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特殊的雲課堂,來自武漢戰“疫”最前線

通訊員 伍曉丹 彭睿宇

3月9日晚上20點30分,一堂特殊的戰“疫”雲課堂在武漢開講。講課的,是正在武漢漢口醫院支援的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醫療隊隊員、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吳錫平老師。視頻另一端,是南方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珠江醫院)2017級臨床醫學及兒科學等專業300名學生。學院副院長夏歐東、教務處處長謝小燕、內科教研室主任李曉丹等參與了隨堂聽課。

來自武漢的一手診療知識分享

自1月24日大年三十連夜奔赴武漢,包括吳錫平在內的珠江醫院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已在漢口醫院支援46天了。作為確診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收治點,他們所在的病區有80張床位,自醫療隊接管以來,已有100多名患者好轉出院。

此次雲課堂上,掌握一手診療經驗的吳錫平以《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和診斷》為題,結合調查數據與治療的實際病例,從病原學與流行病學、病理改變、臨床特點、診斷分型、診斷標準等多個角度,為同學們分享了來自臨床最前線的診療知識與病例分析。

這場特殊的雲課堂,來自武漢戰“疫”最前線

在前期構思教學設計時,為了讓同學們更直觀地瞭解到前線醫護人員的工作,把疫情變成鮮活的教材,吳錫平拍攝了一段自己在真實場景下的全流程演示視頻,包括準備、出發、穿防護服、床旁問診等一系列環節,引發了同學們深厚的學習興趣。

這場特殊的雲課堂,來自武漢戰“疫”最前線

互動環節,同學們提問積極踴躍。對於大家十分關心的臨床診斷要點、醫護人員防護、醫患溝通技巧、自身心理調節等問題,吳錫平分別進行了耐心答疑。

這場特殊的雲課堂,來自武漢戰“疫”最前線

“老師,你不怕嗎”

理論知識講授之外,吳錫平義無反顧、衝鋒在前的“逆行”更是對同學們最生動、最有力量的教育。

“老師,去的時候,你不怕嗎?”一句簡短的提問,代表了眾多同學心中的疑惑。“我們都是普通人,剛開始肯定會有一點擔心”,吳錫平說,“但是國家需要我們,病人更需要我們,身為一名醫生,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我們責無旁貸。”

有十幾年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工作經驗的吳錫平,主動請纓參加支援湖北醫療隊,在隔離病房,穿著防護服動轍七八個小時不能吃飯喝水上廁所,因長時間戴護目鏡和N95口罩,臉上起了水泡,鼻樑有了壓瘡。因為收治的都是重症甚至危重症患者,他們隨時需要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掰手腕,搶回生命。儘管如此,接到患者和家屬的一句句信任與重託,眼看著自己悉心治療的一個個重症患者不斷好轉、出院,聽到患者一聲聲發自肺腑的感謝,他說,更多的是勇敢前行的力量。

“要說世上有什麼讚歌比冬天的太陽更暖心,那一定是病人的一句‘謝謝’!” 吳錫平鼓勵同學們在危難面前不要膽怯,要學會用知識和科學的頭腦去解決問題,同時也要磨鍊自身的心智和技能,成長為一名有能力也有意志去與困難做鬥爭的出色醫務工作者。

這場特殊的雲課堂,來自武漢戰“疫”最前線

正在講課的吳錫平

是專業課,更是思政教育課

此次雲課堂既是專業知識授課,更是一堂思政教育課。吳錫平和幾萬名奮戰在武漢一線的醫護人員以實際行動,向同學們詮釋了什麼是責任與擔當。

參與授課的內科教研室主任李曉丹表示,承擔著為祖國培養優秀醫學人才重任的醫學教育,必須體現出專業素質與人文素養培養的融合,醫學教育者必須理解及彰顯醫學教育內涵中承載著的豐富的人文思政價值。這次特殊、難得的教學體驗,不僅讓大家掌握新冠肺炎的理論知識,更多地是希望同學們學習抗疫一線醫護人員踐行“健康所繫,性命相托”誓言的高尚職業精神。

據瞭解,此次線上雲課堂為南方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抗疫”面對面——來自武漢的醫線課堂》系列課程的第一課。3月13日本週五,珠江醫院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隊長、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王華將在線為同學們分享《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及ECMO使用指徵》。學院還將組織醫療隊隊員與同學們開展線上沙龍,分享在武漢的戰“疫”經歷與心得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