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死后要装进铅制的棺材被混凝土永远包裹,也要完成军人的使命

在任何时代里,一个民族的中坚和脊梁都是自己的军队,战争年代就不用说了,和平年代也是各种灾难之中最后一道长城。首先,我们向奔赴四川地震灾区的军人致敬!今天向大家讲述的是人类历史最大的一次人为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尽管死后要装进铅制的棺材被混凝土永远包裹,也要完成军人的使命

1981年,以色列突袭了伊拉克的核设施。这次突袭行动完全摧毁了伊拉克的核设施,不过好在,当时这座工厂里并没有大量的核燃料,没有造成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但是,正是这次突袭行动,让拥有最多核电站的美国和苏联认识到战时核设施被打击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胆大疯狂的苏联人开始对自己的核电站进行了具有破坏性的实验。 为了检验核电站在受到打击断电后核反应堆能否正常停止工作,苏联军队在自己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进行了相关测试工作。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是这次测试工作,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为灾难。这是这次灾难,直接导致数万平民和军人的死亡。

尽管死后要装进铅制的棺材被混凝土永远包裹,也要完成军人的使命

1986年4月26日,核电站损伤试验正在继续。但是,由于测试人员的失误,违反相关操作流程操作,进而导致了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大爆炸。剧烈的爆炸使得4号机组核反应堆的顶盖被掀翻,50吨核燃料炸伴随着滚滚浓烟冲入大气层,70吨核燃料和900吨石墨材料泄露到反应堆的周围。更可怕的是,该核电站位于人口、河流都相对密集的地区,核泄漏对周围居民以及下流民众的危害难以估计。

尽管死后要装进铅制的棺材被混凝土永远包裹,也要完成军人的使命

为了应对这次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和灾难,苏联第一时间动用了10多个师的兵力以及数十万人投入到一线救援当中。由于事发突然,防辐设备严重不足,这些最靠近辐射区域的救援军人绝大多数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这直接导致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过早地染上了重病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

尽管死后要装进铅制的棺材被混凝土永远包裹,也要完成军人的使命

由于4号机组的顶盖被掀开,放射性物质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外泄露,为了加快情理进程,苏联军队动用了大量的直升机。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已经有45架直升机参与到救援行动中。不久之后,参与救援的直升机便增加到了80架。这些直升机飞行员们驾驶着直升机日夜不停的穿梭于核辐射核心区域,用5000吨碳化硼和铅粉的混合物封住了核反应堆的缺口。而地面救援人员也把4号机组用混凝土围了起来,进一步隔绝核放辐射。

尽管死后要装进铅制的棺材被混凝土永远包裹,也要完成军人的使命

然而,这座即将合拢的石棺时数十吨吨重的顶盖吊装却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因为参与救援的80架米8直升机对此无能为力。此时,世界上最大的米26直升机已经进行了首飞并进行了多次飞行测试。为了完成4号机组的吊装工作,米26直升机的首席试飞员安纳托利·格里先科驾驶这架试验机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同时,另一名试飞员卡拉佩田则完成了同样艰巨的空气压缩机吊装工作。

尽管死后要装进铅制的棺材被混凝土永远包裹,也要完成军人的使命

这两项任务的完成使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放射得到了初步控制,直接挽救了数万参与救援人员的生命。然而,由于直升机吊装大型部件安装在核辐射上空停留的时间过长,这两名飞行员都受到了严重的辐射。其中,安纳托利·格里先科在1990年去世,享年53岁,比当时苏联男性平均寿命少了10岁。而卡拉佩田则相对比较幸运,他们两人都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至今为人们所尊敬。

尽管死后要装进铅制的棺材被混凝土永远包裹,也要完成军人的使命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总是宣传这起救援事件中苏联高层对一线军人隐瞒了事故真相,进而导致数万军人的无端死亡。但是,在那个核大战阴雨笼罩的年代,苏联军队不可能对核辐射没有自觉,况且这是苏联引以为傲的核电站救援事故。参与救援的苏联军人大多数都是靠着自己身上这份军人的责任毅然投入到这次救援当中的。即使在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的倒下,他们依然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尽管死后要装进铅制的棺材被混凝土永远包裹,也要完成军人的使命

这次救援任务也反映出了苏联和苏联军人的伟大,尽管这些人都知道即使是在自己死后,将被装进铅制的棺材里,外面还要包裹着厚厚的混凝土以防止核辐射,但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的投身到了这场救灾当中。正是这些伟大军人的牺牲,才挽救了更多无辜平民的伤亡。今天依然荒芜的切尔诺贝尔地区见证的不仅是这场灾难,还有苏联军人的伟大和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