染效果。

為了驗證這一個觀點,這隻24-70只有在70mm的時候,光圈開到2.8,葉片光圈的形狀才是一個完整的圓形,所以拍攝的效果,與我想的一樣,就是暈染開來的光暈,如下圖。

一篇文章完全掌握星芒拍攝技巧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焦距的變化會影響光圈的形狀,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在焦距是47mm,使用最大光圈2.8也拍出了星芒的原因。

當葉片是完整的圓形時,拍出的是光暈(本質就是無數條星芒);當葉片是多邊形的時候,無論它多接近圓形,拍出來的就是可見的星芒。

葉片奇數偶數關係

偶數光圈葉片形成的多邊形是對邊平行對稱關係,比如在8枚葉片的鏡頭中(如上圖的佛羅倫薩夜景星芒),兩邊形成的衍射圖案方向相同並重合,所以鏡頭是偶數葉片的,星芒數量就是葉片數量。而奇數葉片,無法對稱重合,所以數量翻倍(關於奇數數量翻倍的原因,大家如果實在不好理解,就家裡拍攝實踐驗證即可,或者找一個物理學非常好的老師講解一下,因為在紙上畫了一些實在是沒理解透為什麼,但是請記住:奇數翻倍)。

重要總結

以上實踐所得,歡迎互相交流!如果你讀完,還沒有理解,請按照這些去實踐,相信實踐過後,你理解的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