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倾尽财力建造北京紫禁城?

历史一书生


永乐大帝朱棣,在位二十二年,期间,干了许多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最著名的,要数下西洋、五征漠北、迁都北平、编纂永乐大典这四件事了。

今天,就说一下迁都北平这件事。

这是一件对于朱棣以及整个明王朝,甚至中国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情。

对于朱棣而言,他是在北京城长大的,而且他的封地也在北京。虽然在很长时间,幽燕之地被中原认为是蛮荒之地,但到了元朝建立之后,北京城的地位可以说一飞冲天,成了名副其实的大都会,也是少有的国际化大都市。

可见,那时候的北京,已经不是蛮荒之地,而是已经有足够的底蕴而成为都城。

但在元朝灭亡后,北京城一度荒废,虽然朱棣也修复过一些建筑物,让自己住的更好一些。但因为身份的原因,他不可能大张旗鼓的修复,只是暗自积累相当深厚的政治资源,也拥有一支,兵力虽然不多,但战斗力强悍,直接听命于朱棣的军队。这是朱棣争夺最高权力的根本。

而对于南京城的感觉,朱棣就不那么深了,朱棣并不太喜欢江南,虽然那里面比北平更富有,风景也非常秀丽,生活相当安逸。

但对于朱棣这个驰骋沙场的马上皇帝而言,他不喜欢这种氛围,他的很多老部下,也觉得北平更好。所以,朱棣很想迁都。

迁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朱棣虽然很早就有了这种想法,但他做的第一件事,还是稳定人心和稳定朝中局势。并且等待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在永乐七年的时候,终于出现了,但朱棣忙于处理内政,无心御驾亲征。于是派了大将邱福领兵十万,进攻漠北,但全军覆没,邱福也战死了。

这次失败,让朱棣恼羞成怒。于是,在永乐八年的时候,带兵五十万,开始北伐。这次北伐,大获全胜。


随后,朱棣又在十二年,再次进攻漠北,同样带了五十万大军,而动用的民夫更是不计其数,两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每一次都动用百万军民,大量的物资,源源不断涌入北方。

除了让鞑靼受到重创,也奇迹般完成了两次人口大迁徙和大搬家。这是很多反对迁都的人,没有想到的。

两次北伐,战果并不大,却使得北平的地位大幅提高。第二次北伐结束后,朱棣也如愿以偿的完成了一次人口迁移以及大搬家。

有了这种底气,朱棣在永乐十四年的时候,把迁都提上日程,虽然立刻就有了反对的声音。但是,朱棣当机立断,直接把反对的人贬了。于是,没有人再敢反对。

这次迁都,历时长达四年之久,才于永乐十八年,完成迁都。

在迁都过程中,朱棣捎带的修缮疏浚了运河,并且开始耗费重金修筑扩建宫殿。

朱棣这个行为,从公家角度来说,迁都带来了大量人口。有人,就要有住的地方,就得有房子,原来的元大都,显然已经满足不了使用条件,朱棣必须重新扩建。

而从私人角度来说,朱棣必须要让北京城成为无法撼动的国都,而最主要的,就是要让所有人感受到,大都城的气度和尊严。也要展现出大明王朝的国力。只有这样,北平城才具有无可撼动的地位。

朱棣的确做到了,虽然他的儿子一度再次迁都南京,但天子守国门还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直到崇祯皇帝宁愿自杀,也不愿迁都,而这个根,就起源于这次留名史册的迁都。

但这次迁都的代价也是明显的。朱元璋三十年积累的国力,被严重损耗,而在迁都完成的那一年,山东终于不堪繁重的徭役,开始大规模起义。

虽然这次起义被很快扑灭,但国力的衰退以及民力衰竭,也体现出来。

历史有些时候,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里,很多事情会影响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却不被当时所理解。就好像这次迁都,被后世称赞,但在当时,却并没有这么多赞许之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