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安、孫少平、高加林,他們的人生,對當代人有何啟示?

視界行旅


看過《平凡的世界》和《人生》的讀者,都對孫少平孫少安和高加林等留下深刻印象,這是小說裡的人物,卻又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展現在讀者面前,隨著小說情節的跌宕起伏,讀者也跟他們歡笑,也隨他們流淚,有時覺得他們是最好的朋友,有時覺得他們其中一個就是我們自己。

這幾個人物都是血氣方剛的農村青年,都出生在貧困的山村,要想改變自己的現狀,就得上學就得學知識。沒有什麼依靠,只有靠自己艱苦奮鬥,奮力拼搏,才能擺脫生活的困境,改變自己的命運。

他們都是小說里人物,都是平凡世界裡的普通人物,而他們的或多或少都影響了幾代人。

後來這些小說又改編成了電影和電視劇,利用多種的藝術形式演繹了他們的命運,書中和劇中的藝術形象給讀者和觀眾熱烈的生活激情,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愛情觀,更加熱愛生命,更加熱愛生活。






孫少平的形象就已經很圓滿的了,除了他那令人遺憾扼腕的愛情,我們能從孫少平身上值得學習的人格精神太多了。這個中國80年代保爾式的人物鼓舞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農村走出來的青年人,在繁華的都市,在每個自己敏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受很大挑戰的時候,孫少平無疑將在他們心中閃耀著鼓勵的光芒,在每個黑暗的夜裡給他們點燃前進的火炬,照亮他們孤獨的前進的靈魂。

孫少安為了潤葉不再對自己有任何幻想,他唯有結婚。或許上蒼眷顧,他找到一位不要彩禮的妻子——賀秀蓮。婚後的孫少安責任更加重。他要改變一家人的命運。苦難的生活早已練就了孫少安剛毅的性格。他敢於冒險,即使失敗了也有勇氣重新面對生活。他不屈服與命運,不向命運低頭。

他的夢想,是帶著全村富起來。磚窯成功了,他成了這個村裡第一個富起來的人,他沒有自己一個人富起來,而是帶動全村,共同致富。

一位“二把刀”師傅燒壞了磚窯,使原本就脆弱的磚廠倒閉了。這場災難是毀滅性的,從天上摔倒地下,沒人再信他孫少安。失敗以後,少安想過出去,離開這裡。可是他也知道,只有自己留在這裡,孫少安在這裡,家就在。給在外的弟弟少平、妹妹蘭香,留有一個家,也讓那些眼看著他的社員們,讓他們看著自己怎麼還欠下的債。

少安大膽地重新辦起讓四周人刮目相看的磚廠,當日子再次出現了轉機的時候,他的妻子秀蓮卻得了癌症……

要是沒有奮鬥的目標,活著也就等於零,久了也自然會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追求,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世界。平凡、從容,才是最真。

高加林,萬源市太平鎮小學校長。2015年4月,達州市紀委通報5起“四風”典型案件,其中2010年至2013年,萬源市太平鎮小學以分餐費的形式違規向教師發放資金172萬餘元。該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高加林受到撤銷黨內職務和行政撤職處分。



從聿從曰


孫少安、孫少平、高加林都是路遙先生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他們都出生在農村,都有淳樸倔強的一面,也都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

孫少安,6歲開始幹農活,13歲輟學幫助父親支撐起一個家,18歲被推選為生產隊長,責任制實行後,在村裡蓋起了燒磚窯,經歷各種挫折,最後終於成功緻富。

孫少平上學時連飯都吃不飽,因為貧窮,他敏感、過分自尊從而也特別自卑,通過讀書,孫少平開始用一種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他開始有了自信,高中畢業後來到異地的煤礦當工人,一路成長為一個自立、自強的青年。

高加林是一個農民的兒子。高中畢業後回到村裡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後來,被大隊書記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他不甘心就這樣,後來,他再次尋找機會來到了城裡,當他無比享受城裡生活時,又被人告發,最後又重回農村,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番話,深深地紮在了黃土地上。

這三個人都經歷了生活的苦難,而苦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他們也都是有理想、有目標地活著。不管結果如何,他們為了自己的理想都願意去努力、去想辦法。

孫少安雖然沒有太多文化,但他撐起了一個家,蓋了磚窯以後,幫助村裡的人一起致富,也沒有怨恨那些曾經對不住的村民,這種格局就是不一樣的。

孫少平一直喜歡讀書,看了許多對他影響很大的書,還到黃原地區參加故事調講會,見了世面。他努力去看外面更廣闊的世界,他從自卑,到走過自尊自愛,終於自立自強。

高加林不像他的父輩那樣忍氣吞聲,他有更高的追求,只是他的理想與現實終還是有段距離的。

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基本不會再經歷吃不飽、穿不暖的苦,但現在社會壓力確實很大,各個行業都要經受不同的壓力,每個人也有不一樣的苦,經歷這些苦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歷練。

我們要和他們一樣,在自己內心要有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月入過萬,也可以是家庭合睦,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我們可以不和別人比,只和自己比,只要自己心安,都是好的人生。








尋找勤勞的蜘蛛


早晨從中午開始。這是路遙的人生,也是他嘔心瀝血於文學創作最真實的寫照。因此他文中的人物有血有肉,極其豐滿。

路遙筆下的高加林是其作品“人生”中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則出自“平凡的世界”。這三者既有相同點,又各有不同。

以當年淺薄的認知,高加林在我眼裡是類似陳世美的角色,現在覺得高應該算是現代“鳳凰男”,有才有魄力心氣極高。但心性略顯浮躁,走後門、攀高枝,最終摔得皮青臉腫。

孫家兩兄弟,路遙傾盡筆墨,給予了極大的熱情和肯定。

70年代的落後農村,土地的貧瘠和物質的匱乏讓人觸目驚心。孫少安做為兄長,忍痛放棄學業,挑起一貧如洗家庭的重擔。隱忍,堅強,腳踏實地,一步步帶領鄉親們走致富之路。

其弟孫少平,酷愛讀書,如飢似渴,肩上揹負家庭和全村人的期望,走出大山,闖出一片天。

三個人的結局可能令很多讀者大失所望,但這就是我們真實的人生,真實的生存環境。在那個特定的年代,要想靠個人的力量來改變命運,可謂難於上青天。

但是所幸他們最終都能迴歸本真,無論是返身擁抱土地,還是迴歸煤礦,照顧師傅的家人。都是他們內心真誠的呼喚。

因此,我覺得一個人,無論是飛黃騰達還是窮困潦倒,心中都要有自己不屈的信念,努力奮鬥,改變命運。但是不能忘根忘本,不能忘記自己從哪裡來,和自己最初的模樣。


我之煙臺


《平凡的世界》是我上中學不只讀過一遍的長篇小說。對裡面的人物至今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孫少安是傳統的農民形象,也可能是兄長和原因,他身上有很多犧牲和責任。而且從他自身來說,沒有太多的覺醒。不過,他們兄弟之情,卻讓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也是很多年前,中國兄弟姐妹多的社會現實的一種寫照。 孫少平是接受新思想洗禮的青年。不過,孫少平並沒有人們所期待的成功的形象結尾,與田曉霞的愛情隨著田的意外而終結。戀愛歸於生活本身,不過孫少平始終是個樂觀的人,對生活似乎更加坦然,至少是看不出有太多抱怨的。不過,再多的熱情也要歸於生活。最後與惠英相守可能是無奈的歸宿。

 

《人生》中的高加林,則比較殘酷和現實的描繪了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成功者的形象,這過,這成功也讓他付出了代值,就是背叛與逃離,背叛愛情和逃離鄉土。而這種背叛和逃離就讓高加林走向迷失的道路。孫少平與高加林,似乎有相同之處,也是不同之處,相同的是他們都有新時代的覺醒和奮鬥。但孫少平的人格形象似乎更完美一些,而高加林,從現實來說,其實更真實的展現了人生的本來色彩,這就是人性的本質。所以,好的小說都是對人性本質的真實寫照。

如果要說對我們當代人有什麼啟示的話,我覺得,人不管活在任何時代,都應該有自己的精神家園。這至少是對我的啟示。




羅賓張


孫少平是位熱血青年,純樸而又倔強,舉止中讓人感到鐵骨錚錚,眉宇間總顯示出內心的堅毅。他熱情助人、疾惡如仇,寧肯丟掉職業而挺身救出被工頭欺侮的女工。他猛獅一樣將工頭擊倒在地,然後又把受害的女工小翠送到車站,為她買好車票,細心叮嚀。他作為一名礦工以忘我的勞動和高度的責任心而獲得嘉獎,在成績面前更加忠於職守,在突發事故中捨身搶救別人而身負重傷,尤其是女友田曉霞遇難後的一段故事,將少平的悲痛心情表現出來,給人以強烈的藝術震撼。

而孫少平的哥哥孫少安,雖然與弟弟有著純樸倔強的共性,但又顯示出農民的憨厚和粗獷。他體格魁梧,令人感到他渾身有著使不完的力氣。在與牲畜一起拉磚的坡路上,從他寬厚的後背,緊拽著套繩的手臂,還有那頭與他並駕並驅奮力奔掙的牲口,使我們感到他胸中燃燒著不甘於貧困生活的火焰,正是這種倔強的力量,給荒瘠的山區帶來了發展生機。他帶頭實行農村生產責任制的改革,遭受了種種打擊,給山區帶來極大的震動,使山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大悲大喜,從小說中表現出來,使我們體會到正是這樣寬厚的脊樑,扛起了中國農村擺脫貧困、邁向富強的大旗。

高加林是一個具有複雜的矛盾和矛盾方面組成性格的當代農村青年的典型形象。在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尊、自信、自強、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自負、自私的一面;既有樂觀、倔強、由於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觀、懦弱、虛榮的一面;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協的一面。黑格爾說:“人的特點就在於他不僅擔負多方面的矛盾,而且還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這種矛盾裡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實於自己。

總而言之我學到的就是,相信自己有可以克服一切的力量遇到困難不要妥協


娛樂講事兒


這是七十八十年代當時年輕人的縮影。如果比附,這批人都現在都已五十五歲左右。當時的年代,物質仍極匱乏,文化禁錮正在冰釋,社會環境變化較大,交流溝通漸多,但治理與環境的強大慣性還在延續。因此,孫、高所代表的年輕人,有夢想,有熱情,有衝勁,但禁錮仍在、仍封閉、事業創業路徑仍少的環境中,因此,懷抱熱情、夢想的他們,現實面前碰壁、挫折、痛苦不斷。好在“他們”不放棄,不氣餒,隱忍堅持,勤奮努力,即便環境如此艱難,痴心不改,奮鬥不息——而這些寶貴品質,依然可以並且能夠激勵當下及未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


仙人乘槎


孫少平算是當代很完美的一個人,只有孫少平的形象是不可以替代的。吃盡了在當代生活的苦,也受到了那個時候封建的輿論。孫少平一直在準備接受磨難和困苦,當有了困苦才能讓自己更有勇氣的去面對,勇敢的去面對過錯。孫少平和高加林一樣都是有知識的現代青年,他們都屬於奮鬥型的人物,有著執著和頑強的精神。不滿足於在家長的黃土地上去生活,他們都渴望去城市中,渴望在更廣闊的天地中展示自己,有一番作為。但與高加林不同的是孫少平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是貧苦出身每天吃著黑麵饃饃而自卑。

在平凡的世界中哥哥孫少安是比較苦的,孫少安要處處擔當起家裡的所有。孫少安演繹著農村樸實、能幹、熱心腸的那麼一個人。十八歲就當上身邊對長的他來說,家裡的頂樑柱已經不自覺的落到了他身上,儘管他為各種常面感到心酸,但是對家人對生活飽滿的深情讓他沒有辦法留下眼淚。


迷失了方向的馬



一、平凡的生活展現出奮鬥的激情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創作於八十年代的作品,講述的是一群熱血青年在時代與個人成長之間所構成的矛盾,在時代的妥協中成長的故事。他們用勤奮、激情、和智慧或成就了事業(孫少安),或尋得了慰藉(田潤葉、孫少平),或獲得了幸福(王滿銀),人生道德背離的高加林……當我們回顧絕大部分人的成長之路,我們會明顯的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他們都背離了自己原來的夢想,也就是說,他們與時代賦予他們的命運進行了妥協。在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執著的追求和渴望,我們就應該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勝自我,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人奮進。孫少平,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農民的兒子,是在苦難和飢餓中長大的,他不怕艱難困苦的社會現實,求學期間飢餓時時折磨著他,襤褸的衣裳使他在女生面前不體面,苦澀、悽楚,心中鬱積著難言的悲憤,但是他挺過來了,以清醒的思考,以男子漢的豁達平靜地接受著這一切。但是擺脫狹隘的農民意識,追求具有人生價值的精神生活這種意念卻從來在他的心中沒有停止過。當他回鄉之後,一個人獨處山溝裡時:“一種強烈的願望就不斷從內心升起,他不甘心在雙水村靜悄悄的生活一輩子,他老感覺到有一種東西在向他召喚,他在不間斷的做著遠行的夢。”即使有吃有穿了,他還會煎熬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要去城市闖蕩人生,自覺地勇敢地挑戰困難。他不貪圖和哥哥合辦磚窯得到可觀收入,離開溫馨的家庭,赤手空拳的闖入陌生城市,去開闢嶄新的空間。孫少平在背石頭時所承受的牛馬般的勞動使人驚心動魄,“他的意識就處於半麻痺狀態,沉重的石頭幾乎要把他擠壓到土地裡去……兩條腿如同篩糠,隨時都有倒下去的危險……三天下來,他的脊背被壓爛啦,他無法目睹背上的慘狀,只感到像帶刺的葛針條刷過一般……肉被石頭磨的像一層透明的紙,工地當小工,也不淪於一般的民工,超負荷的體力勞動之後,他不是沉沉的睡去,在最簡陋的工棚裡他還挑燈夜讀,汲取文化思想的乳汁,對生活進行觀察與思考,決不沉溺於世俗的慾望。在隨時都會遭受生命危險的煤礦,他在那裡依然忘我地投入地下的艱辛的工作。種種煉獄般的生活鍛造出了他堅韌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不但是主動承受苦難,而且勇於反抗苦難和超越苦難,從而使他的人格和操守在苦難的鐵砧上得到最堅實的考驗,獲得自豪與崇高的心理感受。


還有他們身上有著強烈的現代叛逆意識,對傳統的生活方式與鄉土觀念提出質疑和否定,試圖以個人奮鬥的形式擺脫土地的束縛,力求改變自己,改變自己“農民”的歷史地位和傳統性質。他們的思想發展還透出時代的情緒與奮鬥精神,敢於在改革的浪潮中乘風破浪。這些主人公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對人的自我發現與自我覺醒中追求人生價值,顯出強烈的個性意識,要求社會承認並領略他們自身所具有的價值和尊嚴。而少平、少安兩兄弟相比較,哥哥少安的形象是紮根於農村的奮鬥者開拓者而又安於農村的生活;弟弟少平則是以進取和挑戰的姿態面對生活,但是兄弟倆都是生活的勝利者、愛情的失敗者。兩兄弟有不同的人生選擇和生活哲學:他們一個求實,一個幻想;一個重物質,一個重精神;一個封閉,一個開放;一個源自傳統,一個指向未來;一個深植農村,一個卻被遠行的夢所召喚!
孫少平是以進取和挑戰的姿態面對生活!他是一個“新人”。他的追求是“夢”,是理想,是未來,他不僅僅滿足於物質的充足,更向往精神的充實。他躋身於現代文化的城市,不僅是追求物質生活,更是追求精神價值的實現—自我價值的實現!為了他離開了寧靜和諧的家去外做了“攬工漢”。這令孫玉厚不解,也令孫少安迷惑。(他曾多次見孫少平的生活勞苦而勸他回去。)他們都想不到孫少平為什麼要出去“受罪”。他們不明白孫少平就是在這樣與困境的搏擊中實現自我的!

可以這樣說,從少平的身上就折射出了中國農村青年的不幸就在於“出身農門,不甘於農門”,不屈從於不平衡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分配和不公正性的農村政策禁錮了農村青年的發展。這實質是國家制度的悲哀。但孫少平沒有割棄傳統文化的滋養,更多地接受了外面的世界,現代意識和文化觀念!他充滿夢想和冒險地走向現代文明,在他身上處處洋溢著新的時代精神!
二、人物形象的時代意義
(一)現實生活中的苦行僧
《平凡的世界》中作者對於苦難的描寫讓人震撼。假如沒有對生活的體驗,如此細膩逼真的描寫是不可能的。路遙也是出身於貧困的農民家庭,對於飢餓、貧困、艱苦的勞動等等苦難自然是深有體會,尤其在他創作《平凡的世界》時歷經了寫作的艱苦和生活的艱苦。他抱定吃苦的精神,選擇在環境艱苦的地方寫作,他有意識地對自己殘酷,投入嚴峻的牛馬般的勞動,由此形成了獨特的“苦難的哲學”,這一哲學在孫少安,孫少平,高加林這一人物形象上體現的尤為突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朝著這個目標奮進,孫少平(當代的農民工兄弟)赤手空拳走進了城市闖蕩人生,自覺勇敢地挑戰困難,為自己開闢嶄新的空間。對於困難和勞動他最有發言權。初到黃原嚴酷的事實已擺在面前,但是他不會退縮,他知道“幸福不僅僅是吃飽穿暖,而是勇敢的去戰勝困難……現在只能和一種更艱難的生活比較,而把眼前大街上幸福和幸運的人們忘掉。忘掉溫暖,忘掉溫柔,忘掉一切享樂,而把飢餓、寒冷、受辱、受苦當作自己的正常生活……”憑藉著這種阿Q式的自我勉勵,他堅持住了。攬工漢的生活使他的身體遭受了巨大的磨礪,背石頭時所承受的牛馬般勞動使人驚心動魄,三天下來他的背脊壓爛了,他無法看到背上的慘狀,只感覺到就像荊棘刷過後針扎過一般……肉被石頭磨得像一層透明的紙。正是因為有了作者獨特的生活體驗,文中主人公的經歷和體會才會如此深刻而逼真。孫少平沒有把金錢作為追求的目標,不講究勞動的艱辛,也不在乎居住條件和飲食的惡劣,而是有意識地磨練自己,超越苦難。這段嚴酷的生活錘鍊了他的體魄和靈魂,給了他生活的力量和包容苦難而不屈服於命運的心臟。由流浪的攬工漢正式成為煤礦工人,是他人生道路上又一大轉變。但這意味著他從事的將是更加艱苦和危險的工作。肩負著妹妹大學學費和為父母箍一座最漂亮的窯洞,他不捨得誤一天工,在沉重的牛馬般的勞動中保持著巨大的熱情。勞動能使人堅強,孫少平憑藉著自己強有力的手,贏得了尊重,成了精神上的征服者。在反覆的自我磨鍊中逐漸成熟,以自強精神對抗苦難的人生,形成了對苦難價值的特別的認識:“職業的高低與貴賤,不能說明一個人的價值。恰恰相反,自己經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於苦難的學說’”。 從小就和飢餓對抗,攬工漢生涯是在和皮肉之苦較量,煤礦工人生活則是拿生命在拼搏。“苦難的學說”貫穿孫少平人物形象的始終,成了他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哲學。貧寒的出身,辛酸的求學,艱苦的勞作,這些外在的磨難遠遠不足以展現他的非凡意志,只有把這種苦難意識慢慢融入自己的靈魂,才能使他成為精神世界的求索者。

(二)精神世界的求索者
孫少平的一生都在思考和求索如何“正確地對待生活和人生”。可以說,農村傳統的人生觀是以生存為價值導向的,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中人們形成一種“一切為生存,生存即一切”的價值觀。在這種價值導向之下,只要是為生存,一切都是合理的。因此愛情、婚姻、人格……一切都以生存為核心,為生存而生存,人們反而忽略了生存本身意義。孫少平渴求知識,勤于思考,以進步的人生觀為指導,去追求生存以外的人生意義:個性的自我、純潔的愛情和生命的價值……他固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前行著,求索著,超越自我,求證自我。書中結尾大牙灣煤礦可能是他事業的最後歸宿,惠英可能是他情感的最後伴侶,但他的精神,他的靈魂將會繼續前行求索,永無止息。
三. 浪漫傳奇式的愛情中呈現出的人性美
孫少平的愛情是一個浪漫的傳奇,一個現代的常人看來不可能實現的虛無飄渺的夢,說它不可能是因為從世俗的觀點來看他們雙方是那麼的格格不入:一個是攬工漢一個是省報記者;一個高中畢業一個是大學本科;一個是世襲農民,一個出身幹部家庭;一個是平凡的窮小子,一個是美麗的白富美女孩;一個是……從哪方面看,他們也休想結合在一塊。可是,事實是,他們兩個孤獨的心不但從高中就走到一起,並且開始了一段長達七八年的馬拉松式的愛情長跑——從最初的朦朧的彼此認同到生活理想的共鳴價值觀念的相互認同,再到一次又一次彼此的思念和愛慕,再到靈魂的高度契合,他們成就了一段不可複製的愛情神話。田曉霞的死,可能是路遙的一種對世俗的妥協但是那段感人的愛情,卻足以讓我們為之淚流滿面,很多人讀到那段令人心碎的文字時候,都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愛情不僅反映著人的自然的情慾追求,也反映著個體獨特的情感方式、性格秉賦以及對人生的體悟,是一種人性很強的情感,其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性內容。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正是以愛情生活模式這永恆誘人的古老編織術來表現其中人物人性的善良和真誠。理性與情感的衝突是藝術家永恆的主題,也是路遙此部作品中愛情描寫的一個突出的審美特點。用理性戰勝情感,使善的觀念與愛的情感有機融合起來。田曉霞和孫少平,一個是省委書記的女兒一個是處在城市最下層的攬工漢按世俗的眼光.他們倆絕對不般配但在田曉霞的心裡卻連這類思想顧慮的影子都沒有。這種愛至真至純.拋卻了世俗的觀念.堅定了愛的意志又傾注了許多理智的思辯。而孫少平作為那個大變革年代的新生一代.面對差距懸殊的心上人熾熱的愛,勇敢地衝破世俗的觀念大膽地與之進行心靈的交融和溝通。這種崇高的聖潔的感情激發著他的進取心和生活的熱情。當曉霞死後他依然按照生前之約來到古塔山下.拖著沉重的腳步把一束野花獻給曉霞的魂靈。用情感戰勝理性,勇於突破世俗觀念而去追求自己的真愛。金秀,這個在愛情方面與田曉霞極為相同的姑娘,當她通過自己努力而到達大城市時,她沒有被這個文明的城市而迷惑,也沒有被令人羨慕的顧養民的喜歡所陶醉,她大膽地向孫少平表示自己的愛戀,甚至為他們的未來描繪好了美麗藍圖,她願意為了他,在畢業以後去那個偏僻的煤礦醫院,在她身上除了真誠與大膽之外,更具有了一種奉獻精神。在整部作品中也許田潤生的感情最為激烈,其愛情也最具有挑戰性,家境較好的他願意為了一個“寡婦”拋棄父母與家庭,衝破一切阻擋和她走在了一起,這樣的愛情最難也最具有奉獻精神。理性的世俗被這些純真的人物全都超越了,他們用自己的高尚獲取了情感的自由。

在充斥著理想與感情衝突的愛情中,田潤葉則是個較為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們曾為情感而戰勝理智,另一方面又為理性而戰勝情感。正如作品中寫到在她:“二十八年短短的生命歷程中,他是她全部幸福和不幸的根源。原來她愛他;現在這愛中又添加了一縷怨恨的情感。本來啊,在這愛與恨之上,她完全有可能為自己重建另一種生活。遺憾的是,她卻長久地不能超越這個層次……本來這也許很簡單,可怕的是,公眾輿論、複雜的社會關係以及傳統的道德倫理觀念,象千萬條繩索在束縛著她的手腳——解除這些繩索就不那麼簡單了。更可悲的是,所有這些繩索之外,也許最難掙脫的是她自己的那條精神上的繩索……”在她身上體現了雙重的美,追求愛情的真誠和對愛的奉獻。曾經不顧一切地追求著孫少安的女性,在無法承受的精神狀況下和自己不愛的李向前結了婚,她為著自己的感情而守護著理性,拒絕與他同床,他們的婚姻因此而演繹著悲劇。然而這場悲劇在李向前因車禍喪失了雙腿之後卻發生了變化。她開始自責“一直沉湎於自己的痛苦之中,而從來沒有去想那個人的痛苦”,而且想到“她要負起一個妻子的責任來”。不管他們以前的感情如何,她要在這個可憐的人最痛苦的時刻去照顧他,一種人類理性的善良與情愛戰勝了她所有的對李向前的不喜歡,作者在矛盾的輾轉反側中賦予了她人性的光彩。

四.在人際關係中表現人性美。.
孫少平出生草根階層,金波,地區運輸公司汽車司機的兒子, 他們從小一塊耍大,玩性很投合,以後又一直在一起上學。在他們之間沒有世俗的功利參雜,而是一種純真的友情。少平第一次去黃原攬工去見金波,金波給他衝了一杯茶,沒說什麼就匆忙的出門了,不到半個鐘頭金波就端回大半臉盆手揪白麵片,裡面還泡了六個荷包蛋,簡單的幾句話和,少平注意到金波已經換了一套破爛的長工服,整齊的 頭髮抖弄的亂蓬蓬的耷拉在額頭上,他心裡立刻明白,敏感的金波猜出他目前的 真實處境是什麼樣子,因此為不刺激他,才故意換上了這身破衣服,顯得和他處在一個同等的地位,他們相互太瞭解了,任何細微的心理反映都瞞哄不了對方。朋友是一種相契。是彼此一種心靈的感應,一種心照不宣的感悟。這種朋友間的相濡以沫,同舟共濟,也使其人性美得以昇華。美麗的人情並不僅僅侷限於朋友間,還表現在朋友之外人們之間的關懷與體貼。孫少安千心萬苦辦了磚廠之後,僱傭了村裡許多人,他說“政策是政策,人情是人情,作為同村鄰居,怎能自己鍋裡有肉,而心平氣靜地看著周圍人吞糠咽菜?”這種樸素的鄉親意識,使孫少安內心升騰起某種莊嚴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使其人性美得以昇華。金秀、金波在對待蘭香和少平的態度上,則更是體現了朋友之間的同舟共濟。

路遙對人際間情和愛的展示還表現在陌生人之間。孫少平到黃原打工,在第一次上工給陽溝大隊曹書記箍窯時,頭三天試工,從溝道背石頭的活就把孫少平的脊背壓爛了,手也腫脹起來。當書記老婆發現孫少平乾重活時的艱難情狀而得知他原來是在村裡教書時,隨後就把他調去鑽炮眼。此時作品中寫到:“為了這位好心腸的婦女,他真想到什麼地方去哭一鼻子。處在困境中的孫少平,因陌路人的一點人心的溫暖而大受感動,這種感動也給他艱苦的日子注入了一些動力。田曉霞更是對人類懷著一種深沉的愛,當她看到洪水中的小姑娘時,竟不顧自己安危而去救她,她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別人的生命。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真誠地表現了普通人在平凡的社會關係中的情和愛,使我們的情感與之共鳴,在平凡的社會中看到人性的美質,從而使他的作品產生了更加動人心魄的情感魅力。
至此,路遙在小說中顯示一以貫之的主旨“平凡即美”。從以上四個方面概括了人在生活中不可迴避的境遇,也詮釋了“平凡”中真正“美”的所在。人性的全部意義都植埋在這一切的“平凡”之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在大時代中走著艱難而曲折的道路,在人生前進的道路上有著挫折與幻滅,動搖與追求。在孫少平的身上有太多作者理想的成分,他擺脫了傳統農民的愚昧、封閉、保守等侷限性,而保留了善良、勤勞、質樸、寬容、堅韌的優良品質,樹立起具有獨立、平等、開放、進取的具有現代意識的農民形象。作為現實中的人,那他無疑是完美的。在人生的搏鬥中,無疑,他成功了。從一個充滿幻想的有知識的農家弟子,成長為一個有理想的成熟的煤礦工人。

青年人的精神面貌代表著一個社會和一個時代的面貌。“從青年自身來說,在目前社會不能滿足他們的生活要求時,他們應該正確地對待生活和對待人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尤其是年輕時候,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永遠有一個正確對待生活的問題。”圍繞這一問題路遙費盡心血為一代奮鬥中的青年人樹立了榜樣,也為所有的精神求索者們指出一條向上的路。作為一個普通人,孫少平自強不息,奮鬥不止,堅持理想,持之以恆。熱愛生命,珍惜生活,善良、寬容,內心生活又像哲人一樣深遂充深。對生活的苦難和艱辛的勞動報之以感恩的心態。我們可以從孫少平身上獲得生活的勇氣、智慧和力量。在任何時代,這種勇於奮鬥和探索的精神都值得我問學習。路遙曾經將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理解為人生的必修課,把痛苦理解為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課程。因此,孫少平的形象不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褪色,還將隨著青春和生命的延續而產生永恆的社會意義。在孫少平的身上,也充分體現出路遙所最想要表達的: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bc60006942f05113f02\

恆強


《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和孫少安的命運在告訴我們:

1、面對困難時我們要從容淡定、自得其樂,更要有挑戰命運的自強不息和英勇氣概,以及“苦難並非人成長的唯一要素,悲劇也絕非是生活得常態!”

2、要是沒有奮鬥的目標,活著也就等於零,久了也自然會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追求,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世界。平凡、從容,才是最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