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釋迦牟尼佛出家日,瞻禮南京城裡的釋迦佛聖像


【南京靈谷禪寺大雄寶殿供奉的釋迦佛聖像】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從小就很愛靜坐,思惟、領悟宇宙人生的道理,比較不愛虛華熱鬧。由於喬達摩.悉達多身為太子,他的父王淨飯王因此非常擔心,就鼓勵他到外面走走看看。正是這“遊四門”之行,開啟了佛陀出家登上覺悟之路!

【南京建初寺大雄寶殿供奉的釋迦牟尼佛聖像】佛陀遊四門之《東門遇老人》首先從東門出去觀光。他遇到一個很瘦、很虛弱的老人,生命就像風中的蠟燭,隨時都會被吹熄。釋迦牟尼佛一看就很悲愁,心想:“唉!人生總有一天會變成這樣。”

【南京惠濟講寺角虎堂供奉的釋迦牟尼佛聖像】佛陀遊四門之《南門遇病人》出南門的時候,看到一個生病的人,倒在地上哀叫,痛苦的情形看了令人驚嚇。釋迦牟尼佛又想:“唉!人生總不免病苦,沒辦法永遠健康嗎?”

【南京清涼古寺供奉的釋迦牟尼佛聖像】佛陀遊四門之《西門遇死人》再從西門出去的時候,看到出殯的隊伍,送行的六親眷屬哭哭啼啼,釋迦牟尼佛覺得很哀傷,想到“啊!原來有生必有死,而生離死別是非常哀痛、悲慘的事情。”

【南京古高座寺大雄寶殿供奉的釋迦牟尼佛聖像】佛陀遊四門之《北門遇修行人》等出了北門,看到有位出家人,舉止安詳、平靜,好像內心充滿了喜樂、自在,一看內心非常震動。

【南京普光禪寺大雄殿供奉的釋迦牟尼佛聖像】釋迦牟尼佛因此思考──人為什麼會變老、會生病、會死亡?要怎樣才能不老、不病,甚至不會死亡?如何才能像這位修行者,這樣的安詳平靜,沒有憂愁苦惱?

【南京毗盧寺大雄寶殿供奉的釋迦牟尼佛聖像】這些就是釋迦牟尼佛出家以前所看到的情景,就是促使釋迦牟尼佛最後出家,領悟宇宙人生的道理,證悟佛性,達到成佛,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百千陀羅尼,而說法救度眾生的緣起。

【南京祥雲寺大雄寶殿供奉的釋迦牟尼佛聖像】二月八日的中夜,月色明朗,太子起身,見許多宮女都熟睡得如木人,口涎鼻涕,汙穢不堪;徹觀人身這個皮囊,裡面滿盛著糞尿濃血。太子心生厭惡,竊怪世人卻於這個“不淨聚"妄貪淫慾!太子喚起馬伕名叫車匿,把駿馬健陟駕起來。車匿高聲泣諫,要想驚醒宮人,無奈宮人都鼾睡不醒。車匿只得把健陟牽了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