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中,为什么自己感觉晋朝的存在感很低?

一德格天1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晋朝之所以没有存在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晋朝所处的时代很尴尬,当时晋朝处在三国和南北朝这两段乱世之中;第二晋朝的君主威力不足,不管是司马炎还是司马睿,他们给人留下的印象都不是很深刻。

在历史上晋朝存活了一百多年,但这个国家的存在感却是很低的。当时晋朝建立以后,它所处的时代就非常尴尬。前者有罗贯中的文思加上毛宗岗父子的修整,让三国变得更加完美,从而三国的出现更是深得人心。

晋朝之后的南北朝虽然也出现了不少的大乱,但是混乱程度和晋朝相比起来,还是要好很多的。一个王朝的建立这肯定是少不了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然而晋朝的两位皇帝都是很平凡的。

司马炎虽然是晋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他的天下来的很轻松,这完全是他爷爷和父亲为他打下的江山,而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他的光芒也被王导给掩盖住了,因此晋朝的历史才会让人感觉很平淡、普通。

关注我,我们共同交流,探讨,研究,更多精彩历史!

欢迎下方留言!


玲美莉


晋朝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的朝代之一,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为什么在人们的意识里,都是从“三国”就直接跳到了“南北朝”了呢?个人想法是这样:1.晋朝时间较短,东西晋加在一起才一百五十多年;2.除了流传下来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之”的典故外,很少有些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3.史学家对晋朝的这一段历史,所给予的重视及评价、宣扬不够;4.教科书对这段历史的篇幅不足;5.影视剧创作人员也没有反映晋朝这一时期故事的作品。所有这些,都降低了晋朝的存在感。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个晋朝。所以我想,造成存在感低的主要原因,还是和学者们的偏见或疏忽分不开的。一家之言,谨供参考。


秋之韵刘国才


晋朝的“存在感”确实很低。人们不算非常熟悉两晋这段历史。究其原因是他不仅没有推动民族发展,加快历史进程,反而还把中国大地引向了更大的灾难。



晋朝司马氏政权完全基于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到了司马炎的时候“顺理成章”的校仿以前的旧事,法尧禅舜,法刘禅曹。

《三国演义》这本书提现了三位司马的隐忍和计谋,历史上他们也确实是人中豪杰,只不过在获得权力的过程显得狡诈不堪。司马氏权力的开端便是诛杀曹爽,之后两代人逐步控制中央政权,实现“和平演变”。



司马炎就捡了个便宜。不得不说司马炎早期还是略有作为,但时间太短。之后他便沉浸女色,贪欲享乐,上行下效“庙堂之上朽木为官”,分封同姓王并立傻瓜司马衷为储君加快了晋朝的死亡。



制度的腐朽和朝廷的不作为使本应该戍守边关的诸侯加入到权力的斗争中。周围异族趁虚而入,“五胡乱华”。中国再度陷入大混乱。这也是现在人最诟病司马氏的地方。



历史本应该是向前发展的,制度也应该是更加完善的,司马氏却实现了倒退,导致生灵涂炭。很多人了解历史通过影视作品,然而混乱的年代确实没有导演去大拍特拍,没什么特别正面的东西去宣扬。所以在大众视角里没存在感是必然。


泊图泊途


这个怨不得别人,要怪就怪司马家的这些人外战外行内战内行,搞政治斗争欺负孤儿寡母没问题,真打起仗来个个都是脓包。

众所周知,魏明帝去世以后不久,司马懿就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杀掉了曹爽,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有样学样,把老曹家一代目、魏武帝曹操的那一套全用在了曹操的子孙上。等到司马家三代目司马炎上台的时候,便急不可耐地逼迫魏元帝禅让,自己做了皇帝。

十五年后,晋军攻破建业,吴国灭亡。从此三分归于一统,晋武帝司马炎也成为了历史第二个、也是仅有的四个一统天下的皇帝之一。但是这份和平和统一持续了多久呢?十年。

十年以后,公元290年,晋武帝驾崩,著名白痴皇帝司马衷继位。伴随着他的上位,紧接着就是八王之乱的开始。而八王之乱,毫无疑问就又是汉末军阀混战的翻版。

偏偏这些司马们个个都是脓包,自己家里打架打不过别人就请外援。偏偏请的外援又都是不怀好意的家伙,比如刘渊,一个汉化程度非常深、又以汉朝的外孙自居,天天惦记着攻到长安恢复汉祚的匈奴人。

刘渊来了,但是他也就不想走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屁股后面还跟着一票人,甚至这些人都不是匈奴人,他们有羯人,鲜卑人,羌人,氐人,这五个民族合称五胡。而他们带给中原的除了一场又一场浩劫以外,还有一个副产品,就是“衣冠南渡”。

从此,中国开始陷入了巨大的分裂,持续了近三百年,直到隋文帝灭陈才告一段落。晋朝的十年统一,自然就显得不值得一提了。



青言论史


因为晋朝统一稳定的时间短,因为晋朝没有有名的君王。

晋朝建国是在266年,但实际统一天下是在280年,接着仅在11年后的291年,爆发了直至30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接着1年后,又爆发为其5年的永嘉之祸,又在3年后西晋灭亡,皇室南迁建立东晋,进入东晋十六国大分裂的时期,最后在420年东晋灭亡,中国进入了百年更加混乱的的南北朝时期。

因此说晋朝大统一稳定的时期只有短短的11年,还不如短命的秦朝和隋朝,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加上晋朝无为之风盛行,能有什么存在感?

纵观中国从秦始皇开始有四百多位皇帝,明君雄主少说也有五六十人,可有一人是晋朝的?晋朝除了东西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和司马睿,就剩一个“何不食肉糜”的憨子皇帝司马衷为人熟知,另外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是典型纨绔子弟,开局一手好牌,瞬间打成炸胡,人家开国皇帝都是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司马炎是能怎么腐败就怎么腐败,无聊到羊车巡幸,史评为“堪比桓灵”,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也是一个傀儡皇帝。

整个晋朝十五位皇帝,就这三个知名度,还一个昏庸,一个憨子,一个傀儡,你能让晋朝有什么存在感?


曹老师xixi


作为中国大一统王朝之一的晋朝(西晋,东晋属于六朝之一)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之一,但是不能说它没有存在感。如果单从影视作品角度来说晋朝没有存在感,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如今清宫剧盛行,连明朝、宋朝的电视剧都不是太多。唐朝的电视剧也基本集中在李世民、李隆基、武则天等少数人物身上。

司马炎篡魏,正式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再一次建立了大一统王朝。然而八王之乱后,北方蛮族南下“五胡乱华”,西晋灭亡,衣冠南渡之后建立了偏安一隅的东晋王朝。



晋朝国力衰微,世家门阀垄断权利,内忧外患不断,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上的建树都不大。更可怕的是因为八王之乱引来蛮族入侵,造成了巨大破坏。尤其是东晋的建立,开创了大一统王朝被迫割据偏安的先例,成为“屈辱”的代名词。

与晋朝之前兴盛的汉朝、波谲云诡尔虞我诈的三国,以及后来的隋唐相比,晋朝的确是没什么存在感。
不过晋朝的屈辱血泪史,却从另一方面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及民族融合。儒释道三教合流加速融合。三省六部制也开始出现雏形,而晋朝最大成就还是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


澹奕


对于一般人而言:

因为晋朝的电视剧拍的少,导致大家产生了晋朝的存在感很低的错觉。其实很多人对于历史的了解和认识都是从影视作品上得知的,又有多少人真的涉猎过晋书,读过陈寅恪、唐长孺、周一良等等等等先生们的作品?


对于历史专业的人而言:

晋朝存在感丝毫不亚于汉唐宋

从五胡乱华可以探索中古以降民族之融合变迁

从门阀制度可以研究士人阶层与中国古代之政治状况

从名士谈玄可以研究中国本土哲学,从佛教之输入可以研究佛学,从二者的交融可以研究文化的扬弃

研究书法又怎么能绕过王羲之、王献之呢?

研究中古科技史的又怎能绕过火药呢?

等等等等,就不一一赘述了,给你推荐些关于魏晋的资料吧,因为要了解晋朝,需要在那个时代里边去了解,多看些大家的著作,能帮助你很好的了解那段历史


政治史方面

万绳楠、何兹全(以上老一辈)、仇鹿鸣(魏晋)(仇神好像在本史区蛮有名的,也懒得夸了)、陈勇(前赵)、蒋福亚(前秦)、李凭(北魏前中期)、张金龙(北魏)、禄耀东(北魏)、楼劲(北朝史)、吕春盛(南北朝后期)、王怡辰(北齐)、何德章、黄慧贤、牟发松(以上三位产出比较平均)、胡鸿(意识形态)、魏斌(杂)、陈爽(北朝史)、章义和(南朝地域集团)、柳春新(三国)、王永平(孙吴政治)、鲁力(刘宋)、 李济沧(东晋)、权家玉(魏晋南朝)、韩昇(对外关系)、谷川道雄(北朝隋唐)、川胜义雄(六朝)


制度史方面

宫崎市定(九品中正制)、胡宝国(魏西晋九品中正制)、张旭华(九品中正制)、汪征鲁(选官)、陈长琦(官品)、严耕望(地方行政制度、北魏尚书制度考)、楼劲(文官制度)、祝总斌(宰相制度)、张金龙(禁卫武官)、王仲荦(北周官制)、严耀中(北朝制度史尤其是北魏前期)、张兴成(两晋宗室制度)、张鹤泉(北朝爵制、军制)、高敏(军镇制度)、陈俊强(魏晋南朝、北朝隋唐恩赦制度)、陶贤都(霸府制度)、杨鸿年(汉魏政治制度)、王东洋(考课制度)、叶炜(官吏分途)、谷霁光(府兵制度)、谢重光(僧官制度)、洪武雄(蜀汉制度)


世族门阀方面

王永平(魏晋南朝士族)、王伊同(北周士族)、韩树峰(本时期的边境地带豪族)、陈爽(北朝大族)、范兆飞(北朝士族)、毛汉光(专注统计一百年,他的数据为很多学者节省了大量的收集资料时间)、鲁西奇(南朝宗王)、仇鹿鸣(仇神的个案以小见大法。。)、越智重明(六朝贵族制)


多读书,多思考,问些有价值的问题,像下图这种问题,回答之多,收藏之多,叫人大跌眼镜,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去思考我们这个国家的未来,如思考人生的疑惑,以史为鉴,以人为鉴,而不是问些无聊的问题。国人的素质已经跌落到如此的地步,是我们国家的不幸。不好意思扯远了。


历史与读书


晋朝的存在感确实比较低,因为在我看到题目的时候我还要反应一会儿,不像是秦汉唐宋元明清,一下子就能知道。

晋朝存在感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晋朝的时间太短了,东西晋一共才150多年。

2.有关晋朝的影视剧太少了。别的朝代都有许多衍生电视剧。有历史剧也有穿越剧。这些剧虽然不一定符合逻辑,甚至有的歪曲了历史。

3.三国的光环太大了。无论是我们平时聊的,还是义务教育的比较重视的,更多是三国那段历史,可能也是因为三国演义的文学性比较高。


以上是我认为晋朝存在感比较低的原因。

但是晋朝尽管存在的时间很短,但也涌现出了很多名人。

说来有些奇怪,尽管我刚听到晋的时候会有点茫然,不像听到别的朝代反应一样快。

但是一提到东晋的某些名人,比如说王羲之,陶渊明等

我就会下意识反应出来他们的朝代东晋。

而一旦提到晋,我最先反应出来的魏晋名士,却又是嵇康等人。

魏晋风度还是很让人神往的。


一只叽叽酱


晋朝存在感低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晋朝得国不正。可以说是作为一个大臣靠着阴谋谋朝篡位得到的。中国历史上存在感强的王朝都是靠着真刀真枪夺取江山的。虽然隋文帝上位比较简单,但是人家起码是以德服人。不像司马家,把自己的主子杀了,在儒家的民意看来,这是篡位,是不道德的一种上位方式。

第二晋朝列位皇帝的口碑太差。提到司马昭就让人想起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提到司马衷就会想起何不食糜和他的老婆贾南风。后世几个皇帝要么弱智,要么兴趣爱好怪异。总之除了司马炎还算过得去。其他皇帝基本上列入中国历史上口碑最差行列。

第三晋朝没什么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功绩。政治上一团糟,先是八王之乱把晋朝搞得元气大伤。后面又被王谢等地方好强把持了朝政。军事上,中原大地被北方少数民族占领,导致民不聊生。退居南方也无力收复中原。经济上基本处于中国历史上停滞的时代,跟汉唐明清没得比。文化上倒有点出彩的地方,不过跟其他朝代的文化相比有显示比较单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晋朝却没有自己的文化符号。

第四晋朝上层阶级生活比较糜烂。底下百姓生活疾苦,上面的贵族阶层缺吸毒酗酒,搞搞行为艺术。一点没有正能量可以引导社会的价值观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反而经常做出毁三观的事情。这让以儒家思想为评判标准的史学家们觉得晋朝实在是拿不到台面上。


雁楠吃瓜客


中国历史上虽然朝代繁多,但其实称得上是“大一统”的朝代却只有秦、汉、晋、隋、唐、宋、元、明和清九个。几乎每个都被人,有着数不尽的历史故事。但是有一个朝代,同样完成了统一的重任,却经常被人忽略。相对于其他朝代,人们对这个朝代的了解很少,甚至有时连这个朝代的姓什么都想不起来,它就是晋朝。晋朝之所以没什么存在感,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晋朝知名人物数量很有限,真的和晋朝有关的名人,像是司马懿,司马师,这些晋朝的缔造者们,都是时期的人物。真正到了当皇帝时,早就水到渠成了,根本不需要发生多么轰轰烈烈的夺权政变了。晋朝的皇帝也都不是很出名,可能那个“何不食肉糜”的傻瓜知名度稍微高一些= =很多人也不是不知道,可具体哪“八王”?能说上来的人就没几个了。

  其次,晋朝政权实在是太耻辱了,内有八王之乱,外有五胡乱华,都是负能量爆棚的坏事,前者是内乱,据记载,当时的参与者远远不止八个王,这场持续16年之久的大动乱极度削弱了晋朝的国力,北方的胡人部落匈奴、鲜卑、羯、羌、氐趁机向南扩张,直接导致了五胡乱华,中原沦陷,西晋的大一统只坚持了三十余年,中国北方进入了有史以来最黑暗,最恐怖的时期。单单从人口上看,北方汉人从2000万下降到了400万,可见五胡乱华的影响有多么巨大。这段历史的主流无非就是权力的争斗和外族的入侵,所以后世一般不愿意提及这一段除了黑暗就是耻辱的历史。评书没人讲,小说没人写,知道的人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后来的虽然著名而且以晋朝的胜利告终,但那个时候,晋王朝早已没有大一统王朝的风光,而是南下偏安一隅,管辖范围和三国时期的东吴,虽然组织了几次北伐,但总是无疾而终。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晋朝和北方胡人的矛盾过于激化,历代统治者都明白,如果详细地讲五胡乱华,必然会造成民族之间的仇视,说不定还会打起来,统治者都会尽力避免造成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所以晋朝这段历史,是不会被鼓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