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輩子養四五個孩子沒問題,現在養一個都累死了,得花不少錢?

寶黛釵鳳璉平尤


這主要是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培養方式、培養目標和對未來期待値的不同,老一輩撫養孩子是不求質量,只求能“填飽肚子、少挨凍”就行,秉持的是自力更生、勤儉節約、細水長流、艱苦樸素精神,在物質潰泛、充滿貧困的環境下“活下去就是勝利”,而今天的社會概念早已不是“求生存”的願望了,而是講究“生存質量”的高標值,對於孩子來說從“十月懷胎”開始便是高預期、高消費,從孩子的“呱呱墜地”到其大學畢業、工作、購房、成家的“一連串工程”所耗費的那真的是一筆“天文數字”,豈是當年老一輩之於孩子的培養成本可以比擬的?


趙廣州156130073


看了幾個網友回答,感覺沒談到點子上。我就是那個年代的孩子,我家六個孩子,還不算多我們班級同學有八個的,也都養大成人。我們那個年代一般都是單職工,我家八口人就父親上班,人均生活費10元左右,雙職工人均20元,所以我們那個年代城鎮居民雙職工就是富裕家庭。那為什麼單職工能養活這麼多孩子呢?關鍵就是國家暗補,比如教育、糧油、肉蛋、醫療、住房等都是國家承擔或大部分承擔,國家對困難職工還有困難補助,所以那個年代困難的吃不飽但餓不死,雙職工家有錢可以買議價商品(價格高),我78年考學的,學校沒學費,生活費(吃飯)12塊定餐,自己拿9塊學校給補貼3快,家裡每月給我15元,扣除日用品支出,每學期還剩幾塊錢。我們小時候一件衣服都是穿幾年,小孩的撿大孩的穿,過年能吃四天細糧,初五開始恢復苞米麵大餅子,這就是那個年代的生活。

現在的生活水準高的不可思議,國家也把暗補轉換成明補,工資看著很高,扣完剩不多少,但是我們活的質量高了,你不可能讓你的孩子過我那個年代生活,所以也不能生太多孩子。


老石27636


如果你願意過粗茶淡飯,一套衣服穿十幾年,每天下班還得去揀柴火回來做飯,一家大小都擠在十多平米的房子,晚上點盞煤油燈在納鞋底做鞋,過年才能吃一頓肉,上班再遠也是步行,有輛自行車就比現在開輛寶馬還牛,家裡有個小鬧鐘就感覺良好,戴塊手錶就比現在的土豪還要神氣。大孩子的衣服一直穿到老三老四一直穿到老七老八,孩子們放學回來還要去餵豬放牛,挑水澆菜,如果你能做到,別說生養四五個,七八個都不成問題,如果吃不了苦,受不了累,養一個都困難。說別的無非是引人噴一氣而已。


江東第一城之主人


這個問題也是大眾的口頭禪,更是老一輩人的心裡話,一句話:時代不同了,老輩人的生活條件低,養孩子就是能吃飽喝足就行,當時的生活條件和現在是天壤之別,由於生活困難,加上孩子多,地上爬泥裡滾很正常,就是餓得哭叫,由於母親顧不上,照樣還得一通數落,經常用自己的尿當水拌泥漿,玩得開心。當年根本就沒有衛生這一說,顧不上灰塵和細菌,只要填飽肚子就是好飯,吃飽喝足不哭不鬧,就是哭鬧誰能管得了。

說到這裡,我講一個故事,而且是一個真實的老輩人的故事,至今流傳在小山村…

以前我們村裡有一戶人家,哪是一個秋天,大家都在山坡上耕地,準備秋種,因為農活忙,中午一般都是送飯吃,眼看晌午就要過去,其他人家早已吃完飯在樹蔭下休息,唯獨這一家遲遲不見有人送飯,老頭子不由得怒火沖天,朝著兒子就是一頓臭罵,(因為老頭已經沒有老伴,只有兒子、兒媳)老人的怒火自然是衝著兒媳來的,正當老人怒火攻心時,只見兒媳婦笑吟吟地來到面前,一邊遞上熱騰騰的飯菜,一邊笑著說,爹您別生氣,我又給您生了個大孫子。老人一聽,頓時一驚,由怒轉笑,滿心怒火一霎時隨之煙消。

因為當時老人的兒媳,獨自在家生完孩子後,簡單包裝好,又做好飯,然後再送到公公和丈夫的面前,由此可見,老輩人生養孩子有多麼簡單,和現在根本就無法比擬,因為時代在進步,歷史的經驗不能照搬,更不可能相提並論……


老於52080


大家好:我是綠茶碎碎念

首先我是70後,我姥姥有9個孩子,以至於我有5個舅舅、3個姨。

記得小時候大家都很窮,衣服基本上是大的傳小的,穿著補丁衣服上街也沒有人笑話。

至於吃的那就更簡單了,有時候一碗玉米糊糊加少許鹹菜就是一頓飯,稍微大點的孩子還得讓著妹妹或者弟弟。

即使窮,舅和姨們也上學了,大多唸到初中的樣子,我媽因為要帶弟弟和妹妹只念了小學課程,到現在還耿耿於懷。

現在養一個孩子都累的要命,大多家長哀怨。

孩子從出生就開始花錢,舉例:出生時的月嫂,條件好的會住月子會所,長大一點要幼兒教育,(不要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使小朋友失去了童年的快樂。

再大一點,各種電子設備都備齊,補課不能少,這個開銷大。

如果選擇私立學校開銷更大,我女兒高中讀的楓葉國際學校,每年10萬+,最後以不願意出國為理由,留在了國內。

現在養一個孩子累人、累心,還費腦子。大家有同感嗎?



綠茶碎碎念


老輩養孩子上學一年才二三塊錢我們那時候,我家六個小孩子都上學父親自己工作媽在家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飲食過的很好,那時物價低一年到頭吃個什麼呀過年殺豬得省著吃錢省著花,過年我們家給我們做件新衣服穿就美壞了,女孩子在買一個花頭繩就過個好年,現在什麼都貴特別是上學醫療都貴掙少了不夠孩子花的䃼課,中國就是這樣的攀比厲害


美萍6295


老輩人家裡孩子的確比較多,以我媽媽為例,她有8個兄弟姐妹,常常是大的帶小的,她上小學的時候是揹著弟弟去的,老師在上面講課,她弟弟在下面玩鉛筆。這種情況在當時也很常見。

我母親出生在五幾年,她小時候的那個時代最需要解決的就是溫飽問題,我姥爺每天去生產隊幹活換工分,才能換吃的,孩子能吃飽就不錯了。

到了我這一代,我姐弟兩個人,家是豫東村裡的,吃喝不愁了,但是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又忙於農活,基本沒時間關心我們的學習,頂多是鼓勵一句:好好學啊!

現在,我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城市,生了兩個孩子,每天都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到孩子身上,也感覺到養孩子不易。

1、關心孩子的精神世界

不用再擔心孩子吃不吃得飽,我們現在擔心的是孩子的營養是否均衡,孩子是否開心幸福,溫飽你給她飯就行了,開心幸福是需要你言傳身教的,是需要交流以及瞭解孩子每天的心理情況的,更不易。

2、輔導作業

提到孩子,輔導作業是繞不開的話題。記得小時候我爸媽沒有管過我作業,也很少簽字。

現在不同了,我每天都需要給孩子檢查作業,輔導孩子作業,按要求在作業本上簽字,搞不好還會發生雞飛狗跳的場面。

還看到了一句話,你的孩子你都不認真輔導,老師管幾十個孩子怎麼會有精力?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變成這樣了。輔導作業,嚴重影響親子和諧,讓家長疲憊不堪。

3.期望過高

我這麼高的智商怎麼會生出這邊笨的孩子?有些家長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我一個朋友,一年級時孩子經常墊底,她說她出去都不好意思說孩子爸爸是博士。

為什麼會這樣?無非是我們期望太高,希望孩子出類拔萃,希望孩子不同凡響,但孩子成長都有一個過程,他可能還沒開竅,但在家長看來可能有點格格不入,如此就會自己心裡不舒服。

還有一部分家長希望孩子多才多藝,報了好多個課外班,舞蹈樂器書法英語等一個都不落下,花費大量的金錢不說,自己也忙於各種接送,忙於定孩子的進度,身心疲憊。

報輔導無可厚非,關鍵是孩子喜歡,每個孩子潛力不一樣不一定別人報了你就報,攀比沒有任何意義,孩子家長都累。

3.爸爸的缺失

還有一部分媽媽,可能會覺得非常累,是因為孩子爸爸沒有參與到育兒過程中,全職媽媽看著沒上班,實則不輕鬆,接送、做飯、打掃衛生、輔導作業,一整天都閒不下來,比上班還累。

▹我是一位兩個孩子的媽媽,每天分享育兒知識和趣事,做學習型的媽媽,和孩子一起成長,歡迎關注趣說小學生,一起交流。


趣說小學生


個人覺得應該是“誰不當家誰不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貴”。其實老輩人養四五個孩子遠比現在養一個付出的多好幾倍。記得我爸就當面跟我姐說:“不怕你是正式工,假如你計劃存50萬也只夠養你一個孩,在過去不一定夠養你姊妹幾個”。“水漲船高”表面看是現在花銷大可工資每月也基本高,記得父親說農業社剛放下來,一個大男青壯老力幹一天活掙0.5角,一年下來除去基本生活費還欠錢。我爸說他曾經三天吃的是沒鹽飯(端出去別人也看不出來只有自己心裡清楚),五元過了個年(還是裝在口袋裡以防萬一用,就只買了張紅紙讓鄰居幫忙寫了付對聯貼門上)。老人說那時有的人實在餓的不行就去吃荊條籽,然後被消化不好賠了命。記得我媽為了我們能吃好一點飯菜,有一點點空就去撿點廢紙攢足賣點錢買鹽,拿扁擔去鄰村賣爆米花的大爺那裡3分錢買一個大米球回來5分錢賣給小孩(我們只敢吃一不小心掉下來幾顆不能賣的,因為那是來回走好運路才擔回來,還有本錢,況且那時都沒錢,買的小孩又不多)。母親為了讓我們過年能穿上新衣服就到城裡裁縫鋪論斤買做了衣服掉下的小布料,回來再兌到一起縫成新衣服。那時母親常說最大的布就數人家裁剪褲子掉下的圓屁股布了一定要充分利用,不敢浪費。每人穿的鞋媽媽從秋季就準備開始了,找布料,打倍,剪成一對對鞋樣。鞋底是平常早瞅好的(人家不用的舊車胎,母親撿回來用手鉗慢慢地撕薄了再剪成鞋底)。最後用以前做鞋的粗針一針一針縫好,經常都看見她手腕上勒的深深的紅印印。母親會勤勞的在房子周圍,不遠處的小山上鐘點玉米,瓜,菜……;夏天去山上摘杏,秋天摘山核桃,柿子,……;冬天把吃不了的南瓜削成絲,蘿蔔,豆角,紅薯都曬乾到來年春天吃……。勤勞的父母親為了孩子不知道受了多少罪,做小輩的怎麼能體會到。現在社會發達了,自己不想費勁掏錢舉事都能實現,



淡然一生758


這個問題我可以用自己的親身體會來回答。我媽生了我們姐妹四個,我是最小的一個,從小到大,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姐妹們一塊打鬧,一塊幹活,印象中父母的參與度很低。我年齡小,父母農活忙,就讓大姐看著我,她比我大不了幾歲。聽說有個夏天,小姨來我家串門,發現大姐在灣裡抓魚,我在門外天井裡抓著雞糞往嘴裡放。當然這些我都忘了,但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我吃過家裡場院裡的土,現在我都很清晰的記著那個味道,真噎人啊。我還吃過西瓜皮,陷進過鄰居家的旱廁,想想都是一把辛酸淚啊!現在我有了閨女,開始有我媽幫我還覺不出什麼,後來孩子漸漸大了,看著別人都給孩子報這班那班,我心裡著急,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舞蹈,繪畫,武術,樂器,圍棋,象棋等等好多,這些我都沒接觸過。想著孩子可不能跟我一樣沒有一技之長,我領著孩子上了這個試聽課又上另一個體驗課。孩子報班上課了,下課後還得練吧,剛開始新鮮,孩子願意,時間一長孩子不幹了,嫌累。我也嫌累啊,天天苦口婆心地開導孩子,哄著嚇唬著,軟硬兼施。嘿,人家不吃我這一套。所以,家裡天天是雞飛狗跳的,我也成了孩子嘴裡的壞媽媽。孩子上了小學,有了課後作業,就更難了。並且,我發現現在孩子都太精了,我跟我家閨女比起來,我小時候那就是個木頭,把我放在哪就在哪,沒人管我一會就睡著了。我閨女可不行,什麼事都瞞不過她的眼睛,看她在那老實待著玩,我的一舉一動她全都能掌握。我閨女還是個話癆,看到什麼問什麼,有些問題我都沒法回答。經常被她一連串的為什麼問下來,我頭疼的只能說,等你長大就知道了。孩子小飯桌阿姨買了些書讓孩子挑選作為禮物,別的孩子挑的都是些大雁為什麼往南飛之類的書,我孩子挑的是人為什麼會死。唉,好好的繪本故事看著多好,她非得看三毛寫的散文,也不知道有什麼感悟。諸如之類,等等等等,作為一個非學霸媽媽,身上的擔子真的很重啊。


我的漫漫路


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的難處,我們只是沒有體會,看到的只是表面。只有那一輩的人自己才能深深體會。



以前沒有計劃生育,每個家庭有四五個孩子,多的六七個,雖然以前沒有那麼注重教育,但是吃飽穿暖卻是父母的難題。

別看老一輩容易,放在過去也不容易,小時候經常聽老人們說說她們過去的生活,她們不但帶幾個孩子,而且也要幹農活,操作家務,農務時節,都是老大帶小的,或者丟在田裡就是一天。

現在養孩子和以前不一樣,我們注重孩子的教育,生活條件好了,我們為孩子花更多的錢和時間精力,這樣我們自己的時間就被壓縮了,我們當然不想多生,而老一輩的人沒有這事。

老一輩人教育孩子們的意識普遍比較低,孩子們也不用上補習班。學成自然好,學不成也就那樣。



現在各種興趣班如鋼琴、舞蹈、武術、書法、繪畫、英語等,養一個孩子的成本頂過去幾個。

現在養一個都累,是我們養育孩子的要求多了高了,社會環境競爭激烈,人家上自己不上,感覺跟不上步伐,跟不上節奏,只好隨大眾。

而當代社會,媽媽這個角色也不是那麼好當。生活中,很多爸爸只顧著掙錢,將所有的育兒任務都丟給媽媽;而媽媽不僅要帶孩子,還要上班掙錢,職場、家庭雙重壓力讓媽媽透不過氣。



老一輩是放養,而我們是精養,因為這種精養,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現代媽媽的工作量。適當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心態,很多事情放手讓孩子去做,也許一開始他們會各種犯錯、搗亂,但是慢慢的他們會就會越發熟練,並且自己玩起來。而這個時候,媽媽就會輕鬆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