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問題分析

本文將從以下方面對印度的經濟問題進行分析,並對印度的未來經濟增長進行展望。

印度的背景介紹

印度行業與經濟發展狀況

印度經濟分析

印度經濟展望


印度經濟問題分析

1、印度背景介紹

國家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人口超過13億人,海岸線長5560公里。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擁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印度的糧食產量約為中國的一半。

西方民主制度

印度自1947年獨立後,沿用英國留下的西方民主制度,印度政治制度使各方表述自己的利益,表達自己的觀點,卻沒有有效的對利益和觀點進行整合,黨爭嚴重,影響了印度經濟發展。西方政治理論一般認為西方民主制度可以有效遏制腐敗,但在發展中國家實行西方制度的國家腐敗仍然非常嚴重,印度就是一個例子。政客用錢直接買選票或間接買選票,收買黑社會,使得貧民窟成為腐敗政客的穩定票倉,黑社會還與政客勾結,從事毒品買賣,不僅收買很多政府官員,很多非政府組織,而且控制選票。

種姓制度及女性地位

印度雖然在法律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印度人民的意識層面,信仰層面和生活方式層面,仍然根深蒂固,使印度社會至今仍是世界最不公平的社會之一,種姓制度本身是印度教教義的一部分,而印度民主制度無法推動任何實質性的宗教改革和社會改良,也無力衝破高種姓人對這種改革的阻撓和抵制。甚至隨著印度特色民主體制的演變,民粹政治與種姓制度結合的趨勢愈演愈烈,使印度民主品質進一步惡化。

印度政治體制無法推動婦女的真正解放,無法真正實現男女平等,使得婦女地位遠低於男子。婦女的文盲率遠高於男性,而就業率遠低於男性。

土地問題

印度無力推動真正的土地改革。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當年曾希望推動土改,但他所依賴的國大黨,代表著控制印度土地資源的高種姓的大地主階層,這個階層左右了國大黨龐大的農村票源,尼赫魯最後只能妥協,把土地改革任務交給了邦一級的政府和議會,但在邦一級,議會歷來都是大地主階層的所控制。印度各級議員中很大比例都是地主的代表,這使得任何真正的土地改革方案在議會里很難通過。另外英國人給印度留下了一個法律體系,包括了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的法律,這也使土地改革更加難以展開,正因如此,印度有大量的無地農民,約佔印度農村人口的一半以上。

宗教對立

印度是一個政教分離的國家,堅持世俗主義。但是宗教對其政治有重大的影響,印度人口中82%信奉印度教,12%信奉伊斯蘭教。教派衝突猶以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最為嚴重。


印度經濟問題分析

2、印度行業與經濟發展狀況

行業

印度的支柱產業為服務業、工業、農業。印度的軟件、信息、服務外包等服務業佔GDP的一半以上,工業佔GDP比重接近三分一,農業佔比約為15%。

1947年到1990年印度施行官僚控制的計劃經濟制度,但始終沒有放棄私營經濟,總體經濟增長速度緩慢。從1991經濟改革後,政府鼓勵私營企業發展,大力吸引外資,增速加快了不少, 在軟件,信息,服務外包,製藥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但這些產業創造的就業遠不如製造業。

經濟發展狀況

2018年,印度的GDP總量為2.7萬億美元,約為中國的五分之一,人均GDP為2030美元。


印度經濟問題分析

近十年印度經濟經歷了較為高速的增長,平均GDP增長率達到了7%,但在2019年,受美聯儲加息等國際形勢影響及印度國內各種問題的困擾,印度經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2019年第三季度GDP增速一度降至4.5%。


印度經濟問題分析

截止2018年底,印度公共債務達到1.19萬億美元,同時印度的外匯儲備約為4017.76億美元,僅2017年,每年的外債的利息支出就已經佔印度財政收入的26%。

3、印度經濟分析

從資本積累看

我們知道,所有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現代化和由農業向工業化轉型的過程中,首要問題便是資本積累問題,工業化是一個資本不斷增密,並逐漸排斥勞動的過程。對內需要向農業提取勞動剩餘,對外則會依賴外資,而依賴外資將會造成債務高企,並且形成對外來資本的依附。而現代發展中國家無法像過去發達國家一樣對外殖民,掠奪資本,因此資本積累將是一個長期而痛苦的過程。

印度的可耕地面積佔世界的10%,自然條件極具優勢,是天然的世界糧倉,可以說農業稟賦極高,然而與耕地資源不那麼豐富的中國比,印度的糧食產量卻只有中國的一半,印度長期以來底層農民不佔有土地,種姓制度導致高種姓的官員不熱心解決底層低種姓民眾的疾苦,無法有效消除貧困。農業現代化發展緩慢,甚至大部分仍停留在原始階段,導致農業生產率低下,在印度現代工業化的進程中,也就無法提供更高的勞動剩餘用於發展現代產業。

從人口結構及勞動力看

印度是一個具有13億人口的大國,印度人口中位數為28歲,比中國的37歲要年輕。但是其教育水平不容樂觀,2010年印度人均接受教育年限為4.4年,中國7.5年。同時中國的女性識字率是99%,印度不足一半。

印度人均收入低,人口多,充足的勞動力有利於印度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但是另一方面勞動人口的素質較為低下,降低了勞動效率,而婦女地位低下,受教育程度低,使其無法充分發揮女性的才能。

從交易成本看

印度基礎設施條件差,今年大城市面貌雖有了改善,但是總體面貌變化不大,特別是老城區大片的棚戶區,沒有改觀。另一方面印度政府部門效率低下,腐敗嚴重。落後的基礎設施和政府效率的低下導致在生產過程中無法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

從政府職能看

穩定的社會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優化資源配置,維持有效市場,激發經濟活力考驗著政府的治理水平。印度沿用西方民主體制,從全球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實例來看,西方民主體制往往導致社會分化,矛盾加劇,黨政不斷,腐敗加劇,嚴重消耗政府的管理水平。那麼若是沒有強力的政府,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面對經濟危機、市場失靈時將不可避免的陷入社會動盪,引發社會變革,從而滑向經濟停滯的深淵。

因此,在西方民主制度下,印度選舉出了願意推動改革,志在發展經濟的莫迪總理,是印度人民之幸。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印度的西方選舉政治制度、僵化的既得利益團體和內部矛盾將成為印度經濟發展及改革的最大阻礙和不確定因素。

從國際化背景下的機遇和挑戰看

在西方發達國家逐漸衰落,中美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印度作為全球化的一員將不可避免的受到國際局勢的影響與波及。印度高企的債務及薄弱的外匯儲備使其在面對危機和外來資本做空風險時難以有效應對。面對可能到來的危機,做為危機最終轉嫁和託底的底層人民由於土地分配不均,自給能力不足,無力承擔危機的損失,可能導致危機硬著陸,使印度陷入失業、通脹、債務的陷阱中無法自拔。

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印度最大的機遇在於中國的崛起。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和工業經濟體,在其由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轉型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進一步提高人均GDP,必然需要進一步技術創新,轉型升級,由低端製造業向附加價值更高的中高端製造業,服務業進行發展。在此過程中,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不再具備比較優勢,部分低端製造業向東南亞、非洲等更低成本勞動力的發展中國家轉移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而印度作為廉價勞動力充沛的國家,能否承接國際低端製造業轉移所帶來的機遇將成為其經濟發展中的關鍵。而在次過程中,印度政府能否發揮積極作用,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優惠條件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將是重中之重。

莫迪經濟學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總理莫迪執政期間的經濟改革和經濟增長。面對印度國內錯綜複雜的局勢和根深蒂固的制度頑疾,2014年印度人民黨大勝之後,莫迪推行一系列內部改革措施,在“印度製造”、廢鈔令、商品服務稅(GST)改革之外,莫迪還設立“轉型委員會”以取代國家計委,並用“三年行動計劃”“七年戰略規劃”“十五年遠景文件”替代原有的五年計劃。莫迪的這些改革是他加強中央集權和經濟調控能力的舉措,客觀上強化了印度政府對經濟的調控和干預,使印度集中力量進行經濟改革,擺脫原有制度帶來的內鬥和消耗。

轉型委員會的許多策略方針中都可以見到中國的影子。例如,在轉型委員會新頒佈的《2017-18至2019-20三年行動規劃》中,濱海經濟區就是印度學習中國經驗的集中體現。工業園、經濟特區的建設是中國經濟發展中被證明對經濟發展極為有效的舉措,目前多個發展中國家紛紛效仿,對經濟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若是印度政府致力於完善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效率,印度作為一個10億人口以上的大國,其經濟潛力不容小覷。但是莫迪的一系列改革無法觸及印度最根本的制度問題,在經濟增長較快時莫迪可以連任,但是經濟一旦遇到瓶頸,增長放緩,其執政將受到威脅,經濟改革的延續性也將受到影響。2019年年初,莫迪政府出臺改革措施,修訂《工會法》,試圖給予私營業主更多用工自主權,並將部分公共部門私有化,以期提升經濟活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此舉卻引發近2億民眾參與的全國性大罷工,讓莫迪深陷輿論漩渦。

4、印度經濟展望

通過分析印度各方面的問題和發展,可以預見,基於發展中國家的後發優勢和印度目前經濟的低起點,在維持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未來一段時間維持5%-7%的增長速度是可以預期的,但是即便是這樣的增長速度也挑戰著印度政府的部門效率和治理水平。而一旦遭遇危機,印度社會的動盪和失業造成的超大規模失業人口將使印度走向另一個極端。

很多人拿印度和中國比,從自身稟賦和發展優勢來看,中國過去四十年來平均9%的增長將是任何國家都無法達到的經濟奇蹟,而印度由於種種原因,若無法有效的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制約因素,在制度上進行一系列深層次的改革,在經歷一段時期的經濟高速增長過後將會逐漸淪為平庸,甚至引發社會動盪。

客觀的說,印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苦難深重的印度人民所期待的幸福生活還遠遠沒有到來。

印度經濟問題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