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府人和粵語的前世今生

廣府人和粵語的前世今生

眾所周知,廣東有三大民系,廣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並不是三個民族的意思,這三個民系都是漢族的分支,民系是以文化、語言等來劃分的。

我們先從影響力最大的廣府民系說起,廣府小哥哥是怎麼來的呢?話說廣府小哥哥用的是粵語,粵語不僅是香港、澳門的官方語言,也是廣東的主流方言,另外廣西、海南、海外也有部分人在使用,所以粵語是中國最強盛的地方方言。廣府的意思就是廣州府,主體地區是南海、番禺、順德等。廣府一詞形成於什麼時候呢?史料上沒有明確的答案,其實可根據廣州什麼時候脫離南海郡去分析,一查資料得出,大約是唐朝的時候。

我們可以推測,在唐朝中後期,廣府、客家的文化風俗都在逐漸形成,他們在宋朝積累沉澱,到了明朝時候,終於產生出了廣府、客家二系的劃分。客家話見另一篇分析。

廣府這個詞雖然形成得比較晚,但粵語的產生要更早一些。大約在秦末漢初,粵語的苗頭就已經出現。話說秦末天下大亂,趙佗在嶺南建立了一個南越王國,趙佗所帶去的秦音成為官話,但當地民眾還是操百越語。當漢武帝滅掉南越王國之後,他以廣信為嶺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大量中原人開始進入,粵語逐漸形成。粵語即秦漢音和當地百越語言結合而成,當時粵語的中心並不是在廣州,而是在兩廣交界的廣信,廣信就是現在的梧州。這個時候,粵語的百越成分比較強烈。

廣府人和粵語的前世今生

後來經過多次改朝換代,粵語的發音不斷髮生變化,百越的成分減少,華夏成分不斷增大。粵語的中心也轉移到了廣州府,形成了廣州府為代表的廣府民系。這個時候,粵語開始接近今天的樣子。

近年來網上常有人說,粵語(廣府話)是正宗的古漢語。首先,小編也是一個母語是廣府話的人,但並不同於古漢語。還有就是,客家話和廣府話是非常近似的,他們之間有很多共同詞彙,都保留了古漢語的一些成分,但二者又都不完全等於古漢語——我們是從大量復原中古漢語的發音中得出的。

中古漢語分為唐音、宋音,廣府話和客家話更接近唐音,尤其是中後期的唐音。接近宋音的是吳語杭州話,鄭張尚芳在《吳語中官話層次分析的方言史價值》說:

“客家話宋代至明代從中原南下說不可信,因其主流層次跟宋代中原話南下形成的杭州話大異其趣。杭州話是融合宋代汴人南遷雅音形成的、有十大官音特點是特殊的吳語方言,……可作為宋代南遷官話的標本,在漢語方言史上尤其特殊的價值。”

由於粵語有和秦漢之前嶺南土著的方言結合,所以粵語不能等於古漢語。這些嶺南土著是百越人,他們使用一支已經消亡了的古越語,今天的侗臺語族就是百越的後人。總體來說,廣府俚僚成分較大,潮汕閩越成分較大,客家畲族成分較大。

其實使用粵語的人群,並不單是狹義的廣府。廣西以梧州為代表的30多個縣市,海南以儋州的7個縣市,越南的山由人,海外的很多華人社區都是說粵語的。為了照顧其他粵語人群,廣府的定義不斷在延伸。其實很多廣府人並沒有廣府人的概念,一般覺得自己是廣東人,或者順德人之類的。廣府人的概念是用來區別於客家和潮汕的。

廣府人和粵語的前世今生

網上會有一些人認為廣府人的血統很雜,經過復旦大學李輝的基因檢測,發現廣府人的Y染色體並不複雜,都是相對純正的漢人,即以O3類型為主,O3佔69%。在有些地方,O3比例和客家人持平。也就是說,廣府的大姓陳氏,何氏,許氏,梁氏等,他們大多從中原遷徙而來,而非當地原生土著。他們和客家潮汕的區別是,他們比較早就進入了廣東定居。

雖然廣府人的父系比較純粹,但母系要複雜一些,mtDNA(母系祖先)包括B4a, B5a, M*, F1a, M7b1等類型,這個完全符合外地媳婦本地郎的說法,廣府男子都是正宗的漢人,媳婦則是來自五花八門的地方。

廣府民系的特點:廣府內部對於本民系的心理認同感比較強烈,崇尚自由主義,善於經商,普遍為繁榮的嶺南和廣東文化感到自豪,所以廣府民系會有一定的排外心理,有些人會認為廣東省之外的人是外省人,廣東以北的地方都是北方,當然這只是極端例子,大部分廣府人還是友好和包容的。

三大民系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增加了廣東的多樣性。

從美食上來看,三大民系的各自特色是——

廣府:蝦餃,腸粉。廣府代表的順德菜

客家:釀豆腐,梅菜扣肉。客家的東江菜

潮汕:粉粿,粿條。潮人的潮汕菜(汕尾菜)

從性格上說,廣府人特別是珠三角江河水系發達,屬於江河性格,介乎潮汕與客家之間沉穩中帶著激進;潮汕海洋性格更為濃厚,相對激進;客家是大山性格,相對沉穩。還有,廣府人注重生活品質,與世無爭;潮汕人抱團經商,不問政事;客家人讀書從軍從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