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漏尿的尴尬,每个孕妈都应该警惕

在不久前的采访中,汤唯因为雷佳音的一句话,忍不住落泪而上了热搜。

其源于雷佳音对于拍戏时的一段回忆:“有一段感情爆发的戏,我有大段的台词,但是汤唯总要上厕所,上了两三次吧……”

关于雷佳音吐槽自己“尿频”的事,虽然汤唯竭力保持微笑,却还是不经意间落泪不得不离场调整自己的情绪。

产后漏尿的尴尬,每个孕妈都应该警惕

很多网友猜测,汤唯的尴尬问题就是女性生育后,常常会迫不得已遇到的生产后遗症,比如尿频、尿急、尿不尽、排尿无力、尿潴留、甚至尿失禁等现象。

产后后遗症的痛苦

很多宝妈产后也都有着同样的苦恼,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严重时,甚至可能需要手术来解决。

当大笑、咳嗽、喷嚏、运动甚至抱孩子时都会有漏尿现象,让妈妈们苦恼不已。

除了奶粉、尿片、喂娃铲屎这样的琐事,还有自己作为一个成人,尤其是一个成年女性,要面临屎尿屁随时随地倾泻而出的羞耻与尴尬,因此很多女性讳疾忌医,一直忍耐在产后后遗症的痛苦漩涡中。

产后尿失禁发生率高

北京协和医院的朱兰教授对我国7个城市妇女尿失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病率为30.9%,患病率和尿失禁严重程度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0岁以上妇女的患病率高达69%。

产后尿失禁的原因

产妇之所以会出现尿失禁,这是因为怀孕时子宫增大,腹压增加,以及怀孕期间孕激素的作用等,使得盆底肌松弛,并且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会有一定的损伤。

与分娩方式有关吗?

对于剖宫产的妈妈来说,虽然未经阴道分娩对盆底肌产生影响,但因剖宫产瘢痕、子宫切口恢复等原因,致使腹部活动力量下降,盆底肌收缩效果减弱,从而产生力量薄弱,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尿失禁的概率也会增加。

因此,从长期来看,一般在产后5年内剖宫产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发生尿失禁的概率基本没有差异。

所以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阴道分娩,都应重视产后盆底肌恢复的问题。

来门诊的很多女性表示:“我妈妈也有类似的症状,要建议她也来看看”。

很多女性是在孩子的劝说带领下到了中老年才来医院就诊,二三十年前生产出现的后遗症现在才得到妥善治疗。

有些女性子宫完全脱出阴道外,还有些女性甚至用阴道排了几十年大便……这些真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因此,不只是产妇,以下几类人也要小心尿失禁!

尿失禁高发人群


中老年人群

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逐渐增高。压力性尿失禁已成为我国中老年女性重要的排尿障碍性疾病,主要发病年龄段分别为40~59岁及80岁以上,发病率与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盆底松弛、雌激素减少相关。

肥胖人群

肥胖的人更要特别关注。肥胖的人发生压力性尿失禁机会更大,症状更重,有研究显示,如果减重10%,那么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可以缓解50%!

发生了尿失禁该怎么办?

首先要正视自己产后的难言之隐,不要讳疾忌医,产后尿失禁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面对产后出现的种种不适一定要积极寻求医疗的干预,任何症状的出现,都是越早治疗越好。

对于中老年妇女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时常注意,一旦出现腰疼、小腹坠胀、压力性尿失禁等症状出现,也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

产后漏尿的尴尬,每个孕妈都应该警惕

我们可以根据症状的轻重,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产后坚持自我康复训练

对于症状较轻或没有症状的准妈妈来说,可以在家尝试自我康复锻炼,比如凯格尔运动。

首先找到盆底肌,想像同时憋尿和憋住不放屁(努力收缩阴道和直肠周围的肌肉)。

然后想象自己尿急,找不到厕所时憋尿的感觉,每次用力5秒、放松10秒,给盆底肌肉放松的时间,避免拉伤,重复做至少20次以上。

可以分配到不同时间段去做,每天做运动的总时间在30分钟以上。或者可以使用阴道哑铃,它是一类医用辅助器械,可在医生帮助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型号进行练习。

做凯格尔运动短期内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要坚持住疗效才会明显。

寻求专业医生指导康复

对于症状严重或者不能够熟练掌握康复操、不能坚持的准妈妈来说,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做康复治疗时应及时跟自己的医生沟通交流,按照医嘱进行,治疗不规范或不坚持,效果都会有差池。

对于症状严重或者经过上述康复治疗后效果仍然不佳的人群,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总结

实际上,产前和产后发生尿失禁的几率和妊娠期的很多因素有直接关系。包括体重增长越快、孕期活动太少等。

如果孕妈妈们能够在妊娠期科学控制饮食、坚持锻炼身体,也能减少尿失禁发生的几率。另外,妊娠期的孕妇,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盆底肌训练,也可减少产后尿失禁的概率。

产后漏尿的尴尬,每个孕妈都应该警惕

当然,对于高龄和肥胖的尿失禁高发人群,为了预防尿失禁,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控制饮食、合理运动。

出现症状也不要紧张,只要及时干预治疗恢复,盆底恢复不是难事,不要有过大的心理负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