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富蘭克林自傳》筆記(部分)


一、文中提到的書籍(未摘錄全):

1、 普魯塔克的《名人傳》,我讀得很熟,而且感覺花掉的時間很值得。推薦指數:3星


2、 笛福的《計劃書》和一本馬瑟博士的名叫《為善論》的書,這兩本書很可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我的思想,以至以後人生中的一些重大決定都受期影響。推薦指數:5星


3、*大約也在這個時期,我讀了洛克的《人類悟性論》和波特洛亞爾派的會員們著的《思維的藝術》。推薦指數:3星


4、色諾芬的《蘇格拉底回憶錄》,在這本書裡有許多這種辯法的實例,我被這個方法迷住了,扔掉了我那些粗暴的反駁和獨斷的立論,轉而採用謙虛的、探究的、懷疑的方式。推薦指數:5星


在讀了莎弗茨伯裡和科林斯的書以後,我對我們教義的許多論點都產生了疑問,成為了一個懷疑論者。我覺得蘇格拉底的論辯法很適合我,使用起來很穩妥,能讓論敵十分難堪。


我很喜歡這種方法,不斷地練習它,漸漸開始用得巧妙而老練,即使是很有學識的人也不容易預見結論,於是陷入狐疑之中不能自拔,我常常因此得到本不該得的勝利。這個方法我繼續使用了幾年,後來慢慢放棄了它,只保留了用謙遜的口吻表示意見的習慣。每


當提出任何可能引起辯駁的觀點時,我從不用"確實的""無疑地"或者其他表示肯定的字眼,我更願意說"我以為"或者"我認為某事是如何如何""依我看來它似乎是"或"我認為它應該是如此如此"由於什麼什麼原因"或"如果我沒弄錯的話,我想它是這樣"。


這個習慣讓我受益良多,因為我有很多機會需要說服人,在我不斷勸人信服我的倡導的時候,我也因此得到不少高升的機會。再說,談話的主要目的無非是教誨人或是被教誨,使人愉快或是使人信服,因此我奉勸那些善良的通達事理的人切勿表現出固執傲慢、自以為是的態度。這種態度總是引人反感,談話的目的也就無法達到了。別忘了,我們是為了交流思想、增進感情才談話的。


因此,如果你的目的是想教誨他人,那麼講話時過份自信、固執獨斷的態度往往會引起反駁;如果你的目的是獲得知識、徵求意見,而你依然堅定不移地堅持自己的意見,那些謙遜明達的人由於不受爭辯,或許會不屑於指出你的錯誤,任你依然幫我。


還有,用這種態度,很難使聽眾喜歡你,或是勸人們贊同你的觀點。蒲柏曾明明白白地說過:不應當用教訓的口吻去教誨人,別人不懂的東西,應當當做是他們忘記了的東西。他接著又勸告我們:即使確定無疑,也要用謙遜的語氣。因為傲慢即是愚蠢。


二、文中談到的關於練習:

1、 不過散文的寫作對我日後的發展很有幫助,也是我發跡的主要手段。我會慢慢告訴你,我是怎麼獲得這個小小的才能的。

2、 我們常常爭論。特別希望能夠駁倒對方。這種好辯的脾氣,很容易發展成壞習慣。特別是沒有實際意義的爭辯,往往讓人覺得十分討厭。因此,它不但使交談變得彆扭,而且讓原本可以交朋友的地方變成了讓人嫌惡的地方。在閱讀父親那些宗教辯論書的時候,我就發現了這點,後來我一直觀察,發現明達事理的人是很少有這種壞習慣的。

3、 一旦發現文章棒極了,很想模仿它的風格,取出其中幾篇,把每句的大意摘出來,放置幾天,再著不看原書,用自己想得起來的最合適的詩句,把摘錄下來的大意還原成整篇文章。再比較…有時會把摘記下來的大意打亂,幾個星期之後,再努力把它們用最協調的順序排好,然後把它們擴成完整的句子,拼成全文,這樣做壽是為了訓練我的構思能力,在拿復原後的文章與原文比較時,發現錯誤,修改正確。

4、 4、我常用蘇格拉底的方法精緻和他辯論,先把話題引到一些看起來顯然離題很遠的地方,然後逐漸把他誘到矛盾和困境中去,我常常用這種方法讓他上圈套,以至於後來,他小心謹慎到一種可笑的程度,對最平常的問題都不願回答。

5、 成立講讀俱樂部,它可能是我們州最好的哲學、政治學術團體。我們在討論之前一個星期就把論題公佈,這樣我們就能圍繞著題目用心地閱讀,更多地發揮題旨,討論時也能講得更加中肯。我們也在這培養談話時的良好習慣,擬好了所有可以防止衝突的章程,

6、 建立公共圖書館:因為當一個人需要別人的贊助去完成一個計劃時,他的聲譽要壓過別人才行,但是這樣也許有人疑心發起者是想借機提高自己的聲譽。所以我儘可能把自己擺到不被注意的位置,表明這是許多朋友的共同計劃,而我是受了他們的委託來訪問愛讀書的人並邀請他們參加的。這樣一來我的事情就順利得多了,這個方法總是很管用,這個方法只是牲犧了一點小小的虛榮,但是可以得到巨大的回報。


四、關於道德修行


|P73頁始|

大約在這時,我想出了一個達到完美品德的勇敢而艱辛的計劃。

我期望一生當中的任何時候都能夠不犯任何錯誤,我想克服所有的缺點,不管它們是因為天生的愛好、後天的習慣,還是由交友不慎引發的。


我知道,或者說我以為我知道,何者為善,何者為惡,我認為我或許可以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但不久我就發現這個工作可比我預想的困難得多。每當我聚精會神地力圖克服每個缺點的時候,總有另外一個缺點出乎意料地冒出來。


習慣總能找到一時的疏忽,理智有時候又不是癖好的對手。我終於還是得出了一個結論:僅僅一個空洞的信念,僅僅認為完美的品德對於我們有利,還不足以杜絕我們的過失。壞習慣必須破除,好習慣必須培養,然後我們才有希望做出堅定不移、始終如一的完美舉止。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想出了下面這個方法。

計劃:

1、 節制。食不過飽,飲不過量。

2、 沉默。言必於人於已有益;禁止無益的閒談。

3、 秩序。一切東西都有自己的位置;日常事務何時起、何時完,當有它們的安排。

4、 決心。當做必做;決心要做的事堅持 不懈。

5、 儉樸。用錢必於人於已有益,戒除浪費。

6、 勤勞。勿浪費時間;每時每刻做有用的事,戒除不必要的行動。

7、 誠懇。不欺騙人;勿思邪惡,唯念正義,說話也應如此。

8、 正直。不做有害他人的事,也不要忘記履行對人有益的應盡義務。

9、 中庸。避免極端;若受到應得的處罰,要容忍,勿發怒。

10、 清潔。身體、衣服、住所力求清潔。

11、 寧靜。勿因瑣事或無法避免的普通小事而驚慌失措。

12、 貞潔。除為了健康或者生育後代,不行房事;萬不可房事過度傷害身體,不要損害自己或者他人的安寧或者名譽。

13、 謙遜。仿效耶穌和蘇格拉底。


我的目標是養成全部的這些美德,但是我認為最好還是不要一下子全面實行,以免分散了注意力。


最恰當的方案是在一個時期內集中精力培養其中一條,達到了一條以後,再開始注意另外一個。我認為先培養的一些美德肯定可以使另外的美德更容易獲得,如此堅持下去,直到把十三條全部做到。


於是我著手把這些美德按剛才給定的次序排列起來。我把節制放在第一,它可以讓我頭腦冷靜,思維清晰。在抵抗舊習慣的不斷吸引,警惕無窮無盡的各種誘惑時,這種冷靜的頭腦和清晰的思想是必需的。在獲得和養成了這一美德以後,沉默就容易得多了。


在塑造美德的同時我還想增進知識,我認為在談話時與其多用嘴還不如 多用耳朵更有收益,因此我想矯正我當時正在形成的愛蹀蹀不休、愛說俏皮話、愛戲謔的習慣,這些習慣只會使我與輕俘的人交往,所以我把沉默排在了第二位。


如果我獲得了這兩條以及第三條生活秩序的美德,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執行我的計劃和研習,這就需要決心來幫助我。而我一旦獲得了決心,就更能堅決地努力達成其餘的美德了。


儉樸和勤勉可以把我從債務中解放出來,會助我致富和獨立,也會使誠懇和公正的實踐更加容易。最後,我又想起了畢達哥拉斯的《黃金詩》,日常考查是必需的,因此我想出下面的方法來考查。


考查方法:

我做了一本小冊子,裡面每一種德行佔一頁。每一頁用紅墨水畫成七列,一星期的每一天佔一列,在上方標明各自代表星期幾,再用紅線把直列劃成十三個橫格,在每一條橫格的頭上註明所代表美德的首字母。在縱橫線形成的格子裡,用小黑點記下這一天的過失。


我決定每星期都對德行中的一條特別注意,如此輪流替換。在第一個星期,我會密切注意關於節制的任何極細微的過失。其他的美德,只是每晚記下有關的過失。假如在第一個星期裡,我能保持代表節制的一行裡沒有黑點,我就認為這個美德已經大為鞏固了。


然後,我才敢把我的注意力擴大到第二條,力爭在下一星期內保持兩行都沒有黑點。如此下去直到最後一條,在十三個星期裡完畢一個完整的過程,每年可以循環四次。


這就好像一個人要給一個園子拔草,不可能指望一次就把莠草除光,這樣做超出了他的能力,但是他可以先只在一個花壇裡工作,等拔完了第一個以後,再動手處理第二個。


我也希望自己像花匠一樣,在消滅黑點中得到快樂,鼓舞我一直在品德上進步。經過幾個循環之後,在十三個星期的逐日檢查過後,我將愉快地看到一本乾淨的冊子了。


我引用了幾行愛迪生的《卡託》作為題句

我堅信如果有一個權威凌駕於我們之上,

他必喜愛美德,

他所喜愛的人必快樂。


還有西塞羅的格言:

哲理就是生命的指南啊,

遵從美德吧,

按著神的指引,

終會趨吉避凶。


另外又從所羅門的格言中引來一名關於智慧和道德的:

她右手所握著無窮無盡的長壽,

左手拿著無邊無際的財富。

她的道是安樂,

她的路是和平。


相信上帝是智慧的源泉,所以在尋求智慧時我們應該祈求上帝的協助。為了這個目的,我撰寫了下面的簡短的禱告文,放在我的自檢表前面,醒示自己:

啊!全能的至善!寬仁的天父!慈愛的引領者!增添我的智慧吧,使我能夠看清自己;加強我的意志吧,使我能夠執行智慧的命令。接受我對於您其他子民的衷心服務,以此作為我對上帝不斷福佑的唯一報答。


光明與生命之父,至高之神,

啊!教我什麼是善,教我認識至善吧,救贖我吧!從愚蠢、虛榮和惡習之中,

從一切卑劣的追逐之中,

充實我的靈魂吧。

用知識、心靈的安寧、純潔的德行,

用聖潔、真實、永無止息的天福。


生活秩序一項要求每一件事務都有一定的時間,因此我的小冊子其中一頁記著一天24小時的作息時間表:


讀《富蘭克林自傳》筆記(部分)


我開始執行這個自省的計劃。偶爾中斷,也都隨即接上。我驚愕地發現自己滿身的過失,遠遠出乎意料,但我也愉快地看到我的過失在逐漸減少。


為了避免不時重做小冊子的麻煩,我擦掉上一次的記錄以便記錄下一期的過失,不久,我的小冊子就變得千瘡百孔了。我用一種光澤度極高的厚紙做表格和箴言,橫直線是用紅墨水畫的,經久耐用,我就在這些格子裡用黑鉛筆記載我的過失。這些鉛筆記號可以很容易地用溼海綿抹去。


過了一段時間,在一年中我僅僅完成一個循環,以後變成幾年完成一次,直到最兵器我完全放棄了這個計劃,因為在航行和因公外出時,往往有許多事務侵擾,阻撓我執行自己的計劃,但是我身邊總是帶著這本小冊子。


我感覺最難的是實踐生活秩序。如果是一個印刷工人,他的工作固定,可以安排他的時間,他或許可以做到每件事都有固定時間,而一個老闆必須四處應酬,在任何時間都有可能需要接待因事來訪的客人,那他就不可能嚴格遵守每天的時間分配。


而把雜物、文件等放置固定的位置,對我來講也是難以做到的。我不習慣這麼做,因為我有一個超乎尋常的好記性,並沒有感覺到亂放東西帶來的麻煩。所以做到生活有序花了我不少心血和努力,我因為這些過失而那麼煩惱,我在這方面改進得那麼慢,稍加改正往往又故態復萌,我幾乎要放棄了這一點,我接受自己的缺陷了。


這讓我想起了生活中很多類似的事,比如一個人向我的鐵匠鄰居買了一把斧頭,他要求鐵匠把斧頭磨得像斧口一樣光亮。鐵匠同意給他磨亮,但是要他搖轉磨刀子的輪子。鐵匠把斧頭寬闊的一面重重地貼在磨刀輪上,這樣搖輪子很吃力。


那個人不時地從輪子的地方跑過來看看工作進行得怎麼樣了,到了後來他也不想再磨了,寧可接受原來的斧頭。"不"鐵匠說,"繼續搖吧,繼續搖吧,慢慢地我們就能把它磨亮,現在只有幾個斑點了。"那人說:"是,但是我想我最喜歡有斑點的斧子。"


我相信許多人都是這樣,他們發現要獲得好習慣的斧子是最好的斧子。"因為某些冒充理智的東西會不時地暗示我說,像我這樣對自己的道德吹毛求疵也許也是一件蠢事,如果有人知道了我的這個想法,我將成為笑柄。


不過,我聽過這樣一個說法:一個品格完美的人會引起別人的忌妒和敵視,所以一個仁慈的人會給自己留一點缺點,讓朋友的指責的餘地。


那些僅僅勸人為善的書,那些空洞的理論不教誨人,也不指明方法,像口頭施恩的慈善家,對受凍捱餓的人不說怎麼樣或者去哪裡可以找到衣服和食物,卻告誡他們要吃飽穿暖。


我不敢誇口在謙虛這方面有多大的成就,但至少在外表上我有了不小的進步。我剋制了一切對別人的意見當面搶白和反駁,也不再作出盛氣凌人的過於自信的論斷,我甚至按照講讀俱樂部的老規矩禁止自己的言辭中出現一切肯定的斷語。


我不用"一定的"、無疑的"等等詞彙,而是採用"我猜想","我揣測"或者"我料想這件事是如此如此","以目前的情況,據我看來是如此如此"。


當別人肯定某件事情,而我認為是錯誤的,我絕不粗暴地攻擊他的主張,不會立即指出他的意見中荒謬可笑的地方。我放棄了這樣的駁斥給我帶來的快感,而是平靜地告訴他在什麼情下他的看法是正確的,但在現在的情形之下我看狀況並不相同。


我馬上感受到這個轉變帶來的好處,我的談話比以前融洽了。我發現當我開始謙遜地出我自己的見解時,這些意見反倒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當我發現自己錯了的時候,也不至於像從前那樣地懊喪,那樣地感到恥辱:當我是對的時候,我也更方便說服別人放棄錯誤,接受我的意見。


起初,這種做法讓我感覺很彆扭,但是做得多了漸漸變得非常自然容易,進而成為了我的習慣。我甚至敢打賭過去50年中沒有人聽我說過一句獨斷的話。


當我早年提議建立新制度,修正舊制度時,我的意見所以被人重視我成為議員,公民所以看重我的主張,我想都應該歸功於謙遜的習慣(以及我正直的品格)。我不善辭令,演講並不流利,措辭也常有錯誤,。言語雖不盡正確,但人們仍能體諒,這就是謙遜的價值所在。

其實,在我們的各種情感中,恐怕沒有一樣比驕傲更難以馴服了。儘管你極力藏匿它、克服它、鎮壓它,但你不覺是消滅不了它,它還會在不知不沉之間鑽出頭來顯露原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